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首先回顾了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历史,然后对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进行了分析,指出在外汇市场在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中的重要作用。由于外汇市场发展的相对滞后,难以适应人民币汇率改革和增强货币政策主动性的迫切需要,最后指出了中国外汇市场发展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1994年,汇率并轨之后,人民币汇率的生成机制以及决定人民币汇率的理论基础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在新的外汇体制下,人民币汇率的形成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外汇市场的供求情况,但由于政府在外汇市场上设定了一系列的限定条件,使人民币汇率仍然在很大程度上存在着扭曲现象。因此,放宽外汇市场的限制条件,合理构造外汇市场就成为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3.
1993年11月14日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改革外汇管理体制,建立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和统一规范的外汇市场,逐步使人民币成为可兑换货币。”从这时起就已经基本确定了我国汇率制度改革的市场化方向.其最终目标是实现人民币的可自由兑换,也就意味着最终要实现人民币汇率的自由浮动。  相似文献   

4.
《中国总会计师》2012,(5):10-10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5月3日表示,中美双方在第四轮战略与经济对话框架下的经济对话中谈到了汇率问题,都认为应该由市场供求决定汇率。 周小川在经济对话的会间记者会上说,在过去中国贸易顺差比较大的时候,汇率是有升值的趋势的,市场的供求关系也给出了这样的信号。但去年8、9月份.一些国家的主权债务问题影响了全球经济和金融市场的信心,中国外汇市场的情况和供求关系也发生了变化.外汇市场上人民币对美元出现了双向波动。  相似文献   

5.
自2012年6月1日起,中国上海和日本东京两地外汇市场同时启动人民币对日元直接交易。实行人民币对日元直接交易后,中国银行间外汇市场人民币对日元汇率中间价,  相似文献   

6.
陈灵伟 《价值工程》2010,29(34):136-137
近十年,尤其金融危机后,人民币汇率一直是中美经贸摩擦的焦点之一。进入2010年以来,美方更是一直在喋喋不休,督促人民币升值。美国为何一直抓住人民币汇率问题不放?人民币汇率真的是影响中美双边贸易的核心问题吗?本文通过研究中美人民币汇率之争,探寻美国逼迫人民币升值的真实原因,分析人民币汇率改革对中美经济贸易的影响,建议中美双方理性认识人民币汇改与中美贸易关系问题,积极推进中美经贸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7.
财审博览     
时事聚焦1美元对人民币7.7277,人民币汇率突破7.73关口。中国人民银行授权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公布,2007年4月3日,银行间外汇市场美元等交易货币对人民币汇率的中间价为:1美元对人民币7.7277元,人民币汇率突破7.73关口再创新高。  相似文献   

8.
人民币在近几年面临着很大的升值压力。我国应在保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的前提下,增强汇率的 弹性和灵活性,从逐步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改进结售汇制和健全外汇市场入手,深化汇率制度改革,以化 解人民升值压力。  相似文献   

9.
观点荟萃     
放开人民币汇率将会影响全球贸易平衡中国央行行长周小川在美洲开发银行举办的一个高峰会议上说,一旦中国按照美国官员和商人的要求放弃了人民币钉住美元的汇制,就可能会扰乱全球国际贸易收支,进而伤及美国经济。周小川说中国正在逐步放开外汇市场控制,但现在要他拿出一个时间表却不太合适。中国正面临要求其放开有管理浮动汇率体制并由市场机制决定汇率的国际压力,现有体制的实质是将人民币汇率和美元挂钩。人民币只有在经常项目上才可自由兑换,但也被限制在人民币8郾277元兑1美元附近的窄幅区间。增强国有经济控制力有四大途径国资委研究…  相似文献   

10.
马晓丽  王娟 《价值工程》2006,25(5):114-116
人民币汇率问题成为中国经济问题的焦点之一。本文从人民币汇率机制的历史演变的基础上出发,指明了现行人民币汇率机制存在的一些特点,进而得出了现行人民币汇率机制存在问题――强制结汇售汇存在缺陷,人民币缺乏弹性,外汇市场不完善。最后本文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改革人民币汇率机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均衡汇率是汇率理论中的核心问题之一,是判断汇率水平是否失调的主要客观依据。人民币是高估还是低估的标准就是相对于均衡汇率这个参照系的问题。加入WTO后,我国外汇市场资金流动状况将发生很大的变化,在这一新的条件下,我国现行的外汇市场有许多的不适应。为此,外汇市场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必须加大力度,建立真正意义上的人民币市场汇率机制,让国内汇率与国际汇率发生联动,使国内银行所持有的外汇资产真正流动起来。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美国经济因素与中国主要宏观经济变量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定量研究,实证分析了1993~2007年中美经济关系、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对中国汇率政策传导机制和效果的影响。通过因素增强型向量自回归模型的实证分析,我们发现中美两国经济关系呈现出高度的协同性。中美经济交流和互动对中国汇率政策传导机制和效果产生了明显影响,主要表现为美国因素弱化了汇率政策的短期效应。人民币名义汇率能够浮动时,能在一定程度上缓和国内外供需矛盾,减小实际升值对外贸顺差的负面效应,但加剧了产出衰退。  相似文献   

13.
文章构造中美出口和进口贸易模型,通过 VAR 模型和 VEC 模型分析人民币实际汇率及其波动对中美进出口贸易的影响.实证表明:短期内人民币升值对进口的促进作用大于出口,长期内升值有利于中国对美出口而不利于进口;汇率波动短期内对出口的冲击大于进口,长期内有助于中国对美出口,对进口无影响.中美两国要调整各自贸易结构,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防止汇率大幅波动,才能最终解决中美贸易失衡.  相似文献   

14.
未明宏 《企业导报》2013,(10):35-36
人民币货币期货合约于2012年9月份在香港交易所上市交易,几个月以来市场运行比较平稳,日交易量也在逐渐攀升过程之中。人民币货币期货合约的推出满足了投资者进行外汇避险和投机的需求,其成功推出也在一定程度上健全了我国人民币离岸外汇市场。外汇期货有两个重要的功能,套期保值和价格发现功能。人民币货币期货推出以来,其是否真正发挥了价格发现的作用,能否引领离岸人民币汇率市场,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和现实意义。因此,本文采取实证研究的方法,利用协整分析和方差分解的方法分析了人民币货币期货价格与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之间的长期和短期关系。结果表明目前人民币货币期货市场价格发现功能已经初显,但是还没有真正发挥出其作用,价格发现的效率还较低。  相似文献   

15.
QFⅡ制度是我国在尚未完全实现人民币自由兑换的背景下,迈向资本市场开放的第一步,它是一项分步实施的长期性制度,其影响将是全面而渐进的。本文将从外汇市场资金的供求、人民币汇率、外汇储备以及国际收支等多角度论述QFⅡ制度产生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策略选择。  相似文献   

16.
方卫武 《企业经济》2002,(11):21-22
均衡汇率是汇集理论中的核心问题之一,是判断江率水平是否失调的主要客观依据,人民币是高估还是低估的标准就是相对于均衡汇率这个参照系的问题。加入WTO后,我国外汇市场资金流动状况将发生很大的变化,在这一新的条件下,我国现行的外汇市场有许多的不适应。为此,外汇市场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必须加大力度,建立真正意义上的人民币市场汇率机制,让国内汇率与国际汇率发生联动,使国内银行所持有的外汇资产真正流动起来。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人民币汇率与股票价格的相关关系进行了研究,考察了我国股市和汇市的关联性。结果显示,人民币汇率和股票价格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并且人民币汇率和股票价格正相关,人民币汇率和股票价格之间存在双向的因果关系,这说明人民币汇率改革恢复了外汇市场和资本市场应有的联动性。  相似文献   

18.
2012年4月14日,央行决定扩大外汇市场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浮动幅度,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人民币兑美元交易价浮动幅度由05%扩大至1%。这是央行在我国外汇市场发育趋于成熟、交易主体自主定价和风险管理能力日渐增强的条件下,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改革的重要步骤。  相似文献   

19.
《广西会计》2003,(9):48-48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享有欧元“之父”美称的罗伯特·蒙代尔教授认为,中国要想实现人民币汇率自由浮动必须有两大前提:一是人民币完全能够自由兑换,即要完全开放资本项目;二是中国必须有一定的经济实力,起码应成为世界第四经济大国。在这两个条件没有完全满足之前,中国不宜让人民币汇率自由浮动。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事件分析法研究政府就人民币汇率问题公开发表评论或答记者问对内地人民币短期汇率中间价和香港人民币即期汇率定盘价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政府公开表态对内地人民币日收益率和香港人民币日收益率均没有显著影响,但对两地人民币日收益率的条件波动率有显著影响。政府公开表态前,香港人民币日收益率的条件波动率显著增强,内地人民币日收益率的条件波动率没有显著变化;而政府公开表态后,香港人民币日收益率的条件波动率没有显著变化,内地人民币日收益率的条件波动率显著降低。说明政府公开表态的内容在政府公开表态前已经被香港外汇市场所吸收,而在政府公开表态后才被内地外汇市场所消化,从而一定程度上表明,香港外汇市场相对于内地外汇市场而言对于信息的反应更加迅速有效。通过分析政府公开表态的内容发现,政府公开表态具有平抑内地人民币汇率波动的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