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21世纪国际金融体制的流行模式将使银行、证券、保险等各类金融业务逐渐融入一体化。随着金融市场的急速发展,不同金融产品之间、不同金融服务业之间将互相渗透。如在银行业,从收益上看,传统业务给银行带来的收益已不足40%,从银行业的发展历史来看,银行服务的综合化、全能化已成为现代商业银行的发展趋势。银行涉足资本市场或金融衍生品市场,大量非银行金融产品及其衍生品已成为当今银行的主产品,似乎也是水到渠成之事。“金融超市”因此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2.
胡秋慧 《辽宁经济》2006,(11):54-55
银行保险是由银行、邮政、基金组织以及其他金融机构与保险公司合作,通过共同的销售渠道向客户提供产品和服务;银行保险是不同金融产品,服务的相互整合,互为补充.共同发展;银行保险作为一种新型的保险概念.在金融合作中,体现出银行与保险公司的强强联手,互联互动。  相似文献   

3.
王乙番 《科技和产业》2023,23(6):145-155
利用2013—2019年银行数据,通过文本挖掘法构建银行金融科技指数,运用固定效应模型,探究银行所在地人力资本对银行金融科技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人力资本有助于银行金融科技发展,人力资本水平越高,银行金融科技发展水平越高。机制分析表明人力资本通过直接与间接两条影响路径影响银行金融科技发展。首先,人力资本通过为银行提供服务对银行金融科技发展发挥直接促进作用;其次,人力资本通过促进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对银行金融科技发展发挥间接促进作用。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人力资本对不同地区、不同类型银行的影响具有差异性。基于研究结论,为加快银行金融科技发展、实现数字化转型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回顾即将过去的2013年,我国在金融领域里的创新不断,既有政策层面、制度层面的,也有技术层面、产品层面的,支付宝、余额宝、手机银行、微信银行等移动互联金融产品和工具的出现,可谓百花争艳。2013年12月25日,参加第十三届中国经济论坛的广东百业投资集团(下称"百业集团")董事长钟期对《中国经济周刊》表示,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完善金融市场体系……发展普惠金融,鼓励  相似文献   

5.
周方 《中国经贸》2014,(18):32-32
银行作为经济发展的必然衍生物,不仅服务于社会大众,还深度参与市场经济,为经济活动参与者提供了大量的金融服务支持。我国自从改革开放以来,经济高速发展,特别是从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经济的发展更是引领全球。伴随着高速的经济的发展,银行的发展也越来越规范化并逐渐的走向成熟。成熟的银行体系不仅要为人们提供最简单基础的存取款服务,更需要针对多变的市场需求,不断推广金融创新产品。特别是在贸易金融领域,面对互联网金融等越来越多的强力新晋竞争者,银行在市场推广中需突破传统信贷模式,“据前事推将来,为变方长”,把客户辅育、金融创新、风险控制作为银行产品推广的三条生命主线,以谋长远。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银行理财市场规模持续扩大。商业银行要强化银行理财产品分析,加强人力资源储备,加强金融产品创新能力和市场反应能力,以增强其竞争能力。本文阐述了银行理财市场定位、产品和风险管理,并探讨了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7.
张振家 《科技和产业》2018,(11):100-103
当前关于金融脆弱性的研究集中于国家这一宏观层面,对于省域金融脆弱性的研究还存在相当大的研究空间。正是基于这样一种相对创新性的视角,在对金融脆弱性现有研究进行综述的基础上对辽宁省的金融脆弱性的诱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推动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发展、拓展规模较大的银行的非利息收益以提升银行盈利能力以及全力清除不良贷款是应对辽宁省金融脆弱性的可行策略。  相似文献   

8.
持有流动性相对较差的资产而借入流动性较强的负债,被称作银行的流动性创造功能,也是商业银行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体现。金融科技发展从多个角度重塑商业银行的流动性创造功能。基于我国2010—2018年136家商业银行的年报文本信息,本文构建了产品、渠道、技术和应用四个维度的银行金融科技发展指数。研究发现,银行金融科技的发展显著降低了银行的流动性创造功能,但主要降低了负债端的流动性,对资产端的流动性没有显著影响。进一步研究发现,银行金融科技对于银行流动性创造功能的抑制不仅没有削弱银行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反而降低了银行的流动性风险。本文的研究结论对于明晰银行流动性创造功能,更好地利用金融科技服务实体经济具有重要的启示价值。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互联网金融呈快速发展的趋势,对传统的银行理财产生了不小的冲击和影响。文章针对新型互联网金融产品和传统银行理财之间的区别,从收益性、理财风险、认购途径和方式、理财门槛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由于宝宝产品是传统银行借鉴互联网金融的成功经验推出的新型理财产品,因此文章将会着重分析传统银行的宝宝产品的特点,给理财人员提供具体地参考。  相似文献   

10.
近期我国银行卡的收费问题引起争论甚至矛盾较多,银行的苦衷和百姓的抱怨似乎有些对立和不和谐,但实际上,其中都是围绕一个银行服务效率与规范问题。表面看似收费价格问题,实际是银行制度、规则层面与社会配套发展问题,是市场经济下金融观念转变和机制改革的一个必然渐进过程。  相似文献   

11.
银行保险是金融一体化的产物。它的产生为银行和保险公司拓展了新的利润空间,为客户提供了新的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我国的银行保险经历了一个由探索到迅猛发展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一方面银行和保险公司都意识到银行保险发展的巨大潜力和对双方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90年代,伴随着国际金融市场上一系列后果严重的风险事件,金融衍生工具这个概念逐步进入人们的视野。在金融自由化浪潮的推动下,金融衍生产品异军突起,各种衍生品交易已经在金融市场上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我国的“327”风波与英国巴林银行倒闭几乎同时发生,住友事件、大和事件、奥兰冶事件也让我们对金融衍生工具更加关注。  相似文献   

13.
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银行的运营构成一定冲击,在没有完全颠覆之前,传统银行需要对自身的金融产品与业务服务做出适宜的调整,更好的满足用户需求,有效的稳定老用户,开发新用户,让银行保持持续稳定发展。积极的与互联网金融融合,让银行自身发展多样化。  相似文献   

14.
徐莹 《中国经贸》2009,(2):63-63
供应链金融就是银行将核心企业和上下游企业联系在一起提供灵活运用的金融产品和服务的一种融资模式。本文通过对各大银行现有供应链金融业务的概述和浅析,为中小融资企业(包括供应商和经销商)提出了现有可行的融资方案和方法。  相似文献   

15.
张剑 《辽宁经济》2023,(2):66-74
数字金融本质是金融在数字经济时代的互联化和智能化,既是新的金融形态,亦是新的金融发展阶段。数字金融向度代表着数字金融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由远及近、由近及远的多维动态平衡发展。结合中国特色政策性金融业务特点,本文聚焦潜心专注基于数字金融向度的线上服务、知己知彼熟悉政策性银行线上服务渠道、由表及里分析政策性银行线上服务差异、望闻问切诊断政策性银行线上服务问题、千方百计提升政策性银行线上服务质效五个方面,围绕中国特色政策性金融线上服务关键环节(数据、业务、技术)开展提升核心竞争力(政治方向、理解向度、洞察客户、关注同业)研究,以期抛砖引玉,将中国特色政策性金融线上服务提质增效思考引向深入,激发更多群体关注支持政策性银行充分发挥独特功能作用,更好地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6.
多维视角下的中国银行业结构改革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金融系统、配置效率、生产效率、中小企业融资和金融稳定等多维角度考察银行结构,理论和实证层面都没有具有说服力的理由表明相对分散型的银行市场结构比集中性的结构更有优势:相反,从金融系统的配置规则、效率优势和金融稳定优势等因素判断,集中的银行市场结构可能更为可取,而且从长远来看有利于中小企业融资。因此,保持相对集中才是中国银行业市场结构的合理取向。  相似文献   

17.
互联网发展的日渐成熟促进互联网与传统产业的融合,互联网金融应运而生。城市商业银行面对互联网金融的日趋成熟,必须要建立银行自身的特色服务,加强城市商业银行的资源整合。城市商业银行应该从产品风险预测、产品创新、人才储备、营销方式等全方位进行改革,使银行建立完善的发展管理系统,促进城市商业银行在互联网金融化背景下的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影子银行尤其是互联网金融,以它特有的发展速度以及对传统银行体系造成的冲击,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107号文件首次从官方层面对中国影子银行进行了界定,但具体监管思路尤其是对待互联网金融的监管上还有待进一步厘清。文章从金融自由化的角度出发,探讨中国影子银行的监管问题,认为我国应当将影子银行看作现代金融体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从系统性角度构建影子银行监管体系,宏观审慎监管和微观审慎监管相结合,在对私人部门分别监管的基础上设置系统性监测部门,防范和化解系统性风险,并不断完善其信息披露机制。  相似文献   

19.
曾英姿 《特区经济》2004,(12):82-83
一、中国台湾金融自由化与银行民营化 中国台湾地区银行民营化是在20世纪80年代金融自由化的基础上进行的。当时,中国台湾地区金融自由化经历了长期的过程,循序渐进逐步放开金融管制,分3个方面进行金融自由化的改革:  相似文献   

20.
银行品牌包括产品品牌和企业品牌。金融产品和服务极易模仿,但银行品牌是银行多年的营销活动和产品使用经验在消费者心目中持久积累的印象,一旦在消费者心目中形成卓著的信誉和优良形象,是难以模仿和复制的。从这个意义来说,银行品牌是一种竞争优势,塑造银行品牌就是确保银行竞争实力的有力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