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作为现代刑法体系的基础范畴,行为概念既是现代刑法体系的逻辑起点,也是其历史起点。从历史的视角看,只有行为概念的产生,才开始了现代刑法概念体系的形成;从逻辑的视角来看,行为概念是现代刑法中一切范畴、原则和原理的前提或基础。从价值的视角看,行为概念是现代刑法价值现实化的基础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2.
1997<刑法>第三章第二节针对犯罪对象的不同规定了若干走私罪.结合2000年修订的<海关法>第82条对走私行为的界定,认定走私犯罪,应把握住违反<海关法>及有关法律、行政法规、逃避海关监管、行为对象特定、有进出关境的行为、达到追诉标准等要素.  相似文献   

3.
论职工行为     
刘帮银 《经济师》1997,(8):46-47
论职工行为●刘帮银一、职工行为的要素、特点和功能1、职工行为的要素是对职工行为在工作、生活、学习中表现出来的行为现象的分类。分类是人们研究客观事物的一般方法。职工行为作为看得见、听得着的客观存在,构成部分对职工作为有不可小视的正负面影响。(1)世界观...  相似文献   

4.
我国现行刑法在家庭暴力的犯罪行为规定中存在着不足,应当在以后的刑法修改中增设家庭暴力罪,准确界定家庭暴力罪的概念,立足于克服现行刑法中家庭暴力犯罪诸罪行设计的不足,严密设计家庭暴力罪的构成要件和追诉机制,以利于从刑法目的出发预防和惩治家庭暴力罪.  相似文献   

5.
谢开磊 《当代经济》2010,(10):46-47
洗钱是一种国际性的犯罪,本文以刑法理论为指导,以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为依据并参考有关的国际公约和国外立法,从洗钱犯罪的概念和性质入手,对洗钱罪的构成要件等问题进行了研究.其中,对洗钱罪与其"上游犯罪"的关系、故意的内容和形式、明知的内容和性质都作了较为深入的探讨.同时本文还对洗钱犯罪的国际立法现状和国内初步建立起来的立法体系做了一番简要的介绍.最后本文还将探讨如何运用金融等手段对洗钱犯罪进行有效的预防和有力的打击.  相似文献   

6.
刑法违法性判断根据之行为无价值论和结果无价值论的对立,导源于对行为违法性本质的不同理解。违法性判断应坚持主客观相统一的原则。规范违反与法益侵害都是刑事违法性判断之必要条件,其中任何一个都不能合乎逻辑地成为行为违法性判断之唯一根据。“二元要件论”应是刑法违法性判断根据之合理选择。  相似文献   

7.
关于犯罪中止和犯罪未遂,一直是刑法理论中容易混淆的两个概念,在司法实践中,二者也往往难以区分,争议不断.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三条、二十四条,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而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所以认定犯罪是中止形态还是未遂形态,对被告人的最终量刑影响巨大.本文试对二者进行浅析.  相似文献   

8.
侵犯商业秘密罪是指采取不正当手段,获取、披露、使用或允许他人使用权利人的商业秘密,给商业秘密的权利人造成重大损失的行为。作为修订后的97刑法新增加的一个犯罪,我国理论界近年来对这一犯罪研究的文章也颇多,经过大家的共同探索,关于该罪的构成要件各方面已基本达成一致看法,但是对于该罪的犯罪主观方面究竟是故意还是故意过失均可的问题上,至今仍颇有争议且未得到妥当解决。本文拟对侵犯商业秘密罪的主观方面进行研析,以期能为解决该问题提供一些思路。一、侵犯商业秘密罪主观内容的分歧意见我国刑法规定了四种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方式…  相似文献   

9.
环境犯罪虽属行政犯范畴,却具有反伦理道德性。与其他普通犯罪不同的是,环境犯罪不仅违反了社会伦理道德而且还违背了生态伦理道德,同时环境犯罪的伦理品性正在发生着由反社会伦理性向反生态伦理性的嬗变。在此嬗变中,环境犯罪伦理品性的内部非均衡性、环境犯罪客体要件的扩张和环境刑法的本质和目的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0.
刑法中的免责是刑法犯罪论中很重要的问题。刑法免责观念的直接来源,当是大陆法系中符合规范行为的不可期待性的思想,但更为根本的观念基础则包含了报应与功利、人道与宽容、谦抑与均衡等系列对刑法的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的哲学思想。  相似文献   

11.
中国刑法对犯罪既遂的概念及判断标准未作出明文规定,刑法第23条关于犯罪未遂的规定,就成为理论界解释犯罪既遂在逻辑上的法律依据。由于对"未得逞"存在不同理解,因此围绕犯罪既遂的概念及其判断标准就产生了诸多主张。通过对现有犯罪既遂标准的分析论证,得出应当以体现对刑法所保护的法益造成实际侵害的犯罪结果作为犯罪既遂标准的结论。  相似文献   

12.
刑法修正案八将醉驾行为纳入犯罪行列,醉驾不但要受到行政法和民法的调整,还会受到刑法的制裁。这就提高了醉驾的犯罪成本,作为一个理性的犯罪人来说,即使不是很明确地计算出犯罪成本,也会在潜意识里有所权衡和比较而不贸然醉酒驾车。进一步理性分析会更明确醉驾的犯罪成本高在何处,我们如何利用提高此行为的犯罪成本来遏制醉驾行为,虽然醉驾入刑以来,醉驾情况以及由于醉驾引发的其他犯罪有所减少,但仍可从犯罪成本角度来进一步遏制醉驾犯罪。  相似文献   

13.
郝玲 《时代经贸》2007,5(12Z):214-215
无被害人犯罪,是指没有具体的被害人,但具有社会危害性的行为。笔者拟从待犯罪化的犯罪与待非犯罪化的犯罪两个方面浅谈了对无被害人犯罪的规制,并主要针对待非犯罪化的犯罪,从刑法谦抑性的视角及自由主义的启示来论述其非犯罪化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4.
修订后的刑法第一次以立法的形式在总则部分专设一节规定了单位犯罪问题。这是为适应新形势下加强同单位犯罪作斗争的需要而作出的科学决定。 一、单位犯罪的概念及其构成条件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单位名义实施犯罪的情况逐渐增多,且趋于严重。为此,立法机关在修订后的刑法第三十条明确规定:“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行为,法律规定为单位犯罪的,应当  相似文献   

15.
群体性事件的主线是公众与政府之间的意识冲突和行为对抗。就群体性事件的性质而言,并不能单纯地给予犯罪界定,因为其行为类型涵盖维权行为、社会泄愤、社会骚乱与聚众犯罪四种表现形式。故而,在以刑法手段处置群体性事件时,首要的任务也在于鉴别其中是否包含犯罪以及为何种犯罪,继而才能决定以何种态度、何种方式加以处置。  相似文献   

16.
刘天颖 《广东经济》2016,(14):257-258
《刑法修正案》(九)修订的一个重大动向就是预备行为的实行化.立法上将刑事处罚的规定前置到犯罪预备阶段是出于刑事政策上必要性的考虑,如此规定无疑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司法实务中对于重大法益的保护问题,但是在刑法教义学层面却备受质疑,也无法消除在法理上和法教义学上对预备行为实行化处罚依据的正当性之争.  相似文献   

17.
未成年人犯罪是指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所实施的危害社会、触犯刑律并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现从未成年人的犯罪原因、刑事责任认定、适用刑罚三个方面进行探讨,根据刑法的基本原则和未成年人的特点,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刑罚,关键要起到教育和震慑作用,而不能适用死刑、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和没收财产,这样才能体现中国法律对未成年人的保护。  相似文献   

18.
最近,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2次会议通过的《刑法修正案(六)》对危害金融机构资金安全的犯罪进行了修改和补充,其中对骗取贷款造成损失的行为新增了一个条款并规定为犯罪,笔者拟从分析其犯罪构成的基础上探讨与贷款诈骗罪的异同,并就侦办工作谈些思考和建议。一、骗取贷款罪的概念和构成要件《刑法修正案(六)》第十条规定,在刑法第一百七十五条后增加一条,作为一百七十五条之一:“以欺骗手段取得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贷款、票据承兑、信用证、保函等,给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造成重大损失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  相似文献   

19.
偷逃税违法以主观故意为要件,主要理由是:偷税一词是建国后的新造词,专门用来指称故意弄虚作假的现象。现行《税收征收管理法》有关偷税的法条表述,应当解释为包含了主观故意的内容。从刑法角度看,主观故意是偷逃税犯罪的要件,而刑法上对故意的考虑,反过来制约着税收执法,要求税务机关在对偷逃税违法行为定性处罚时考虑主观故意因素。此外,从《税收征收管理法》相关条款和国家税务总局的文件上分析,主观故意也是偷逃税定性处罚必须考虑的因素。  相似文献   

20.
传统上人们普遍认为科学不端行为是学术界管辖的事情,法律很少干预,也不能干预。基于大科学时代科学研究行为性质的逐渐转变,从3个方面分析了对严重的科学不端行为进行刑法干预的必要性。同时,也从对科学不端行为进行刑法干预的补充性方面,分析了对科学不端行为以刑法规制时应该特别注意的问题,为我国频繁发生的科学不端行为的遏制提供了一条切实可行的解决之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