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城市从单纯的建设转向景观文化的塑造,使景观改造成为一种手段,解决城市发展过程中景观文化缺失问题。通过对城市文化场域及其对景观改造的影响和制约分析,指出在文化场域的背景下,构建城市景观改造理路对城市景观改造的意义。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当下我国城市景观改造的问题,明确主题文化塑造是城市景观改造主线,建构城市景观形式的多样与统一;关联多样化城市空间,立足于城市景观空间的通透与整合;保留场地具有文化信息的景观元素,延续多样化城市符号;建构"政府—场地—市民"的景观改造供给体系,提升城市景观改造效用。  相似文献   

2.
楚杰 《国土经济》2008,(5):77-78
城市景观,这个体现城市性格的物质实体,在现代城市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可现在的城市景观千篇一律,毫无城市个性可言。城市景观应突出一座城市的“环境可意象性”、“市民参与性”、“景观原创性”、“地方特色性”等概念。我们从地方文化入手,从身边的最常见景观元素入手,充分考虑才能使城市景观成为城市特色的体现者。  相似文献   

3.
《价值工程》2016,(20):181-184
城市湿地斑块具有自我修复与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在城市景观修复中具有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作用。基于对海绵城市、弹性修复等理论的探讨,以滇池沿岸斗南片区湿地斑块修复为例。分析湿地作为城市弹性景观斑块的重要性,阐述了城市弹性景观斑块与城市生态环境的关系,提出景观斑块重组、水网修复等设计的思路与方法。为湿地景观修复、海绵城市理念的实施找到切入点,以期为城市建设中出现的生态问题,提供更多途径的解决办法,从而恢复城市景观的弹性与韧性。  相似文献   

4.
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市民对城市景观的要求逐步提高,其中,城市滨水景观在城市规划、功能分区、园林绿化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传统的城市滨水景观的评价基于影像分析、使用情况分析等简单的方法,本文创新性的提出在城市滨水景观评价中运用POE评估,分析了使用POE评估的优势、特点、运用前景,构建了城市滨水景观综合评价的框架。  相似文献   

5.
城乡边缘带的景观生态构建功能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从景观生态学角度,分析了城乡边缘带在城市景观生态建设中具有景观自然组分的储备、城市景观格局的主构、城市景观的生态活化、城市景观的生态缓冲及城市景观生态系统的整流等特殊构建功能;提出上述功能在城市整体全局性基础上还具备功能形成的时空关联性、功能影响的两面性、构建功效的显著性和自然景观组分的主导性等功能属性.  相似文献   

6.
周健 《价值工程》2011,30(32):76-76
本文在分析我国北方城市景观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以兰州市为例,从生态环境角度对城市景观的发展建设进行了分析探讨。总结得出了兰州市在城市景观建设,尤其在生态环境方面与其他城市相比具有的优势与不足,并总结了兰州市在城市景观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最后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对芜湖城市景观形象的现状特征进行了分析,并以城市中主要的景观如公园、广场、步行街、长江大桥等为例,探讨该市景观形象方面的利弊,分析了景观形象应如何与旅游功能相互整合,试图为芜湖及各城市的景观形象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城市景观在城市中的地位非常重要,景观有利于亮化城市环境.有利于生态城市建设.然而,景观的毁坏是当前最为严重的问题,城市景观保护刻不容缓.文章阐述了城市景观保护相关状况,基于设计因素,探讨了城市景观保护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9.
以荒野景观作为一种自然景观风貌在人居环境背景下的内涵探究为基础,辨析了荒野景观与自然、废弃地景观的概念,梳理了现阶段荒野景观的认知模式以及其在城市绿地框架中的发展状况。在此基础上,将城市中具有普遍性的荒野景观实践划分为初级荒野景观的保护性开发、次级荒野景观的更新修复、类荒野景观的创造,并结合现今城市荒野景观的普遍处理方式,针对不同的类型提出相应战略性的处理策略,以期为我国现阶段城市中荒野景观的存续、可持续发展与营造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刘淑瑜 《价值工程》2021,40(8):58-60
城市中的景观生态规划很重要,只有在前期做好规划,后期的工作才能够顺利的进展.在进行景观生态规划的时候融入城市文化,注重植物与当地气候的适应情况,将景观生态规划这一利民工程做好,做实,才能切实的提高广大城市居民的生活幸福感.同时,进行景观改造当中要探究城市在更新过程中应该注意的各项事项,本文针对城市中的生态、景观与水利工程融合的河道规划设计进行了研究分析,希望在景观改造方面要不断的更新建设,提升城市的品质.  相似文献   

11.
温莹蕾  吕学昌 《城市问题》2007,(1):56-60,69
城市景观是一个城市精神气质、经济文化等内容的载体,它的建设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主要论述了济南城市发展中景观风貌的变化,以及传统自然与现代建设的融合与冲突,并对济南城市设计中的景观要素进行了分析与归纳.  相似文献   

12.
西欧历史城市景观的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历史城市景观的内涵,分析介绍了英国城市内战略性眺望景观的保护、法国眺望景观的纺锤形控制、奥地利保护历史城市景观的地区详细规划等欧洲国家在保护管理历史城市景观方面的实践与经验,并对比我国历史城市景观的现状,提出具有启示意义的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13.
城市景观的规模受制于城市系统,对城市景观的生态功能有重要影响。结合景观生态学理论,总结了城市景观元素规模的一般原理和规划原则,定量化研究了针对展示教育、城市栖息地等不同设计目标的景观斑块和景观廊道的适宜规模,以期为在现实条件的制约下提高城市景观规划设计的生态可持续性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为了促进城市景观建设质量的提升,我们需要提高特殊灯具的安装质量,该文就城市景观亮化中特殊灯具的安装质量问题展开分析,以明确该过程中的不足,通过相关措施的实施,促进城市景观建设的综合效益的提升。  相似文献   

15.
镶嵌艺术是人类追求美的智慧结晶,是一种以硬质材质有色嵌片拼贴图案应用在墙壁立面或地平面上的艺术形式。通常所使用的材料具有与建筑共存的材料特性。因此,镶嵌艺术是一种极富现代活力的城市空间艺术表现形式。镶嵌艺术与城市景观的三大实质要素自然景观、环境设施,建筑物中的建筑实体、环境设施可以有机结合,同时又能与自然景观融合协调,使得城市景观整体空间达到高度整体和谐。在现代城市景观中融入镶嵌艺术,传承和超越原有景观艺术表现形式已成为我国城市景观艺术设计的新课题,在发挥艺术的社会审美功能、优化城市环境、美化城市形象方方面面具有重要的运用前景和现实意义。本文对镶嵌艺术的文化媒介和材质媒介作用及镶嵌艺术在我国现代城市景观中的运用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分析研究了镶嵌艺术表现形式在我国现代城市景观中运用发展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6.
认为反映在各尺度的城市景观上的城市病日益凸现,以宏观尺度的城市设计控制和引导城市建设越发显得必要;要使城市设计科学合理并能及早地介入,就必须始终把握城市设计的要义与精髓:即城市结构和功能的变化导致城市景观发生改变,而城市景观的改变又可反过来影响一个城市的功能与服务;一个具有一定普适价值的城市景观综合分析框架对于分析城市景观是十分有益的,并且应该以宏观城市设计的角度经常性地检讨城市景观变化与城市功能服务之间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7.
城市道路景观建设是城市建设重要的组成部分,其更为直观的展现了一座城市的自然与人文风貌,因而,将更多的城市文化融入道路景观建设中成为成为新时期城市道路景观设计的主要方向。文章通过具体分析城市文化与城市道路景观的内在联系,探究了道路景观设计中可以融入的城市文化,希望能为城建规划部门提供一定的参考,以促进更和谐、更具人文气息的城市道路景观设计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城市化建设的不断完善,城市景观园林的规划建设逐渐成为城市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城市景观园林规划被更多的人所熟悉,然而在景观园林的规划设计中,由于地区的经济发展能力和园林的规划能力不平衡,以及一些指导思想的的不合理,导致在景观园林的规划设计中也会很多的问题存在,例如不能够因地制宜,对一些规划项目实际情况缺乏全面性的考虑、致使在实际中实际产生的效果不佳,城市景观园林的规划设计中应该贯彻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以人为本。本文对景观园林规划设计的注意问题和设计原则以及如何科学合理的进行景观园林的规划设计展开谈论分析。  相似文献   

19.
城市道路景观建设是城市建设重要的组成部分,其更为直观的展现了一座城市的自然与人文风貌,因而,将更多的城市文化融入道路景观建设中成为成为新时期城市道路景观设计的主要方向。文章通过具体分析城市文化与城市道路景观的内在联系,探究了道路景观设计中可以融入的城市文化,希望能为城建规划部门提供一定的参考,以促进更和谐、更具人文气息的城市道路景观设计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李金凤 《价值工程》2010,29(33):268-268
随着计算机技术及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化虚拟城市逐渐引起人们的注意。如何高效、快速地构建三维景观是建立虚拟城市的关键技术。基于SketchUp(以下简称SU)的虚拟城市三维景观构建方法,其操作简单,效率高,大大降低构建三维景观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从而降低工程的成本。此方法可以广泛应用于各高校校园景观建设,中小城市的三维景观建设以及各种城市规划工作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