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茶产业作为贵州省的特色产业,已成为贵州省出口第一的农产品产业。通过SWOT分析法,对贵州省茶产业出口内部的优势、劣势和外部的机会、威胁进行深入分析,结合近年来的出口实例,明确贵州省茶产业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及现有问题,提出“十四五”期间茶叶的出口推进措施。  相似文献   

2.
提高“湄潭茶叶”产业化程度已成为湄潭县社会、经济发展的共识,成为发展贵州乃至全国名优茶叶的重要举措之一。为此,在整合资源、统一规划、发挥优势、协调发展的前提下,加大科技开发力度,提升产业基础水平,整合资本,建立多元化风险投入机制,发展深加工,开发新产品,努力拓展发展空间,是湄潭茶叶产业化发展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3.
文章通过对四川省屏山县茶农的实地调研和政府人员的访谈,判断屏山茶叶产业发展的机遇和威胁,通过对屏山茶叶发展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和政策环境的分析,分析屏山茶叶的发展优势和制约因素.针对这些存在的问题对如何提升茶产业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带动相关产业集群发展,实现全县生态、经济、文化、社会和谐发展提出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普洱市有100多万茶农,然而由于组织化程度不高等因素的影响,普洱市茶叶生产集约化水平低,茶叶数量、质量稳定性差,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弱,严重制约了茶产业的发展,也制约了茶农的增收。因此,如何让茶农以茶立业、以茶致富,在推进茶产业发展中,普洱市创新产业发展理念,创新生产组织形式,加快茶产业发展,为茶农增收提供更好的服务和支持。积极探索以茶叶基地为载体、以提高专业化服务水平为关键、以创新生产组织形势为突破口的现代茶叶产业发展新路子,推动传统的  相似文献   

5.
张焱  冯璐  李勃 《科技和产业》2020,20(6):80-84
茶叶是云南的传统优势产业,对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对云南茶种植农户基本特征,茶叶生产经营现状,以及茶产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的描述性统计,了解到当前云南茶种植农户生产经营中所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通过加强云南茶叶市场预警机制的建立和完善、农民技能培训和职能教育、提高茶种植户风险意识来全面推进云南茶产业的有序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何志婵 《改革与战略》2021,37(10):115-124
推动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具有重要意义.广西茶产业帮扶具有茶叶种植历史悠久、茶产业规模持续扩大、茶叶品牌建设逐步加强、茶产业发展政策支持有力等优势.文章基于南宁横州市和梧州苍梧县茶产业帮扶的实践,总结提炼出广西茶产业帮扶存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贫困人口利益联结机制不完善、资金整合与投入不足、茶叶质量安全保障不够强、茶产业人才队伍建设滞后、茶叶品牌影响力和单位产量产值有待提高等问题.广西茶产业帮扶要重点从以下方面推进:提高茶叶企业竞争力,建立健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茶农利益联结机制,加大财政支持整合力度,加强茶叶质量安全监管和茶产业人才队伍建设,实施桂茶大品牌战略,提高茶产业科技水平.  相似文献   

7.
茶叶是贵州的支柱性农产品,在“农业数字革命”时代,探究贵州茶产业数字化转型对实现贵州产业高质量发展有着重大引领意义。基于数字经济视角,探究贵州茶产业数字化转型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建议。目前贵州茶产业存在以下问题:规模经济效应不足,茶叶产出效率低;数字化转型仍处初级阶段;数字化基础薄弱,复合型人才欠缺;缺少品牌竞争力,这些问题严重制约着贵州茶产业数字化转型发展。基于此,提出以下建议:统筹推进茶产业制度建设,为数字化发展规范制度供给;突破关键技术,提高茶叶产出效率;引进培育数字化相关专业人才;借助大数据构建茶产品品牌优势,以加速贵州茶产业的数字化转型。  相似文献   

8.
基层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发展问题,是建立健全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环节。章以贵州湄潭县为例,分析了目前基层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的发展现状,对存在的问题和制约发展的因素作了剖析,并提出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30年前,遵义核桃坝的老支书开辟了5.5亩试验田,弃稻种茶,从此,核桃坝的荒坡荒山不仅逐渐变成了金山银山,还孕育出一个远近闻名的茶品牌——湄潭翠芽!从湄潭县城到核桃坝村,一路上都是连绵不断的茶海风光。距离遵义70公里的湄潭县,曾是红军长征和文军长征(指抗战时期的浙大西迁)的交汇之处。如今,这片红色的土地,早已变成了绿色的海洋。核桃坝的茶叶规模有71 00亩,发展历史已经30年了。核桃坝村支书陈廷  相似文献   

10.
海南茶叶有着近千年的历史,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气候资源。茶文化对茶产业的发展究竟起到什么样的作用?海南茶产业的发展目前存在哪些问题?如何推动海南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笔者通过查阅文献以及走访省内外茶叶市场、企业等进行调查研究。从品牌建设发展、文化旅游推动等几个方面的影响得出结论,提出打造知名品牌、创新产业链条等六个因素为解决对策,为海南地方茶产业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资金是产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在云南茶叶面对国内外激励竞争、同行冲击的状况下,基于云南四个州市的实地调研数据,探究茶农茶产业发展资金筹措的主要方式,以及进行区域比较,并根据茶农年龄结构不合理、文化程度低,获取生产投入资金渠道单一,贷款难且需抵押物的制约农户资金筹措的短板,提出通过培育茶产业的新型经营主体、拓展资金筹措渠道、支持金融机构推出更多支农惠农信贷业务等推进茶产业发展和提高茶农收益。  相似文献   

12.
随着茶产业国际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茶叶的市场竞争程度越来越激烈,福建传统的茶叶生产方式与产业组织形式已经逐步被市场所淘汰。如何增强福建荼产业的竞争力已经是个迫在眉睫的问题了。福建发展茶产业有着自身独到的优势,尤其是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本文就旨在探讨如何通过提升福建茶产业文化竞争力最终达到稳步提高福建茶产业区域竞争力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代雨 《特区经济》2014,(4):162-164
本文以贵州省湄潭县核桃坝村为案例。对农户及涉农金融机构的融资现状进行了调查总结,认为缺乏资金支持是目前制约该村新农村建设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应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吸收国外农村融资的成功实践,结合当地实际,广开农村融资渠道,改善农村融资环境,打破城乡融资的二元结构,使农村发展得到更多的机会。  相似文献   

14.
安海燕  洪名勇 《改革与战略》2013,29(4):60-63,116
中国的农村改革在试行中摸索前进,无套路可循,而地方政府的做法往往能提供宝贵的经验,引人深思。文章以长期坚持农村改革的贵州省湄潭县为研究点,分析湄潭县农村改革的发展阶段及具体实施方法,发现其改革的重点在土地,并从中获取一些启示与思考,对未来中国农村改革之路提出了改革土地制度、充分发挥土地功能和完善相关配套制度等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多少年来,中国的茶叶市场被形象地比喻为"有姓无名".有姓,是指有品种,如龙井、乌龙、毛峰等;无名,是指茶叶没有自己的品牌.茶叶品牌建设远远落后于市场,已经成为制约我国茶产业发展的一大障碍.  相似文献   

16.
陕西茶产业发展面临着推进供给侧结构改革的紧迫任务,表现为茶叶供大于求,产能过剩;产品结构失衡,供需不匹配;市场营销滞后,市场占有率低;生产经营成本上升,利润空间被压缩。"一带一路"战略有利于茶叶走出国门,为推进茶产业供给侧改革带来了难得的契机。"一带一路"地区蕴藏的巨大茶叶市场潜力有利于茶叶产品结构调整优化,"一带一路"战略所致力推动的基础设施条件改善、投资贸易便利化和文化交流互鉴,将有利于降低茶叶贸易成本和陕西茶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紧抓机遇,要着力推动茶叶产品结构优化,破解茶叶农业残留问题,推动产业组织创新,拓展茶叶产业链,推进茶叶品牌整合,加快茶旅一体化发展,弘扬创新茶文化,以茶文化引导茶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17.
贵州产业结构演进实证研究——基于SSM模型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应用SSM分析法,对贵州省2001—2008年的三次产业的发展状况进行了分析。贵州省产业结构演进过程中虽然已有较大转变,经济也取得较大发展,但仍存在农业结构不合理,重工业比重较大,第三产业发展滞后等问题。据此,基于SSM分析模型对贵州省产业结构演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找出制约其产业结构优化的制约因素,提出促进贵州省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何国长 《发展》2010,(10):50-52
苹果产业是甘肃东南部农村经济的支柱与特色产业。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发展,已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优势和发展水平,并积累了许多较为成熟的经验。但是长期以来,甘肃苹果产业发展仍然面临许多制约因素,存在着果品市场占有率及质量安全水平不高、产业化环节不健全以及"小生产和大市场"的矛盾等问题。针对我省苹果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和面对其他苹果产区的竞争,探寻甘肃精品苹果生产基地建设的发展思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铜鼓产茶历史悠久,曾有“茶盖中华,价甲天下”的美誉。近年来,铜鼓县把茶叶作为主导产业来培育,已基本形成了比较完善的生产经营体系,成为“全国茶叶生产重点县”和“全省茶叶十强县”。因此,铜鼓发展茶产业有较好基础,发展茶叶产业对打造山水生态园林城市、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郭莉 《亚太经济》2012,(6):56-58
福建茶叶出口历史悠久,出口市场广。但近年发达国家技术性贸易壁垒、福建茶园生态环境恶化、科技转化率低、产业链不完整、知名品牌少等因素制约了福建茶叶出口贸易的发展。本文在现状分析基础上就促进福建茶叶出口贸易进一步发展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