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卢德刚 《中国经贸》2011,(14):147-148
政策性金融不是市场机制的异己,而是市场机制失灵或不足的产物,政策性金融高度顺应并遵循市场机制及其主导性地位,补充和完善商业性金融机制中的某些“缺陷”或“不足”。因此,政策性金融机制并不是完全同市场机制相反的行政机制。它具有财政“无偿拨付”和金融“有偿借贷”的双重性,是两者的巧妙结合而不是简单加总。  相似文献   

2.
张功平 《北方经济》1993,(6):3-5,12
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框架已经确定,即建立一个在国务院领导下的独立执行货币政策的金融调控体系;建立一个政策金融与商业金融分离,国有商业银行为主体、多种金融机构并存的金融组织体系;建立一个统一开放、有序竞争、严格管理的金融市场体系。不管改革是“一步到位”还是“分步走”,金融体制改革的每一步举措,都将对内蒙古的经济、金融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3.
当和谐社会成为当今中国经济发展动力和社会目标的时候,从理论上研究并在实践中探索区域金融和谐发展的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区域金融的和谐不仅表现为“自和谐”,而且表现为“共和谐”。区域金融和谐发展是一个“自和谐”与“共和谐”相融相洽的金融复杂系统的动态适应性平衡过程,其基本维次是多方位、立体的。区域金融和谐发展的内在机理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关系。区域金融和谐发展的本质、内容和形式三个层面之间有秩序有规律地完美结合,形成一个强大的、有力的区域金融和谐发展体系。  相似文献   

4.
金融是产业结构调整的核心动力,能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本文引入斯宾诺莎的哲学概念,认为金融与产业结构为“存在”与“生成”的共生关系。新时期下,金融收集产业信息、识别高成长性产业、处理风险的能力有了更大的提升空间。但目前来说,金融结构存在失衡问题,无法与产业结构的调整形成良性互动。政府应该逐步推进金融改革,促进利率市场化,从而调节金融结构。  相似文献   

5.
在互联网金融时代,要进一步推动普惠金融的实践和可持续发展,风险控制是关键。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发展普惠金融”并要求“鼓励金融创新”,这是“普惠金融”第一次正式写进党的决议。  相似文献   

6.
胡静 《中国西部》2013,(28):54-59
“屌丝”和“金融”原本是相距甚远的两个概念,然而在今年夏天,随着阿里巴巴推出“余额宝”惊爆各方眼球,“屌丝金融”也随之一夜风靡,高调逆袭银行“高帅富”!  相似文献   

7.
顾美玲 《辽宁经济》2009,(10):44-45
当前,席卷全球的美国次贷危机让人们在感受金融动荡、地产泡沫、经济衰退的同时,也深切地认识了“杠杆”、“风险”和“证券化”这样几个词汇,而它们之间存在的实质联系叫作—“金融创新”。那么,可否认为是金融创新造成了这场经济危机呢?金融创新到底是一个怎样的角色呢?金融创新在中国应何去何从呢?  相似文献   

8.
最近,中国人民银行南京分行明确提出:力争通过五年左右的努力,在江苏、安徽两省建成“社会信用观念强,金融执法严,金融案件少,金融秩序好,金融监管质量高,无重大金融违法、违规经营,无重大金融机构支付风险,无恶性金融竞争,无乱办金融业务”的苏皖金融安全区。  相似文献   

9.
王利田 《辽宁经济》2006,(11):49-50
2004年12月,周小川在“经济学50人论坛”上发表《完善法律制度,改进金融生态》的演讲,将生态学概念引入金融领域,提出“金融生态”的概念。2005年11月5日,中国社科院金融所出台的《中国城市金融生态环境评价报告》,对全国31个省市区的“金融资产质量”进行了排名。从此,“金融生态”一词不再仅仅是纯理论探讨的问题,开始进入到现实层面和政策视野。金融生态与区域经济、金融生态环境与区域经济发展,成为了两对相互关联问题,开始引起各级领导的关注。  相似文献   

10.
陈雨露  马勇 《环球财经》2012,(11):27-30
“大金融”概念最早由著名经济学家黄达先生在术世纪初期提出,而后在中吲金融理论与实务抖的共同推动下,对“火金融”内溯的阐释逐步丰富起来。特别是本次国际金融危机从实践角度印证了“大金融”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为“大金融”的持续深入研究提供了丰富素材。  相似文献   

11.
“金融生态”主要是强调金融运行的外部环境,金融生态的改善是个综合、渐进的过程。近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在不同场合多次谈到“金融生态”。让人耳目一新。这个全新的概念究竟有何含义?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青州市以“优化金融环境.建设金融强市”为目标,不断加强金融体系建设.进一步优化金融生态环境。被评为全国第五批“中国金融生态城市”。  相似文献   

13.
王旭  徐喆 《辽宁经济》2004,(3):56-57
金融技术化是现代金融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所谓“金融技术化”,是指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技术对金融作用增强、技术与金融结合紧密,技术创新与金融创新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客观现象与动态过程。“金融技术化”这一概念包括三方面内涵:一是技术对金融创新过程的渗透力、影响力与推动力越来越强;二是技术资本与金融资本的高度融合;三是技术创新已经成为金融发展的重要物质手段与依托空间。  相似文献   

14.
王玺  李璐 《特区经济》2005,(10):240-241
与资源配置效率在传统经济范式的核心地位类似,金融效率是金融发展的关键。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金融发展呈现出“高增长,低效率”的特点,因此,提高金融效率已成为我国金融发展的关键。笔者从金融经济效率(即金融对整个国民经济的作用效率)和金融产业效率(即金融作为种产业其自身体系的效率)两个层次来分析我国的金融效率的现状。  相似文献   

15.
信贷风险管理是金融安全运行的“防火墙”,是金融机构的“生命线”。信贷风险管理贯穿于金融经营活动的全过程,渗透在金融管理工作的各方面。完善我市金融机构信贷风险管理体制,防范新生不良资产,对推进我市深化金融体制改革,促进金融健康发展,具有非常重大而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农村合作金融的立法工作亟待启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20多年金融工作实践中,我对农村合作金融工作做了较系统的研究和深入的调研,多次与研究“三农”问题的专家、农村合作金融工作者进行交流,对如何发展农村合作金融,更好地服务“三农”有些粗浅认识。实际工作中感受最为深切的是:合作金融组织法律地位欠缺。目前以农村信用社为主体的合作金融组织,在性质、地位、设立、经营、监管、清算重组及财税货币等方面,只能依照现行的商业银行法规来实施,对合作金融组织服务“三农”形成了诸多困难和阻碍。农村合作金融的立法工作亟待启动。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对金融思想有一个道德演变过程,其金融核心论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江泽民进一步发展并提出了金融学习论和风险论。文章从“把银行真正办成银行”和“三个有利于”方面对此进行了深刻的价值分析,并指出其对中国执政经济具有重大的伦理意义。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90年代以来,金融衍生市场风起云涌,几乎全球每一场经济风暴和金融危机都与金融衍生交易有着密切关系。媒体评论“金融衍生工具是20世纪人类最富争议的金融创新”。  相似文献   

19.
陈宇 《中国经贸》2008,(24):59-59
金融犯罪并非一个法定概念,我国刑法中设计金融的犯罪集中表现为刑法分则第四章第四节、第五节规定的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罪和金融诈骗罪。金融犯罪概念本身没有统一的界定,就是以“金融犯罪”概括我国刑法中有关金融的犯罪是否科学也受到质疑。有的论者称它为“危害金融罪”,也有的称为“扰乱金融秩序罪”等说法。本文采用通说,以“金融犯罪”作为有关金融的犯罪的类罪名。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经济理论认为,金融发展存在收入分配效应,金融发展主要通过金融发展的“门槛效应”、“就业效应”和“财富集聚效益”机制,扩大了收入分配差距。如何利用金融发展作用于收入分配的机制,以减少金融发展所造成的收入分配差距扩大化是本文探讨的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