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君 《中国经贸》2008,(6):90-91
改革开放以来,大批境外企业潮水般地涌入到中国市场。同时,也有相当一批中国企业走向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1999年,国家提出了“走出去”战略,“十一五”规划中,国家把“走出去”战略作为继续扩大对外开放、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举措。一个与中国改革开放基本同龄的企业——河南国际合作集团有限公司通过自己的努力经营,已成功地在国际市场上站住了脚。他们的成功秘笈是,“蝇头小利我们不争,窝里斗的事我们不干,有损国家尊严和企业形象的事我们不做,我们靠质量树形象,靠形象树品牌,靠良好的品牌驰骋于国际工程承包市场。”  相似文献   

2.
董晨  丁柯利  高佳遥 《中国经贸》2012,(22):141-142
“市场换技术”指的是始自20世纪80年代后期少数中外轿车合资企业的建立,直至中国加入WTO,允许世界各大汽车公司在中国合资设厂,进行本土化生产。中国汽车行业从改革开放初期发展至今,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新兴汽车市场,甚至有在未来几年内取代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市场的潜力。但中国的汽车企业在缔造了这个繁荣的市场之后显得有些失落,年产千万辆中有多少是真正的中国创造?20年来,坚持对外开放、引进合资,让我国硬件实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在“市场换技术”战略下我们也发现了不少的问题,20年过去了我国的软件实力还是没有太大的进步。因此“市场换技术”这一战略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深思,市场真的换来了技术吗?  相似文献   

3.
市场时代的中国在改革开放三十年纪念的日子里,经历了一次历史性的锤炼和洗礼,迎来了三十年来国家和人民最为团结的时期。在国家主席“任何困难都难不倒英雄的中国人民”的含泪振臂高呼和各地民众在国悼日悼念集会上“中国加油”的含泪振臂高呼的相互呼应中,在遥望家园的受难的同胞“我们可以从头再来”的高呼中,一个市场时代的“人民中国”正在灾难的考验中重生。  相似文献   

4.
在今年“海口会议”上,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李伟指出:“产权市场是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求产权市场建设迈上新台阶。我们要进一步做好基础工作、健全制度、加强监管,努力使我国产权市场再上一个新台阶。  相似文献   

5.
惠普也许没有想到。一年前大张旗鼓地进入中国数码相机(DC)市场的时候。业内人士“凶吉各半,前途未卜”的担忧而今成了事实。有分析认为,不仅仅是惠普宣布退出数码相机市场,亚太区几乎所有的欧美品牌都遭遇“水土不服”。虽然惠普否认了这一说法,但作为IT巨头。在亚太市场仅“试水”一年就宣布退出。我们不能不重新审视一年来风云变幻的亚太DC市场。  相似文献   

6.
《中国西部》2008,(1):178-178
据悉,苹果目前与中国电信谈判合作出售iPhone事宜,而中国联通对此合作也表现出极大兴趣。苹果iPhone有望08年进入中国市场。但可以预测谈判依然艰难。由于苹果iPhone从上市以来,一直采用与大运营商合作发售的策略,在中国可能“水土不服”。一名中国高层曾表示“我们的商业模式不允许与终端生产商进行收入分成,这是中国的市场法则。”  相似文献   

7.
《中国高新区》2003,(4):16-21
中国搞二板市场障碍不在技术层面,不在基本层面,而在认识层面。自1985年中央件中首次引入“创业投资”概念以来,由于种种原因,我们已经浪费了许多宝贵时间。现在,在创业板市场的推出问题上,我们如果再踌躇不前,贻误时机,将会留下种种遗憾。  相似文献   

8.
扩大内需的呼声已经喊了几年了,但效果似乎并不明显。直到金融危机汹汹而来,海外那些“中国制造”的传统市场似乎在一夜之间,购买力就大幅萎缩了。国内一些往日出口贸易红红火火的企业顿时失去了市场,纷纷停产、关门。这是金融危机给我们上的一课——一个国家的国民经济绝不可过度依赖出口。“扩大内需”成了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一些企业、部门也认识到发展国内市场的重要性。于是,农村市场成为一个广阔的机遇之地,其价值也受到普遍重视。  相似文献   

9.
《产权导刊》2006,(11):7-7
9月27日,“首届产权市场创新论坛”在京召开。国务院国资委产权局副局长邓志雄在演讲中对建立产权市场的意义做了一个经典描述,他说:我们开创了独具中国特色的公开的产权交易市场。近30年来,当我们让生活用品商品化后,中国人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当我们让生产资料商品化后,中国人基本解决了小康问题。  相似文献   

10.
斯威特此前一直被称为“中国股市八大神秘操盘机构”之一。掌门人严晓群在资本市场一贯行事低调、出言谨慎。但短短5年来,他出手收购上海科技、中国纺机、小天鹅、ST长岭等,在资本市场组成了声名显赫的“斯威特系”。  相似文献   

11.
2005年6月以来的时间里,可能是威立雅环境集团中国区总裁穆桥石在中国12年来最忙碌也是心跳最快的时间——寄托了他十多年来环境梦想的中国区环境服务项目,终于在千呼万唤之后遍地开花了。 对他而言,这可不是几个简单的项目,而可能是决定威立雅在中国前途的宣判书。来自法国威立雅集团最新消息称:威立雅在中国市场势如破竹,尤其是去年,在保证水务市场稳定增长的同时,威立雅在废弃物管理领域的进攻也所向披靡。诸多媒体用“四两拨千斤”来形容威立雅在中国市场的红火发展。穆桥石一脸轻松地接受了我们的采访,气氛融洽愉悦。“中国市场是我们最大的市场,我们只有在中国市场取得成功,才能取得威立雅在世界范围内的成功。” 其实,穆桥石最擅长做的,远不限于调动现场的气氛。在他初任中国区总裁不久,就不声不响拿下了上海老港垃圾填埋场工程、广州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和垃圾焚烧发电厂等几个项目,卢沟桥污水处理厂也在热火朝天地进行之中。 12年后,穆桥石提起对北京的第一感受至今仍然记忆犹新:当他在长城饭店住所的窗户向外看时,却发现这个城市的环境实在是不尽如人意:阴霾的天空下是拥挤的街道,除了摩肩砥脚的行人以外,最多的就是奔跑着的黄色面的。 不言而喻,1994年穆桥石最初来到北京时,他感到很茫然,因为他不知道这个污染如此严重的城市是否需要象他这样的环保使者?而他领导的公司是否可以一举进入这个堪称世界最大的环保市场。[编者按]  相似文献   

12.
《中国经济信息》2007,(2):48-49
中国资本市场最为重大而深刻的制度变革——股权分置改革已经全面完成,现在我们最重要的任务是中国资本市场必须进行战略转型。 在第11届中国资本市场论坛上,官员、专家和业内人士围绕“中国资本市场的战略转型”,对中国蓝筹股如何建立、市场资金来源和2007年股市发展等问题展开广泛而深入的讨论。[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刚刚进入5月下旬,货币市场利率大幅攀高。7天期同购定盘利率(银行间市场指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3%之下仅仅停留了3天,就又冲上了3.9%的高位。这到底是为什么?当然说明央行有意收紧货币。但笔者实在不理解中国为什么还要“收紧货币”,因为中国经济不是“热”而是“冷”。按照“逆周期操作”的调控原理。我们现在不应当紧缩货币。就在货币市场利率体现了货币趋紧、至少是紧平衡状态的过程中,我们看到的一个事实是:人民币汇率再度刚性升值。近期,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在急速突破6.20之后屡创新高。这样的情景我们已经见过不知道多少次了。  相似文献   

14.
过去几十年来,亚洲,特别是中国的企业已经掌握成熟的生产工艺、先进的科学技术,不仅在国内市场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也开始在国际市场上有所作为。我们都很希望看到这些亚洲的领军者未来成为全球的领军者。但我觉得这个角色的转变,关键是要取得“软实力”。  相似文献   

15.
《上海经济》2010,(10):14-16
日前,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院长曾湘泉教授回顾了2009年至今中国劳动力市场的四起重大事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中目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低工资时代的结束”、“劳资关系的力量对比”以及“政策的取向”等四个问题。最后给出八项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中国是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明古国,诚信一向是中国人引以为荣的美德。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童叟无欺的故事熏陶了我们几千年。然而,近年来,信用违规的事件却不绝于耳。人们不得不发出这样的诘问:“在市场中,我们还能相信谁?”那么答案在哪里呢?诚信本来是一个很古老的话题,今天,我们再一次将它从时间的沙岸上拾起,是为了证明我们能够用智慧战胜人类的弱点。  相似文献   

17.
中企入欧的“专利”抉择 很多打拼国际市场的中国公司,都有相似的成长历史和遭遇。新力电子集团有限公司(下称“新力公司”)——就是我们根据许多真实的中国“走出去”企业特征而虚构的一个案例公司,新力公司是融合了许多海外的中国企业特征的混合体,它的故事是中国企业突破欧洲市场“专利门”的典型代表。  相似文献   

18.
过去几十年来,亚洲,特别是中国的企业已经掌握成熟的生产工艺、先进的科学技术,不仅在国内市场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也开始在国际市场上有所作为。我们都很希望看到这些亚洲的领军者未来成为全球的领军者。但我觉得这个角色的转变,关键是要取得“软实力”。  相似文献   

19.
梅新育 《中国经贸》2013,(17):29-29
席卷中国货币市场、震撼国际商品和证券市场的中国银行业钱荒“风潮”究竟意味着什么?放在新兴市场发展转折的背景上考察,我们才能看得更清楚。 新兴市场经济体崛起是新世纪以来国际经济政治体系中的突出现象,但绝大多数新兴市场经济体雨露均沾的“黄金十年”已告终结,剧烈分化的时期正在到来。  相似文献   

20.
吴金勇 《新财经》2001,(7):40-41
几乎没人能否认,中国饮料市场上汹涌的是“美国潮”。“可口可乐”、“百事可乐”、“芬达”、“雪碧”……几乎充斥了中国的每个角落。相比之下,我们自己的饮料企业就相形见拙了。可口可乐公司年产量达到2450万吨,而目前我们国内年产量最大的饮料企业娃哈哈年产量仅为93万吨。“内战”尚且不行,入世后的“国际战”恐怕更不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