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凯恩斯提出绝对收入假说以来,现代消费函数理论在不断的发展。在对消费者的假设上,经历了非理性假设、到完全理性再到有限理性的认知过程:在分析影响消费的主要因素时,从不考虑预期收入到逐步加入预期收入及其不确定性来进行研究,并进而演变为运用了现代计量分析工具进行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2.
自凯恩斯提出绝对收入假说以来,现代消费函数理论在不断的发展。在对消费者的假设上,经历了非理性假设、到完全理性再到有限理性的认知过程:在分析影响消费的主要因素时,从不考虑预期收入到逐步加入预期收入及其不确定性来进行研究,并进而演变为运用了现代计量分析工具进行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3.
文章将基于绝对收入和相对收入假说的消费模型扩展为时变参数模型,利用卡尔曼滤波对模型进行估计,得到时变边际消费倾向,识别了吉林省农村居民和城镇居民消费函数中边际消费倾向系数的时变特征,并比较了吉林省农村居民与城镇居民消费模式上的差异。结果表明,基于相对收入假说的消费函数模型能够更好地描述吉林省农村居民和城镇居民的消费行为。吉林省农村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低于城镇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主要是由于农村居民对未来的预期没有城镇居民乐观。因此,提高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增强其对未来收入的预期是扩大农村居民消费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70年代初期,西方各主要工业国家几乎都陷入了“滞胀”的困境。同时,风行于60年代的、以自适应预期机制为基础的持久收入假定模型或生命周期假定模型的预测精度也明显下降。为此,霍尔(Hall)于1978年首次将理性预期学说引入消费函数,提出了,理性预期生命周期假说(Rational Expectation-Life Cycle Hypothesis,以下简称  相似文献   

5.
根据生命周期假说建立消费函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莫狄格兰尼在50年代初提出的关于消费生命周期假说,是当代最有影响的关于消费—储蓄行为的学说。该假说强调消费者从一生的收入来安排一生的消费,强调对未来收入的预期在消费—储蓄决策中的重要性。该假说为理解微观经济和宏观经济中的消费—储蓄问题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基于《2017年天津市住房与交通调查问卷》数据,通过住房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和租买选择的联合建模,分析住房租买选择行为中的"消费—投资"动机与群体分异特征。结果显示:(1)家庭住房投资需求远大于消费需求,两者之间的差异是影响住房租买选择的主要因素,但不能完全解释其决策行为;(2)家庭资产水平及住房自有状态层级越高,其未来住房租买意愿选择更倾向于购房;(3)房价上涨预期和厌恶型投资风险态度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家庭未来住房购买意愿。因此,从深化房地产税收制度改革,剥离非居住性附加功能、拓宽民众金融投资渠道,合理引导房地产市场预期、健全住房租赁市场治理体系,倡导"租买无差异"消费理念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从一般到简单”与消费函数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消费函数是研究消费与收入之间关系的一种函数。传统经济计量学对消费函数的研究通常都先假定消费是收入等少数几个变量的简单线性模型,然后再用数据进行估计和检验。如果模型通不过检验,则增添其它可能相关的变量,得到一个大模型,再进行检验。如此不断修改模型,直至得到一个可以通过检验的一般模型为止。这样,不同的研究者因修改模型的途径不同,得到的结果亦可能不同,比如得到绝对收入假设、相对收入假设和持久收入假设  相似文献   

8.
一个符合生命周期假说的总合消费函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笔者在《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1995年第8期上发表过一篇文章,提出了两个与生命周期假说相一致的总合消费函数,其中一个是 C_1=β_1C_(1-1) β_2Y_1 (1-β_1-β_2)Y_(1-1) (1)式中:C表示总消费,Y表示国民收入。这一消费函数早已被前人提出过,但他们得出这一函数的思路以及对其含义的理解都与笔者的思路和理解不尽相同。在那篇文章  相似文献   

9.
论消费内部构成对消费—收入关系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居民消费本身是由不同部分构成的,而且,这种构成影响着消费-收入关系,是研究消费函数时不可忽略的方面。本文从两种不同的消费构成划分,即:一是把消费划分为持久性部分和暂时性部分,二是把消费支出划分为非耐用消费品支出、耐用消费品支出和劳务支出,分析消费不同部分同收入不同部分之间的特殊作用方式。  相似文献   

10.
吴正慧 《价值工程》2019,38(1):167-170
在"一带一路"和"海洋强国"的战略蓝图中,加快海洋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是广西走向深蓝,提高综合竞争力的必由之路,探究海洋文化消费对促进广西海洋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596名广西沿海城镇居民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1)广西海洋文化消费水平偏低、消费内容单一;(2)社会经济地位是影响消费水平的主要因素;(3)社交动机和生理性动机是最主要的两类消费动机,消费满意度与年龄呈V字型关系,与社会经济地位呈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1.
宏观消费函数模型及其现实政策含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宏观经济学中,消费函数是指消费支出与收入之间的数量关系,它是经济预测和政策研究的一个工具。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消费作为构成总需求的主要部分,已成为宏观经济的一个主要变量和主要调控对象。 一、“绝对收入假说” 在宏观经济学发展史上,凯恩斯首创消费函数概念。凯恩斯认为:第一,在短期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实际消费支出和现期绝对实际收入水平有稳定的函数关系,消费支出决定于绝对收入水平。因之,他的消费函数理论被称为“绝对收入假说”;第二,收入的增加会引起消费的增加,但消费增加的速度不如其收入增加的速…  相似文献   

12.
中国消费者行为与消费函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引言 自从凯恩斯发表“通论”以来,消费者行为及消费函数的研究在宏观经济理论中处于核心地位。广泛而持久的研究,产生了绝对收入,相对收入,持久收入和生命周期等假说及相应的消费函数,其中最为著名的是Modigliani的生命周期假说,他在其经典性论文中,导出了消费函数形式为:  相似文献   

13.
中国居民消费行为的理性预期检验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消费是否对收入信息存在过度反应?本文利用总量数据和城乡住户调查分组数据进行正交性检验(exclusion test)和敏感性检验(excess sensitivity test)的结果表明,标准的理性预期一持久收入假说(REPIH)并不能完全解释中国居民整体、城镇最高收入户和高收入户之外居民的分组消费行为;反周期政策能够通过当期收入变动刺激城乡居民的消费,但幅度不大。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利用我国1978-2003年农村收入及消费的年度数据,分析了经济体剥转变对农村居民消费行为所产生的影响。实证研究的结果表明:受经济制度变迁影响,我国农村居民的消费和收入在这一时期不存在稳定的长期均衡关系,长期边际消费倾向呈降低趋势;农村居民的滇费行为对同期收入的敏感度较强,短期政策对农民滇费支出的影响较大,从而提高农民收入的政策支持是促进农村居民消费的有效途径;同时,我国农村居民受收入等不确定因素的影响而存在的理性预期消费行为也进一步显著。  相似文献   

15.
企业会计准则——收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引言1.本准则规范企业在下列交易中形成的收入的会计核算和相关信息的披露:(1)销售商品;(2)提供劳务;(3)他人使用本企业资产。2.收入会计核算的主要问题是何时确认收入及如何计量收入。3.本准则不涉及下列各项形成的收入:(1)建造合同;(2)非货币交易;(3)租赁;(4)保险公司的保险合同;(5)期货;(6)投资;(7)债务重组。  相似文献   

16.
习惯形成下的缓冲储备行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在缓冲储备储蓄理论中引入了消费习惯因素,并在此基础上导出了一个同时包括习惯形成和收入不确定因素的ECM模型。利用1999~2005年中国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城镇住户调查数据进行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过去的消费水平对中国城镇居民当前的消费有显著影响,并且消费对收入波动以及持久收入变化的反应是迟缓的。由此可以认为,缓冲储备储蓄理论对消费行为的解释是不准确的;(2)习惯形成参数越大,消费者积累的财富就越多,收入不确定性对消费的影响因而也越小。  相似文献   

17.
严先傅在《经济学消息报》著文指出,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有可能出现前高后低的走势。影响消费进一步扩张的五大因素是:1.收入因素。由于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的各项具体措施属战略性调整,而且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其效果很难在当年体现。2.心理预期。在经济体制加速转轨的  相似文献   

18.
支出预期:对消费行为影响的估计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近几年关于中国居民消费行为背景的预期,普遍被认为居民对未来收入悲观、不稳定(刘国光等,1999;张曙光,2000)。预期究竟对消费行为产生了多大的影响呢?尽管有许多作者探讨了预期收入问题,但是大多数文献并未具体识别消费行为模式的变化。本文借助Hall检验理性预期持久收入的估计方法,通过两阶段估计就北京地区数据具体识别了居民受预期影响后边际消费倾向究竟在多大程度上发生了变化;同时间接检验得出,城镇居民的支出结构预期而不是收入预期使边际消费倾向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19.
基于投资与消费本质属性的理论框架和实证分析表明:(1)消费需求是经济增长的最初需求动力,对经济增长的驱动作用由强变弱再变强,受消费需求导向的投资需求对经济增长的驱动作用由弱变强再变弱;(2)均衡增长状态下,产出与投资、消费同步增长,价格水平基本稳定;(3)相对于消费需求而言,投资需求的"投资滞后性"和"投资惯性"的存在使投资常与消费非同步增长,导致经济失衡和价格水平规律性波动,即经济发展早期阶段的价格水平上升多为消费需求拉动,经济发展中后期阶段的价格水平上升多为成本推动,而结构性价格水平上升会随着消费结构升级而成为一种常态;(4)1978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长的总体态势良好,但长期高投资率导致的强"投资惯性"致使当前产能过剩及通货膨胀预期并存,对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形成较大威胁。政府应通过以消费结构升级为导向扩大投资,努力提高农村居民收入水平,推进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和稳定粮食价格等措施进行化解。。  相似文献   

20.
由于受国际经济大环境剧烈变化、国内企业生产经营形势较严峻、居民收入增长预期降低等因素影响,今年消费需求虽然仍在快速增长的通道中运行,但增势将会有所减弱,难以出现去年的高增长局面。保增长、促内需、优民生、增收减支是2009年保持经济较快增长的关键。因此,今后一个时期.消费领域宏观调控的重点,应注意维护消费者特别是低收入基层的利益.强化收入预期和弱化支出预期.确定灵活的价格机制.给消费者创造敢于消费、愿意消费和可持续消费的良好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