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混业经营渐成世界各国金融行业发展的趋势,在此背景下,金融控股集团应运而生,并成为影响金融市场稳定的重要力量.本文对金融控股集团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述评,总结金融控股集团所带来的规模经济效应、流动性支持效应以及业务协同效应,分析其运营过程中存在的基础风险以及风险传递的机理,并探讨其风险度量方法及监管方法,从而为金融控股集团的运营以及研究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2.
科层配置(科层制)和市场配置是金融控股集团配置内部资源的两种方式.无论是采用科层制还是充分利用内部市场,金融控股集团的主要目的都是在考虑集团整体利益最大化的基础上,以期获得协同效应.本文认为,内部市场与协同效应之间有紧密的关系,无论是在业务协同还是在管理协同方面.可能获取正协同效应,也有可能导致负协同效应,应通过合理的利益补偿以及风险分担等措施,提高正协同效应,降低负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3.
李昀 《发展研究》2003,(12):32-33
混业经营和产融结合赋予金融控股公司范围经济、规模效益和协同效应,也使其承担更具整体性、复合性和衍生性的风险。传统金融监管对此力不从心,亟待更新监管思路,创新监管制度。本文对此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4.
在“双碳”目标背景下探讨金融创新与绿色经济之间的协同效应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论文利用2010—2019年甘肃省时间序列数据,通过构建金融创新与绿色经济的协同模型与评价指标体系,采用CVM-AHP模型对金融创新与绿色经济“协同效应”中的序参量进行测算。研究发现:(1)金融创新与绿色经济子系统的有序度均呈现出总体向上的态势,但是二者分别呈现出不同的波动性特征,说明两个子系统的协同步调并不一致。(2)金融创新子系统和绿色经济子系统有序度随时间推移总体呈现上升趋势,并且绿色经济子系统有序度发展增速高于金融创新子系统有序度发展增速,说明绿色经济对金融创新的需求推动作用明显,金融创新对绿色经济发展的支持作用有待提高。(3)金融创新与绿色经济之间整体上存在一定的协同效应,但是二者复合系统的协同度呈现周期性变化,金融创新与绿色经济子系统的发展速度并不协调,说明二者在短期内存在明显的资源错配现象。  相似文献   

5.
经济金融化背景下经济民营化发展趋势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其金融化的发展趋势,一方面,民营经济与民营资本已是越来越多、越来越快地渗透到了金融体系中的各个环节;另一方面,民营产业资本正在积极通过民营金融机构来促进产融结合的发展道路。民营经济的金融化趋势及其强化,不仅是实体经济所有制结构的继续调整,而且也必将会从根本上改变金融经济本身的所有制结构。在这一过程中,我们还需为这种多元化的企业发展战略在跨行业协同效应以外可能产生的盲目扩张、风险聚集以及掣肘消耗等方面的消极与负面的影响,做好充分的应对准备。  相似文献   

6.
金融控股集团协同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我国分业经营的监管体制下,金融控股集团是实现金融业综合经营的有效路径,由此,金融控股集团的协同效应备受关注。文章将金融控股集团的协同效应界定为集团总体价值的增值,在此前提下,以范围经济和资产专用性理论为基础,结合金融行业及金融产品的特点,认为与一般集团的协同相比,金融控股集团在研发协同、产品协同以及信息技术协同方面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7.
对于我国金融控股公司效益探讨的结论大致分为两种:一种认为金融控股公司具有更强的盈利能力;另一种则认为金融控股公司并未实现较为统一且明确的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本文通过对近年来银行数据的整合统计,分别从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的角度对我国金融控股公司中的银行控股公司和金融控股公司控制下的银行资本效益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目标对象并未表现出较好的规模效益,但是存在显著的范围经济。同时,从财务角度发现协同效应不佳的原因之一是管理费用率高。  相似文献   

8.
金融是我国经济的核心,同时它也是一个风险非常高的行业,美国的次级贷危机就给美国甚至是世界经济带来致命的一击.因此,分析我国金融会计风险形成的根源,并对症下药,把金融会计风险尽量减小,引导我国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基于2009-2021年中国88家商业银行的平衡面板数据,通过固定效应估计和系统广义矩估计(GMM)方法,实证分析宏观审慎政策和货币政策对于银行风险承担的协同效应。研究发现,“双支柱”政策在银行风险承担方面能够产生较好的协同作用,加强宏观审慎管理整体能削弱宽松货币政策带来的银行风险承担上升;不同类型的宏观审慎工具与货币政策配合的有效性不同,银行流动性宏观审慎工具与货币政策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协同作用更为显著;“双支柱”政策的协同效应因经济周期存在非对称性,经济下行期的协同效应要强于经济上行期;政策协同效应存在银行异质性,对于全国性银行“双支柱”政策协同作用不显著,而对于地方性银行则显著影响其风险承担意愿和水平。  相似文献   

10.
金融中心是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自然形成的,但是政府在金融中心特别是新型金融中心形成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因此,金融中心形成的早期阶段需要政府提供具有竞争力的政策和制度环境,鼓励金融机构进入中心区域,加快金融机构在该空间的自然聚集,以尽快产生协同效应和规模经济效应,在金融中心发展的后续阶段,应该保持政策的稳定和连续性,培育良好的金融环境,控制区域金融风险。  相似文献   

11.
金融是我国经济的核心,同时它也是一个风险非常高的行业,美国的次级贷危机就给美国甚至是世界经济带来致命的一击。因此,分析我国金融会计风险形成的根源,并对症下药,把金融会计风险尽量减小,引导我国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关注风险企业家的短期努力和长期持续努力的协同效应及其作用机制,建立了基于风险企业家努力协同效应的激励解析模型,深入探讨了如何激励风险企业家沿着风险投资家的导向努力工作以及如何帮助有限理性的风险企业家找到正确的努力方向。研究结果表明:根据风险企业产出函数的凸性变化方向,建立正确引导风险企业家的激励机制,对于风险企业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大国特征、金融稳定与汇率制度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基于新兴大国视角研究我国汇率制度的改革问题。新兴大国具有经济金融增长快速、规模巨大、市场机制不完善等特征,这些特征对金融稳定产生两方面影响,一是因经济金融规模巨大而使金融具有稳定性基础;二是因新兴经济体所处阶段以及快速增长、制度不完善而使我国产生危及稳定性的巨大隐患,外汇风险集中于政府。因此,为增强金融稳定性,一方面,需要适度增加其经济金融规模以实现规模效益;另一方面,必须进行汇率制度改革以分散风险,包括秉承独立性原则、采取渐进方式、坚持市场化方向、转变政府集中管理汇率风险为各微观主体分散管理汇率风险、完善汇率形成机制等内容。  相似文献   

14.
商业银行跨业经营保险在理论上具有规模经济效应、范围经济效应和协同效应,但也可能带来经营风险的增加。采取模拟合并法,利用2005~2009年的数据对我国商业银行跨业经营保险的风险收益状况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银行跨业经营保险具有风险分散效果,且一定比例的产险业务对于银行跨业经营保险达到最佳效果是必需的,建议通过对保险业务资产比重进行限制来防止银行因追求收益而增加自身的风险。  相似文献   

15.
张青枝 《经济问题》2012,(5):121-125
商业银行跨业经营保险在理论上具有规模经济效应、范围经济效应和协同效应,但也可能带来经营风险的增加。采取模拟合并法,利用2005~2009年的数据对我国商业银行跨业经营保险的风险收益状况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银行跨业经营保险具有风险分散效果,且一定比例的产险业务对于银行跨业经营保险达到最佳效果是必需的,建议通过对保险业务资产比重进行限制来防止银行因追求收益而增加自身的风险。  相似文献   

16.
申健龄 《经贸实践》2016,(7):122-123
本文以金融混业格局下的银行系基金协同效应研究为题目展开相关探讨。首先对银行系基金发展的金融制度及其发展进行了简要说明,主要分析了我国银行系基金建立和发展的现状,重点分析了商业银行的协同效应,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一些较有针对性的对风险的预防及相关防范措施。希望通过本文初步论述可以引起更多的关注与更广泛的交流,为该方面的研究工作提供一些有价值的信息,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基于企业价值和投资的二元化,构建了一个政治经济学的企业投资选择模型,提出金融-生产投资收益率和风险缺口是影响制造业企业金融投资行为的重要因素.以中国2006-2020年制造业A股上市企业财务数据,利用系统GMM模型说明了金融-生产投资收益率缺口的扩大、金融-生产投资风险缺口的缩小提高了中国制造业企业金融资产份额.将投资收益率缺口和投资风险缺口进一步分解后发现,金融投资收益率和生产投资风险的提高是中国制造业企业扩大金融资产份额的根本原因,而生产投资风险的提高是矛盾的主要方面.中国制造业企业扩大金融投资的现象具有阶段性和特殊性,如2012年以后,支撑前期经济增长的社会经济条件改变,导致国内实体经济风险加大,更多社会资金流向金融领域推高了金融投资收益率,最终表现为制造业企业金融资产份额扩大.因此,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抓手,恢复实体经济增长动力,同时警惕金融风险,发挥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前,中国的数字金融发展已经走在世界前列,但各种数字金融创新模式的发展进程不同,加之数字金融具有高杠杆、涉及面广等特点,由此面临技术风险、系统风险等诸多潜在风险。文章研究表明,随着时间的推移,数字金融和互联网技术设施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会越来越突出,高水平的互联网技术设施会促进数字金融普惠性的提升,数字金融基于互联网技术设施可以更好地拓展交易边界,从而推动经济增长。进一步研究表明,健康稳定的经济增长态势又可以促进数字金融的发展和互联网技术设施水平的再次提高。  相似文献   

19.
利用省际面板数据,通过面板PVAR的实证方法发现:我国金融发展与低碳经济发展水平不一致,金融发展对低碳经济的引导作用没有发挥出来;技术创新尤其是碳技术的进步,是我国节能减排的关键因素;金融发展和技术进步存在良性协同效应,技术进步有自我累积发展机制。短期内金融发展对经济转型的作用较为明显,但是从长远来看,技术进步对低碳经济的发展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20.
数字普惠金融和绿色金融作为经济数字化和绿色化发展的重要助推器,探索数字普惠金融与绿色金融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协同影响对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11-2020年中国30个省域面板数据,运用多种计量模型检验数字普惠金融与绿色金融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协同影响与作用机制。结果显示,数字普惠金融能够协同绿色金融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这一结论在借助工具变量法克服内生性并进行稳健性检验后依旧成立。机制分析表明,数字普惠金融与绿色金融通过协同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和绿色技术创新进而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异质性分析揭示,在市场中介组织发育水平、创新创业能力与环境规制强度较高的地区协同效应更为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和绿色金融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协同影响在空间效应下依旧成立。因此,建立区域金融发展协同机制,注重发挥数字普惠金融与绿色金融的协同作用有助于持续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