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再论企业"核心竞争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核心竞争力”本质的界定是研究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首要问题,理论界地此存在着较大的分岐。核心竞争力是企业战略性资产。“核心竞争力”与“产品竞争力”、“企业活力”等概念既具区别又有联系。澄清企业界认识上的误区,可以增强对核心竞争力的理解和把握。  相似文献   

2.
竞争是市场经济的突出特点,优胜劣汰是竞争的无情法则和必然结果。在竞争的动力和王力作用下,企业必然千方百计地使自身的活动和利益同市场要求相统一。占领市场,其实质是市场主体之间对用户的争夺。失去用户,就丢掉了市场。产品服务就是紧紧围绕用户开展的活动,是市场竞争异常激烈的领域。产品附务的涵义美国经营销售专家里维特指出:“未来竞争的关键,不在于工厂能生产什么产品,而在于其产品能提供多少附加价值”。这里讲的附加价值就是指产品服务。我认为产品服务就是指企业从市场和用户需要出发,紧密围绕产品的设计、工艺、加工…  相似文献   

3.
高冬冬 《时代经贸》2007,5(12Z):26-27
在市场经济竞争日趋激烈的时代中,成功的企业会最大限度的发挥工业设计的软作用,不断的追求产品、企业、市场三位一体的最佳化。这就要求企业在进行工业设计时要去主动的认识市场、分析市场,从而使设计出来的产品能够引领市场的发展方向,此外还要求产品设计要针对企业的具体情况全方位的设计。因此,这就要求企业要注重产品、企业与市场的关系,为其发展创造良好的内部环境。  相似文献   

4.
李蔚  王良锦 《经济论坛》2002,(1):38-38,44
继去年三菱公司召回在中国市场售出的575辆问题汽车后,今年2月12日,三菱公司北京办事处宣布,召回所有在华的三菱“帕杰罗”V31、V33越野汽车,产品召回制度再次引起了中国消费者的广泛关注,也给我国正准备进入国际市场的企业敲响了警钟。一、产品召回的含义所谓产品召回就是企业对已出售的,但是出现了或可能出现质量、技术问题的产品实行公开或者隐蔽的回收措施,以便对这些问题产品进行相应的处理,避免酿成重大市场事故的一种营销修复策略。产品召回起源于1966年美国《国家交通及机动车安全法》规定的机动车产品“安…  相似文献   

5.
姜维 《经济师》2005,(1):44-45
在高新技术产品的早期市场到早期主流市场之间存在着市场“裂谷”,跨越这一裂谷是高新技术产品市场营销成功的关键。这一市场“裂谷”的产生源于高新技术产品的技术不稳定性和市场不稳定性,但导致这一裂谷不能跨越的原因则主要是高新技术企业及其营销者在三个方面的认识误区。因此,跨越裂谷、赢得成功的营销策略应从消除认识误区、树立正确的营销理念着手,针对早期主流市场不同于早期市场的特点采取相应的营销和服务对策  相似文献   

6.
焦全顺 《经济师》2006,(12):211-211
纵观近几年我国经济突飞迅猛的发展,人力资源在社会的竞争中愈来愈显的尤为重要。做到“以人为本”、“人尽其才”是企业管理者一直追求的目标。本文从绩效管理用于承担企业“以人为本”理念下检视人与企业融合的最佳工具和桥梁,从绩效管理的目标、误区和绩效沟通等几个方面进行了全面阐述。从而证明企业“以人为本”的真正含义是为“企业以人的绩效为本”的理念。  相似文献   

7.
高杰  蔡虹 《生产力研究》2003,(3):235-236,247
我国高新科技产品的研发管理一直处于相对落后的局面 ,许多企业的新产品研发功能无法实现 ,新产品无法批量生产 ,新产品无法市场化。本文在研究新产品研发管理的基础上 ,指出了我国高新科技产品研发管理中存在的误区是造成上述情况的主要原因 ,并对研发管理中的研发管理理念、研发组织管理、研发技术管理、研发人力资源管理等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8.
过去,企业最大的光荣就是把产品打到国际市场上去,参与国际竞争。现在看来,国际竞争已到了我们家门口。大量的国外企业涌入中国,覆盖面很广,象家电、汽车、饮料等几个主要行业都有国外企业,有的行业90%都是外商控股。我们的几个产品象万向节、等速万向节和轴承等,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威胁。国外企业不仅行业覆盖面广,而且规模都搞得很大。当初我们搞等速方向节,投资1000万美元,已经不得了了,现在国外进来办企业,一个毫不起眼的小产品,一投就是一个亿,甚至几个亿,几十个亿。更为严重的是,近年来,国外企业的经济战略已经从产…  相似文献   

9.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规模不断壮大,产品多样化,技术复杂化,越来越多的此类企业采用了事业部制的组织结构。在事业部制的企业中引入以“利润”为核心的绩效考核指标,难点之一在于如何衡量职能部门所经营的“服务产品”的成本和收益。笔者从服务产品的选择、定价、流通和承接四个环节予以分析,以期为需求企业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不少企业经营者敢于向人们公认 的产品特点、经营方式、思维定势挑 战。他们反对一切固定的模式,喜欢从对立的方面提出问题,寻找对策,从 而获得成功。 以“不变”领先 而今,许多成功的企业都十分重 视产品的创新,不断改变产品的品质、 功能和工艺,以适应变化了的市场。 然而,也有些企业把“不变”作为经营 的一种策略,如德国史柏登啤酒厂至 今仍严格遵守。1516年巴伐利亚公爵 威廉四世颁布的啤酒花纯度命令,只 用麦芽。酵酶、啤酒花和水4种原料制酒,不添加任何其它成份,甚至送原料还用马车。美国可口可乐公司一直沿用188…  相似文献   

11.
当前,企业成本管理中普遍存在着成本意识淡化。成本管理弱化,成本行为软化的“三化”现象,致使成本失控日益严重,成本水平居高不下,严重制约着企业效益的提高影响企业的发展。究其原因,主要是企业在“谁来管”、“管什么”、“怎么管”这三个基本问题上陷入了误区,造成管理上的认识偏差与行为偏差。  相似文献   

12.
有的企业本来的品牌定位是主打中高档市场,虽然产品的利润并不小,但由于中高档市场的局限性,制约了其产品的销量并不会很大,这可能由于产品设备的利用率太低,也可能是企业的市场份额太小,所以,不少企业同时又推出了另一种主打中低档市场的产品品牌,期望能够进一步扩大同类产品的市场占有率。比如,嘉士伯啤酒公司在已有中高档的“嘉士伯”品牌后,又精心推出中低档的“利昂”品牌。又如,王朝葡萄酒公司在已有中高档的“王朝干红”之后,也推出了价位低一档次的“王朝半甜”。  相似文献   

13.
当今,企业已进人战略竞争时代。美国著名未来学家托夫勒曾说:“对没有战略的企业来说,就像在险恶的气候中飞行的飞机,始终在汽流中颠簸,在暴雨中穿行,最后很可能迷失方向。”然而,企业一旦进入战略的误区,也是致命的。纵观当前现状,企业在实施战略管理过程中的误区主要表现在以下七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一、加强企业的环境制度和文化意识 1.制定合理的绿色规范制度。 企业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必须有相应的规范制度,便于监督和管理。企业内部的绿色规范制度程度影响到产品的“绿色度”,一个好的绿色产品投入市场必须经过很多不同的环境制度和绿色标准的检测,绿色产品只有通过了绿色标准的检测才能成为真正的“绿色产品”。我国企业要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首先要从企业内部的环境制度和绿色标准抓起:  相似文献   

15.
产品附加服务是企业产品策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企业借以赢得竞争优势的一种方法。以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和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为依据,论证了职能质量与技术质量的“需求双层次”与“激励双层次”,并分析了二者对建立产品附加服务竞争优势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李娜 《经济论坛》2006,(3):94-94,116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越来越多的企业发现在产品质垦和价格趋同的今天,单凭产品的单独优势赢得竞争已十分困难。因此,在产品同质化的背景下,唯有“渠道”和“传播”才能使企业产生差异化的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7.
“溯源性”的定义“溯源性”一词来源于TRACE(足迹、痕迹),这一名词于1994年首次出现在ROBERT词典和ISO国际质量认证体系条款中,它在动植物产品生产链管理中的应用尚属于比较新的观念和比较新的做法。根据ISO9000-2000标准:溯源性为人们提供了一种能力,使人们能够对研究对象的生产地点、实现方式、实现过程等进行追溯。对于一种产品来讲,溯源管理应该能够使人们了解产品构成成分、原材料产地、实现过程,产品流通以及各种交易后的情况,对产品进行全面跟踪。法国对于溯源性管理的定义:建立产品身份确认、产品信…  相似文献   

18.
桑红 《经济论坛》1996,(7):12-13
整体产品观与现代企业经营桑红一、整体产品观的含义及以往企业产品营销策略的弊端整体产品观是在经济不断发展,人们物质文化生活需要日趋多元化和一体化的条件下兴起的,以产品与市场需求的适应关系为基础、以现代市场营销理论为指导、以整体产品概念为核心的一种科学的...  相似文献   

19.
龚亭亭  何维湘 《新经济》2006,(12):66-67
溶洲建筑陶瓷二厂有限公司是“中国陶瓷第一镇”——佛山市南庄镇的一家老牌企业。一直致力于研发生产建筑用外墙砖装饰产品系列,其旗下“石湾”和“溶洲”两大知名品牌产品,在全国众多名优工程项目中被广泛选用。当国家政府对环保日益重视的今天,溶洲陶瓷顺应时势,致力于打造一家为佛山经济建设做贡献的环保建筑陶瓷企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相似文献   

20.
对企业文化传播的内部营销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煜东 《经济论坛》2006,(12):110-113
一、问题的提出在上世纪70年代末,日本产品对美国市场进行了强烈的冲击。众多美国学者对此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发现美国产品不敌日本产品问题的原因是,长期以来美国人引以自豪的美国管理模式出了问题。美国人长期以来只重视管理中的“硬”因素和“硬”技术,而企业经营的成功往往是由“软”的因素所决定的。而基于整体价值观塑造的企业文化是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关键要素。由此,在上世纪80年代美国掀起了一个研究企业文化管理的热潮,大批优秀著作涌现出来,如《Z理论——美国企业界怎样迎接日本的挑战》、《日本企业管理艺术》、《企业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