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政企关系作为一个长期的社会历史现象.表面上看似乎是一个非常容易理解的事物。但是要给政企关系下一个确定的定义却非容易的事情.原因在于政企关系自身的复杂性和人们对政企关系特征理解的差别.在研究政府与企业的关系时.很多学者总是更加关注政府对于企业的影响.他们认为政企关系的好坏主要由政府的职能和行为决定.只要政府采取良性轨道影响企业.政企关系就可以走入正轨。这种认识是片面的。  相似文献   

2.
政企关系的法律安排是经济体制这一制度体系中一组重要的制度安排,政企关系的不同法律安排影响着企业发展贸易的能力,进而影响经济增长。本文从政企关系问题入手,通过分析中国经济体制转型前后政企关系的法律变革,指出经济体制转型前政企关系不合理设置根源和变革后政企关系的合理取向。  相似文献   

3.
蔡恩泽 《产权导刊》2013,(12):25-27
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指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眼下当务之急是要厘清政府和市场关系,而在政府和市场关系中,政企关系是一个主导环节。理顺了政企关系,政府和市场关系就有了和谐的基础。因此,理顺政企关系是改革的重头戏。  相似文献   

4.
目前,我国政府与企业的关系极不规范,也不符合WTO体系内的普遍准则.按照WTO的普遍准则对现有的政企关系进行规范和调整,已经成为入世之后的重要课题.规范政企关系的主动方和关键点在于政府,需要政府对自己的目的、职能、行政管理手段等进行一系列的调整.……  相似文献   

5.
政企关系,坝名崽义就是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关系,包括政府与公有制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的关系.然而,在中国的话语背景中,政企关系一般专指政府与国有企业的关系,本文直接沿用这一传统.在党的十四大之前,我国将全民所有制企业称为"国营企业",十四大报告首次将其改为"国有企业",为了表述的方便,我们并不刻意区分这两个术语.  相似文献   

6.
顺德市构建新型政企关系营造可持续发展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2年以来,顺德市大力推进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和政府机构改革促进经济发展,取得重大突破,但在理顺政企关系方面仍存在不少问题。作者联系顺德实际,就构建新型的政企关系、提出可行性的政策建议,对进一步解决政企关系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政企关系的国际比较及启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调整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关系,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型政企关系,是转型时期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方面。本文分析比较了不同类型的政企关系,认为各国根据本国的国情,在经济发展中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政企关系,同时也相互借鉴形成了一些带有普遍意义的经验与模式,值得我们总结与思考。  相似文献   

8.
基于政企纽带的视角,文章以2008-2012年中国旅游上市公司的统计数据为样本,对政企关系、财政补贴和企业绩效三者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一方面政企关系对旅游企业财政补贴具有显著的正作用,即随着政企关系的增强,旅游企业获得的财政补贴就越多;另一方面,尽管旅游上市公司平均每年获得500多万财政补贴,但是旅游企业的财政补贴与旅游企业经营绩效无显著相关性,这意味着政府的财政补贴对旅游企业的经营绩效起不到激励作用。因此,应规范政府对旅游企业的补贴制度,建立有效的激励和监督机制,提高财政补贴效果。  相似文献   

9.
王王君教授对广东经济演变实践过程的追踪研究始于 80年代中期 ,而对于转轨经济理论应用的关注则得益于他 90年代初在美国哈佛大学的学习。这两条知识路线的积累和交汇 ,形成其新著《政企关系演变的实证逻辑———经济转轨中的广东企业政策及其调整》。作为对当代中国企业制度变迁 ,特别是广东政企关系演变潜心研究的一个总结 ,王教授的参与经历和独特的理论视野使得这本著作有了一些鲜明特点。1 从广东政企关系演变的历史现实出发 ,不唯教条 ,不唯数据 ,具有强烈的改革实践气息。作者长期参与广东的改革实践 ,对整个改革过程有深刻的洞察和…  相似文献   

10.
经济新论     
<正> 新任政府面临政企关系十大转变 清华大华经管学院教授魏杰认为,中国的政企关系面临“十大转变”。 1.政府不再作为对企业进行资源配置的主体。资源配置的主体是市场,不是政府,即使有些资源需要政府配置,政府也不能采取行政的方式,而要采取市场方式。一般认为有三种资源政府还要统一配置:土地、公共建设项目、政  相似文献   

11.
理顺政企关系是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关键所在□刁秀海赵秀丽政府与国有企业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化,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稳步推进,政企关系将呈现多元化格局。能否理顺这种关系,决定着国有企业改革能否取得实质性进展,甚至决定社会主义市场经...  相似文献   

12.
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中国政企关系改革是循着政府自上而下放权的范式来进行的。本首先从政府动力和能力两个角度对放权范式作出理论分析,继而通过对80年代中国政企关系改革的历史进程的政治学分析,对放权范式的历史贡献及其局限性加以认识。本认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要从三个方面转变传统的放权范式,这对中国政企关系改革的成功具有决定性意义。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以商业银行为主导的金融体系和注重政治关系的制度背景下,网络融资真正起到了缓解中小企业融资约束的作用吗?基于制度和关系视角,引入金融环境和政企关系变量,以2645家中小企业为样本,检验网络融资对融资约束的影响以及金融环境的调节效应,并进一步检验政企关系三维交互效应。结果表明:网络融资对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具有积极作用,但存在一定的适用条件,即随着金融环境的逐渐完善,网络融资对中小企业融资约束的缓解作用减弱。同时,随着政企关系的改善,网络融资在缓解中小企业融资约束中的作用进一步被抑制。  相似文献   

14.
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所伴生的政企关系的特殊状况不仅在韩国经济的发展与演变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甚至是关键性的作用,而且对于韩国特色的企业管理模式的形成特别是其企业文化的培育与塑造也产生了深刻的实质性的影响。“韩国模式”表明,企业文化与政企关系虽然并不属于同一范畴领域,但政企关系的状况却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甚至决定着企业文化的形式和内容。  相似文献   

15.
一、国有企业内含基本经济利益关系及在新时期呈现的新特点 国有企业(或其中国有资产,下同)的终极所有者是没有行为能力的,因而国有企业终极所有者实际由国家代为行使,这种情况通常称"国家代理制".在国家代理制的基本经济制度下,国有企业的产权制度所内含的经济利益关系首先包含涉及政府、企业两层面的经济利益关系;这一层面的经济利益关系包括通常人们所说的广义上理解的政企关系,也包括具体现实中已实行公司制改革的国有公司(主要指国有控股公司)的国有股东与企业经营、国有股东与非国有股东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国有企业从所有权角度看是"国有的",但对具体国有企业来说,国有企业具体由企业经营者负责经营,由企业员工创造企业增量财富.  相似文献   

16.
董林 《黑河学刊》2006,(2):35-37
城市经营中由于政企目标的不一致,双方信息不对称以及经济转型过程中政企关系的转变,城市政府自身制度存在缺陷等原因导致了政企博弈关系的产生。而城市经营中制度风险的产生正是由于城市经营的制度缺陷,即特殊国情的约束条件下,政府追求自身效用最大化与作为整体的社会财富最大化之间的偏离所致。这种内生的制度缺陷无法仅凭外部竞争有效化解,而必须加强制度创新,从而避免城市经营制度风险的产生。  相似文献   

17.
孟玲  孟宁 《辽宁经济》2002,(5):22-23
产权问题是国有企业面向市场经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一个核心问题。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国家与企业、企业与企业、企业与市场的各种矛盾关系,所形成的政企职责不分、企业与市场行为不规范等许多问题,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没有理顺政府与企业之间的产权关系,企业不能以独立的经济主  相似文献   

18.
政企关系.顾名思义就是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关系.包括政府与公有制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的关系。然而.在中国的话语背景中.政企关系一般专指政府与国有企业的关系.本文直接沿用这一传统。在党的十四大之前.我国将全民所有制企业称为“国营企业”,十四大报告首次将其改为“国有企业”.为了表述的方便.我们并不刻意区分这两个术语。  相似文献   

19.
左伟 《改革与战略》2013,29(6):10-13
民营孵化器作为中国孵化器发展的新趋势,面临着社会服务功能弱化、享受政策资源不平等和软环境建设不足等问题。这些困境单纯依靠企业或者市场难以得到有效解决,构建政企合作模式应是化解该瓶颈的一个突破口。在政企合作模式下,政府对民营孵化器的核心作用主要是体现在政策引导上,这要求必须理清政府与民营孵化器的关系并明确各自角色定位,通过完善制度安排和整合、发挥政府资源优势来创造民营孵化器发展的良好环境,并引导其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20.
近20年来国有企业的经营性亏损增加了20倍,不仅造成约740亿元社会财富的流失,而且给银行带来了数千亿元的坏帐.对此,政府决定下大力气利用3年时间改变这种状况.但是,由于问题积重难返,目前国企改革的实践活动仍然面临着各种困难和压力.经验说明,从整体上搞活国企,至少要做好两件事:一是协调政企关系,二是改革企业管理方法.对于后者,本文着重分析了目前国企在经营、管理过程中仍然存在的明显违背市场经济规律的行为.我们认为,即使在理顺政企关系方面尚未作出重大突破情况下,经营管理方式、方法的改革至少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国有企业的效益下滑、持续亏损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