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旅游审美三论:动态、参与和快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推动旅游美学理论的深入,作者借鉴建筑、园林、景观等应用美学的研究成果,对主体动态审美、参与性审美的场景性、审美容量和审美快感等作了初步探讨,提出旅游美学学科的理论基础是主体动态审美;提出审美场所、审美容量等应是旅游美学学科的概念等鲜见的观点和思想。  相似文献   

2.
旅游美学的基本内涵及其理论框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美学是以美学基本原理为指导,研究旅游活动过程中的审美关系的一门带有高度实践指导意义的学问。旅游审美关系主要表现在人与景观之间和人与人之间。按照主客体相统一的基本思路,旅游美学的理论框架包括旅游审美对象论、旅游审美本体论、旅游审美认识论、旅游审美文化论和旅游审美实践论等五个块面。  相似文献   

3.
在生态文明和美学经济驱动的背景下,旅游者对乡村旅游审美体验和精神满足提出更高要求。从景观审美的视角分析乡村景观的审美特征,并从建立系统认识、感悟生存智慧、传承乡土文化、感受生存动力、解读地域文化等方面进一步剖析乡村旅游的审美本质,为促进乡村旅游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4.
文化人在我国旅游史上是一个重要的旅游群体,他们有着悠久的旅游传统、独特的景观审美偏好和旅游风格,并创造了大量优秀的旅游文化产品,给景观名胜增添了深厚的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5.
从审美体验角度看旅游资源的美学价值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旅游资源的美学价值评价是旅游资源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目前对旅游资源的美学评价却往往只重视旅游资源的形式美学价值,使得旅游资源美感质量评价有欠全面.针对这种情况,从旅游资源活动中旅游者的审美体验以及审美体验所达到的境界角度出发,详细分析不同类型的旅游活动中其审美体验与审美境界的差异,以及由此引起的对旅游资源美学价值评价的差别.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针对不同的旅游活动类型对旅游资源美学价值的要求,对旅游资源的美学价值,用整体综合和局部比较两种方法进行全面、准确地评价.  相似文献   

6.
从审美角度来看,当代旅游演艺从视听震撼的剧场效果、真山真水的演出背景、异质文化的时空压缩、异域景观的集中呈现四个方面,带给游客强烈的感官审美冲击.“奇观化”是旅游演艺美学品质的集中反映,表现在表演形式的杂糅性、内容符号的异质性、体验程度的极限性三个层面.在更深层维度上,旅游演艺的“奇观化”品质正是对于当代旅游者感官审美趣味的某种契合.由此我们也可对旅游演艺本真性问题产生更深刻的理解.  相似文献   

7.
接受美学诞生以来广泛应用于文学、艺术、心理乃至教育领域,其对旅游行业的导游讲解的角度也有一定的启发和指导意义。游客旅游最大目的是获得愉悦与审美体验,导游为达到游客审美体验有效且最大化,须不断地提升自己的美学素养,了解不同游客的审美期待视野,掌控好语言工具,充分调动游客的审美参与热情。  相似文献   

8.
论民族音乐与旅游耦合的审美效应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旅游景观有如工业产品,同样经历着由励至衰的演变过程。科学地借鉴其它视听艺术,以提高旅游景观的审美品质,已成时尚。本试从景观、音乐的耦合方式及其审美效应等方面,对这一新生综合型视听艺术作一实践梳理与理论阐述,以期日致成熟。  相似文献   

9.
旅游是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之一,旅游的最大使命是美育。旅游在自然审美、艺术审美和历史审美中获得精神解放和塑造完美人性。  相似文献   

10.
高校旅游美学教育小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当前高校旅游美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旅游美学教学应将审美教育作为首要任务,放在特别突出的位置}教学内容的组织上应强调美学基本原理和东西方美学基本理念的有机渗透;教学方式上应加强“身临其境”式的形象教学。  相似文献   

11.
颤、摆、摇所表现出来的柔美飘逸的体态美,是凤阳花鼓舞蹈动作的基本特征,反映其舞蹈动作独特的美学特征和深层文化意蕴;圆形和菱形、扇形、二龙出水所蕴含的方圆相济的图形美,折射出凤阳花鼓的舞蹈构图所隐含的文化内涵。通过对凤阳花鼓的舞蹈动作和构图的分析,可以进一步把握这种舞蹈所带给人的美感效果及其文本意义。  相似文献   

12.
当涂民歌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具有浓郁的江南水乡特色和独特的文化审美价值。应结合当地的民俗风情,探索劳动号子、山歌和小调作为当涂民歌的三种体裁,民歌的发展演变规律,审视其文化内涵与美学意蕴。  相似文献   

13.
想做出优秀的具有文学价值的译文,应从对源语言材料的深刻解读和审美开始。完全把握原文的“美”的精髓,对于译者是否能更好诠释出原文的“美”有着决定性的作用。莫言的作品《生死疲劳》证明了审美客体在翻译中的重要性。译者应领悟原作的美学特征,提高自身文化素养,丰富审美经验,再现原文。  相似文献   

14.
该文就similes(明喻)的定义,类型及运用特征作了简要介绍,实证分析了英汉语言在明喻使用中的异同,进而分析了英汉审美价值取向的差异,从纯美学和美学语言学角度得出分析结论。明喻使用上,英语使用者与汉语使用者存在着共性与差异性。(一)从纯美学角度来说,明喻的创造过程本身就是一种艺术美的创造过程;其共性与差异性的存在是来源于审美价值的民族共性与民族差异性。(二)从美学语言学角度分析,其差异性源于英、汉语言使用者美感要求的差异以及英、汉语言使用者在审美过程注重语言性环境和非语言性环境因素在程度上发生的差异。  相似文献   

15.
我们生活的时代已经步入城市化进程,世纪之交散审美意识出现了既有多声部复合变奏,又存在审美理想的趋同性的复杂局面。当前都市散审美理想相当大程度上是以乡土田园所代表的农业明审美风范为参照而衡定。乡土田园的古典美已然构成对都市现代美的遮蔽。都市散审美意识应在吸取古典人资源的同时。努力张扬自身的现代美内涵,给人们提供富有时代内涵的审美经验。  相似文献   

16.
除了传达信息的功能价值以外,公示语还具有自身的美学特征,其翻译不能是简单的语码转换,需要在考虑其内在意义的基础上兼顾语言艺术及美学效果。译文不仅要注重形式美,还要讲究内涵美,以便提升其美学价值。最后从美学视角提出了公示语翻译的美学原则,即忠实美、等效美和创造美,对公示语翻译实践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比喻是增强语言艺术表达效果的重要修辞手段之一。每个民族都在用植物比喻,丰富美化着自己的语言,但由于审美主体和审美心理等因素的影响,又存在着文化差异。了解比喻的美需要了解文化,这样才能真正体味比喻的美。  相似文献   

18.
李观仪教授主编的《新编英语教程》彰显强烈的审美特征。教学中,应挖掘教材的审美意义,师生共同欣赏篇章的艺术性、语言的形式美、字里行间的意蕴美,充分理解教材的美学内涵,以达到心灵的升华。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诗英译在二十世纪美国的经典化不仅是由于意识形态、诗学和赞助人的原因,译文本身鲜明的节奏、优美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所呈现的美学价值也是其成为经典的必要条件。因此翻译文学的研究应把译入语国家的文化语境和译文的美学价值相结合。  相似文献   

20.
味觉及其美感问题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本文基于生理层面和人文精神层面对味觉进行了分类,通过论述人对味觉生理感受与精神感受的密切联系性,批评了西方文化中的一些对味觉认识的片面性,提出了味觉能产生美感和作为审美对象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