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刘伟 《财经科学》2008,(10):3-6
一、30年的改革发生了哪些历史变化 改革是历史的,那么,经过30年的改革进程,改革本身发生了怎样的历史性变化? 1.改革的核心或改革成败的关键,由国有企业改革转变为政府改革,尤其是中央政府职能的改革.  相似文献   

2.
将制度量化,使用动态优化工具推导了政府主导的强制性制度变迁情形下,我国最优改革速度与最优改革路径。结果表明,我国改革具有周期性特征,并且改革周期性具有内生性;最优改革速度随时间衰减,并且衰减力度递增;改革速度始终大于零,改革始终在推进;最优改革路径选择依赖于最优改革速度和改革起点,并且最优改革路径关于改革速度递减,关于改革初始条件递增。使用我国市场化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对命题进行检验,结果支持我国强制性改革周期的存在性,支持了相关命题。  相似文献   

3.
刘纪鹏 《经济》2013,(Z1):79
十八大后的中国,必须以获取改革红利才能保证经济持续发展,科学总结中国30多年改革的成功经验,是我们推进改革和找准改革切入点的前提。一个国家改革的成功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改革目标的确立,二是改革路径的选择,二者缺一不可。以30多年中国改革之经验教训看,中国改革的成功绝不仅在于市场化改革方向的确立。如果仅从确立市场化改革目标看,无论是俄罗斯还是其他东欧国家,其市场化改革目标比中国更彻底,但为何他们的改革没有中国成功?关键在于改革的方法论上不同。然而这一点能否被  相似文献   

4.
本文首先概括了中国替代型改革战略的六种替代模式,提出并分析了替代型改革战略推进渐进式改革模式的四种机制,同时指出了替代型改革战略对推进渐进式改革模式的局限性。本文最后认为,“后改革时代”中国所面临的最主要的改革任务是消化掉“体制硬核”的问题。要打好“后改革时代”这场攻坚战,就必须进行改革战略的转换,实行不同于“替代型改革战略”的、能够适合改革攻坚任务的新的改革战略。  相似文献   

5.
正改革没有休止符,改革只有进行式。我国的改革已经进入后30年。后30年的改革与前30年改革相比有根本的不同,主要是因为条件和环境都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但是,后30年改革又是在前30年改革基础上进行的,是过去30年改革的继续,故  相似文献   

6.
边际改革与结构性改革是社会保障领域中两类重要的改革方式.本文以美国社会保障"私有化"争论为例,通过分析这场争论的缘由与实质,以及社会保障制度边际改革和结构性改革的作用机理,指出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路径选择是多支柱模式的结构性改革方式,这是主流趋势;边际改革与结构性改革不是非此即彼关系,而是互补关系.  相似文献   

7.
国外垄断产业民营化改革的一条重要经验,就是改革需要规制、竞争、产权等相关配套制度作支撑,否则改革导致的交易成本遽增会完全侵蚀改革的收益,并造成国有资产流失、核心业务被国外掌控等一系列问题.中国垄断产业改革应沿着平行协调式渐进改革路径,在逐步完善规制体制的基础上,选择最佳时机进行民营化改革,避免冒进改革和拖延改革.  相似文献   

8.
对反思改革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04年夏天以来,我国社会上掀起了反思改革的浪潮。有人认为,当前反思改革中出现的分歧是要不要改革的分歧,仿佛一方坚持改革,另一方则反对改革。有的人提出一套改革的主张,却不允许别人有不同的看法,谁不赞成他的主张,就是反对改革。他们摆出一副“唯我独改”的架势,力图用“反对改革”这顶大帽子堵住不同意他们改革主张的人的嘴。实际上当前的问题不是要不要坚持改革,而是要不要必须坚持改革的社会主义方向。一句话,是两种改革观的争论。  相似文献   

9.
本文认为均衡式改革将是中国新一轮改革的主要取向。从改革均衡性视角,全面介绍改革理论研究历程,提出了均衡式改革概念,阐述其内涵,探讨均衡式改革与非均衡式改革的适用条件,从必要性和紧迫性、可行性等方面分析推进均衡式改革的重要意义,并就改革如何从渐进式转向均衡式给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0.
"局部改革的陷阱"是转型经济学的重要理论范式。在早期的研究中,既得利益集团往往被视为局部改革的结果,容易成为改革的反对力量;但后期的研究证明,局部性改革存在两种相反的可能性,即获得继续改革的动力或者形成改革的阻力。在拓展的研究中,从市场经济制度层次性的角度来看,既得利益集团的形成并不是某种特定改革方式的结果,而是市场经济改革的必然产物;无论是全面推进的改革,还是局部先行的改革,改革都必须建立在全民福利增进的基础上,并保持阶段性利益调整和体现社会公平的本质,否则,改革的陷阱就难以有效避免。  相似文献   

11.
渐进式改革是中国改革的基本方略,也是中国改革的一大特点。改革实践证明,我国的渐进式改革是很成功的。  相似文献   

12.
1980年代大多数国家的经济改革引发了大量关于改革政策的政治经济学分析,也为经济改革政策的制定与推行积累了不少的经验。宏观失衡和对这种失衡的迅速调整能力的缺乏是改革失败的主要原因;华盛顿共识不是改革的教条,各国要结合自己的国情,制定改革政策;改革要有一个较强的政治基础,避免政府干预中的寻租行为有利于政府从全社会的角度出发制定经济改革政策;改革不一定是危机的逻辑延伸,改革与否是各利益团体博弈的结果;在改革目标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前提下,改革政策推进的顺序安排直接影响改革的进程等。这些历史经验是我们的宝贵财富。  相似文献   

13.
自国资委成立以来,央企改革力度明显增强.从改革内容来看,央企改革不仅包括产权改革,还包括与产权改革相适应的公司管理体制的变革.结合到实践情况,整体上市、董事会建设、以及现代企业制度是国资委近年来力推的央企改革的主要途径和模式.本文从公司治理的视角,分析央企改革的部分理论依据,重点结合实践观察,探讨央企改革的现实状况,并针对暴露出的问题初步提出深入推进央企改革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刘立煌 《时代经贸》2012,(18):123-124
自国资委成立以来,央企改革力度明显增强。从改革内容来看,央企改革不仅包括产权改革,还包括与产权改革相适应的公司管理体制的变革。结合到实践情况,整体上市、董事会建设、以及现代企业制度是国资委近年来力推的央企改革的主要途径和模式。本文从公司治理的视角,分析央企改革的部分理论依据,重点结合实践观察,探讨央企改革的现实状况,并针对暴露出的问题初步提出深入推进央企改革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经济师》2021,(1)
国有企业已经进入到改革关键期,特殊时期,在这样的背景下,国有企业更应关注企业党建与内、外改革工作,解决改革过程中所存在的机制及党员管理工作,发挥出国有企业党组织先锋建设作用与价值,以更好地引导国有企业党建改革,继续稳步地推动国有企业不断改革,为取得更大的进步做好准备工作,完成改革重任,挑起改革大梁,攻坚克难,完成任务,取得阶段性改革胜利。  相似文献   

16.
巴曙松 《商周刊》2012,(21):56-57
近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从过去十年我国市场化金融机构改革与开放、金融改革主线、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以及未来展望等方面做了详细阐述。过去十年金融改革:市场化金融机构改革与开放市场化、规范化经营的金融机构,是金融市场正常运作的微观基础,也是金融改革的起点。回首过去10年,金融改革攻坚中主要以微观金融主体的改革为主,机构改革主要遵循以增量改革推动存量改革的思路,通过对外开放和新设股份制机构,以外部竞争推动国有大型金融机构改革。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遵循世贸的基本原则,充分利用5年过渡期的改革时间窗口,有序推进金融业对外开放,银行业和保险业于2006年年底结束过渡期全面开放。与此同时,  相似文献   

17.
伴随2016年中国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G20杭州峰会为保持全球经济中长期增长开出结构性改革的处方,结构性改革成为新的热点。该文分析结构性改革的内涵,系统梳理结构性改革的来源与演变,考察结构性改革国际经验,并探讨中国结构性改革的政策。  相似文献   

18.
<正>对改革形势的判断,涉及改革的决心,是改革设计的前提和基础。总的看法是,现在改革正处在一个比较困难的时期。目前经济社会发展的许多深层次的矛盾,大都与改革不到位或改革在实践中的扭曲直接相联系,而  相似文献   

19.
在物业税改革推进艰难和滞缓的现实背景下,文章分析了物业税改革面临的技术障碍,指出技术障碍的背后,是真实的利益博弈,物业税改革推进的真正障碍是既得利益者对改革的阻扰.既得利益者主要有地方政府、利益相关部门和以部分官员为代表的既得利益阶层.为化解既得利益格局,物业税改革亟需顶层设计,并就物业税改革进行具体的顶层设计.强调改革要顶层设计、亦需社会公众参与,当前亟需凝聚物业税改革共识,并就改革推进的举措和切入点给出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中国国有银行经历了多次改革而未能实现预期的商业化改革目标,甚至在其股份制改革后也很难说建立了现代银行制度。本文利用比较制度分析方法,从制度互补视角对此原因进行分析,本文的结论是,中国的金融改革只是经济体制整体改革的一部分,国有银行改革是在与企业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的互动中实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