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浙商》2008,(7):31-31
事件:韩资企业密集撤退、港台企业开始逃离珠三角……,围绕着境外资本撤离中国市场的报道近期不断升温,从而也引发了人们对外企投资中国未来前景的种种猜想。资料表明,2007年广东省有244家外商投资企业撤离。无独有偶,在北方目前已经有103家韩资企业“无故撤离”山东。外企的新动向引起了中国官方和普通百姓的关注。  相似文献   

2.
张秋丹 《现代商业》2014,(26):58-59
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受到经济全球化的影响,我国丰富的原材料资源、庞大的劳动力资源、廉价的土地资源等因素,吸引外资企业不断涌入中国,为我国经济带来新鲜的活力和动力支持。一方面,外企投资推动了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为中国制造业发展带来了先进的生产设备和技术,增加了国内就业和中国资本总量,优化了制造业发展结构和提高了对外贸易总额。另一方面,外企投资在带来积极影响的同时,随之也带来了不利影响。外企投资不断涌入,封锁了中国制造业自身的发展,垄断行业发展,排挤中国传统和民族制造企业,转移污染等,给我国经济带来了消极影响。本文在分析外企投资所带来的各种影响的基础上,重点提出了中国经济如何抓住外企投资的有利因素,结合经济发展的实际状况,提出了几条有利于中国制造业合发展的措施和策略,从而来促进我国经济的顺利发展。  相似文献   

3.
2007年广东省有244家外商投资企业撤离。在珠三角,8万家港台企业中,目前有57.5%计划搬离;而在北方,已经有103家韩资企业“无故撤离”山东。外企的新动向引起了中国官方和普通百姓的关注。按理说,资本的本性是逐利,就如同当初外商资本蜂拥而入来到中国主要是利用我国的成本优势来获利那样,当中国市场成本发生变化进而侵蚀到外企的利润时,  相似文献   

4.
如今,并购的浪潮正席卷全球,中国因其较快的经济增长速度和广博的市场吸引了众多外企的目光,跨国并购在我国已初见端倪。通过分析外企选择品牌并购约方式来进入中国的场的目的,提高了中方企业在面临企业并购时的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5.
学企互动     
《中国工商》2002,(6):181-181
樊纲:民企待遇不如外企,吴敬琏:国企仍有“复困的危险”,中国亟须建立再分配机制,个私及股份制企业仍是就业主体,四大因素制约中国私营企业外贸出口。  相似文献   

6.
陈峥嵘 《新财富》2002,(1):13-14
中国政府日前颁布了外企在华上市的“慢三舞曲”:先是允许内地中外合资企业上市,其后允许外企上市,跨国企业则再晚一点,但觊觎中国资本市场已久的国际资本是不适应这个“舞曲”的,它们更愿意采取进入中国市场最有利、最快捷的方式--参股或兼并中国上市公司。  相似文献   

7.
从1997年底开始,首先是在各大外企开始大规模地将有关中小企业战略、中小企业全面解决方案、中小企业管理等等诸多的概念,在各种媒体上连篇累犊地进行宣传,其本意原是要为这些外企在1998年的整个销售计划打下一个好的基础。哪成想,Compaq和HP们的大笔市场传播经费虽然让中国人长了一回见识,但在信息产品市场上金融危机所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却使几乎所有的公司都没能迅速打开中小企业的大门,而由这些外企开始爆炒的中小型企业市场,却在中国人家里开了商务管理软件之花,结出了软件市场上这一分支进入战国时代之果。在…  相似文献   

8.
赖致宇 《中国广告》2011,(4):160-161
4A广告公司的广告人都有英文名字。不只广告公司,所有的外企员工几乎都有英文名字。不只外企,许多年轻人几乎也都有英文名字。  相似文献   

9.
互动     
《糖烟酒周刊》2007,(36):16
酒中酒的冒进很有代表性;洋酒啊,多少人借着你的名义在牟利!;外企做白酒要认清“中国特色”  相似文献   

10.
我在外企     
冯玉 《新财富》2001,(1):76-76
成熟度高的市场经济,应摆脱个人英雄主义,使职业经理人可以大量复制。20年来大批外企的进驻,使中国开始有了复制职业经理人的局部机制。  相似文献   

11.
中国加入WTO之后,那些靠仿制起家的中国制药企业,会有多少笑得起来? 入世后,那些实力雄厚的制药外企会不会“秋后算账”?对于中国制药业来说,这无疑又是“雪上加霜”。 面对源源不断的专利诉讼──  相似文献   

12.
陆旭华 《江苏商论》2002,(10):47-48
随着中国的入世,越来越多的外企将进人中国市场,国内企业将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而企业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这就使得社会对高层次管理人才、高新技术人才、创新人才的争夺愈演愈烈。整体看来,我国国有企业由于体制和管理上的缺陷,在人才竞争中始终难以占据优势地位。大量的人才流向外企、合资企业、私人经济实体及其他公共组  相似文献   

13.
据商务部统计:截至2004年8月,在我国累计批准设立的494025家外企中,有一半以上的企业都是处于亏损状态,外资企业亏损面广、涉外税收的增长速度远远低于企业的发展速度。国内研究税务的专家指出,这些处于亏损状态的跨国公司有相当部分是为了避税而制造人为亏损。据估算,跨国公司每年逃税给中国造成的税收损失高达300亿以上。我国由于稽查力度不够,导致这些外企进行逃税。那么如何应对跨国公司人为制造亏损进行避税呢?笔认为:  相似文献   

14.
张锐 《中国市场》2006,(12):40-42
从诞生之日起,中国民营汽车企业就始终身处外企与合资品牌的两面夹攻这中。有人说:民营车企“天生就有自主创新的冲动”,也有人说:中国汽车界“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民营车企何时才能破茧为蝶?  相似文献   

15.
进入2012年外企纷纷在我国关闭门店,这与几年前外企在华跑马圈地形成鲜明对比。究其原因笔者认为,随着本土零售业的不断崛起,外资在华的优势已不再明显,加之外企盲目扩张,选址不当,使得外企零售业门店亏损严重。  相似文献   

16.
金泽斐 《新财富》2005,(5):128-129
2004中国连锁百强中,民营企业占了49家。民营资本不仅比外企更早享受到了流通领域放开的好处,同时利用本土化优势比外企更早进入了盈利周期。目前,民营资本多集中在家电连锁、建材连锁等发展前景较好的专业连锁业态上。随着2005年零售业对外完全开放,民营力量将进一步通过并购提高市场份额。  相似文献   

17.
在分析了 2 0多年来在宏观、微观和经营支持服务体系三个层面的体制改革所取得的巨大成效的基础上 ,指出体制转型使中国的经营环境大为改善 ,为外资外企在中国的发展创造了良机。中国将继续成为外资外企重要的经营场所。外资将可进入中国更广阔的行业和地域 ,尤其是原先受限制的服务业将对外开放 ,成为外资进入的一个热点。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 ,外国跨国公司会将中国作为其全球价值链的重要一环 ,采取长期战略在华经营。外资外企在选择进入中国市场的方式和选择与中国企业的合作方式上拥有更大的灵活性 ,外资外企将扩大在华设立研发中心 ,以利用中国本土的研发力量和人才。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还没有第二个经理人与唐骏有类似的经历:在最知名外企被唯一授予终身荣誉总裁的殊荣,帮助一家创业型互联网公司奠定了业界老大地位,然后以10亿元转会费进入一家传统行业的民营企业  相似文献   

19.
一个merge案引出一连串的讨论,公司内外行业里都有不同的说法,今天就来说说我做BD三年多来对于合作伙伴的一些看法。 外资企业,或者说外企会展企业在中国的潜在合作伙伴一般有以下几种:民营会展企业、国有企业和协会。其他的比如展馆、合资企业、品牌商或代理商今天暂时不谈。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我国国有企业人才流失严重,有数据表明,1998年我国大中型企业技术开发人员为141万人,比1997年减少6万多人。截至2002年8月底,我国外商投资企业已多达41万家,2300万经过精挑细选的中国员工涌向了外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