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消防行政补偿是行政补偿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和完善我国消防行政补偿制度,不仅符合国家立法趋势和建设现代法治国家的需要,也能更好实现对当事人合法权益的救济和保护。应将消防行政即时强制致损情形纳入消防行政补偿范围,不断完善消防行政补偿制度。  相似文献   

2.
行政法授权国家行政机关进行物权的行政管理,其具体行政行为可以有效地保证物权的安全,为物权的充分行使提供良好的法治条件.但要使行政机关更加科学有效地保护物权,则必须坚持"公共利益"界定法律化、行政行为程序法制化、行政救济制度法治化,必须建立全国统一的物权登记制度,完善国家行政补偿制度,大力推进物权行政保护制度化建设,不断完善行政监督制约机制.  相似文献   

3.
环境行政补偿是一项重要的环境行政管理和救济制度,但环境行政补偿理论研究和制度建设在我国并未受到足够的重视。只有一些零散、抽象、缺乏可操作性的规定,缺乏合理救济的必要保障,缺少内在的整序性而无法形成和谐统一的、适应现代法制发展需要的行政补偿制度。以至于相对人的损失得不到应有的救济。越来越不能适应环境管理工作的需要,并且无法保障受害人合法权益。本文从环境行政补偿制度的一般理论入手,对我国环境行政补偿制度的现状进行剖析,提出我国应制定一部环境行政补偿法。  相似文献   

4.
法律生态化关于以可持续发展为出发点,在立法倾向上以预防优先的观点对于目前我国律师惩戒制度的构建和完善有着积极的理论指导意义。在我国现行"律师协会和各级司法行政机关两结合"律师管理体制下,通过借鉴国外律师惩戒制度的先进经验,健全和完善一个统一高效、公正公平的惩戒制度,极具时代意义和现实意义的一个重要法治课题。  相似文献   

5.
王秀珍 《经济师》2008,(9):85-85
行政立法动议权是随着我国现行行政立法的诸多弊端应运而生的,实践中要脱离行政立法的现实困境应将其上升为法定权利、不断拓展权利主体的范围、进一步实现该权利实现方式的多样化;同时通过制度建设明确处理机构、保障程序和责任追究,加强行政立法动议权的保障和救济。实现行政立法民主、行政法制统一和行政法治和谐。  相似文献   

6.
田古 《经济研究导刊》2008,(14):160-161
我国目前的国家征收补偿法律制度,存在着宪法层面、统一立法层面以及程序设计层面几个主要缺陷。与此相适应,对该制度的完善也应从这些角度入手。在宪法中,首先要形成关于国家征收补偿的三层内在逻辑结构;其次是时公共利益内涵和公正补偿原则的确定;未来的有关立法,要在制定统一的《国家补偿法》的基础上,从公共利益审查、补偿数额确定以及被征收入救济途径几个方面构建完善的程序.  相似文献   

7.
《经济师》2019,(7)
固定资产作为行政机关的一项实物资产,它既是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保证行政机关开展日常工作的基本物质条件。目前,尽管各级财政部门按照《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核实管理办法》的规定,使用资产动态管理信息系统对行政机关的固定资产进行监督管理,且财政部全面编制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报告对各行政机关也提出了新要求,但鉴于我国行政机关固定资产管理的现状,仍存在资产背景不清、会计核算不统一、管理不到位等问题。因此,运用内部控制制度统一行政机关固定资产会计核算原始单据,加强固定资产管理,使固定资产合理配置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8.
环境纠纷行政处理方式可以简化程序、降低成本,充分发挥行政机关在环境管理中的专业优势。日本和韩国的成功经验值得我国借鉴。我国将环境污染纠纷的行政处理规定为不可诉的行政调解行为,而对于自然资源纠纷的行政处理则规定为具有法律效力的行政裁决行为,这导致我国法律体系出现混乱和冲突。我国应当建立统一的环境纠纷行政处理制度,赋予环境行政机关在环境资源纠纷处理中可行使包括行政裁决在内的完全行政权。  相似文献   

9.
我国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框架应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双轨并行,与此对应的立法模式是分别立法或统一立法当中的分别处理。前者为就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先行立法,待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运行一个阶段后再行专门立法;后者为在基本医疗保险领域先不制定行政法规,等到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整合成功且定型后再制定统一的基本医疗保险条例。再者,立法当中的几个重点问题必须先行解决。  相似文献   

10.
为了督促行政机关积极依法行使职权、维护社会公共利益,高效利用司法资源,我国于2017年7月1日修改《行政诉讼法》,赋予了检察机关起诉相关行政机关的权利,初步建立起了我国的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由于立法规定了法定的诉前程序,即检察机关需要向行政机关提出检察建议,在行政机关不依法履行职责的情况下才可以提起诉讼,因此此次修法被视为是对司法权的限缩和行政权优先思想的体现.在对行政公益诉讼司法实践数据进行分析后,围绕着行政公益诉讼的若干问题也显现出来.本文将以司法权与行政权的关系为视角,分析历年法律制度变化中两者力量的对比关系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列举司法权和行政权关系变动后司法实践中出现的若干问题,并且以司法权和行政权的关系为切入点,为完善我国行政公益诉讼制度提出建设性建议.  相似文献   

11.
行政机关行使有限的立法和权和司法权,在世界各国已经较为普遍现象,中国法律也授予某些行政机关在特定事务和范围内的立法和司法权,通过对中国专利行政管理机关行使立法和司法权的性质和行使方式进行分析,探讨适合中国国情的专利管理。专利行政机关行使立法和司法权,应该结合行政机关自身特点在法定范围内行使,既能保证合法性,更要体现行政机关处理有关事务的高效特征。  相似文献   

12.
中国加入WTO后,统一、公正、合理的行政程序既是WTO多边贸易体制的要求,也是我国政府在《中国议定书》中所做的承诺。在这种背景下,我国应尽快出台统一的行政程序法,规范政府的行政行为,适应WTO对我国行政体制带来的冲击。结合WTO有关规则,对我国行政程序法的目标模式、立法模式、基本原则、主要制度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论述。  相似文献   

13.
在行政诉讼中,国家侵权行为造成公民精神损失无需承担财产性赔偿责任,实质上使行政机关获得了精神损害赔偿豁免权.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在民法和行政诉讼法中的不平等配置,受传统机械化逻辑思维理论的影响,在特殊的立法背景下成为可能.本文通过对现行制度的缺陷、传统理论和我国国情的分析,指出完善该制度的时机已经成熟,对该制度的立法模式、赔偿范围、赔偿原则和理算规则提出构想.  相似文献   

14.
为了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立法法对全国人大及人大常委会与国务院之间、中央与地方之间的立法权限划分做出规定。立法法的颁布实施,对于防止重复立法、越权立法,无效立法起了重大作用。本重点研究行政机关立法权产生的理论根据、立法权限界定的科学机制、行政立法权限的范围问题。  相似文献   

15.
我国科学技术决策立法存在明显的压制型法特征,突出表现在公众等外部意见未能充分流入行政机关、行政裁量权缺乏有效约束、《科学技术进步法》对地方立法约束力过强等。该立法模式极大阻碍了我国科学技术进步,因此有必要对其展开反思,结合治理实践中官员“行权”与“避责”的逻辑,将自治型法与回应型法理念有效融合,以此为基础,在立法体系上鼓励基层政府自我规范化,并结合备案审查与规范性文件附带审查制度,确保法秩序和有效治理的协调。在具体运作中,可尝试打破政府对决策权的垄断、引入科技专家和公众作为多元决策主体,参考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制度建立科技决策程序机制,从而形成符合实际的回应型立法模式。  相似文献   

16.
本着重对我国立法体制,特别是对国家行政机关立法权问题进行了探讨,明确提出了行政机关立法权性质,对行政机关立法权进行了定性和定量规定,指出了行政机关立法权在中国法制建设中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7.
外汇案件的管辖,是指管汇机关、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海关和公安机关直接受理外汇案件的范围及权限的分工,是我国外汇查处法律程序的一项重要内容。外汇领域违法情况比较复杂,大量的案件在行政机关受处,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则要由(或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犯罪主体的刑事责任。显然,外汇案件查处,不仅限于行政管辖,也涉及刑事管辖。目前,我国外汇查处领域行政程序立法尚不完善。已有的程序法规不够统一,甚至相互矛盾,给使用带来一定困难。在查处实践中,有关  相似文献   

18.
王方 《时代经贸》2007,(1Z):34-35
从比较国外行政听证的理论渊源来讨论我国目前行政听证制度的现状与存在的缺陷。本文从行政听证的概念出发指出了它的民主法治理念的实质,让当事人参与到行政立法和行政机关作出相关决策的过程中来。并且从不同的角度来论述行政听政制度的重大意义。在论述行政听证制度的完善时着重探讨了行政听证笔录的效力问题。确立正式的行政听证制度,以防止行政听证中可能出现的“听而不取”的现象。  相似文献   

19.
中国加入WT0后.统一、公正、合理的行政程序既是WTO多边贸易体制的要求,也是我国政府在《中国议定书》中所做的承诺。在这种背景下,我国应尽快出台统一的行政程序法,规范政府的行政行为,适应WTO对我国行政体制带来的冲击。结合WTO的有关规则。对我国行政程序法的目标模式、立法模式、基本原则、主要制度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论述。  相似文献   

20.
行政救济法是以行政救济为内容的有关行政救济的实体规范、程序规范的总和。其表现形式是多样的,目前尚无一部统一的法典,一般由行政复议法、行政诉讼法、行政赔偿法、行政补偿法和特别行政救济法构成。作为一个法治国家,行政救济法律制度是法律制度中不可缺少的内容之一。我国建国以后,一度时期处于人治产状态,无法可依、有法不依的现象十分严重,以致造成公民、法人的合法权益得不到法律保护,更谈不上法律救济。改革开放以来,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国务院十分重视立法工作,特别是八十年代以来,先后颁布了《行政诉讼法》、《国家赔偿法》、《行政复议条例》等一批法律、法规,使我国的行政救济的法律制度不断完善。在制度建设的同时,不少行政机关还设立了专司行政救济的复议机构,依法对具体行政行为是否合法、适当进行审查。司法机关则专门设立了行政审判庭,对具体行政行为是否合法进行审查,对违法通过司法程序予以纠正,并对由此给公民、法人权益造成损害的行为给予相应的补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