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最终消费率及结构变化的中外比较和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颖 《山东经济》2011,(5):27-32
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历程表明,不同发展阶段的最终消费率、居民消费率和政府消费率呈现不同的趋势和特征。我国的消费率呈不断下降趋势,不仅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低于发达国家水平,也低于发展中国家水平。与此同时,我国的消费率呈现出复杂化趋势,居民消费率持续走低是其主要特征。因此,积极扩大居民消费需求,逐步提高消费率,是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2.
程惠 《珠江经济》2007,192(8):4-9
居民消费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环节之一,居民消费率的变动不仅是衡量居民生活水平的参考依据,也与国民经济的增长有着密切的依存关系。本文考察了1990年以来广东居民消费率的变化情况,对影响居民消费率变化的因素以及居民消费率变化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进行初步的分析,并提出提高居民消费率所应采取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提出我国消费率较低的声音不绝于耳,其依据大多来自于国际比较。但笔者认为,国际比较仅仅是一个参考因素,消费率高低的判断只能依靠我国宏、微观经济运行的状况来判定,即经济运行是通胀还是紧缩、再生产是否能够顺利实现、微观主体企业的盈利及活力。至于影响我国居民消费的因素,可以看作我国存在着有效需求不足而不是内需不足的问题。所以,要想提高我国的消费率,需从研究影响有效需求不足的因素入手,使消费率由一个低水平的均衡跃到一个高水平的均衡。  相似文献   

4.
李丽莎 《改革与战略》2011,27(10):37-40
消费率是指最终消费支出占GDP的比重。我国消费率一直偏低并且持续下降,阻碍了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因此,提高消费率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是我国基本的经济结构,影响着我国经济运行的各个方面。文章从总量数据与人均数据两个层次分析消费率的影响因素,并且特别分析了人口城镇化水平与城乡收入差距对消费率的影响,探寻提高消费率的有效途径。实证结果表明:加快城乡二元结构的转变与提高农村居民消费水平是提高消费率的最重要的有放徐绳.  相似文献   

5.
我国宏观消费率的变动过程:1952~2005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娜 《改革》2007,(10)
对1952~2005年我国的宏观消费率的比较分析和实证分析表明,我国消费率整体偏低。其原因在于投资率偏高、居民消费率偏低和有效供给不足。应积极扩大内需,将巨大的消费需求扩张潜力转化为现实购买力,从根本上改善我国消费率偏低的状况。  相似文献   

6.
一、投资、消费的变化趋势及当前格局 通常所说的投资率是总资本形成率,消费率则是最终消费率。  相似文献   

7.
学术界对于我国居民消费率是否偏低及其程度一直存在争议。本文通过分析双方的观点和证据发现,我国关于消费率的统计方法存在一定问题,不足以说明其处于良好水平。抛开对消费率数据的纠结,在不正常的消费率背后,我国国民经济本质问题是转型期出现的经济结构、国民收入分配结构的失衡以及产业结构转型带来的问题。政府应该做的是开放政策,重配资源,让利于民以及做好辅助产业结构平稳转型的工作。  相似文献   

8.
一、内蒙古近年来投资率的现状 2000-2003年,内蒙古自治区的投资率从44.1%、42.1%、48.1%提高到59.8%;消费率则由56.6%、60.3%、61.9%降到56.1%,据2004年的初步预计,自治区的投资率则可能上升到60%左右.同期,2000-2003年全国的投资率分别为36.4%、38%、39.2%和42.3%,内蒙古的投资率分别比全国同期高7.7%、4.1%、8.9%和17.5%,而同期的全国消费率分别为61.1%、59.8%、58.2%和55.5%,内蒙古同期比全国消费率差距是-4.5、0.5、3.7、0.6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9.
改革以来我国投资率、消费率的国际比较及趋势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最新的统计数据,实证研究了改革开放以来1978-2007三十年期间我国投资率和消费率的变化情况,对其进行了国际比较和变动趋势分析。在此基础上剖析了我国高投资率、低消费率的主要原因,并对如何调整我国投资和消费的关系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当前我国居民消费率偏低因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消费、投资、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消费被普遍认为是拉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潜在动力,而体现消费水平的居民消费率水平却不高。文章从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对我国消费率持续偏低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消费率又称最终消费率,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的最终消费占当年GDP的比率。它反映的是在一定时期最终生产成果中消费需求的比例,其变动情况直接反映了国民经济的结构及增长的质量。提高消费率,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由以投资拉动为主向投资、消费、进出口协调拉动的根本性转变,是我省未来经济社会转型的一个重要途径和关键环节。如何改变我省消费率长期偏低问题,使消费率达到合理水平,不断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是我们当前急需解决的一个课题。本文从分析我省消费率的变化及其特征人手,探寻造成我省消费率低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各国投资率和消费率的变化存在两个共同特征:其一是投资率会随着工业化程度或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的不断提高而提高,消费率则随工业化程度的提高而不断下降;其二是各国投资率均存在围绕其发展趋势进行周期性波动的现象。但各国的投资率和消费率以及投资率周期波动的波长均存在巨大差别,不存在同一发展阶段所有国家均相同的特定比率或相同的波动周期。  相似文献   

13.
徐娟 《特区经济》2006,(3):112-113
我国居民消费率持续偏低是我国经济增长的一大隐忧,制度方面的缺陷无疑是影响居民消费率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对此进行分析,并得出相应的结论。  相似文献   

14.
采用聚类、统计拟合及复杂网络等方法,对2002-2010各省数据分析发现:人均收入大于20000的省份,城乡收入差距在低水位上扩大;低于20000的省份,差距在高水位上呈现倒U型片段。人均收入越高区域,城乡差距越小。城乡收入差距的轨迹是一有倒U型波段衔接成的向下延展的波。近十年城乡差距在扩大,如今维持在11年左右;省内城乡差距最大和最小年数分别是15和7年,且在地理空间上呈现聚集性;省际最大差距年数是13年,省际城镇和省际乡村最大差距分别是8年和13年;城镇消费率近15年持续走低,乡村消费率呈现倒U型片段,且如今乡村消费率高于城镇。还发现:乡城消费率差越小,城乡收入差距就越小,呈现"若乡村消费率每高于城镇消费率1%,城镇人均收入和乡村人均收入比约扩大20%"的数量关系,而解决城乡差距的政策是提高城镇消费率。省份个数分布图从一谱带较窄的分布到一谱带较宽的分布,接着连续性断裂,演化成分立的离散谱带,即社会出现模块化的阶层。  相似文献   

15.
我国消费率持续走低原因何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消费率走低事关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全局,这是由我国所处的工业化、城市化加速发展的特定阶段、“GDP崇拜”的发展观及地方政府主导的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三大因素相互耦合的结果。应从国情出发,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转变政府职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解决消费率走低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城市化将使居民住房租赁消费成为居民收入与支出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据美国和其它发达国家的一般经验,本文分析深圳的居民住宅租赁调查案例,进而对京沪穗深进行对比研究,在此基础上测算了全国城镇居民住房租赁消费规模及时国民经济和居民消费率的影响.本文的主要结论是,居民住房租赁消费已经成为我国大城市的重要经济活动,并对居民消费率产生了显著影响.从全国范围看,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居民住房租赁是影响我国居民消费率的一个越来越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17.
针对福建省高投资率和低消费率的问题,研究了改革开放以来福建省投资率与最终消费率的变化轨迹、投资构成以及投资率的影响因素,从实际和理论上分析了福建省投资率持续上升的原因。研究结果表明,投资产出率的不断下降以及某些行业或部门投资的迅速扩张是投资率上升的主要原因,除此之外,民间投资也成为近年来推动投资率上升的重要源泉。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分析高储蓄率给经济稳定与发展可能造成的不良影响,提出运用财政手段去解决我国经济长期稳定和发展与高储蓄率及低消费率之间矛盾的必要性及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文章着眼于全球经济中储蓄率的决定及其延伸问题,主要讨论跨国国民储蓄率以及居民消费率差异背后的深层原因。针对人口负担比与国民储蓄之间的关系,重点引入全球价值观调查(WVS)中有关家庭价值观念的数据,从经验的角度揭示人口负担比与国民储蓄率、居民消费率之间的关系如何受到家庭价值观念的影响。文章以国别数据对此进行了实证研究,主要研究结果表明,尊重父母的观念显著地正向影响国民储蓄率对老年负担比的回归系数,但于国民储蓄率对少儿负担比回归系数的影响并不显著;爱护子女的观念显著地负向影响居民消费率对少儿负担比的回归系数,但于居民消费率对老年负担比回归系数的影响并不显著。在控制相关经济变量和家庭价值观差异后,少儿负担比、老年负担比均显著负相关于国民储蓄率,且少儿负担比对居民储蓄率的负相关性也是显著的,但老年负担比则不然。  相似文献   

20.
利用凯恩斯开创的方法,本文将居民消费从结构上分解为居民可支配收入和消费倾向两个结构因子,建立了居民消费率结构因子决定的静态与动态理论方程。将居民消费结构分解的理论方法应用到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经验数据,通过时间序列计量模型实证研究发现,长期而言,居民消费倾向下降是消费率下降的主因,市场化消费体制中福利保障缺位是主导制度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