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失业保险、低保与促进再就业联动机制(以下简称“联动机制”)是指对准备申领和正在享受失业保险及低保人员,通过就业和再就业政策扶持,促其创业并带动再就业,解决其基本生活的一种工作机制。建立联动机制,旨在通过政府推动、政策驱动、典型带动、社会联动,形成鼓励和引导积极主动就业的激励机制,促使失业人员和有劳动能力的低保人员尽快就业,缩短失业人员领取失业金的时问,使就业的低保人员退出低保,变单纯的生活保障为积极的就业保障,促进就业和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2.
城市低保政策及管理方式探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保障城市居民基本生活、维护社会稳定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又抑制了部分有劳动能力低保人员的就业愿望.本文通过对北京市部分低保人员未就业现状的分析,对城市低保政策及管理方式进行探究,提出完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相关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信息广场     
《乡镇论坛》2008,(29):4-5
北京农村残疾人救助实现无盲区北京今年将低保边缘的农村残疾人纳入低保范围,适当提高农村重度残疾人、一户多残和老残一体家庭残疾人等3类残疾人的救助标准,确保农村残疾人无救助盲区。去年起,北京的2.7万重残人员可凭“北京市无固定性收入重残无业人员生活补助金审核发放证”,每月从街道领取310元的生活补助金。凡有北京常住户口、年龄在16周岁至60周岁之间、没有固定性收入、无业、生活靠亲属或家人照料、未享受城市和农村低保待遇以及城市重残人生活困难补助的重残人,都可以享受政策规定的生活补助。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分析阜新市煤炭企业下岗职工再就业问题调查的数据,对煤炭企业下岗职工中低保人员的基本情况和再就业现状进行了分析,并结合阜新市特点提出解决煤炭企业下岗职工中低保人员再就业问题的政策措施,即政府提供小额担保贷款,促进煤炭企业下岗职工低保人员创业;加强对低保人员的就业培训;建立低保保留机制,促进其外出打工。希望通过这些政策促进这一群体的再就业,从而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5.
《重庆劳动保障》2006,(5):38-39
各区县(自治县、市)财政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就业再就业办、民政局,北部新区产业促进局: 为加强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以下简称低保)与促进就业再就业工作的有效衔接,综合运用低保政策和就业再就业扶持政策,切实帮助低保人员实现就业再就业,根据《中共重庆市委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就业再就业工作的通知》(渝委发[2005]28号)精神,经市政府同意,现就试行就业补贴促进低保人员就业再就业的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6.
一、当前城乡低保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低保对象界定难。一是家庭收入难以核实。二是家庭成员难以界定。现行法律明文规定.子女及(外)孙子女有赡养其父母、(外)祖父母的义务.但在现行风俗中.特别是农村.往往只把儿子作为赡养义务人.把有赡养能力的女儿(特别是已出嫁)、(外)孙子女这类人员不计算为赡养义务人.采取人户分离的办法.  相似文献   

7.
为切实掌握农村低保制度实施中的第一手资料,进一步完善和规范农村低保工作,民政部在全国组织开展了“农村低保百村调查”活动,通过入户问卷调查等方式,切实掌握实情。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农村低保工作虽然取得了丰硕成果,但仍亟须采取措施解决建立科学有效、简便易行的低保对象确定方法、建立以制度保障为主、临时救助为辅的科学救助方式、应尽早解决农村低保工作队伍和能力建设等三大问题。  相似文献   

8.
王宪魁 《活力》2012,(14):4-5
近年来,在国家民政部的关心、支持下,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民政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以人为本,履行社会责任,取得了显著成绩。一是社会救助体系更加健全。灾害救助、临时救助、大病救助、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和城乡低保等制度不断完善,低收入和特殊困难群体的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城乡低保标准和财政补助水平增长幅度明显提高。二是社会福利事业不断进步。  相似文献   

9.
一、城市低保工作中现存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一)低保对象收入核定难问题 我国现行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实行差额保障,而差额保障最主要的问题是核准低收入家庭的现有收入。但由于我国目前就业内涵界定不清、外出打工范围扩大、管理不规范,加之个人消费信用制度尚未建立起来,在核实申请低保待遇对象的家庭财产和收入上难度很大。居民反映最强烈的集中在认为有一些低保边缘户纳入了低保网中,或者有一些生活还比较宽余的人被纳入了低保网中,而一些生活相对更困难的人群却游离在低保覆盖网之外。  相似文献   

10.
为了方便工作联系.每一个单位、每一个系统都有自己的内部通讯录,这是日常生活中很平常的事情。可就是这么平常的一份通讯录,在一次低保审计中为我们审计人员找到了突破口,顺利地完成了取证工作。  相似文献   

11.
社会救助是社会保障制度中最基础的部分。目前,我国城乡社会救助制度主要包括城市低保、灾民救助、农村五保、农村特困户救助、城市医疗救助、农村医疗救助、教育救助、住房救助、司法救助以及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等。在城市,由于低保、医疗救助、住房救助、教育救助等制度的普遍实施,基本上保障了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但在农村,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相对滞后,迫切需要加快完善。  相似文献   

12.
有劳动能力的城镇低保居民就业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城市中有劳动能力的低保对象就业率低,倾向于隐形就业,收入高于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而不退保的现象进行分析研究,提出为有劳动力的低保对象提供就业指导,努力提高劳动者自身素质;变失业救济为求职津贴等措施来提高就业率,保证国家救助资源的有效利用。  相似文献   

13.
《数据》2004,(1):37-38
就业形势基本稳定。2003年,北京市把就业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深化改革、促进发展、调整结构和扩大就业有机结合起来。努力改善创业和就业环境.保持了就业形势的基本稳定。全年净增就业岗位20.1万个,先后安置城镇登记失业人员17.92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率达到68.1%,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1.43%,完成了年初确定的工作目标。  相似文献   

14.
咸宁市位于鄂东南,地处湘鄂赣三省交界处,下辖四县一区一市。人口281.75万,其中农村人口210.21万。贫困人口78063人。截至2007年12月底,该市已审批确定、发证到户的农村低保对象23525户、58366人,占农村人口的2.78%,占农村贫困人口的74.77%,比去年底全市农村特困户救助对象57282人略有增加。该市7至12月共发放农村低保对象生活保障资金804.63万元,  相似文献   

15.
社会救助体系是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保障贫困群体基本生活、维护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权益,维护社会稳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它主要包括城市低保制度、农村低保制度、城乡医疗救助制度、临时救济制度、社会互助制度等内容。社会救助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一是目的性,社会救助是满足人的最基本的食、住、衣、医,其实质是保障人的生存权。二是义务性,社会救助是国家的义务,责任主体是各级政府。三是无偿性,不企图回报。  相似文献   

16.
两会数字     
《人力资源》2008,(7):47
9:我国的社会救助体系,目前已经建立9项制度:城乡低保制度,农村五保供养制度,灾害应急救济制度,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制度,城乡医疗救助制度,临时救济制度,住房救助制度,教育救助制度,司法援助制度。  相似文献   

17.
数说     
《中国就业》2012,(9):17-17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近日表示,我国今年上半年就业形势总体平稳。全国城镇新增就业694万人,完成全年900万人目标的77%。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294万人,完成全年500万人目标的59%。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95万人,完成全年120万人目标的79%。二季度末,全国实有城镇登记失业人数918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1%。  相似文献   

18.
北京市西城区广外街道社保所以促进就业困难人员就业为服务主线,通过“四抓一送”,推进就业援助顺利开展。 抓摸底调查。通过社区劳动协管员对“4050”人员、低保就业服务对象、“零就业家庭”等人员摸底调查,掌握就业意向,对其提出的问题进行分类解答,针对其不同情况给出最佳援助方案。  相似文献   

19.
一、深入分析城市低保形势,把握好审计着力点 随着我国社会救助体系的不断发展完善.城市低保不仅享受补差待遇,还可享受到住房、教育、医疗等多方面的社会救助.如购买经济适用房享受廉租住房补贴.子女就学费用享受减免.惠民医疗机构救诊享受“十免、十减、双优惠、一方便”,  相似文献   

20.
张敏 《西部财会》2011,(7):58-60
在当今各国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中普遍采用“补差式救助”的设计方案。该方案能够保障贫困人口的最低生活水平,但由于存在“隐含税率”,低保人员的劳动积极性受到了一定的影响,通过对低保制度中存在的“隐含税率”的分析提出一些思考建议,以期为更好地完善我国城市低保制度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