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城镇失独老人精神养老是我国现阶段在养老方面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政府目前的主要措施是对失独家庭进行行政给付,但是城镇失独老人的精神养老问题仍然没有得到妥善解决.城镇中的失独老人不但要继续承受丧子之孤苦,更面临着医疗、养老等一系列现实难题,能否解决好城镇失独家庭的精神养老问题,关系着整个社会能否成功应对老龄化难题以及实现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  相似文献   

2.
通过半结构式深度访谈,对福州市3家养老机构30个老人进行访谈研究,最后归类汇总,其中典型代表个案3个。目的在于了解福州市养老机构老人入住原因及生活质量状况并提出相应改善措施。研究发现:入住养老机构的群体一般为与家庭子女关系不和、正常退休,子女工作繁忙、政府优抚,弱势失能老人群体,部分老人反映生活质量不佳。最后,针对不同类型的入住老人为提升其生活质量,我们提出相应的解决建议。  相似文献   

3.
本文着重从农村老人的养老服务现状出发,通过研究农村老人养老保障现状,分析商业保险参与农村养老服务中所存在的困境,并针对存在的困境提出相关的应对措施:扩大农村养老服务产品的供给;政府给予适度的政策倾斜;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增加老人收入;加强对商业养老服务产品的宣传;保险业加强对养老服务产品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湖北潜江农村失能老人家庭照护的实地考察,利用最优尺度回归模型,探讨了农村失能老人的家庭照护给照护者生计带来的破坏性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照护者年龄、文化、健康、老人失能等级、失能老人年龄以及家庭经济状况等因素的影响作用力较大;而失能老人的子女资源与社区资源等因素在保护家庭照护者生计方面的效果十分微弱。基于此,提出了保护照护者生计的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当前,随迁老人的数量不断增长,养老服务供给与养老需求不平衡不充分这一矛盾突出。为此,通过广泛接触随迁老人并对谈话结果进行筛选分析,发现如下问题:随迁老人的精神状况与生存状况普遍处于不适应状态;随迁老人公共服务政策的衔接不顺畅;政策出台现实与随迁老人的接受度存在矛盾。随迁老人公共服务现状的改善,需要从供需两侧着手,具体包括加强公共服务的制度衔接、加大公共政策的宣传力度、促进社区支持系统的建立等。  相似文献   

6.
徐庆烨 《魅力中国》2011,(2):136-136
随着农村人口老龄化的日益加重,农村留守老人的养老保障问题也成为国内众多学者的一个研究热点。本文从农村留守老人养老保障存在的问题开始,通过经济保障、医疗保障、社会服务、精神慰藉等几个方面作为切入点进行分析造成农村留守老人养老困难的原因,并且有针对性的提出农村留守老人养老保障的对蓑建议。从而希望能进一步去完善农村留守老人存在的养老保障问题。  相似文献   

7.
刘志虹 《老区建设》2014,(22):31-33
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空巢老人在经济供养、精神慰藉、生活照料、医疗保障等各方面的养老资源缺乏,使这些地区的农村空巢老人面临养老危机。充分调动家庭和个人、政府、农村社区等各方力量,构建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空巢老人养老保障支持系统,是实现"老有所养"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8.
“以房养老”近期再次成为舆论关注的热点.“以房养老”也称“住房反向抵押贷款”或“倒按揭”,指的是老人通过抵押房屋产权而定期获取一定的养老金,老人去世后住房使用权由金融机构收回.世界上许多国家也都采取类似的措施应对养老问题,不失为完善养老保障机制的一个新途径.截至2012年底,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94亿,但受传统养老观念、房屋70年产权等制约,“以房养老”陷入久推不进的困局,走出困局尚需一系列的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9.
我国正快速进入老龄化社会,"空巢老人"现象日渐突出。这些人在生活的照顾、心理的开导、精神的慰藉等方面都存在许多问题。由于没有子女在身边和心理空虚寂寞等原因,使得空巢老人问题成为老年人问题中的典型代表。空巢老人问题,必会成为目前和将来整个社会关注的伦理问题。  相似文献   

10.
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大量劳动力迁移并且最终在城市中定居,随之产生了一个特殊群体——随迁老人。由于户籍等制度的限制,随迁老人在异地的生活保障状况并不乐观。在此背景下,基于江苏省南京市的实地问卷调查数据,构造结构方程模型,研究影响随迁老人生活保障状况的因素将有助于更好的帮助随迁老人改善他们的生活现状。结果表明,服务保障情况是影响随迁老人生活保障状况的主要因素,社区服务中心的设立有利于提高保障水平。  相似文献   

11.
张瑞 《魅力中国》2014,(27):6-6
自改革开放以来,工业化及城市化进程加快,大量的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并在城市扎根立足,为城市的发展贡献力量,同时也带动了随迁老人这一新兴群体的出现。由于城乡二元结构的根深蒂固以及城乡之间在生活习惯、文化等方面的差异,随迁老人的城市适应面临着诸如社会环境、人际交往、心理、生活等方面的问题,使得原本应该颐养天年的老人又面临新的“再社会化”。文章希望通过对随迁老人城市生活适应问题的研究,进一步引起个人、家庭、社区、社会对这一群体的关注,给予随迁老人更多的关怀。  相似文献   

12.
农村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本文以调查数据为基础,主要从经济状况、生活照顾、精神慰藉等方面研究农村老人的养老现状,并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农村老人养老满意度的影响因素,进而计算出具体的养老满意度水平。研究结果表明收入满足基本生活的水平、健康状况、子女的生活照顾和关心、邻居的交流以及村集体的生活照顾等6个因素会对农村老人晚年生活总体感受产生显著的影响;农村老人的养老满意度为67.42分,属于基本满意。  相似文献   

13.
批评与建议     
正道理没说透措施没跟上第8期特别策划栏目《不要让老区变成老人区》一组文章,标题很好,很有针对性,吸引读者非读不可。然而,导读六小段的内容,内容零散,没有系统性,每一段都没写深写透,似蜻蜓点水,读后似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导读应重点针对如何不要让老区变成老人区为主线,激发读者去探索、思考、研讨。  相似文献   

14.
苏北农村“空巢”老人是伴随着城市化过程中农村剩余劳动力区域间转移而产生的。近几年,空巢老人人数快速递增,苏北经济水平相对不发达、养老保障水平较低,出现“未备先空巢”现象。以追求普遍幸福为社会价值体系终极目的的今天,应从政府、家庭、老人自身等多个层面构建一个提高空巢老人幸福指数的社会养老体系。  相似文献   

15.
<正>一诈骗团伙忽悠老人参加免费健康讲座,然后冒充"老年福利中心""世界华人中医养生协会"等机构高价售卖假药和保健品,不少老人因此上当。近日,广州荔湾警方端掉了这个诈骗团伙,依法刑事拘留24名犯罪嫌疑人。令人难以置信的是,一些老人在发现自己上当受骗后,竟然不肯配合警方调查。一位老人虽然知道自己被骗,但老人觉得"业务员"比自己的儿女还亲,因此无论如何不肯报案。  相似文献   

16.
"空巢"家庭老人是老年人中有独特需要的群体。随着"空巢"老人的迅猛增加,对此领域的研究也越加广泛而深入。许多学者从"空巢"老人的概念界定、分类、成因、现状及对策等多个方面进行了探讨和思考,见仁见智,众说纷纭,可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7.
农村留守老人存在自身需求模糊、情绪波动大等特点和活动形式单调、活动质量不高等文化生活特点。目前,社会对老年人问题虽然关注的越来越多,但对于留守老人精神文化生活问题的解决尚处于初始阶段,还有很多方面需要去研究实践的。根据调查的实际情况,发挥当地民俗文化的作用、发展农村经济等是解农村留守老人精神文化生活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导致农村失地老人群体的扩大。而当前,家庭养老仍是主要的养老模式。对农村失地老人经济状况、日常生活、精神慰藉、医疗健康、安全隐患等方面的现状进行分析,归纳农村失地老人家庭养老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机构养老作为养老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逐渐成为解决社会养老问题的主要渠道之一。然而,养老机构专护老人作为社会弱势群体,在长期的护理服务过程中常常面临生理、心理和社会等多重压力,容易陷入人际交往困境,缺乏人际网络支持。为改善专护老人的生活质量,在生态系统视角下为专护老人开展个案工作服务,深入分析其人际网络支持困境的成因,总结和改进介入策略。以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为介入视角,采取调节个体情绪、增强社会支持和改善社交环境等策略,提高养老机构专护老人与其环境的调和程度,增强人际交往能力,建构更为完善的人际网络支持,从而改善养老机构专护老人的晚年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伴随人口老龄化加剧及东部沿海地区发展带来的劳动力吸附效应,农村地区大量青壮年流向城镇,留守老人滞留农村。此群体的日间照料缺乏必要人员,且其随年龄的增长劳动能力逐渐丧失等,导致留守老人的养老问题被社会各界关注,亟待解决。文章指出农村留守老人居家养老问题的四大困境:新农保水平较低、孝道缺失严重等,并提出应从制定专项留守养老制度、重塑孝道观念等四个方面对问题进行有效解决,促进农村地区健康养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