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公文处理中的几个易错环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公文处理,是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在公文办理、公文管理过程中进行的一系列相互关联、衔接有序的工作,是机关日常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递政令、沟通信息、实施领导的重要手段之一。静态的公文所负载的使命,只有通过动态的公文处理才能转化为现实。所以,公文  相似文献   

2.
钱云 《价值工程》2011,30(29):323-323
公文处理是高校日常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承上启下、沟通内外的重要手段之一,做好公文处理工作对于高校工作的顺利开展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就如何做好公文处理工作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3.
李勇超 《秘书工作》2010,(12):24-25
电子公文处理是指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在公务活动中,拟制、传输、办理、管理电子公文的一系列相互关联、衔接有序的工作。当前,如何加强和改进电子公文处理工作,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已成为摆在各级党委办公厅(室)面前的一个重要而紧迫的课题。  相似文献   

4.
王霞 《科技与企业》2014,(10):96-96
企业的公文是管理企业、处理政务、记载生产经营等各种活动情况的常用工具。企业的公文处理是指运用“文件”这一工具,对机关工作进行处理和管理的一项工作,是传达党和国家方针政策,贯彻上级决策部署,发布规章制度,请示、答复问题,指导、布置和洽商工作,报告情况,交流经验的重要工具。长期以来,国家、企业所在地党委政府以及企业自身在公文处理方面出台了一系列的办法、规定和指导意见,成为企业处理公文的重要工具。2012年以来,随着国家层面对党政机关公文管理处理工作的进一步规范和各类经济活动的不断完善,对国有企业公文运行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的公文处理如何做到“服务领导决策,服务机关工作,服务基层发展”,已成为国有企业办公室工作的重中之重。本文就如何提高企业公文处理工作效率,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5.
赵晓光  李秀娟 《活力》2010,(10):113-113
公文是党政机关、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在行政管理过程中形成的、具有法定效力和规范体式的文书.是依法行政和进行公务活动的重要工具。本文仅对执行《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和《国家行政机关公文格式》有关规定提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6.
于月英 《活力》2011,(1):110-110
公文是党政机关、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在行政管理过程中形成的、具有法定效力和规范体式的文书.是依法行政和进行公务活动的重要工具。本文仅对执行《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和《国家行政机关公文格式》有关规定提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7.
<正>公文处理工作是机关实现职能、处理工作的重要形式和手段,它的工作量大、面广、头绪多,稍有不慎就会出现纰漏。如何提高机关的公文处理水平,笔者认为应从以下五个方面做好工作。一、夯实基础,严谨规范地做好文件的登记工作文书处理要坚持集中统一管理的原则,这就要求文书人员一定要严把收文关口,认真做好文件的签收登记工作。无论是下发的文件、通知,平级单位发来的函件,还是下级报送  相似文献   

8.
公文是国家行政机关的门面,而《国家行政机关公文格式》在公文处理中又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在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国发12000123号)第十一条规定:“公文中各组成部分的标识规则,参照《国家行政机关公文格式》国家标准执行。”这就意味着公文中各组成部分所有的标识规则都必须按照该格式办理。但从笔者  相似文献   

9.
赵力 《秘书工作》2012,(10):36-37
公文处理是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统一。其科学性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有章可循 有章可循,即有规章可以遵循。这其中包括国家的、地方的以及行业内的相关法规、制度。在公文管理中,建章立制非常重要。作为一个单位,最主要的公文管理规章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秘书》2012,(7):30
《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新《条例》")已于2012年4月16日由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印发(中办发〔2012〕14号文)。新《条例》将党政两大系统的公文处理法规合二为一,是我国当代公文法规建设进程中一次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变革,对于进一步推动各级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的统一化、制度化和科学化,规范公文运转程序,提高公文处理的质量和效率,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为了配合新《条例》的宣传、贯彻与实施,进一步提高广大秘书工作者的公文处理水平,促进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的规范化,  相似文献   

11.
郎益伦 《秘书》2012,(8):36-39
2012年4月16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了《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新条例"),并于2012年7月1日起施行,2000年8月24日国务院发布的《国家行政公文处理办法》(以下简称"原办法")停止执行。这是规范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的一个新的指导性文件,对实现党政机关公文格式的统一具有重要意义。与原办法比照,新条例在宏观指导和具体要求上有一定的改进和变化。以下谈谈自己的学习体会和浅陋之见。  相似文献   

12.
《秘书》2013,(12):21-21
由叶黔达、柯世华编著的《最新公文写作与处理规范·观念·技巧》于2013年8月出版。该书系中国公文写作研究会推荐用书"中国公文写作研究会‘精品公文图书’系列"之一,全面系统地阐述了《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和《党政机关公文格式》,以及有关公文处理工作的一系列最新规定,颇具操作性和实用性,适用于党政机关及企事业单位办文人员。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国有企业公文处理工作入手展开讨论,重点阐述了国有企业公文处理工作应遵循的原则,即“求实、精简、高效”,旨在使国有企业公文处理工作更加符合行政管理要求及其标准,更好地提升企业公文处理水平,提高企业行政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4.
王佳 《秘书》2012,(9):9-10
为了适应现代化管理的需要,提高公文处理效率,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了《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新条例"),并规定本条例适用于各级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这是一次"千呼万唤始出来"的改革与创新,经过反复修订和全面更新,党政两大系统终于颁行了统一的公文处理法规。新条例将1996年颁布的《中国共产党机关  相似文献   

15.
《秘书工作》2012,(7):29
为进一步提高广大秘书工作者的公文处理水平,促进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公文处理工作的规范化,中国公文写作研究会定于2012年8月18日至22日在吉林省长春市举办"第十八期公文写作与处理知识讲习班"。讲习班将着重就公文文种、格式、行文规则、写作技法以及公文处理中的热点、难点问题等诸多方面内容进行集中研讨和交流,由中国公文写作研究会的知名专家讲学,并统一组织进行社会考察。诚邀各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的办公室主任和秘书人员以及各类高等院校、党校、行政学院从事  相似文献   

16.
新旧机关公文格式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隽永 《秘书》2013,(1):36-38
公文处理是机关工作的重要内容,公文处理规章制度是公文处理工作的依据,是文秘工作者必须熟练掌握的业务知识。2012年4月16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中办发〔2012〕14号,以下简称"新《条例》"),取代1996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中国共产党机关公文处理条例》(中办发〔1996〕14号,以下简称"旧《条例》")和2000年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国发〔2000〕23号,以下简称"《办法》")。新《条例》自  相似文献   

17.
吴铮  孙丹红 《活力》2009,(8):105-105
公文是党政机关、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在行政管理过程中形成的、具有法定效力和规范体式的文书,是依法行政和进行公务活动的重要工具。本文仅对执行《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和《国家行政机关公文格式》有关规定提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8.
对公文进行处理是保证公文内容能够清晰地被解读,其中的观念和思想也能够被下级部门真正滴理解,同时,公文处理也是办公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公文解读出现偏差而造成的影响可能是非常巨大的,这就要求在对其进行处理时能够遵循一定的原则,以保证达到思想表达准确、清晰、明了。本文对在公文处理中所需坚持的原则进行了总计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公文处理的处理方法提出了一些建议,希望能够以此作为公文处理工作中的参考,为公文处理工作的合理化发展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9.
崔成前 《秘书》2012,(10):25-28
《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已于2012年7月1日正式施行,1996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中国共产党机关公文处理条例》(以下简称《党务文条例》)和2000年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以下简称《行政文办法》)同时废止。《条例》的发布施行,第一次实现了党政机关公文的一体  相似文献   

20.
协调是公文处理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协调工作的好坏,对于出台一个文件的质量和效率具有重要的影响。 一、公文处理中协调的重点 一是公文起草中的协调。加强公文起草中的协调是提高公文质量的根本保证。实际工作中,应注重以下几方面: 全面领会领导意图。认真分析和领会主要领导的意图,积极协调并综合其他领导的意见,找出共同点,形成统一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