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3 毫秒
1.
思想政治工作的本质是按照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来塑造人的心灵 ,提高人的素质。能否实现思想政治工作创新与有没有一个新型的良好的心理环境有密切的关系。人是社会的人 ,每个人都生活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之中 ,都不是独立的个人 ,而是与周围的人发生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一个社会团体大多数人的人生经验和价值观念 ,就构成了一种心理环境 ,并在无形中成为这个社会团体的共同规范 ,对这个团体成员的行为产生影响和制约作用。比如 ,有的单位领导对生产上的“硬指标”任务猛抓狠抓 ,而对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软指标”只搞“眼前盆景”、“门…  相似文献   

2.
差距从来就是社会不和谐的因素,但社会差距的存在是永恒的,问题是有些差距公众能够接受或者在一定阶段、一定程度上能够理解,而一些差距却使公众不安、不平、抵制、仇视甚至产生社会报复心理,影响到社会和谐。因此,应该对差距引发的公众心理进行认真的分析,并采取积极措施消除或者缩小差距。地区发展差距导致落后地区公众自信力减弱、政府公信度下降;乡居民收入之间的差距—两种户籍制度是否合法;行业收入差距—城里人也分等级;全体居民的收入结构—经济发展的持续推动力。  相似文献   

3.
关于新生代员工的管理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新生代员工频繁跳槽等现象引起了企业管理者、社会管理者以及研究人员等相关者的关注。以247名新生代员工为研究样本,通过层级回归等分析方法,探索新生代员工心理契约破裂和离职倾向的关系。研究发现,心理契约破裂对离职倾向的产生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组织认同在心理契约破裂和离职倾向的关系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领导—成员交换在心理契约破裂和组织认同的关系中起负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4.
论文对中国收入分配带来的若干影响作了分析,指出存在民众对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心理承受力已经比较低,客观现实中也不乏部分阶层的权钱交换,金钱作用的扩大,引发了向钱看的价值取向。不合理的收入分配只是社会结构不合理的一种表现,研究收入分配目的是寻求社会问题的症结,确保持续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收入分配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一变化最明显的特征是收入差距的扩大,公平合理的分配与不公平的分配并存,引起了许多社会问题,并且对今后的中国社会将产生深远的影响,这里只是对部分影响作一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旅游促销妙用心理暗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路  李祝舜 《经济论坛》2002,(21):34-35
旅游促销是一种引起消费者的注意和兴趣,激发他们的购买欲望和消费行为的活动,因此,就其本质而言,旅游促销更应是一种社会心理活动,是通过作用人的心理才产生的经济行为。因此,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研究旅游促销活动,才能更好地把握旅游者的行为方式和反应规律,达到良好的促销效果。其中,心理暗示更是由于其本身的效应和与旅游活动特征的契合性而具有良好的实践效果。本文从心理暗示的原理出发,分析其与旅游促销的关系,以抛砖引玉,引起学术界和业界对旅游促销中心理策略的重视和应用。一、暗示与旅游体验旅游活动中为了促进旅游者的…  相似文献   

6.
郑香妞 《经济研究导刊》2013,(10):274-275,281
当前中国高校贫困生因数量庞大和心理问题突出,引起了教育者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这一群体身上,普遍存在着自尊与自卑并存、渴望交往与自我封闭并存、成就感与焦虑并存、学业与兼职矛盾的心理。这种心理现状产生的原因,既有客观方面的,如贫困生家庭教育条件的限制及教育方式、社会环境的、学校教育及校园环境的影响;也有主观方面的,如部分贫困生对贫困缺乏正确的认知、自身性格内向、缺乏自信及尚未形成合理的心理防御机制。  相似文献   

7.
情绪是人们一定时限内对社会生活现象感知而产生的一种心理状态,能直接地影响和制约人的思想认识和社会行为。多年来的工作实践,我深深感到,正确认识和掌握员工情绪的特点及其主要影响因素,适时扶正校偏,是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者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8.
知识员工创新绩效已成为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重要体现。在资本禀赋视角下,人力资本与社会资本、人力资本与心理资本、社会资本与心理资本以及人力资本、社会资本与心理资本的互动作用机制,对知识员工创新绩效起显著增益效应。其中,社会资本比人力资本更能对知识员工创新绩效产生显著正向影响;心理资本相对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对知识员工创新绩效有显著增益效应;三类资本动态协同模型的建立与可持续开发所产生的聚合效应,是提高知识员工创新绩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王东美 《开放时代》2022,(4):129-139+9
心理治疗作为一种文化,正在参与当今中国社会心理结构的塑造。本研究在对心理治疗作为文化现象的相关理论与经验研究作认真的反思后,看到了西方心理治疗对人的假设主要建立在个人主义文化基础之上的实质。这和中国知识传统对人的认识相差极大。本文以“人是关系性存在”这一认识为出发点,指出在中国天人合一的文化观念影响之下,人通常被假定为一种兼具身心互动以及与社会历史和宇宙自然相通转化、动态综合的关系性存在。在此前提下,本文提出“历史的共情”,意在对处于关系场域中的主体身心体验与社会历史处境产生的同感理解过程加以强调,以期突破现有的以个人主义为前提假设,且被专业设置及专业权力所限制的心理治疗关系格局,进而达到社会历史中人与人的有益互动与理解,最终实现基于历史-社会-文化-心理理解的人文疗愈。  相似文献   

10.
在大学校园,由于大学生来自四面八方,生活环境、生活习惯、生活条件和每个同学性格等多个因素的不同。基本在每一个班级里,都有老师眼中的“个别生”。言外之意,这是些或不守纪律、不服管理,或思想、作法很“各色”,不合群的特殊学生。那么,究竟应该如何看待这些有点个性、有点“另类”的同学?是他们有毛病,还是我们的教育有毛病?如何完整地理解素质教育?因材施教?关于个性教育的研究还很不充分,其中最关键的一点恐怕在于对“个性”怎么理解。什么是个性?这实在是一个非常不容易回答的问题。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人们在不同的领域研究个性问题,都有各自对个性的一套解释。但各有所侧重。综合而言,心理学着力于把个性视为一种心理系统来加以分析;生理学则侧重在对个性的神经类型的解释方面。然而人既是一个心理的存在,同时也是一个生理的存在——生理是心理的物质基础,并对心理产生一定的制约作用;心理是生理的精神表现,也对生理产生相反的制约作用。故个性不仅表现为心理的特征,同时也表现为生理的特征。可见心理学和生理学研究个性的视野是非常有限的。社会学把人的个性视为生理因素与社会因素的复合体,认为社会的存在首先表现为人的存在,反过来人的存在也离不开社会的存在,所以人的个性必须通过社会性来呈现。如此,研究个性就不能只讲与心理的关系、与生理的关系。就现代社会而言,由于通讯和信息等技术的飞速进步,人们的社会活动无论在深度或广度上都发生着和发生了非常深刻的变化,这对人的个性的发展产生了极为广泛和深入的影响。社会学对这种影响给予了充分和深切的关注。如此,社会学所研究的个性已经超越了心理学和生理学的范?  相似文献   

11.
城市环境和心理之间关系的思考,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进而逐步发展为一种生活态度。越来越多的人更加重视城市的绿化,喜欢充满和谐的城市生活,城市环境通过暗示、感化、启示作用对人产生巨大的积极影响。所以,城市建设在环境心理方面的要求是:保证城市环境中安全性的心理需要;满足城市环境中社会交往的心理需求;完善城市环境中的领域划分;保护城市环境中的文化认同。  相似文献   

12.
基于多焦点社会交换理论,分析员工传统性以及不同焦点的心理契约在管理者亲社会违规对员工创新行为影响机制中的作用,并通过259份员工问卷统计验证上述作用。研究发现:①管理者亲社会违规对员工创新行为具有直接正向影响;②管理者亲社会违规通过上级—下属心理契约履行正向影响员工创新行为;③管理者亲社会违规通过组织—员工心理契约违背负向影响员工创新行为;④员工传统性越高,管理者亲社会违规对上级—下属心理契约履行的正向影响越强,且对组织—员工心理契约违背的正向影响越弱;⑤员工传统性越高,组织—员工心理契约违背的间接效应越弱,但对上级—下属心理契约履行的间接效应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3.
本文探讨公司治理、企业社会责任和企业绩效在不完善市场环境下的关系具有特别的意义。本文基于224家上市公司2006—2012年的面板数据,研究发现:公司实际控制人类型对企业社会责任无显著影响;董事会规模、独立董事占比和高管持股比例均与企业社会责任呈正相关关系;董事长与总经理分设不能明显促进企业社会责任,在与企业社会责任的交互作用下对企业绩效产生负向影响;在与公司治理的交互作用下,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绩效总体呈正相关关系。这些发现表明有效的公司治理能促进企业社会责任,有效公司治理模式下的企业社会责任对公司绩效产生积极影响,并为解构公司治理、企业社会责任和企业绩效的关系迷思,提供了新证据。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已婚职业女性为主要研究对象,以工作—家庭促进为切人点,探索它对积极行为的影响机制。并且针对职业女性的角色特征,揭示心理资本和人—工作匹配在该机制中的作用。基于307位已婚职业女性样本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工作—家庭促进对职业女性的积极行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心理资本在工作—家庭促进与积极行为关系中起中介作用;人—工作匹配对积极行为具有直接显著的正向影响,同时,对工作—家庭促进和积极行为的关系具有正向调节作用,即人—工作匹配越高,两者的正向相关关系越强。本文研究结论为管理职业女性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社会心态失衡的原因及防范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收入差距的不断扩大,社会心态逐步失衡,即人们心理上所感受到的贫富差距将事实上的贫富差距又进一步的放大。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其一、一部分人的腐败和非法致富,造成人民群众的强烈不满,并在人们心理上将现实中的贫富差距进一步放大。其二、耕农的比较利益过低、上千万国有企业职工的失业下岗,使传统的基础性阶层产生相对被剥夺感,在某些突发事件的刺激下,会发生失去理性控制的集体行为。其三、贫富两极分化的出现是一个危险的信号。人们关于贫富差距的社会心态发生的变化,不仅影响到人们对社会公正的信念,而且影响到对效率的追求。要建立起与市场经济配套的调节收入分配的国家法律体系,通过各种法律的、经济的和行政的杠杆,缩减贫富分化的差距;必须严格依法调节收入分配;改革不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  相似文献   

16.
所谓社会心态,就是反映特定环境中人们的某种心理需求,并对社会生活有着广泛影响的一种思想倾向.它是用来揭示特定社会中人们的心理状态,反映人们对某种社会现象所持有的态度以及社会风气等.根据以上对群体性事件的分析可以看出,造成群体性事件发生、发展的社会不良心态主要有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17.
经济现象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并且对人们的生活产生着巨大的影响;同时,经济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又受到人类社会发展程度的制约。正因为如此,要想正确地把握经济现象的成因及其发展趋势,研究社会的整体心理波动就显得格外重要。一种经济理论,只有结合了群体心理研究的经济理论,才有可能准确地把握经济现象的变动并正确的提出相应的对策;否则,就只能是闭门造车,纸上谈兵。  相似文献   

18.
曲解作为交际者常用的一种语用策略,就是交际者根据特定的交际需求所选择的语言策略。导致曲解产生的根源有两个:一是说话人的话语,一是听话人的心理。我们认为,导致话语曲解的最终因素是听话人的心理根源,可以从普通心理根源和社会心理根源两个角度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9.
首先分析了隐性课程对学生产生影响的可能结果,即文化心理改变的2个方面:文化心理的发展与文化心理的误导,然后重点对隐性课程个人发展功能与隐性课程对学生产生影响的作用强度2大问题进行补充论述。认为:①隐性课程的个人发展功能可从新的角度进行划分,并且新的划分与传统划分内在联系紧密;②隐性课程对学生产生影响的作用效果受到隐性课程类型、教育活动干扰程度、非认知心理作用状况与认知水平4者的共同控制,是信息渗透的一种综合作用结果。  相似文献   

20.
钟孟光 《经济纵横》2005,(10):72-73
闲言碎语往往与办公室政治脱不了干系,一旦一个流言流经数百个人,事实的本相就可能被严重扭曲,在流言面前,如果企业没有恰当的对策,唾沫星子也可能淹死人,让处在流言中心的员工个人声望与职业生涯遭到严重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