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民族地区原住民参与旅游开发的法律赋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兵  惠红 《旅游学刊》2014,(7):39-46
民族地区原住民既是当地旅游活动的重要对象,又是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创造者和传承者。但在旅游扶贫开发和运营中,由于旅游吸引物权规定的“法律真空”,缺乏法律制度保障的原住民在与开发商和政府博弈中往往被边缘化,导致经济收益偏低,却要承担旅游开发所产生的各种各样的成本,严重损害了原住民的利益。文章运用赋权与产权理论,对原住民参与旅游开发的弱势地位的核心原因进行了辨析,指出原住民参与处于“无权”或“弱权”状态是因为对旅游者最具吸引力的天然属于原住民所有的原生态民族文化旅游资源产权界定上的法律缺失,提出了加强旅游吸引物权的“确权+流转”为主要内容的法律赋权建议,并分析了赋权后可能产生的消极影响及其防范措施。最后以石泉苗寨为例,具体剖析了法律赋权下的民族地区原住民参与旅游开发的方式与企业的经营机制,以期彻底改变原住民的地位弱势、收益偏低和参与“无话语权”的现状,增加原住民的财产性收益,缓解原住民与开发商之间的矛盾,维护民族地区的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2.
西部地区民族旅游开发与民族文化保护   总被引:85,自引:2,他引:83  
马晓京 《旅游学刊》2000,15(5):50-54
随着西部旅游大开发战略的实施,西部地区以少数民族文化为主要吸引物的民族旅游开发也将进入一个新阶段。民族旅游资源开发给当地少数民族地区带来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将不可避免地给当地民族文化带来一系列的负面作用。本文分析了民族旅游开发对民族文化的消极影响,探讨了西部民族旅游开发中民族文化的保护问题。  相似文献   

3.
4.
本文认为,我国风景资源产权不明晰,所有权的实现形式和风景资源的产权管理存在着法律上的真空,所有权、管理权、经营权三权不分,导致了风景资源在旅游开发上出现种种弊端。文章论述了如何建立我国风景资源管理模式和风景资源的立法体系。  相似文献   

5.
6.
重庆渝东南酉阳县后溪镇民族文化品牌开发的资源优势明显,其区域开发的局限性也明显.如果进一步增强民族文化品牌开发的认识自觉性并有效推进市场运作,不但能够持续后溪文化旅游在渝东南的区位优势,而且将会推动区域民俗文化的生态保护与市场开发实现双赢.  相似文献   

7.
运用实证方法研究社区旅游参与,表明我国社区旅游参与并不仅仅是理论上的倡导,或仅为咨询式参与、伪参与,而是已存在的地方实践活动。四川省甘孜州盐源县泸沽湖镇博树村、云南梅里雪山雨崩社区和云南丽江市古城区拉市乡海北村恩宗三社3个旅游社区,通过全体村民共同参与制定规则,确立了社区旅游参与的自发机制。这种规则,从法律形式来讲可归入村规民约范畴。同时,旅游社区还利用合同协调内部及外部的旅游竞争关系或协作关系。克服村规民约有限性的办法就是制定国家法律,确立社区旅游参与的立法,要求政府及开发商必须在尊重社区利益,保证社区有效参与旅游的情况下进行旅游开发,赋予社区旅游参与权,保障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促进社区与旅游业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8.
中国旅游消费函数实证研究——兼与周文丽、李世平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消费函数是决定消费行为的函数,即消费与其决定因素之间的关系的数学描述。近年来,很多学者运用现代经济学理论对中国消费函数进行了大量研究。然而,却少有针对旅游消费函数的研究。周文丽和李世平以凯恩斯的绝对收入假说为支撑,应用计量经济学方法构建我国的旅游消费函数模型,对我国城乡居民国内旅游消费与收入之间的数量关系进行较为深入的对比分析。但是,周文在实证检验的过程中误用了E-G两步法的临界值,得出的结论不能使人信服。对此,文章使用1994~2010年的年度数据重新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1)中国居民旅游消费和当期收入之间不存在长期协整关系,基于绝对收入假说构建的旅游消费函数不能解释中国居民的旅游消费行为。(2)农村居民的国内旅游消费行为通过了持久收入假说、合理预期的动态消费函数以及滞后调整的动态消费函数的实证检验,而这些消费模型的内在一致性说明,农村居民的旅游消费决策是由其持久收入决定,由于医疗、教育、养老等问题无法得到妥善解决,使得农村居民的实际收入和预期收入水平下降,从而导致其旅游消费偏低。(3)城镇居民的国内旅游消费行为无法满足西方经典消费函数模型,一个原因在于旅游消费行为依靠闲暇时间,而城镇居民的闲暇时间受到严格的制度约束,在带薪休假制度无法有效实施的前提下,更多依靠公共假期。文章将闲暇时间这一变量纳入旅游消费模型,发现闲暇时间的增加有助于城镇居民国内旅游消费的提高。在这些结论的基础上,文章提出了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9.
权利是一个复杂的话语,从权利概念的发展来看,单纯强调权利的道德属性或是法律属性都会使权利陷入无法解决的困境.因为法律权利不能自证其身,它必须得到道德原理的支持,而道德权利脱离了法律的保护,将沦为被人任意诠释和篡改的文字.旅游权利也具有此属性.因此,在解读旅游权利道德属性和法律属性的基础上,来探究旅游权利的内涵与主体是非常必要的.基于目前国内对旅游权利的理解存在的局限——将之窄化为“旅游者权利”,而这与旅游权利的属性是背道而驰的.旅游权利不仅指旅游者的权利,还包括了旅游企业及当地居民的权利.尤其对处于被忽视状态的当地居民的权利,唯有正视且关注它,才能真正实现旅游权利的道德属性与法律属性的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10.
旅游开发中,传统民居保留还是舍弃?如何人性化地引导老屋的精神回归,旅游开发的尺度怎样把握,不同管理模式将带来怎样影响,本文将就相关问题进行阐述和探讨。  相似文献   

11.
12.
张凌云 《旅游学刊》2005,20(6):54-57
旅行社产权改革是国有企业转制过程中必须面对的问题,但它与整个旅行社行业的规模化经营没有直接的、必然的联系。行业的规模化经营和合理的市场分工是市场机制作用的产物。在政府主导的发展模式下.应将建立健全市场制度放在优先的地位,滥用行政权力谋求经营资源的垄断,是无法形成旅行社业合理分工的,也是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方向背道而驰的。  相似文献   

13.
14.
郭颖 《旅游学刊》2001,16(3):68-71
少数民族文化旅游是我国旅游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少数民族文化旅游的开展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民族文化的保护,但同时也可能给少数民族接待地区的社会文化带来负面的影响。本文以泸沽湖地区为例,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探讨了少数民族地区文化旅游资源保护的方式和开发的具体模式。  相似文献   

15.
民族认同感是族群意识的基本组成部分。在旅游影响下,少数民族地区的民族认同呈现出多维度和不同方向的发展轨迹。文章通过对一位土家族青年女性个人生活史的记录,分析了在旅游发展进程中族群个体的民族认同感的演化过程,发现旅游对民族认同的影响在于:旅游引致的经济增长提高了民族文化的"势位";旅游产品创造了民族的集体记忆和文化景观;文化旅游的发展使民族认同的层次不断深化;民族旅游的盲目开发和过度开发将误导民族认同的方向。研究将为民族旅游地社会文化影响研究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6.
旅游者消费行为以及引起的旅游者人均花费的地区差异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理论问题,由于受统计资料的局限,现有的旅游经济学研究对此类问题较少关注。余书炜《论旅游者人均花费支出水平的地区差异———预漏损现象的发现及其分析》一文(载《旅游学刊》1999年第2期)...  相似文献   

17.
旅游是旅游学科中最基本的概念,是架构旅游学科的基本点和出发点,如果不能科学地界定,旅游学科体系则难以完善.因此,旅游这一概念一直是旅游学界探讨的热点.但迄今为止,学界仍未达成共识.文章在谢彦君教授和张凌云教授研究的基础上,对旅游概念进行了新的探讨.认为两位教授的相关研究是卓有成效的,不仅为旅游概念的研究打下了基础,而且也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可能.但两位教授的研究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不足和缺陷,有些问题仍需进一步商榷.文章试图在此基础上,对旅游这一概念重新进行界定,提出了"旅游是人们利用闲暇时间对非惯常环境的一种体验,是一种短暂的生活方式和生存状态".  相似文献   

18.
旅游公共服务的理论认知与实践判断——兼与李爽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旅游市场呈现出大众化、散客化、常态化的新趋势下,旅游公共服务体系成为影响游客满意度和目的地竞争力的关键因素。由于旅游业在中国长期被作为高度市场化的经济产业看待,人们对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依据和重要性缺乏认识,因而在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中均出现不少问题。文章检视了已有研究对于旅游公共服务理论认知的相关论点,着力分析了李爽等的旅游公共服务论所存在的核心概念认知矛盾、理论理解和实践判断偏差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笔者对于旅游公共服务的理论认知,从5个W和1个H的角度阐述了旅游公共服务的内涵、外延、属性、服务的对象与供给主体、供给机制与时空条件。文章认为,旅游公共服务的主体内容体现为旅游基础设施、目的地推广、旅游权益保障三大方面;其本质是公益性服务,服务供给机制和方式的多元化并不等同于责任提供主体的多元化;旅游者的共同需求和目的地公共利益的性质及其客观存在,决定了旅游并非纯粹市场化领域,政府提供旅游公共服务是正当的,也是应该的。当下中国旅游公共服务的主要问题不是过多,而是欠缺与低效并存。旅游行政部门虽然承担着最大、最多的公共服务职能,但对这一职能的性质、内容和功效的认识并不到位,与旅游者的期望和需求还有较大距离。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