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来,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经过多次调整,统购统收的计划管理方式已经被打破。市场在粮食的生产流通上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是粮食流通体制仍然是以行政管制为主,市场机制作用为辅。这种以行政力量为主导的体制不仅与市场经 相似文献
2.
最近,李全根老师在《粮经理论之树常青》一文中,一段希望从事粮食经济工作和理论研究的同志“无疑更应当保持职业的敏感性,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不轻信、不盲从,一切应以事实 相似文献
3.
正当国有粮食企业在深化流通体制改革的激流中苦苦求生的关键时刻,一篇《当前粮食流通体制的利益格局分析》(见2003年《粮食经济研究》第1期)着实使人大开了眼界——想不到正在粮海博弈中债台高筑、困难重重甚至破产倒闭的国粮行业,竟是当前粮食流通体制利益角逐中唯一“最大赢家”。为此,不才作为粮苑老朽,不得不想与大才先生作点商榷。 当代一奇冤 大才先生抬举国粮为“最大赢家”列举的5条“罪状”,若不是指邓先生所在湖南的地方“特产”,而是指全国而言,恐怕就属以概求全的一大冤案。按邓先生举证,“国粮”不仅赢得很不光彩,而且实在有点不择手段:一是“掠夺农民”;二是“将各种非生产性费用挤入顺价”;三是“获取超额垄断利润”;四是“向中央和地方财政索取补贴”;五是“向农业发 相似文献
4.
正当在粮食流通激流中濒临沉没的破漏航船——国有粮食部门还在自强不息苦苦求生的关键时刻,一篇《当前粮食流通体制的利益格局分析》,(见《粮食经济研究》2003年 相似文献
5.
建国以来,我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受国民经济管理体制变革及粮食供求关系变化的双重影响,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前三个阶段可归纳为“两极单行体制”、“统购统销体制”、“双轨运行体制”。从整个粮食流通市场的角度看,我国粮食流通体制演变的过程,基本上是“分—统—分—统”的过程。形式上的“分”、“统”反复,实质上反映了国家调控粮食市场的能力和方式的重大发展。 相似文献
6.
粮食流通体制缘何难以市场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以来,大部分的竞争性产业已经实现了市场化,但是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反反复复,难以进行市场化改革,有时甚至还有逆市场化的趋势。这不仅与粮食经济的重要性有关,而且还有着更深层次的原因(本文所说的市场化不是指粮食完全由市场来调节,而是市场发挥基础性作用、政府适当、适时参与并矫正其缺陷的市场化)。具体来说有以下几大因素阻碍、延迟了粮食流通体制以市场为方向的改革。一、对粮食的非经济性质的矫枉过正粮食是一种特殊商品,其特殊性主要体现在,它承担了不少非经济职能。一是保证人们生存的社会性质;二是确保稳定供给的政治性质;… 相似文献
7.
当前粮食流通体制的利益格局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制度是调整市场经济主体之间利益关系的一种约束或者规定。1998年的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也是调整相关主体之间利益关系的制度变迁。这一制度变迁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国有粮食企业的巨额亏损、财政负担重、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等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8.
理顺粮食流通体制的关键肖俊彦目前粮食流通体制的弊端较多,其基本问题是生产者价格相对偏低,消费者价格偏高,政府所耗费的人财物力日益增高不下,而市场波动频率加快。这一问题涉及的利益关系十分复杂,要彻底解决,不仅粮食流通体制内部矛盾的理顺需要创造条件和过程... 相似文献
9.
经济学原理表明,没有多元化的竞争主体,就难形成充分的竞争,市场机制就难以发挥作用。现在我国的粮食流通领域就得了这个毛病:垄断有余、竞争不够。在新的粮食流通体制中,不管是收购环节,还是粮食批发环节,甚至是粮食的对外贸易方面,主要由国有粮食部门垄断经营,粮食的其他经营主体太少。目前粮食流通的经营主体主要有体制内经营主体和体制外经营主体。体制内经营主体是半个多世纪以来,一直享受着特殊政策扶持的,长成了巨型的原国有粮食企业;体制外经营主体是1985年后陆续产生,不断受打压的各类粮商。无论从资本量、社会联系,还是运作能力,… 相似文献
10.
11.
我国周边国家的国情、粮情与我国迥然不同 ,但也有相似点。由于这些国家和我国毗邻 ,所以 ,周边国家粮食流通体制、粮食流通政策 ,以及国家粮食储备与粮食安全保障体系等 ,对我国具有较大参考借鉴价值。第一 ,把粮食问题视为治国安民的大举 ,把优化农业和粮食结构视为大政不管国家大与小、经济富与穷、人口多与少 ,周边各国都高度重视粮食问题 ,把粮食视为稳定社会和政局的头等大事 ,把粮食流通和供给视为关键部门 ,把粮食产销、供求作为大政纳入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 ,并进行一系列改革确保粮食供给。印度自独立、特别是 60年代以来 ,把促进… 相似文献
12.
13.
传统的粮食流通体制是经典的垄断模式。国有粮食部门作为政企合一组织,一直是市场经营主体,其他所有制企业经营粮食受到各种限制。理论和实践都告诉我们,传统垄断模式背离市场规律,必将更多地引入竞争机制。我们认为,垄断竞争模式是切合实际的粮食流通组织形式。 相似文献
14.
15.
建立中国新型粮食流通体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1 中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方向 根据国情,中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应该是: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因为中国推行的是调控型的市场经济,国家对粮食经济采取间接指导的方针,即实行宏观调控下的市场调节。一方面主要利用经济手段——国家储备粮对市场进行宏观调控(调节供求和价格),使市场价格接近国家制定的目标价格;另一方面让市场通过公开、公正、公平的竞争形成价格,以指导粮食的生产者、加工者和经营者(包括贸易商和进出口商)的经营活动。当市场粮食 相似文献
16.
17.
18.
对于谁应该在粮食流通中发挥主渠道的作用,目前有不同的看法。有一部分人认为,对于像粮食这样一个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应该控制在国有企业手中,让国有流通企业发挥主渠道作用,持这种观点的代表主要是粮食部门官员、工作人员及其相关的专家;还有一部分人认为,粮食流通政策要避免“泛政治化”,只要能够促进粮食流通、促进粮食有效配置的主愿望相当强烈。而国有企业发挥主渠道作用与多元化的市场经济要求是格格不入的。(二)WTO农业协议要求放开市场我国已经加入了WTO,粮食经济已经纳入全球市场体系。世贸组织对其成员起约束作用的是它那… 相似文献
19.
当前粮食流通体制存在的主要问题与深化改革的政策取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8年开始的新一轮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其绩效远没有人们期望的那么明显,改革的政策效应也在减退,一些老问题没有得到解决,新问题又不断出现。本文试图从当前粮改存在的问题入手,对粮改的政策取向与选择作些探讨。一、当前粮改面临的主要问题(一)粮食总量过剩,品种和品质结构调整滞后,导致粮价持续下跌,库存积压,亏损严重长期以来,由于粮食短缺,我国粮食政策一直鼓励通过扩大播种面积和高产措施来实现增产目标。但从1995年开始,我国粮食生产连续丰收,总量供过于求。与此同时,粮食生产结构与粮食消费… 相似文献
20.
《粮食问题研究》2003年第3期刊载了邓大才同志《谁是粮改的最大赢家》一文,该文得出结论:1998年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以来,农民是最大的输家,国有粮食企业是最大的赢家。对这一观点,我不能认同。要说清楚谁是粮改的赢家和输家,我认为首先要弄清楚两个问题:一是国家为什么要对粮食企业给予财政补贴?二是为什么要进行粮改?这两个问题不弄明白,谁是粮改的最大赢家和输家就说不清楚。我们可以通过对一个省的解剖来回答这两个问题。一、国家为什么要对国有粮食企业给予财政补贴1953年11月,政务院发布命令,实行粮食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简称统购统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