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5年811汇改后, 为了缓解人民币兑美元的贬值速度, 央行不断调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定价机制: 在811汇改后的一段时间里,规定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等于前一日收盘价; 2015年12月, 央行推出 "中间价+篮子货币" 的中间价定价机制; 2017年年初, 央行宣布对这一中间价定价机制作出两项改动: 第一, CFETS货币篮子中的货币新增11种, 即数量由13种增加至24种; 第二, 把参考一篮子货币的时间, 由过去的24小时缩短为15小时. 但是, 2017年年初至今, 美元指数不断下跌, 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升值幅度有限, 人民币兑篮子汇率显著贬值.  相似文献   

2.
传媒关注     
美元贬值对全球经济的影响《财经》毫无疑问,近几年世界货币体系中最令人瞩目的事情是美元贬值。在短短的几年里,美元对欧元的比值,从2000年12月27日的1美元兑1.19欧元,下跌到2004年12月31日的1美元兑0.738欧元,贬值幅度达到38.1%。差不多同时,美元对日元贬值了24.3%。尽管近期美元略有回升,但美元的持续贬值已经对全球经济形成了不可低估的影响。在讨论这个问题时,我们不能不回顾当年导致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的原因。美国在20世纪60年代后期出现通货膨胀。70年代初期通胀加速上升。1971年8月,美国政府迫使其他工业化国家接受美元贬值,布雷顿…  相似文献   

3.
出口企业如何应对人民币升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2005年7月21日起,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揽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美元对人民币交易价格调整为1美元兑8.11元人民币.截至8月31日,1美元兑7.56元人民币,人民币升值达6.78%.  相似文献   

4.
薛燕 《集团经济研究》2007,(36):463-464
一、中日两国货币升值背景分析 1、人民币升值情况 2005年7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正式宣布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如图1所示,汇改当天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上调2.1%,从此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逐渐形成更富弹性的汇率机制;2006年5月15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突破8:1,达到1美元兑7.9982元人民币:2007年7月3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一举升破7.6:1关口,为7.5951元人民币对1美元:2007年7月21日,人民币对美元两年累计升值10%,如图2所示,2005年7月6日,日元兑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为100:7.5040,截至2007年8月21日,日元兑人民币为100:6.4262.  相似文献   

5.
近期,随着人民币对美元的再度升值,跟美元挂钩的港币也再次大幅贬值,港元对人民币现钞价首次跌破0.8元关口。每100元港币兑人民币的报价首次跌破80元大关。赴港"血拼"也成为网上讨论区的热门话题。从投资者的角度来看,人民币兑美元从今年5月份以来出现了贬值,但9月份以来又出现快速升值,让很多人看不明白。本网特约大和资本市场香港有限公司中国研究主管及亚洲区首席经济学家孙明春博士点解人民币汇率波动原因。  相似文献   

6.
王建 《中国企业家》2005,(19):54-55
自今年初以来,印尼盾与美元的汇率一直处在贬值通道,到5月中旬已经贬值了7%;8月19日以后再掀一轮贬值狂潮,当日与美元的汇率跌破了1万印尼盾兑1美元,8月30日又暴跌了10%。为了制止本币继续暴跌,印尼政府自7月中旬以来到9月7日已经连续三次加息,将利率水平从8.75%提升至10%,并且把燃油价格上调了20%。印尼盾的贬值已经引起东南亚地区货币市场的动荡。许多人甚至在谈论,1997年那样的亚洲金融危机会否卷土重来?  相似文献   

7.
前言2005年7月20曰,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从次日起,人民币汇率中间价调整为1美元兑8,11元人民币。而升值之前的汇率中间价为1美元兑8.18元人民币。换言之,每单位人民币即时升值:l/8.1卜懈.28=0.123305一().120773=0.002532.升值幅度为0.002532/0.120773=2%。7月21日宣布的浮动汇率制度,一是调整基准利率、人民币升值2%;二是改变了人民币盯住单一美元的汇率机制,改为盯住一篮子货币。  相似文献   

8.
<正>货币贬值与货币升值相对称,是指单位货币价格的下降。从国内角度看,货币贬值意味着纸币价值下降;从国际角度看,货币贬值意味着本国货币兑换外国货币能力即对外汇价(汇率)的下降。人民币汇率一直牵动着国际国内资本市场的神经。自2015年元月末以来,人民币汇率一再急跌。直至8月11日,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报价下调2%左右,创下有史以来最大单日跌幅。因而,有市场人士担心这项调整会引发人民币进入贬值通道,加剧人民币贬值风险。  相似文献   

9.
随着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不断升值,一张报单出口商品的美元价格从接单到结汇,中间汇率的汇兑损失大大影响到出口企业的利益。为规避以上汇兑风险,许多出口企业开始选择以其他国家的货币进行结算,特别是将欧元当成出口结汇的“避风港”,但结果却出人意料。2008年6月底某针织服装出口公司与欧洲客户签订了一份近千万元人民币的生产合同,按照双方以往的惯例允许外商在6个月内付款。由于美元不断贬值,而欧元汇率稳中有升,双方便商定以欧元结算。当时1欧元兑人民币约10.8元,但转眼间国际外汇市场风云突变,  相似文献   

10.
秦格 《财会通讯》2005,(11):40-40
中国人民银行宣布,自2005年7月21日起,美元对人民币交易价格调整为1美元兑8.11元人民币,作为次日银行间外汇市场上外汇指定银行之间交易的中间价。近年来,人民币汇率一直稳定在1美元兑8.2765元人民币的水平上。此次人民币升值约为2%。至此,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形成更富弹性的人民币汇率机制。  相似文献   

11.
2005年7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放弃单一盯住美元的人民币汇率政策,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当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即上升至8.11,升值幅度达2%。2008年12月31日银行间外汇市场上1美元兑人民币的中间价为6.8346,按汇改初期的8.11  相似文献   

12.
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对外贸进出口影响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自2005年7月21日起,我国进行了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其主要内容是: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美元对人民币交易价格调整为1美元兑8.11元人民币,即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升值2%;每日银行间外汇市场美元兑人民币的交易价仍在人民银行公布的美元交易中间价上下3‰的幅度内浮动,非美元货币对人民币的交易价在人民银行公布的该货币交易中间价上下一定幅度内浮动。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与外贸进出口发展密切相关,将对外贸进出口总额、结构、行业产生一系列的影响。一、人民币升值对外贸进出口…  相似文献   

13.
第一轮:金融风暴中定海神针 1997年7月2日,泰国宣布将固定汇率改为浮动汇率,泰铢大幅贬值,引发亚洲金融危机。1997年8月底到10月下旬,金融危机中的马来西亚、印尼、泰国、菲律宾等国的货币对美元的汇率累计跌幅均超过30%以上,跌幅最大的印尼盾达到50%。  相似文献   

14.
2005年7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放弃单一盯住美元的人民币汇率政策,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当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即上升至8.11,升值幅度达2%。2008年12月31日银行间外汇市场上1美元兑人民币的中间价为6.8346,按汇改初期的8.11计算,人民币对美元累计升值近14%。  相似文献   

15.
出境旅游,在国内海关时,我国公民允许携带的货币金额最高为每人2000美元或6000元人民币。抵达目的地后,可在机场或市内银行兑换货币。此外,在香港的部分商店也可直接使用美元或人民币。在泰国、马来西亚等地的商店中,经常使用新币标价,特别是在文莱,新币与当地货币币值几乎一样,可流通。兑换标准:香港(港币)1港元=1.2元人民币、泰国(铢)1铢=0.25元人民币、马来西亚(林吉特)1林吉特=2.9元人民币、新加坡(元)1新元=5.5元人民币、1元人民币=1500越南盾。(以上标准仅供参考)东南亚旅游货币常识…  相似文献   

16.
从1994年1月1日起,人民币汇率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然而,从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的实际运行态势上看,经过制度改革初期的大幅贬值后,人民币汇率在近10年的时间跨度里始终处于一种"超稳定"的状态,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始终维持在8.3:1左右,而且其波动幅度不足±1%.因此,人民币汇率名义上是"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但在实际上已变成为一种钉住美元的固定汇率制.  相似文献   

17.
《企业研究》2006,(9):4
当前的“全球不平衡“的根源,主要不是人民币被低估的问题.而是美元被高估、美元要贬值的问题.是“美元本位”的国际货币体系的问题。 国际货币体系.战后基本上是美元为中心.叫“美元本位”。美元最初还有一个黄金本位制约它,其他货币对美元挂接.美元对黄金挂钩,35美元兑一盎司黄金,各国可以拿美元去美国财政部兑换黄金.那时美国印票子就多少还是有个硬约束的.但是也没能阻止美国搞大量的财政赤字和宽松的货币政策。结果就是美元要贬值。  相似文献   

18.
在不考虑经济体其他复杂因素及其相互关系的情况下,一国货币与他国货币的交换始于商品之间的交换,即进出口贸易。这是最初也是最基本的汇率形成机制。由于各国单位货币的购买力不同,在进行商品贸易时,通过货币兑换比率(汇率)调整使货币具有相同的购买力。比如,在美国一件衬衫50美元,而在中国相同的衬衫400元人民币,那么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应该是8:1。商品的价格受市场供求关系调整,当需求增加时价格上升,供给增加时价格下降。货币的汇率也受到供求关系的影响,当一国出口商品增加,对本国货币的需求就增加,货币要升值,表现为该国货币能够兑换更多的他国货币,反之,货币要贬值。  相似文献   

19.
事件回放:2006年5月15日上午一开盘,中国外汇交易中心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就突破8:1的心理关口,达1美元兑7.9982元人民币,这是自去年7月21日汇改以来,人民币兑美元首次升破8元大关,也是1994年以来首次“破8”。当日收盘时,人民币继续攀升,达1:7.9976。  相似文献   

20.
7月21日晚,中国人民银行突然宣布,自7月21日起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揽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而是实行更富弹性的人民币汇率机制。当日美元对人民币的市场交易价格上浮2%,调整为1美元兑8.11元人民币。现阶段美元对人民币的交易价仍在公布的美元交易中间价上下千分之三的幅度内浮动,非美元货币对人民币的交易价在人行公布的该货币交易中间价上下一定幅度内浮动。至此,有10年历史的人民币紧盯美元制度寿终正寝,转为更有弹性的汇率制度。此举即刻震动了国内外金融市场以及相关行业。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