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价值链理论最初是由波特提出的,认为企业价值活动可以分成基本活动和辅助活动两大类,其中,基本活动包括内部后勤、生产经营、外部后勤、市场销售、服务;辅助活动是包括采购、技术开发、人力资源管理和企业基础设施。价值链理论被波特提出之后,迅速得到广泛推崇、应用与发展,相继出现了虚拟价值链理论、价值网理论和全球价值链理论。另外,随着各国企业国际化步伐进一步加快,国际生产进一步扩张,特别是发展中经济体和转型期经济体跨国公司进一步发展,将推动价值链理论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2.
价值链理论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夏颖 《理论观察》2006,37(4):136-137
价值链的思想最早由波特提出,波特的价值链理论被认为是传统的价值链理论,也是经典的价值链理论。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发展,价值链理论不断深化和发展,相继出现了虚拟价值链理论,价值网理论,以及全球价值链理论。以往对价值链理论的研究存在一些缺陷,有待在未来的研究中逐步完善。  相似文献   

3.
一、全球价值链理论和纺织业全球价值链构成(一)全球价值链理论全球价值链理论根源于20世纪80年代国际商业研究者提出和发展起来的价值链理论。波特1985年在《竞争优势》中首次提出了"价值链"概念,认为"企业  相似文献   

4.
理论上“价值链”这一概念,是哈佛大学商学院教授迈克尔·波特于1985年提出的。波特认为“每一个企业都是在设计、生产、销售、发送和辅助其产品的过程中进行种种活动的集合体,所有这些活动可以用一个价值链来表明”。企业的价值创造活动可分为基本活动和辅助活动两类。基本活动包括内部后勤、生产作业、外部后勤、市场和销售、服务等;而辅助活动则包括采购、技术开发、人力资源管理和企业基础设施等。这些互不相同但又相互关联的生产经营活动,构成了一个创造价值的动态过程,即价值链。价值链在经济活动中是无处不在的,波特的“价值链”理论揭示:整个价值链的综合竞争力决定企业的竞争力。[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一、价值链及价值作业价值链(valuechain)的名称由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迈克尔·波特(Porter)于1985年在其所著《竞争优势》中提出的。波特认为,公司通过完成一系列作业而产生价值。每一个企业都是来进行设计、生产、销售、发送和辅助产品生产的进行的种种活动,系统地连接成的链状集合体。价值链的各项业务活动间的联系不仅存在于企业价值链内部,而且存在于企业价值链与供应商和渠道之间。简而言之,价值链是从供应商开始直到顾客价值实现的一系列价值增值活动的业务流程。价值链的载体是作业链,随着作业的推移,价值在企业内部…  相似文献   

6.
内蒙古资源型产业的成长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志宏 《北方经济》2006,(13):13-15
一、基于全球价值链的资源型产业成长模式的分析框架 (一)对于全球价值链模型的基本描述 "全球价值链(Global Value Chain,简称GVC)"理论根源于20世纪80年代国际商业研究者提出和发展起来的价值链理论,在关于价值链的理论中以波特的价值链最具有影响力.  相似文献   

7.
突围价值链     
从GVC到NVC的转变,是突破目前浙江产业升级困境的重要途径 近几年,随着全球价值链理论的兴起,嵌入全球价值链(Global Value Chain,简称GVC)发展,被视为浙江产业升级的一剂良方。从全球价值链的角度来研究产业升级,指的是价值链之中或尚未嵌入的产业集群和企业通过嵌入价值链获取技术进步和市场联系,从而提高竞争力,进入到增加值更高的活动中。  相似文献   

8.
温美玲  任文佳 《魅力中国》2010,(35):353-353
价值链理论是迈克尔·波特于1985年提出的。波特认为“每一个企业都是在设计、生产、销售、发送和辅助其产品的过程中进行种种活动的集合体。所有这些活动可以用一个价值链来表明。”  相似文献   

9.
臧云 《中国经贸》2011,(18):48-48
根据我国钢铁企业存在的问题,基于价值链将波特竞争理论中的成本领先战略和差异化战略与企业业务流程再造过程中的增值作业结合,抓住价值增值过程中的关键业务活动,加以改进和利用,从而提高企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10.
基于价值链的社会网络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进一步发展,企业竞争环境快速变化,导致企业间的相互关系更为密切和复杂,活动领域和范围进一步拓展。一些原来相对稳定的产业结构和关联方式等因素,现在变得动荡不定和难以预测,并日益成为影响企业竞争的最重要因素。因此,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如何保持其竞争优势是企业管理者十分关注的话题之一。本文试图运用波特教授的价值链理论和社会网络理论的观点,就企业基于价值链的社会网络及其管理提出个人的几点见解。(一)社会网络的涵义社会网络是以个体人为基本子系统的,在此基础上,组成各种形式的社会主体,如:家…  相似文献   

11.
董理  莫琦 《特区经济》2010,(6):290-292
创新价值链是在波特的价值链理论基础上将创新与价值链的有机结合。文章基于创新价值链提出了区域创新价值链的概念,并在需求导向视角下构建了区域创新主体价值链和区域创新辅助价值链,最后文章研究了完善区域创新价值链的动力机制、运行机制和竞争机制。  相似文献   

12.
基于全球价值链视角的产业升级研究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20世纪90年代末兴起的全球价值链理论为发展中国家的产业升级研究提供了崭新的视角。本文在简要介绍全球价值链和产业升级两个基本理论的基础上,系统地论述了全球价值链理论在产业升级研究领域的最新成果,包括全球价值链治理与产业升级的关系以及发展中国家产业升级的战略选择。此外,本文也指出了目前全球价值链理论在产业升级研究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值得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波特的价值链理论出发,分析了商业银行的价值链,提炼出了商业银行价值链5个活动中所包含的6个要素,作为其核心竞争力的定性评价指标,并围绕这些要素指标对中国与外国商业银行在核心竞争力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对如何提高中国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4.
企业成本优势战略是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重要战略之一,如果企业进行所有价值活动的累计成本一直低于竞争者的成本,该企业就具有成本优势。企业获得成本优势主要方法有:重构价值链和控制成本驱动因素,本文围绕这两点从以下方面进行阐述,介绍美国经济学家波特(Porter)有关价值链体系的核心内容,论述重构价值链可以降低成本,再根据价值链观点对企业成本结构进行分析,控制成本的驱动因素,从而获得成本优势。 1、价值链体系 美国经济学家波特认为:企业价值链体系是由后向价值  相似文献   

15.
王坤 《北方经济》2007,(12):15-16
一、基于全球价值链的产业集群发展描述 全球价值链(Global Value Chain,简称GVC)是指,为实现商品或服务价值而连接生产、销售、回收处理等过程的全球性跨企业网络组织,涉及从原料采集和运输、半成品和成品的生产和分销,直至最终消费和回收处理的整个过程。它包括所有参与者和生产销售等活动的组织及其价值、利润分配。当前,散布于全球的、处于全球价值链上的企业进行着从设计、产品开发、生产制造、营销、出售、消费、售后服务、最后循环利用等各种增值活动(UNIO2002)。  相似文献   

16.
1985年,迈克尔·波特(Michael E.Porter)在《竞争优势》一书中,把"价值链"作为分析企业竞争优势的利器引入其竞争优势理论.根据价值链涵盖的层面划分,价值链主要可以分为企业价值链和产业价值链.文章从产业价值链的界定和构成出发,分析了基于产业价值链的企业竞争优势来源,并据此进一步探讨了基于产业价值链企业如何去获取和维持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7.
服务业跨国公司战略动机选择:以价值链为分析工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首先对跨国公司的战略动机进行基本的说明,并在波特价值链的基础上构建了服务企业的价值链工具;在此基础上,本文分析了服务业跨国公司各战略动机的地位及与价值链中不同经济活动的对应关系,由此提出假设。以问卷调查获取的样本为数据分析基础,通过对应关系分析说明了实证对假设的支持情况,因此证实了二者间的耦合关系,从而可以用以指导实践。  相似文献   

18.
我国石油化工企业价值链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庞明 《重庆与世界》2011,(15):32-34
根据我国石油化工企业价值活动的特点,运用价值链分析法,指出石油化工企业价值活动由基本活动和辅助活动构成。借鉴国外石油公司优化价值链的经验,针对我国石油化工企业业务经营特点及各个价值增值活动环节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构建战略联盟优化外部价值链;从基本活动和辅助活动两方面优化内部价值链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本文围绕全球价值链理论从全球价值链、产业链等方面对雅戈尔的“垂直”超级价值链进行研究,深入分析了它在全球价值链整合下的问题及其战略对策.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雅戈尔通过对全球价值链的整合,不断优化其产业链,积极抢占全球价值链中关键环节,从而将市场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相似文献   

20.
自2008年金融危机发生以后,伴随世界经济增长下降的是世界贸易的萎缩,导致贸易崩溃的根由就在于全球价值链对贸易的影响,融入全球价值链的新兴国家自然也深受其害,贸易对经济增长的引领作用反成为衰退的导火索。本文从理论角度对全球价值链重构问题进行了考察,全球价值链起因于比较优势与规模经济等因素,全球金融危机后这些因素已有较大变化,全球价值链出现了重构的倾向。价值链中贸易供应的分散可能成为一种趋势,本文从成本、"再工业化"、技术、新兴经济体、需求五方面分析了价值链重构的动因,并指出价值链重构可能的两种方式———水平重构与垂直重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