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加工贸易和一般贸易是我国对外贸易的两种主要贸易方式,但是由于这两种贸易方式自身的差异使得每一种贸易方式的出口、进口的经济增长效应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本文以2005年8月到2010年12月为样本期,对我国的加工贸易和一般贸易的经济增长效应进行实证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基于2001-2008年一般贸易、加工贸易、保税仓库进出境货物和保税仓储转口货物4种贸易方式下的贸易结构和贸易条件,分析了我国的对外贸易利益。研究发现,我国与6大贸易伙伴之间的贸易依赖程度不对等。我国进出口产品贸易结构已实现了高度化,双边贸易的主要产品比较分散,表现出产业间贸易与产业内贸易并存的特征。4种贸易方式下,我国的价格贸易条件和收入贸易条件的变化趋势不尽相同,但是社会整体福利水平趋于提高,我国能够从对外贸易中获取贸易利益。我国商品出口贸易结构的高度化与价格贸易条件正相关,但是我国在不同贸易方式下获取贸易利益的水平不同。  相似文献   

3.
产业内贸易与垂直专业化贸易比较及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二战以后,产业内贸易成为国际贸易主流,与此同时,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垂直专业化贸易也迅速发展起来.从理论上分析,这两种贸易形式产生、发展的基础和动因既有相同点又有区别.两种贸易形式存在密切关系,二者均以跨国公司为主体,并且垂直专业化构成产业内贸易的另一重要起因.文章对两种贸易形式的发展趋势、理论基础、相互关系进行了分析、比较,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参与国际分工与贸易的相关启示.  相似文献   

4.
电子贸易和网络贸易是对外贸易方式的创新,和传统贸易相比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这对我国经济发展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电子贸易和网络贸易增加了我国外贸企业的机会扩大了市场;降低了交易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但是由于缺乏健全电子交易的法律法规体系,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解决争端的机制还不完善,电子商务人才缺乏给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造成一定阻碍。  相似文献   

5.
中美贸易战愈演愈烈,对中美贸易产生很大的影响。关于中美贸易战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就是中美贸易失衡。因此本文就中美贸易失衡这一问题进行分析,本文主要分析了中美贸易发展的现状,由此出发深入探讨了中美贸易失衡的原因;研究表明中美贸易失衡主要有四个原因,分别是中美在经济体制和要素禀赋上的差异、中美在全球价值链位置的不同和中美两国统计方式的差别以及美国对其出口的严格管制;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提出了在面对贸易的失衡以及美国的管制的情况下,我国应如何应对这一困境。  相似文献   

6.
中美贸易在产业转移的过程中,传统的国际贸易方式发生了明显的改变,出现加工贸易、转口贸易、跨国公司内部贸易等新型贸易方式。这三种贸易方式的出现都使得产品价值增值链发生变化,进而改变中美贸易中的利益分配格局。  相似文献   

7.
中美贸易失衡对中美两国的影响是不对称的,我国首当其冲。本文结合中美贸易失衡现状探讨了该问题对中国经济与外贸发展的影响及产生贸易失衡的原因,并对解决中美贸易失衡、转变中美贸易发展方式的对策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知识型服务贸易的核心包含在信息服务贸易、技术服务贸易、金融服务贸易和专业服务贸易这四类载体中。本文通过详细分析当前我国这四类服务贸易的现状及问题,对我国如何更好地发展知识型服务贸易进行了探析。  相似文献   

9.
欧盟东扩的“贸易创造”和“贸易转移”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年5月1日塞浦路斯等10个候选国加入欧盟,东扩后的欧盟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区域经济体。欧盟东扩后形成的关税同盟必定会给欧盟内部和外部带来贸易创造和贸易转移的影响。在这两种效应有会给我国贸易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呢?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讨论了服务贸易经通过影响要素组合的方式最终实现要素优化配置的途径。本文对该机制的分析主要通过两个部分来进行,一是服务贸易如何对要素的组合方式发生影响,这一部分主要从服务贸易的提供方式,服务贸易带来的新的制度安排以及一系列的标准和规范等方面来分析;二是制度如何影响要素的配置,在这里运用了经济学中的等产量线从静态和动态两个方面进行了说明。文章的第三部分则主要以跨境交付方式为例对这一作用机制如何在实际贸易中展开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解析我国外贸依存度四大特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本文从区域间贸易、贸易产品、贸易方式和贸易集中度四个角度论述我国外贸依存度存在的四大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我国未来贸易政策的抉择。  相似文献   

12.
我国是德国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贸易伙伴和亚洲第二大贸易伙伴,而德国是我国在欧洲最大的贸易伙伴。改革开放以来,中德贸易逐渐由以互补性为主向着以竞争性为主的方向演变,本文以此变化为研究背景,首先分析了中德贸易在两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然后总结了中德贸易的发展阶段和特征,接着研究了中德贸易的商品结构以及双边产业内贸易水平,最后在分析影响两国贸易主要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推动中德贸易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编者按:如何科学、客观、全面地评价一国或一个地区的贸易业绩,是一个前沿课题.传统运用进出口额作为衡量贸易业绩大小的方式已不适合贸易强国的发展要求.本文作者吸收了国际上经验和做法,设计了中国贸易业绩指数(CTPI),这是我国外贸出口定量评价方法的一种突破性成果.本文旨在通过介绍此研究成果,在我国形成完整而科学的中国外贸出口评价体系,形成简易而科学的中国贸易业绩指数.  相似文献   

14.
当前我国外贸增长方式存在的问题及转变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贸易规模迅速扩大,但以数量扩张为主要特点的贸易增长方式严重阻碍了我国由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的转变.因此,亟需解决目前贸易增长中所面临的诸如贸易条件恶化、对外贸易依存度过高、贸易顺差过大等问题,加快我国贸易增长方式的转变.文章指出,应将我国贸易增长方式转变为数量与质量并重、规模与效益并重、产品结构合理,进出口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的外贸增长方式,以促进我国外贸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5.
向军  柴华 《市场论坛》2009,(10):6-8
文章首先论述了全球化背景下产品内贸易的定义及其发展原因,发展趋势。然后,详细分析了产品内贸易的发展对我国转变贸易增长方式的意义和启示。最后,文章针对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现状,从产品内贸易的角度提出了促进我国对外贸易增长方式的建议和意见。  相似文献   

16.
服务业开放度低和贸易逆差这两大问题严重制约了我国服务贸易的可持续发展。我国应推动实施服务贸易开放平衡战略,加快服务业开放,完善服务出口促进体系,扭转服务逆差扩大趋势,提升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本文从开放地区布局、开放产业时序、开放路径、防范开放风险等方面提出了服务业开放的主要任务,从服务出口主体、服务出口方式、服务出口平台、服务出口市场等方面提出了扩大服务出口的主要任务,并从体制机制、促进政策和统计监测3个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市场采购"新型贸易方式自2014年11月1日在浙江省义乌市正式实施以来,已在江苏常熟服装城、湖北武汉汉口北国际商品交易中心、河北白沟箱包市场等地不断放大试点效应,成效显著。随着"市场采购"贸易方式的不断成熟,在该贸易方式下的货物出口额占我国总出口额的比例越来越高。外贸领域人才和工作者需要理清"市场采购"新型贸易方式与传统一般贸易方式的差别,才能掌握相关业务的操作规则和技能。贸易方式是为贸易业态服务的,两者适用于不同的对外贸易业态;两种贸易方式的监管配套政策区别主要在工商、税务、海关、检验检疫、外汇五个方面体现。  相似文献   

18.
中国服务贸易竞争力及服务业结构缺陷分析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20世纪90年代起,国际服务贸易得到迅速发展,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文章从服务贸易和服务部门两个角度,通过与国际对比,运用国际市场占有率、贸易竞争指数和"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对我国服务贸易的竞争力进行了定量实证分析,阐明了我国服务业存在的行业结构和就业结构这两大缺陷,提出了如何提高我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在全球价值链这一新的国际经济特征下,一国生产过程实现的产品价值增值日益受到重视,这使得基于贸易增加值的服务业国际竞争力评价更具客观性与准确性.本文以我国服务贸易现状为基础,分析了目前我国服务贸易存在"大而不强"的特征,并基于此,从增加值视角着重考察了我国服务贸易当前的国际地位,尤其是在国际市场的占有率、显示性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发现增加值核算方式下我国服务业贸易比较劣势被进一步放大,指出未来应优先发展国内附加值较高的服务细分行业,积极占据全球价值链中的高端位置;借助"一带一路"战略,拓展国际市场范围;遵循以产业转型升级为需求导向的服务业发展方向,探寻新的服务业贸易增长点.  相似文献   

20.
从中美产业内贸易看两国贸易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晓玲 《商业时代》2006,(22):41-42
2002年,中美两国向对方出口最多的商品均是SITC7类商品机械和运输设备,这就使得用产业内贸易的方法来分析中美贸易结构成为可能。本文测算了中国对美国工业制成品的产业内贸易值与产业内贸易指数,分析中美产业内贸易的影响因素。最后笔者认为,中美工业制成品产业内贸易反映出中美两国经济结构的互补性,从而对我国贸易政策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