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在有的官员最时兴讲的一句话是:“金奖银奖不如老百姓的夸奖,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特别在做了一件自以为颇得民心的事情之后尤其爱讲。究竟得不得民心,怕就怕凭的只是官员的自我感觉,尤其在一门心思追求政绩而又踏不下心来的时候。有些话该由谁来讲,需要“资格”,并非“和尚动得,我也动得”。腰缠万贯者才有资格说“钱无所谓”;若是穷光蛋一个,也说“钱无所谓”,谁信呢。诸如“做名人难哪”、“这官儿不好当啊”、“吃饭简直是一种负担啦”等等皆属此类。这不单是一种矫情,更是一种炫耀。衣食无忧,则容易怠惰;有优势依傍,则容易蛮…  相似文献   

2.
<正>蒙牛快速成长成为业内的奇迹,为什么蒙牛能够有这样的成就?最大的原因即是“人财”(人即财富)。许多企业成长到一定程度之后,就无法再长大,原因也在于欠缺突破现状的经营团队。而蒙牛幸运之处就在于从创业的第一天开始,就有非常强的经营团队,正如《蒙牛内幕》书中所形容的:“初创的蒙牛,除了几颗人脑袋,别的就一无所有了,不过这大概也是中国乳业最硬的几颗脑袋。”蒙牛何以聚集“人财”?在蒙牛只有六七岁的年龄时,蒙牛董事长牛根生就在思考如何让一百年后的蒙牛更加茁壮与健康,这是传统思维的人无法想象的事情。蒙牛如果要永续经营,聚“财”(人财)自然是关键,为此牛董事长将自己的股份全部捐出。他说:“很少有  相似文献   

3.
不战而胜蒙牛一创立,学习的便是“不战而胜”的思想。《孙子兵法》说:“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蒙牛文化基本上是“反战”的,我们推崇的许多理念体现了这一思维。比如,“与自己较劲”,“调整自己最简单,改变别人难上难”,“看别人不顺眼,是自己修养不够”,“要自责,不要指责”,“放射自己的光,但不要吹熄别人的灯”……在容易发生人际冲突的地方,我们竖起这样的牌匾:“太阳光大,父母恩大,君子量大,小人气大”。  相似文献   

4.
这次参加内蒙古自治区人事局(处)长培训班,笔者有幸参观了“蒙牛集团公司”——和林格尔生产基地。虽然已经进入秋季,但依然使我感到“蒙牛企业”形成的独特文化理念和企业精神,如春风扑面,使我感悟至深。“蒙牛”是一个年轻的企业。初期,企业是以“借鸡生蛋”的方式和滚雪球般的速度迅速发展起来,成为民营企业的百强之首。在国内外乳品企业竞争日趋激烈,中国即将“入世”的关键时刻, “蒙牛”以其独特的理念、方式和战略,与国内外名品企业形成了抗争的态势。蒙牛人“想过成功,想过失败,但从来没有想过放弃”! “蒙牛”的成功不能不说明该企业  相似文献   

5.
不战而胜 蒙牛一创立.学习的便是“不战而胜”的思想。《孙子兵法》说:“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蒙牛文化基本上是“反战”的.我们推崇的许多理念体现了这一思维。比如,“与自己较劲”,“调整自己最简单.改变别人难上难”,“看别人不顺眼,是自己修养不够”,“要自责.不要指责”.“放射自己的光,但不要吹熄别人的灯”……在容易发生人际冲突的地方,我们竖起这样的牌匾:“太阳光大,父母恩大.君子量大.小人气大”。  相似文献   

6.
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既有相同之处又有诸多不同。依托“学习强国”学习平台,贯穿兵工精神主线,发挥思政课在课程思政建设中的核心地位,构建沈阳理工大学“一核三环”的兵工特色课程思政育人模式基础上,提出了构建兵工特色课程思政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7.
不战而胜   蒙牛一创立,学习的便是“不战而胜“的思想.&lt;孙子兵法&gt;说:“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蒙牛文化基本上是“反战“的,我们推崇的许多理念体现了这一思维.……  相似文献   

8.
第一次听到蒙牛酒业,以为它和蒙牛乳业有什么关系。其实,除为商标有过一次纠纷外,二者没有任何瓜葛。“我们早在1999年就对蒙牛商标进行了注册”,蒙牛酒业董事长牛迎俊解释说。那时,牛迎俊还没有做奶酒,只是有了做奶酒的念头,蒙牛奶酒产品“昂格丽玛”下线,是在2002年7月9日。2003年11月,“昂格丽玛”奶酒开始销售,在中间还插了个非典的一年多时间里,蒙牛销售额就达到了2个多亿,并形成了覆盖全国的销售网络,这是颇让人意外的。即使如此,牛迎俊还是不满意,“再有三到五个像我们这样规模的厂家,10年时间,就能把全国白酒市场的半壁江山打下来。…  相似文献   

9.
调研的魅力     
王雄 《秘书工作》2013,(9):32-32
调查研究是决策之基、成事之道,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重要法宝。在13亿人民同心共筑中国梦的今天,每一位党员干部都要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用更多的时间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调研是连接基层的“直通车”。古语云,“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现实生活中,有些党员干部不重调研、不下基层、不晓民情,以致与困难群众说不上话,与青年学生说不进话,与老同志说不通话。  相似文献   

10.
“如果这件事情处理得不好,我这个董事长将引咎辞职。”蒙牛集团董事长牛根生在自己的博客里第一时间回应“原奶中加三聚氰胺”。但是这一切已经太晚,蒙牛连同牛根生的价值一起被怀疑。  相似文献   

11.
蒙牛的“猛”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走进中国的乳品行业,仅内蒙就有两颗耀眼的明星,一是伊利,一是蒙牛。尤其是“蒙牛”,1999年才刚刚“出道”,两年后,“蒙牛”鲜奶的销量全国 第一,冰淇淋销量全国第二;2001年,“蒙牛”乳业集团总资产已达12亿元,销售额6亿元,2002年更是增加到20亿元,增长了48.6倍。以超常规的增长速度在“中国成长企业百强”中荣登榜首,并连续三年创造中国乳业“第一速度”,在中国乳制品企业中的排名由第1116位上升为第4位,创造了在诞生1000余天里平均一天超越一个乳品企  相似文献   

12.
宽厚者昌     
谁也不会怀疑,当今蒙牛乳业在乳业市场举足轻重的地位,已与“光明”、“伊利”成三足鼎立之势。但在1999年初,蒙牛创业时,当时被伊利免职的牛根生,虽然“躲”在蒙牛的幕后,也没能逃脱继续受打击的命运。竞争对手为了封杀蒙牛,争夺奶源,蒙牛有的牛奶车半路被截,牛奶被当场倒掉。为了减少冲突和不必要的麻烦,同时也最大限度地保护自己,牛根生很快制定了“收奶三不干”政策:凡是伊利等大企业有奶站的地方蒙牛不干(不建奶站);凡是非奶站的牛奶,蒙牛不干(不收);凡是跟伊利收购标准、价格不一致的事,蒙牛不干。同时,牛根生启动“中国乳都”的概念,通过公益广告的形式打出“我们共同的品牌——中国乳都,呼和浩特”的口号,在众多场合提到伊利时都把伊利放在自己的前边,在所有的口径上都将内蒙古所有的乳品企业打上“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大烙印。这样做的直接结果是,蒙牛赢得了政府的支持,使自己的命运和内蒙古的经济发展大局捆绑在一起,抬高竞争对手的同时保护了自己。  相似文献   

13.
王新业 《经营者》2006,(10):54-57
由于液态奶市场是乳业的核心市场,而冰淇淋的利润附加值相对较高,因此以冰淇淋见长的蒙牛大有超越伊利之势。2006年这对乳业“冤家”关于冷饮行业老大的争夺已经初露端倪。  相似文献   

14.
<正> 内蒙古蒙牛集团于1999年7月成立,在短短4年时间,总资产从1000多万元迅速增长到10多亿元,销售额从1999年的4300多万元增长到2003年的51亿元,在全国乳制品企业中的排名由第1116位提升到第4位。在成长过程中,蒙牛不断地创新营销策略,特别是2003年“神舟五号”载人飞行成功,蒙牛很有远见地完成了这一事件的营销,成为航天员专供牛奶,蒙牛牛奶伴随着“神州五号”一飞冲天。  相似文献   

15.
“从无到有,从有到无”牛根生的财富经历了一次轮回。2005这一年,牛根生凭借1.35亿美元的身价先后跻身胡润、福布斯中国富豪榜。也是在这一年,牛根生宣布将在他有生之年,把其个人所得股息的51%捐给“老牛基金会”。在他百年之后,将其所持股份全部捐给“老牛基金会”。此举一出,舆论哗然。有媒体以《牛根生倾囊一捐富有远见》为题盛赞其淡泊名利的财富精神,也有媒体以《裸捐?作秀?》为题将牛根生此举认定为是继“超级女声”之后蒙牛的又一次事件营销。一时间,赞赏、猜疑的声音充斥了牛根生的生活。人们不禁要问:牛根生这样做追求的到底是什么…  相似文献   

16.
《企业管理(北京)》2004,(1):104-104
《中国经济时报》报道,中央电视台2004年黄金段位广告招标,蒙牛联手15家公司围标设局,终于以3.1亿元的天价坐上 “新标王”的交椅。人们对这位“新标王”的质疑主要是来自于过去几任央视标王的结局,以及出于对乳品生产企业赢利水平的异议,事实上人们更多的是担心蒙牛会不会重蹈孔府宴酒、秦池、爱多的覆辙。蒙牛集团自1999年成立,年销售额从4000多万元增长到2003年的50亿元,被誉为“蒙牛狂奔”。“蒙牛有一个飞船定律,不是在高速中成长,就是在高速中毁灭。只有超越环绕速度,企业才能永远发展。”蒙牛掌门牛根生如是表示。“标王”这顶帽子戴…  相似文献   

17.
有位教育学家说过:“一两基因胜过一吨教育。”基因工程是世界上最复杂、最伟大的工程之一,种瓜得瓜,种善得福,蒙牛在文化设计上迈出的每一小步,都可能带来企业变革上的巨大进步。  相似文献   

18.
毛主席语录:“我们必须打破常规,尽量采用先进技术,在一个不太长的历史时期内,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社会主义的现代化的强国。”“是吹牛、放大炮吗?不,是做得到的。既不是吹牛皮,也不是放大炮。只要看我们的历史就可以知道了。”  相似文献   

19.
黄明 《中国企业家》2005,(20):51-53
我们应该责怪摩根赚多了吗?应该指责牛根生卖贱了吗?说到头来,还是国内的资本市场没能满足企业成长对资金的需求摩根士丹利、鼎晖、英联三家境外投资机构投资蒙牛一案的成功,引起了投资界、实业界广泛的关注,甚至部分争议。这三家私募投资者向蒙牛投入约5亿元人民币,在短短三年内获投资回报约26亿港币,投资收益回报率约500%。有些评论据此认为,摩根等投资方赚得太“狠”,其与牛根生为首的蒙牛管理团队签定的“对赌合约”使资方处于进攻退守的有利局面,若蒙牛成长达不到预定要求,那么他们可以控股蒙牛,若蒙牛成长得好,他们退出时则赚得盆满钵满。  相似文献   

20.
<正> 在我国乳品行业中,蒙牛(内蒙古蒙牛乳业股份有限公司)仅用了四年左右的时间,出乎意料地完成了一般企业几十年的发展历程,创造了“蒙牛速度”的奇迹,被誉为“蒙牛现象”。人们不禁会问:蒙牛迅速崛起的秘诀到底在哪里呢?其实,在“蒙牛现象”背后是独特的运作模式——虚拟经营。蒙牛以顾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