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今年以来,沪指累计跌幅达到45%,面对一蹶不振的中国股市,投资者信心受到重挫.为了挽救这一局面,证监会连续出台提振股市的措施,期待这些措施能够改变股市下跌现状.  相似文献   

2.
向松祚 《经济》2007,(2):42-43
挥之不去的人民币大幅度升值的预期可能给中国经济带来种种反应.   其一,2006年股市暴涨,沪深股市平均涨幅超过100%,地产、金融板块上涨幅度则远超200%,是领涨股市的龙头.……  相似文献   

3.
正一、我国股市现状。1.A股涨幅熊冠全球。2013年以来,虽然面临经济复苏乏力,债务危机,财政悬崖等诸多因素,国外主要股市仍稳步上涨,不仅恢复至金融危机之前的水平且接连创出新高。而反观国内股市,虽然经济形势向好,但股市表现却长期低迷,与国外主要股指排名再次垫底。从2013年年初至11月份,全球股市上涨了21.3%,美国、欧洲、日本、中东等股票市场上涨幅度均超过20%;相比之下,国内股市年初至今表现可谓熊冠全球。上证指数从2013年年初2276点跌至  相似文献   

4.
2015年6月中旬以来,中国股市遭遇了前所未有的股灾,面对跌跌不休的股市,市场开始呼唤熔断机制,与此同时,监管层也开始着手准备熔断机制,以更好的监控股市的不正常下跌.2015年12月4日,上交所、深交所、中金所正式发布指数熔断相关规定,熔断基准指数为沪深三百指数,采用5%和7%两档阈值,于2016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让人意外的是2016年1月8日,仅仅实行了四天的熔断机制被紧急叫停.熔断机制为什么会暂停、熔断机制将何去何从以及熔断机制对我国股市的影响都耐人寻味,本文试图分析.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布林带的角度来定义风险,通过对上证指数、深证成指、道琼斯综合指数以及纳斯达克指数5年的数据分析,得出美国股市布林带风险约为3%,而中国股市布林带风险约为14%.探讨了布林带带宽和风险相关性质,得出识别窄带宽对于准确评价股市风险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正股市"看空派"认为,中国经济存在结构性问题,造成股市牛不起来。据新浪财经最新的调查显示,2013年中国股市投资者大面积亏损,占比约65%,其中,26.3%的人亏损了20%至50%,7.5%的人亏损高达80%以上。一方面,中国A股市场表现连续数年全球排名垫底;另一方面,广大投资者在预期基本面向好的鼓动之下,前仆后继进入股市,结果绝大多数的人都被套牢。  相似文献   

7.
关系、股市参与和股市回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2011年的调查数据,本文研究了"关系"对股票市场的参与、参与程度和回报的影响。利用构建的多维关系指标,本文发现关系可以显著地促进家庭参与股市,并且可以显著地提高股市参与的程度。具体而言,关系指标每增大1%,家庭参与股市的概率增大约0.2%,参与股市的程度增大约0.7%。但是关系对股市回报没有显著的影响。特别地,本文发现关系可以通过信息渠道和社会互动影响家庭的股市参与行为。  相似文献   

8.
(一)因保护不力,我国股市生态严重恶化。1.宏观经济一路走好,但股市却长期低迷。自2002年开始,我国经济步入了一个新的景气周期,2004年GDP增长率更高达9.5%,然而,股市非但没有成为国民经济向好的晴雨表,反而与国民经济走向背道而驰。如2005年8月底的上证指数仅收于1160点,与2001年6月的高点相比,跌了近50%。2.上市公司业绩不断攀升,而股价却长期走软。2002年以来,我国上市公司业绩呈现出整体逐年提高的态势。如2003年和2004年上市公司业绩分别比上年提升25%和40%。然而,股市并不为此所动,至2005年8月底,20元以上的股票已成为稀有品种,平均…  相似文献   

9.
基于宏观经济变量的中国股市波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平  刘燕 《财经科学》2008,(6):18-24
随着我国股市规模的扩大,股市波幅常常超出人们的预期,泡沫与低估值也经常在短期内互相转换.本文基于多元宏观经济变量建立计量经济模型,分析得出宏观经济变量时中国股市运行的影响为正时,股市趋势的惯性增加,逆着股市趋势时,股市惯性减弱,甚至反转.文章分析指出:管理层可以通过调控宏观经济变量来削弱股市的非理性波动,甚至改变股市运行方向,以促进中国股市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自2005年11月以来,股市持续走强,股指叠创新高.2006年上证综指上涨130.4%,涨幅居全球之首,2007年前三季度上证综指又上涨将近100%.  相似文献   

11.
陈功 《经济》2011,(9):37
美国国债8月5日被降级,带动欧亚股市8日全线大跌。上证指数下跌3.19%,恒指下跌2.17%,日经225指数下跌2.18%,澳洲股市下跌2.71%。欧洲股市开盘后也全线下跌,北京时间8日下午6:30,英国FT指数下跌了1.66%,法国CAC40指数下跌1.97%。我们分析,资本市场的短期下挫还可能持续。  相似文献   

12.
向松祚 《经济》2007,(3):38-39
如何解读目前中国经济,是经济学者和决策者最困扰的难题.主要数据人人皆知:(1)真实经济之趋势:2006年GDP增长率达到10.7%,预计2007年至少可达9.5%,物价指数(CPI)上涨幅度只有1.5%,预计2007年不会超过2.6%;(2)资产市场价格(或虚拟经济)之趋势:2006年中国股市平均涨幅超过130%,股市市盈率平均超过25倍,银行、地产股之涨幅尤其惊人.无庸置疑,真实经济之走势和虚拟经济(资产价格)之走势,已经严重背离.问题是怎样解释.  相似文献   

13.
股市不仅是一国经济的晴雨表,它还在影响着宏观经济的运行.其中,股市的财富效应是人们近来关注的焦点.我国股市不具财富效应,本文就详细分析了制约我国股市财富效应发挥的各种因素.并认为股市制度的完善是解决问题之本.  相似文献   

14.
龙超 《经济问题探索》2007,(12):158-162
股市的不完全理性使股市的宏观调控成为必要.股市的宏观调控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是针对股市的过度繁荣或者过度低速实施的调控,二是针对股市突然的大幅下滑或者重大事件对股市产生负面冲击实施的调控.股市的平均静态市盈率可以作为第一类调控的中介目标,当这一指标低于既定的合理范围的上下限时,实施提升或降低股市税率的调控;临时性的货币政策措施用于实施第二种类型的调控.股市税率的调整应采取小幅多次微调的方式进行,以避免调控力度不当对市场造成伤害.管理当局应该预先向市场明确调控的规则,以便市场形成明确的调控预期,保证股市宏观调控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15.
陈希琳 《经济》2013,(7):98
热钱开始向国外大幅漂移。热钱是指根据利率、汇率等预期收益而在国际金融市场频繁流动的短期投机性资金。6月13日,端午节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股市上演黑色星期四。上证指数当日跌至年内新低,在低开20个点之后下探至2126.22点,跌幅高达2.83%。与此同时,亚太股市、欧美股市以及美债同样出现了暴跌。截至6月13日,中国香港恒生指数大跌12.16%,韩国综合指数大跌6.56%,中国台湾加权指数下跌6.11%,澳洲综合指数下跌11.26%。欧洲股市同样出现了  相似文献   

16.
自中国股市建立以来,人们对股市的认识问题始终未得到解决,这主要是受台湾股市旧文化与大陆“股市赌场论”而产生负面影响的结果.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历来对股市存有偏见,再加上我国股市建立初期无批判地借鉴台湾的股市文字语言,导致有明显误导作用的赌场用语在股市大行其道,如庄家、跟庄、筹码、发牌、洗筹等,使人们置身股市如临赌场.  相似文献   

17.
股市生态的演化分析——兼论我国股市生态的优化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挺 《财经科学》2007,(2):22-28
股市生态近来引起了学者的关注,以往学者忽视股市生态环境及其协同关系,本文从演化视角重新定义了股市生态,从股市生态演化前提、诱因及其动力机制等方面对其演化机制展开分析.在此基础上,对我国股市生态的功能、结构、环境的失衡表现进一步分析.最后,针对我国股市生态的失衡特征提出了相应的优化对策.  相似文献   

18.
改善我国股市生态的理论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如果从理论源头上追溯的话,传统发展观是构成我国股市生态系统脆弱的根源.股市"物理环境"即制度安排存在的巨大缺陷,股市生态系统中"生产者"生产能力低下,"生产者"与"消费者"角色错位,股市生态系统中不同"消费者"之间数量关系的失衡,股市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缺失,造成了我国股市生态系统的不稳定.再造健康的股市生态,我们就必须正本清源,突破传统发展观的樊篱,用科学发展观的观点认识和解决股市中的各种问题和矛盾.  相似文献   

19.
基于投资情绪的中国股市暴涨暴跌现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股市暴跌暴涨现象较为突出,投资者情绪从股市的交易主体角度反映了投资者对股市未来收益的预期.从投资者情绪入手,对股市过度波动现象、原因作了相关研究,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0.
郄永忠 《经济导刊》2006,(12):17-17
在2005年中国大陆股市跌至低谷之后,于2006年迎来了好年景,涨幅超过50%,是世界上表现最好的股市之一。上海和深圳的股市面向中国国内投资者开放,挂牌上市的股票大多数以人民币为计价单位——这与香港等更加成熟的国际化股市不一样。过去,由于根深蒂固的结构缺陷,中国股市受到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