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我国正处于快速发展的时期,金融体系不断的改革与创新,影子银行在金融行业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影子银行是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在美国逐渐兴起的,在美国的金融体系中发展十分迅速,逐渐的代替了传统的银行,促进美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在中国,我国的相关的政策、措施并不是十分的完善,在金融方面也有着一些漏洞,这就使得我国的影子银行在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一些潜在的威胁,会严重的阻碍我国的经济的稳定发展。因此,保证影子银行的稳定发展,从而促进金融行业的改革与创新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2.
影子银行作为正规金融体系的有益补充,在促进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解决“三农”、小微企业融资难题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但是影子银行作为金融抑制和金融创新的产物,游离于监管之外,其经营不规范,市场投机性强,弱化货币政策效果,风险交叉感染等潜在问题和风险不容忽视.因此,高度重视影子银行的风险状况,加强规范管理,合理引导其健康发展,对于维护普洱市金融稳定、促进地方经济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金融危机爆发后,影子银行的概念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随着金融国际化和虚拟化的深入发展,影子银行在商业银行体系之外,建立了另一个平行体系.由于信息不对称和监管缺失,影子银行体系的全貌并不能清晰地为人所知.影子银行促进金融创新和金融体系繁荣.然而,影子银行体系也蕴藏着较大的风险.本文研究影子银行体系运行过程中的风险,分析风险传染渠道和传染效应,梳理有关风险在影子银行体系内外部传导的基本机制.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我国影子银行快速发展,2014年广义影子银行体系规模约为27万亿元,占银行业全部资产的比重约为19%.影子银行在满足经济社会多层次、多样化金融需求的同时,也暴露出业务不规范、管理不到位和监管套利等问题,成为影响我国金融体系稳定的潜在因素,必须警惕影子银行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加强风险管理,确保金融体系稳定.  相似文献   

5.
曹诚 《甘肃金融》2012,(10):32-33
近年来,随着我国对民营资本投资政策的放宽和金融体系创新步伐的加快,以信托融资、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及小额信贷、融资性担保、典当融资为主的影子银行业务快速发展,社会经济领域从影子银行体系获得的流动性占社会融资总量的比重不断上升,金融脱媒现象明显。针对当前我国影子银行体系监管缺失和影子银行与金融体系联系日益紧密的情况,  相似文献   

6.
<正>影子银行作为正规金融体系的有益补充,在促进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解决"三农"、小微企业融资难题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但是影子银行作为金融抑制和金融创新的产物,游离于监管之外,其经营不规范,市场投机性强,弱化货币政策效果,风险交叉感染等潜在问题和风险不容忽视。因此,高度重视影子银行的风险状况,加强规范管理,合理引导其健康发展,对于维护普洱市金融稳定、促进地方经济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一、普洱市影子银行的主要存在形式  相似文献   

7.
影子银行体系是指游离于传统银行体系之外的信用中介机构及其中介活动.批发业务模式、杠杆化操作、低透明度和较少受到监管是影子银行体系业务活动的主要特征.影子银行体系的活动增加了金融体系的系统性风险,加大了金融体系的脆弱性.全球金融危机后,国际组织和发达经济体采取了一系列加强影子银行体系金融监管的政策措施.我国近年来影子银行机构不断增加,经营范围日益扩展,对其业务活动的风险应引起足够重视.为此需借鉴国际金融监管的经验,完善金融监管措施,规范其发展并使之成为银行体系的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8.
影子银行是随着经济发展而逐渐衍生的新概念,它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本国金融体系。一方面影子银行能够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它也给金融体系的发展带来了较大的风险,这就需要认识到影子银行所带来的风险,然后才能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解决。因此本文在分析影子银行概念与特征的同时,还具体分析它可能对我国金融所带来的风险,并提出了相应的监管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本世纪以来,影子银行的过快发展引致了以资本市场为主导的美国金融体系的高度繁荣,同时,影子银行因其自身特点给金融体系带来了巨大的安全性隐患。本文在研究影子银行的产生背景、内在本质、扩张过程的基础上,揭示中国的影子银行现状,并分析影子银行的风险特性。  相似文献   

10.
本文结合对安徽省铜陵市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性担保公司、典当行等影子银行机构的调查分析,指出影子银行发展主要存在经营不规范、风险管理不足和内控机制薄弱等问题,影子银行对区域金融稳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其向正规金融体系的传递金融风险以及加大宏观调控难度。应从探索建立符合我国金融发展的宏观审慎管理框架、强化对影子银行体系的外部监管、加强影子银行体系与正规金融体系的风险隔离以及完善自身内控风险管理四方面防控影子银行金融风险。  相似文献   

11.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影子银行体系的迅速发展及其影响成为当前金融界一项重要的研究内容。从国内外现有文献来看,绝大部分是以西方国家的影子银行为研究对象。该文从对比分析中西方影子银行体系间的差别人手,对我国影子银行机构的特征及类别进行了归纳,估算了我国影子银行体系的规模,分析了影子银行快速发展会对金融稳定造成的影0向,并就加强我国影子银行体系管理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本文基于我国对影子银行的定义测算其规模,并在此基础上采用2002—2014年的月度数据和结构VAR模型(SVAR)实证研究了影子银行对宏观经济发展和金融体系的影响。结果表明,近些年我国影子银行发展规模均以较为平稳的速度增长;影子银行短期内对经济增长有负面影响,但总体来看其发展对我国宏观经济具有积极作用;影子银行发展对我国金融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其规模过度扩张将会增加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弱化其信用中介功能,对金融稳定产生负向冲击效应。最后在总结研究结论的基础上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在多角度界定影子银行的基础上,总结中国影子银行的主要特征,即处于初期发展阶段、杠杆率相对较低、主体独立性低、金融创新活跃地带。从欧美国家影子银行发展实践来看,中国影子银行是金融体制过渡性的产物,代表了未来金融创新的方向,其发展趋势主要包括:业务发展:由银行表外业务向资产证券化业务转变;运作模式:由"一对一"对接向"多对多"对接转变;融资结构:由非标债权融资向标准化债权融资转变;体系构成:由商业银行为主向非银行金融机构为主转变;监管动向:由机构监管向机构监管与功能监管相结合转变。  相似文献   

14.
司登奎  李颖佳  李小林 《金融研究》2022,506(8):171-188
本文结合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的形成机制以及中国金融市场发展的特征事实,从“供给侧”和“需求侧”双重视角探究银行竞争如何抑制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以2003—2019年中国非金融上市企业为研究样本,分析发现,银行竞争能够显著降低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进一步以放松中小商业银行分支机构市场准入为标志事件构造准自然实验,基于双重差分法的计量结果为识别银行竞争对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的抑制效应提供了稳健的经验证据。机制分析发现,银行业竞争通过弱化“信贷扭曲”和“监管套利”两个维度的作用机制抑制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异质性分析表明,银行竞争对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的抑制作用在融资约束较高和投资机会较少的样本中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15.
全球金融危机过后,影子银行体系的监管改革问题前所未有地成为各国金融当局普遍关注的热点,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经济体掀起了一场旨在规范影子银行体系发展的金融监管体制改革。本文的研究表明,过度金融创新以及金融监管的缺失是刺激美国影子银行体系迅速发展的直接原因。然而,危机过后,美国并未简单地采取抑制金融创新的办法加强对影子银行体系的监管,而是通过金融监管机构改革以及提高微观金融数据的采集与分析的办法,规范和引导影子银行体系的健康发展。这种市场化的监管改革思路值得我们借鉴。从影子银行体系的运行机制以及发展来看,中国的影子银行体系与美国存在较大差异,但全面强化宏观审慎金融监管是我国金融监管体制改革的大势所趋。在此情况下,美国金融监管改革的经验值得我们认真总结和研究。最后,本文认为,中国应当继续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积极探索现行金融监管框架的改革;加强微观金融数据的收集与整合,完善宏观金融风险预警机制。  相似文献   

16.
袁齐 《吉林金融研究》2013,(5):14-16,34
"影子银行系统"是一个新鲜的概念,由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诱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引发了国际社会对影子银行系统的广泛关注。当前关于影子银行系统的认识仍然处于基础阶段,大部分文献探讨的是欧美发达国家的影子银行体系以及如何对其进行监测或监管。本文对欧美发达国家的影子银行体系与中国影子银行体系的不同进行深入地对比分析,认为中国的影子银行体系有其独有的环境和特点,提出对我国影子银行体系的监管应当采取规范引导为主和分类化监管的新思维。  相似文献   

17.
摘要:全球金融危机后,国际社会从一个新的视角——影子银行体系来分析现代金融体系,并重构现代国际金融监管制度。影子银行体系的有效监管必须具有翔实的微观基础,比如体系边界、风险特征及表现形式等。国际上对影子银行体系并无公认的定义。影子银行具有证券化程度高、信息不透明、杠杆率较高等特征,这直接引致其存在诸多内生性金融风险,国际社会倾向于采用“类银行化”的监管路径对影子银行进行金融监管。国际社会采取的一系列法律、政策措施对我国影子银行监管具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韩珣  李建军 《金融研究》2015,482(8):93-111
当前,我国一些非金融企业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从事影子银行业务。本文利用2004-2015年上市公司数据研究发现,金融错配程度的提高整体上会提高企业影子银行化规模,并且这种效应仅在金融深化程度较高、经济资源市场化配置程度偏低的地区显著;僵尸企业和盈利性较差的企业,分别受到“利润追逐”和“投资替代”机制的影响,金融错配对其影子银行化趋势的正向作用更为明显。机制检验发现,金融错配水平的上升通过提高融资约束程度从而降低企业实体投资水平,这种效应在资产专用性较强的企业中更为明显;金融错配主要通过融资约束程度和实体投资规模,而非资本回报率渠道作用于企业影子银行化行为。本文研究对于提高信贷资源配置效率,防范经济“脱实向虚”具有较强的政策意义。  相似文献   

19.
韩珣  李建军 《金融研究》2020,482(8):93-111
当前,我国一些非金融企业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从事影子银行业务。本文利用2004-2015年上市公司数据研究发现,金融错配程度的提高整体上会提高企业影子银行化规模,并且这种效应仅在金融深化程度较高、经济资源市场化配置程度偏低的地区显著;僵尸企业和盈利性较差的企业,分别受到“利润追逐”和“投资替代”机制的影响,金融错配对其影子银行化趋势的正向作用更为明显。机制检验发现,金融错配水平的上升通过提高融资约束程度从而降低企业实体投资水平,这种效应在资产专用性较强的企业中更为明显;金融错配主要通过融资约束程度和实体投资规模,而非资本回报率渠道作用于企业影子银行化行为。本文研究对于提高信贷资源配置效率,防范经济“脱实向虚”具有较强的政策意义。  相似文献   

20.
金融危机后,全球就加强对影子银行的监测、监管进行了广泛探讨。金融稳定理事会以欧美国家的影子银行体系为蓝本,研究提出了系列建设性建议,如将“广覆盖”、“窄聚焦”和“深评估”作为监测框架建设的要点,削弱银行同影子银行实体的关联,加强对货币市场基金和资产证券化业务的监管等。我国的金融结构和市场发展阶段决定了我国影子银行体系的独特性,应立足本国实际,加强监管,防范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