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铁的价值     
《经济月刊》2011,(8):36-41
虽然高铁正式运行速度铁道部门主动下调,但人们对高铁经济的热情没有下降。高铁沿线城市开始兴起了打造“高铁经济带”的热潮,期望高铁能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带来新变化。高铁能否起到沿线城市所期望的“鲶鱼效应”呢?  相似文献   

2.
我国高铁在“走出去”过程中,在技术标准、技术创新与知识产权、竞争对手、项目融资以及东道国政治环境等方面遇到的问题和困难,给中国高铁企业带来了困扰和障碍。在对上述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高铁企业应对困难和挑战的对策,指出高铁企业走出去应根据自身实力确定目标市场,选择走出去的层次、项目类型以及实施模式。在现阶段,尤其是在“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大型建设承包集团与高铁制造企业通过组成联营体,采用投资、设计、建设(运营)一体化的方式实现基础设施建设与设备输出的“集成输出”,是开拓海外高铁市场的有效方式和路径。  相似文献   

3.
“十一五”以来,中国高铁建设迅猛发展,高铁网络经历了从局部分散的小网络到全国联网的过程.从“四纵四横”到“八纵八横”,高铁建设已成为国家战略层面推进的重点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因此,研究高铁网络的发展演化十分必要.本文采用复杂网络分析的方法,通过构建以地级市为基本节点的空间高铁网络,对高铁网络进行相关属性分析,研究发现高铁网络属于稀疏网络,不具备小世界性,节点的度数普遍较低,处于节点末端的城市通达性不高,节点间捷径较少,平均距离较大等.  相似文献   

4.
《新经济》2010,(9):23-23
最近,美国前两位富豪比尔·盖茨和巴菲特正忙着给富豪同党们“扒衣服”。他俩一道说服美国亿万富翁们公开承诺捐赠自己至少一半的身家,即至少“半裸捐”。  相似文献   

5.
随着温福高铁、甬台温高铁、福厦高铁的开通,海峡西岸各省市相继进入了“高铁时代”。海西区高铁的快速发展为沿线旅游带来了新一轮的发展契机,推动了旅游目的地的串联,海西高铁旅游带已初具雏形。文章分析了高铁发展对沿线旅游地的影响效应,指出高铁已经成为海西区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推手,阐述了高铁时代下海西区旅游资源配置、产业结构、区域合作以及旅游公共服务体系面临的挑战。文章建议,海西区应从新的战略角度加快旅游产品的优化升级,丰富旅游产品结构,加速旅游业发展方式的转变,使高铁成为推动沿线城市、区域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的“触媒”。  相似文献   

6.
本文构建了一个两区域、两要素和三部门的新经济地理模型,探析了空间均衡下高铁开通、技术创新与经济增长的理论机制。基于此,将高铁开通视为一项“准自然实验”,运用多期DID模型检验高铁开通、技术创新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1)理论上,高铁开通能降低区域间创新要素流动成本,促进创新资源由技术中心区向外围区扩散,使技术创新在区域间实现稳定的“对称均衡”空间结构,进而推动各地区经济实现平衡增长。(2)高铁开通对技术创新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效应,高铁建设越完善则越有利于促进“技术溢出”,从而提高区域整体技术创新水平。(3)高铁开通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效应,而技术创新是高铁开通影响经济增长的重要机制,高铁开通能够通过调节技术创新来促进经济增长。总体上,高铁开通有利于发挥技术创新的“溢出效应”来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从而能够塑造更加均匀的经济空间分布格局。  相似文献   

7.
拥抱“高铁时代” 铁路投资“大跃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国宏 《资本市场》2009,(12):28-38
我国幅员辽阔、内陆深广、人口众多,突破交通运力“瓶颈”的政策举措正催生潜力巨大的铁路产业链。在高铁建设热潮中,我国已形成了中央、地方政府、企业多方联手加大投资的格局。“四纵四横”高铁干线建设正全面启动,地铁、城轨抢建浪潮席卷全国,空前的投资活力推动高铁产业各环节突飞猛进。同时,在崇尚“低碳经济”的国际背景下,我国高铁技术的国际输出正拉开序幕。数以万亿计的资金将投入到整个高铁产业链中,我国迎来高铁建设的新时代。  相似文献   

8.
《江南论坛》2010,(12):I0006-I0007
沪宁高铁新城位于无锡市西北部,是无锡市重点打造的城市副中心之一、长三角一体化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是无锡市“双核联动,一环镶嵌、三区协同”(即以中心城区和太湖新城为双核.环蠡湖地区为”一环,锡山高铁商务区-东亭商务区,  相似文献   

9.
叶明 《经济改革》2009,(4):45-47
由于深受下属企业老总的“爱戴”,逢年过节,他总能收到老总们奉送的一个个红包。他总以为“年节莫挡彩”是人之常情,却不知这种“罪与非罪”的迷雾,也能给他带来牢狱之灾——  相似文献   

10.
长三角高铁时代的到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振丰 《江南论坛》2010,(11):20-21
随着今年7月1日沪宁城际高速铁路正式投入运营,我国长江三角洲地区便迎来了自己历史上的高铁时代。这条客运专线与日后不久建成通车的沪杭和宁杭两条城际高速铁路一起,将在富饶的长三角地区组成一个“△”形的快速铁路客运网。从此,人们乘坐沪宁城际高铁动车组往返上海与南京之间,单趟行程最多只需73分钟。以沪宁城际高铁开通运营为标志,长三角1小时都市生活圈的梦想,由此真正成为现实。  相似文献   

11.
作为国家西部大开发的重点工程,兰新高铁的建设备受瞩目,成为中国西部地区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长1776公里的兰新高铁自兰州西站引出,经青海省西宁,甘肃张掖、酒泉、嘉峪关、哈密、吐鲁番,引入乌鲁木齐站,将成为促进西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黄金线”。  相似文献   

12.
《大陆桥视野》2011,(7):84-84
从山东省旅游工作会议上获悉,面对京沪高铁即将开通的机遇,济南、青岛等与高铁相连的8市,共同成立“山东高铁旅游城市联盟”。  相似文献   

13.
高铁开通与站点城市旅游业发展:“引擎”还是“过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冯烽  崔琳昊 《经济管理》2020,42(2):175-191
完善的交通基础设施网络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旅游生活需求之重要前提。我国高铁快速发展,高铁开通是成为推动区域旅游发展的“引擎”,还是仅起到交通“过道”的作用,这需要通过有效的方法予以甄别。本文基于2003—2016年中国286个城市的面板数据,使用渐进型双重差分法评估了高铁开通对站点城市旅游业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控制年份、城市和剔除其他因素影响后,整体上,高铁开通对站点城市国内游客人数和游客总人数的增长具有正向的影响但并不显著,甚至有较弱的证据显示高铁开通平均降低站点城市大约5%的国内旅游收入和总收入,这一结果提示,对大多数站点城市而言,高铁仅作为城市的“过道”,没能成为拉动旅游业发展的“引擎”。对不同城市的异质性分析表明,高铁的旅游效应仅在五线城市表现显著,高铁开通可平均增加五线城市14 82%的国内游客人数。机制分析显示,高铁开通对影响旅游业发展的城市规模效应、结构效应和技术效应都并非是简单的正向传导路径,而是表现为正、负向影响并存的传导模式,从而导致了高铁开通的旅游效应不显著。  相似文献   

14.
刘瑜 《商周刊》2012,(15):112-112
最近四川什邡政府的官员们肯定特别郁闷。辛辛苦苦给灾后重建的什邡拉来的“大项目”宏达钼铜,既能“增加财政,改善民生”,还通过了“国家级环评”。但是这样一个“利国利民”的项目,却被“不了解,不理解,不支持”的“部分群众”强烈抗议,在7月初酿成了警民冲突,各种现场照片被四处传播,舆论骂声一片,最后项目停工。竹篮打水一场空不说,还落了一身骂名。  相似文献   

15.
《环境经济》2008,(3):8
生物燃料被认为是环保的干净能源。对于它是否真正那么“绿色”,专家们给算了另一笔账:巴西毁掉亚马孙雨林种甘蔗,毁林减少了对二氧化碳的吸收量,要高于使用乙醇燃料减少的二氧化碳排放,实际上是得不偿失,类似情况也发生在一些东南亚国家。生物燃料是否真的“可完全再生”,也受到质疑。专家们提出,生产生物燃料更需要“天时、地利、人和”。生物燃料的原料生产首先需要大量的耕地。  相似文献   

16.
《江南论坛》2012,(4):66-I0003
锡西新城是无锡市委、市政府“十二五”规划中提出的“五大新城”之一,紧邻无锡市中心城区,锡宜高速、新长铁路、342省道穿境而过,京杭大运河、沪宁高速,京沪高铁和无锡机场环绕四周,  相似文献   

17.
曾颖 《商周刊》2014,(4):95-95
请不要低估了压岁钱背后的价值观问题。不要让我们的孩子们,认为祝福的大小与钱有关。好坏的标准只是金钱数字。每年春节,给孩子“压岁钱”,是中国的传统习俗,寓意“压住邪祟”。随着经济条件越来越好,压岁钱的传统寓意渐渐走样,大人们拼面子发压岁钱,  相似文献   

18.
为全面贯彻落实和谐铁路建设规划,适应高铁时代对铁路管理的新要求,最大限度地激发管理核心因素——“人”的潜能,我们自2007年开始,在全段推行了岗位正向激励管理,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19.
写给2013     
先人一步,掌握未来趋势,在竞争中占据优势。在2013年新春到来之际,特别给读者们奉上对产业经济与商业模式的“预言”  相似文献   

20.
以易中天为代表的少数中国文人给中国出版业注入了一剂强心针,通过各方努力,他们的作品在社会引起了强烈反响,销量巨大,推动了中国出版业的繁荣。巨额利润驱使出版界不惜重金抢夺“易中天们”,因此近年中国涌现出了鲜有的“易中天式”的文化富豪。[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