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企业固定资产的全部更新和局部改造是企业维持再生产和提高效率的要求。主要包括制定分阶段固定资产更新改造的规划,提出科学合理的固定资产更新改造的资金预算,正确估计配套流动资金的需要量。固定资产更新改造决策一般不采用折现分析法,而是继续使用和更新改造投资的年成本(即差量分析),以年平均成本较低的方案为优选对象。  相似文献   

2.
低值易耗品是指企业在业务经营过程中所必需的单项价值比较低或使用年限比较短,不能作为固定资产核算的物质设备和劳动资料,如工具器具、管理用具、玻璃器皿、劳功用具等。这些物质设备在经营过程中可以多次使用,其价值随其磨损程度逐渐转移到有关的成本或费用中去。就其性质来看,低值易耗品是可以多次使用而不改变原有实物形态的劳动资料,具有固定资产的特性。本文结合现行企业会计制度对低值易耗品的摊销方法,谈谈对事业单位低值易耗品管理的设想。  相似文献   

3.
企业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大部分企业中,固定资产一般占投资者注入资金的70%。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选择是制定企业会计政策的一项重要内容。选择不同的折旧方法将导致不同的报告利润和固定资产价值,并对企业的税收利益、现金流量产生影响。本文对固定资产的四种常用的折旧方法进行对比分析,比较四种方法的各自优缺点,以及四种方法对税收的影响,对不同的企业在选择折旧方法时提出合理建议,对企业更好地选择适合本企业的折旧方法具有一定的意义。一、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种类及比较固定资产折旧方法是将固定资产预计折旧总额在固定资产各使用期间进行分配时所采用的具体计算方法。会计上的折旧方法较多,主要有直线法、加速折旧法等。折旧方法的选用将直接影响应提折旧总额在固定资产各个使用年限之间的分配结果,从而影响各年的净收益和所得税。因此,企业应根据固定资产性质、受有形损耗和无形损耗影响的方式及程度,结合科技发展、环境及其他因素,合理选择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固定资产折旧方法一经确定,不应随意变更。下面就将几种主要的折旧方法进行归纳比较:(一)直线法1.直线法的含义直线法,又称使用年限法、年限平均法,是根据固定资产的原始价值扣除预计残值,按预计使用年限平均计提折旧的一种方法,是...  相似文献   

4.
按照现行会计制度规定,医疗机构固定资产,是指医疗机构占有和使用的单位价值在规定标准以上,且使用年限一年上,或单位价值虽不符合规定标准但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的大宗同类物资。固定资产具备形态多样、种类多、数量大、主要专业设备价值高、更新换代快等特点,主要有房屋、医疗专业设备、交通工具、办公设备及图书资料,是提供医疗服务的基础和首要条件,亦是反映医疗机构规模和实力的首要经济指标,其购置建设经费主要是通过上级拨款、自筹资金取得。  相似文献   

5.
汤世祺 《华商》2008,(12):14-14
企业固定资产是指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的房屋、建筑物、机器、设备、器具、工具等;不属于经营用主要设备的物品,单位价值在2000元以上,并且使用年限超过两年的,也按固定资产管理。我国经济投资随着改革与开放而快速增长,企业固定资产也  相似文献   

6.
固定资产盘盈是在固定资产清查中发现实存数大于账存数的一种账实不符现象,本文通过新旧会计准则对盘盈固定资产会计处理的比较,来分析新旧会计准则下盘盈固定资产会计处理的变化及其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高校的固定资产是指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单位价值在规定的标准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来物质形态的资产,一般分为六类:房屋和建筑物、专用设备、一般设备、文物和陈列品、图书、其他固定资产等。作为高校固定资产的会计处理,有其特殊性,比如高校的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等。本文对其会计处理进行重点阐述。一、固定资产购置的会计核算  相似文献   

8.
孟凡玲 《商业会计》2006,(11):59-59
高校的固定资产是指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单位价值在规定的标准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来物质形态的资产,一般分为六类:房屋和建筑物、专用设备、一般设备、文物和陈列品、图书、其他固定资产等。作为高校固定资产的会计处理,有其特殊性,比如高校的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等。本文对其会计处理进行重点阐述。  相似文献   

9.
《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及其应用指南规定。固定资产的后续支出是指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发生的更新改造支出、修理费用等。固定资产的更新改造等支出,满足与该固定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和该固定资产的成本能够可靠计量的确认条件的,应当计入固定资产成本,如有被替换的部分,应扣除其价值;不满足该固定资产确认条件的修理费用等,应当在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本文主要对固定资产后续支出的会计处理和税务处理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
企业固定资产后续支出核算是一个重要而又棘手的问题,其核算内容包括更新改造支出的核算和固定资产修理支出核算两类。固定资产更新改造和修理支出的结果符合固定资产的确认条件,因此应将其将其计入固定资产成本进行核算。  相似文献   

11.
固定资产折旧年限是决定其折旧额的因素之一,而企业的利润与固定资产折旧又有着直接的联系.文章通过分析鞍钢股份有限公司频繁调节固定资产折旧年限的内在动机,来说明固定资产折旧年限变动对利润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2.
企业固定资产后续支出核算是一个重要而又棘手的问题,其核算内容包括更新改造支出的核算和固定资产修理支出核算两类。固定资产更新改造和修理支出的结果符合固定资产的确认条件,因此应将其将其计人固定资产成本进行核算。  相似文献   

13.
固定资产是企业一项重要的、不可缺少的长期资产,它的使用期限比较长(超过一年),单位价值较高,在使用过程中用来改变或影响劳动对象的劳动资料,即劳动手段。所以,固定资产的价值应该在其预计的使用年限内按照一定的方法逐步的转移到成本或费用中以得到补偿。目前为止会计准则中规定的固定资产折旧的方法有两类:一是平均法,包括平均年限法和工作量法;二是加速折旧法,包括双倍余额递减法和年数总和法。它们折旧额的计算公式分别是:工作量法:单位工作量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预计净残值)÷预计总工量某项固定资产折旧额=该项规定资产当月工作量…  相似文献   

14.
赵晓娟 《现代商业》2008,(3):119-120
本文通过列举新旧企业会计准则中有关固定资产的不同规定,从概念及核算范围、固定资产初始计量、后续计量、固定资产处置和信息批露等五个方面进行分析比较,归纳总结了新准则中关于固定资产准则的变化。  相似文献   

15.
会计文化一方面和其所处的历史背景有关,不同历史时期会计文化推动了会计制度的创新,另一方面,会计处理方法的创新和完善,也带动了会计文化的创新与进步。本文通过研究改革开放和中国加入WTO这两个历史背景下的固定资产折旧制度变化,来探究会计文化,同时,通过分析企业在实际生产中对固定资产不同折旧方法的使用、对固定资产预计可使用年限的估计等会计工作的文化内涵,感悟会计文化,进而指导会计工作。  相似文献   

16.
在企业的经营活动中,固定资产更新是一个经常面临的难题,固定资产更新决策不同于一般的投资决策,因为设备更换一般不改变企业的生产能力,不能增加企业的现金流入,更新决策的现金流量主要是现金流出,因此决策时,较好的分析方法是比较继续使用和进行更新两个方案的现金流量,进而计算其年平均运行成本,年平均运行成本较低的方案是为好方案。但是年平均运行成本的计算比较复杂,在一定程度上给企业的决策带来了很大的难度,本文利用EXCEL设计的固定资产更新决策模型,能够很好的解决这一难题,为企业的决策提供了一个高效、快捷、准确、及时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17.
会计文化一方面和其所处的历史背景有关,不同历史时期会计文化推动了会计制度的创新,另一方面,会计处理方法的创新和完善,也带动了会计文化的创新与进步。本文通过研究改革开放和中国加入WTO这两个历史背景下的固定资产折旧制度变化,来探究会计文化,同时,通过分析企业在实际生产中对固定资产不同折旧方法的使用、对固定资产预计可使用年限的估计等会计工作的文化内涵,感悟会计文化,进而指导会计工作。  相似文献   

18.
利用excel在工作表中建立固定资产数据库替代传统的固定资产明细账 ,应用平均年限法对固定资产进行折旧处理及折旧汇总处理的方法以、企业间使用加速法折旧 ,可以使财务人员解脱繁重的手工劳动 ,提高工作效率 ,以适应新时代的需求。  相似文献   

19.
现行财务制度规定,企业固定资产折旧方法一般采用平均年限法。采用平均年限法,固定资产折旧额主要是根据固定资产原值和预计使用年限两个基本因素计算的;同时还要考虑固定资产的预计残值和预计清理费用。计算公式为;固定资产年折旧额一固定资预计预计清二二二一二L十二二二  相似文献   

20.
仝宁华 《中国市场》2013,(33):122-123
2012年12月,财政部会同教育部印发了《高等学校财务制度》,新制度对原制度的各项内容进行了全面修订,尤其对固定资产的核算要求变化最大,对固定资产的核定标准进行了新的规定,增加了计提固定资产折旧的要求等。由于新的财务制度尚处于启动期,而旧制度并未完全结束执行,因此在这种新旧制度交替期间,笔者认为有必要在新旧制度下对高校固定资产的核算进行比较,以便更好地加强管理工作,提高资产使用效益,保障固定资产的安全和完整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