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开发企业加入将使产业地产格局更加精细立体九十年代的欧洲,随着当地住宅开发和商业地产多年城市化的演进与发展,各个领域开发价值已面临局限,但是产业地产仍然如火如茶地进行着:城市原先所有已建成的住宅、商业建筑,以及产业建筑迫切需要升级,创造了大量需求,使产业地产成为具有蓝海气质的产业。  相似文献   

2.
中国新锐地产品牌万隆置业让不动产永远充满生命力中国新锐地产品牌湖南万隆房地产置业有限公司成立于2003年,是一家具有国家二级开发资质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公司已发展成一个集策划、开发为一体,工业地产、住宅地产、旅游地产、商业地产、城市综合体开发的已初具规模的房地产企业,累计开发面积50余万平方米。公司总部位于湖南长沙,在湖南水府旅游区、湘潭、衡阳、怀化等地设有分公司。  相似文献   

3.
"中国目前已经进入休闲旅游地产时代。"北京大学旅游研究与规划中心主任、教授吴必虎称,根据专家预测,2015年人类将会进入到一个休闲时代,80%的劳动力会跟休闲旅游产业相关,这也将是中国旅游导向型发展的趋势。"届时房地产开发不再是单纯的开发模式,而是地产与旅游相结合的开发模式。"从单一开发到复合大盘的转型随着旅游消费水平的不断提升,度假人群需求不断上扬,中国旅游度假地产经历了最初的占据自然资源的住宅产品,经历了提供会所、注重园林规划等简单配套的第二代度假产品,直到如今增加多元化休闲娱乐配套设施的第三代度假产品。最初,度假地产围绕旅游城市发展到依傍城市旅游景点发展,旅游度假地产在苛求择址与自然资源环境基础上,不断深度挖掘度假人群的休闲娱乐需求,不断做加法,逐渐提高吸引客群的砝码!  相似文献   

4.
就北京目前发展而言,正处于城市能量溢出催生周边小城市发展的节坎点上。奥运之后,地产将重新回到本有轨道上来,城市发展的规律性运动给予地产的制约以及机会一样多。与望京、亦庄大张旗鼓的发展不同,北京城市化发展能量溢出正静悄悄地改变着很多宁静的小镇的面貌,尤其是为成功举办奥运会,举国之资源涌进北京,其能量更加庞大,而奥运会后,核心城市由于先前房价的高企,必然造成一定时间内的疲软,地产开发的能量和  相似文献   

5.
从海南省旅游房地产的发展现状与特征出发,提出目前海南旅游房地产开发的三种主要模式:依托滨海、热带雨林、温泉等高品位旅游资源的度假酒店开发模式、以热点城市为主的旅游居住地产开发模式、集度假、居住为一体的综合性旅游地产开发模式。进一步探讨了海南旅游房地产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6.
公衍奎 《中国市场》2007,(51):21-21
<正>商业的发展一直与城市建设、地产开发紧密相连。1990年,长安百货开业拉开了京城商业突飞猛进大发展的序幕,在政府"100个万平米百货商场"目标的大力促进下,商业第一次与地产热潮结合。上世纪90年代末至今,随着房地产市场进入新一轮快速发展期,商业发展再次与地产行业结合,商业建筑以每年近300万  相似文献   

7.
《商》2015,(21):62-65
研究目的:探索针对中国养老地产在不同区域发展的适宜性存在差异的评价方法,从养老地产开发商的角度出发,为其在进行养老地产项目开发时寻找目标城市和目标市场提供思路借鉴。研究方法:从人口结构、社会经济的宏观发展水平、服务业发展水平、房地产市场发达程度以及城镇居民消费水平5个方面设置并建立相关的评价指标体系,以华中、华东地区的10个省会城市为样本,选取系统聚类分析方法进行研究。研究结果:重庆是最适宜发展养老地产的城市;其次,武汉市、郑州市、南京市、长沙市、杭州市和上海市均为适宜发展养老地产的城市;最后,合肥市、南昌市以及成都市是养老地产发展的潜力城市。研究结论:养老地产项目的开发商在选择目标市场区域时应综合考虑人口老龄化率、城镇化率、户均人数、恩格尔系数、人均GDP、第三产业比重、人均拥有住房面积、住宅均价等区域因素指标。  相似文献   

8.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开放商逐渐的发现现有的经营模式已经无法获得更高的利益,因而为了谋求更好的发展,开发商在开发建设的过程中开始进行综合考虑,城市综合体的发展已经成为当前商业地产开发的主要模式,我国的很多一线城市的该种地产开发模式发展较为迅猛,而在二线城市以及三线城市,城市综合体项目也逐步的开始发展.这也是受到了当前住宅地产限制的影响,在未来的城市商业地产中,城市综合体必然会成为主流趋势.但是,城市的规模不同,所采用的模式也要有所差异,只有寻找到适合的途径才能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城市郊区地产开发项目正成为如今地产开发的一大热点,在国内发展前景广阔.该文以乌鲁木齐市骑马山荒山绿化开发项目为例对城郊复合地产的项目规划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对二级城市的界定出发,着重分析进入二级城市地产开发的必要性与可能性,探讨进入时机和方式。  相似文献   

11.
《信息与经营》2014,(6):22-23
雨润地产陷三四线城市死循环雨润地产尽管从未承认过复制碧桂园,但其在二、三、四线城市"利用物流产业的配套开发,从地方政府获取大量低成本土地用于商品,主宅开发"的事实仍然不可否认。而今这些城市的房地产开发大多陷入了"推不动、走不动"的死循环。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对二级城市的界定出发,着重分析进入二级城市地产开发的必要性与可能性,探讨进入时机和方式.  相似文献   

13.
为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加强商业网点规划工作的有关精神,推动商业与地产的互利合作,促进商业地产健康、有序发展,国家一级行业组织中国城市商业网点建设管理联合会、中国商业网点建设开发中心联合相关媒体和地产机构日前共同发起组建中国商业地产联盟(CCEA)。这是国内首个全国性地产与商业互动组织。 据联盟负责人介绍,联盟今后将致力于增进与政府主管部门的信息沟通,帮助  相似文献   

14.
陈志伟 《商界》2014,(2):55-55
打破常规地产开发需要资金实力雄厚的传统,将地产所有权细碎零分。面向所在社区居民以及社会出售基于所有权的股份,让居民参与进社区和城市建设,同时获得项目盈利和地产升值分红。  相似文献   

15.
《信息与经营》2013,(11):98-99
近些年来,在城市地产开发以及旅游开发的热潮中,旅游地产作为一种新兴的经营模式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日前,三亚半山半岛旅游有限公司副总裁孙浩接受了《安家》的采访。《安家》:孙总您好,按照您的理解,旅游地产是什么样的呢?孙浩:什么是旅游地产?依托周边丰富的旅游资源而建的、有别于传统住宅项目的融旅游、休闲、度假、居住为一体的项目,主要包括四类:旅游景点地产、旅游商业地产、旅游度假地产及旅游住宅地产。其表现形态有休闲度假村、主题公园、旅游培训基地、会议中心、产权  相似文献   

16.
如果我们在改革开放的前20年看作中国地产的启动期与产业探索期,其特点为在地产市场的某些区域板块与某些产品上,在比较零碎的制度约束下,使得不同的开发主体展开带有机会性的运作:过去的7~8年至未来的2~3年(10年)则可以看作地产的扩展期,其主要特点是制度环境有相当进步,市场需求提升迅速,在启动期获得了相当发展的部分规模开发商提升了资源获得与整合能力,开发商的开发热情与城市的拓展渴望相结合.形成了地产行业快速的横向伸展:而现在我们已经站在了地产发展的一个新时期的门槛上了.这一时期我称之为工业化与科技化时期,这一时期从其内涵来说需要行业业的产出效率与生产能力有极大提升,并对产业成本有更强的控制能力,而对其外延来说则需要在制度的规范化与透明化、城市规划的前瞻性及其与城市人动态发展的兼容性、对国际地产业界的开放性和行为模式一致性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83期。中国地产的独特性成分将有明显的减少,而与国际化地产行业的管理同步化水平则有相当的提高。在此基础上中国的城市风格、社区模式与住居设计仍有可能形成自己的新特点的空间。2006年上海国际地产大会的主题、2006年度金瓯奖、中国年度最宜居城市和前瞻性的中国地产标杆企业的推出,在很大程度上正是把新肘期地产发展的潜在要求转变成为对于城市、房地产业界、投资界的更为明确的呼声。  相似文献   

17.
随着一线城市从开发、销售到产品层面日趋成熟,其发展到达某个阶段后就再也难有大的突破。特别是近来在严苛的调控政策下,一些开发商面对行业剧变的洗礼,开始主动寻求更具发展空间的城市,度假地产与商业地产在这种探索中逐渐成为两大时代新趋势。  相似文献   

18.
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增长,居民外出旅游模式由传统的观光型向参与型、休闲度假型、体验型等模式转变,有着广阔前景的新兴旅游地产因此得到快速发展。贵州区域特色资源丰富,有着开发旅游地产的优势。先介绍旅游地产开发的模式,接着分析贵州开发旅游地产的优势条件、开发现状及存在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利用区域资源优势开发贵州旅游地产的对策,以期为贵州旅游地产健康有序发展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9.
随着城市开发与地产经营模式的推动,历史商业街区的开发契合了承续传统文化,打造旅游的发展理念,然而,这也伴随着社会文化的更替与传统商业文化的流逝,在当前迫切需要尊重产权和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这不仅是立足于经济基础上的生存之道,更是社会文化真实承续的必须。  相似文献   

20.
蔡文韬 《上海商业》2008,(10):22-24
在地产变局中,可以预测一线城市商业地产的未来发展模式为:由开发时代转向运营时代、体验式消费的商业模式将受到更多关注、国外奢侈品牌的进入改变一线城市的商业布局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