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关于旅游线路专营的思考 --兼与孙建超等老师商榷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解决旅游线路开发中的外部经济问题,是我国旅行社业走向良性发展的迫切需要。本文从孙建超等老师的文章入手,阐述了旅行社一体化的局限性,以及建立旅游线路使用权市场在解决旅游线路开发中的外部经济问题上所起的作用,并指出建立旅游线路使用权市场才是更合理的选择。 相似文献
2.
也论区域旅游合作的动力机制——兼与靳诚等同志商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对研究者建立的一个区域旅游合作动力机制模型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区域旅游合作动力机制新的理解.本文将区域旅游合作的动力机制理解为区域基础条件和旅游市场对旅游企业或政府产生作用并促使他们采取合作行为的机制. 相似文献
3.
也论旅游理论研究的几个问题——与余书炜同志商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也论旅游理论研究的几个问题———与余书炜同志商榷□张凌云《旅游学刊》今年第4期刊登了余书炜的《论旅游理论研究内容的框架》一文(以下简称余文),就旅游理论研究现状发表了自己的见解,并以旅游活动作为起点推导构建了一个“较为明确的旅游理论研究内容的框架”。... 相似文献
4.
一、旅游作为产业的特殊性
旅游作为一种特殊的产业,并不能像其他产业那样从生产角度去定义.因为与旅游相关的企业,如旅行社、饭店、交通、餐饮等,并不是提供同一种产品,也不是以同类技术生产该产品.旅游产品是从消费角度来定义的,即从旅游者角度来定义旅游业;那些在缺少旅游活动的情况下,企业收入受到明显影响的企业被定义为旅游企业.这样与旅游相关的产品生产过程就散布在不同的产品部门. 相似文献
5.
关于旅游发展的几个阶段性问题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4
文章对中国旅游产业功能、旅游市场发育、旅游增长方式、区域发展、旅游资源开发、旅游产品开发、旅游企业竞争、旅游管理等方面的发展阶段作出了概括和分析,既是对以往过程的回顾,也是对未来发展趋势的揭示。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遗产旅游发展迅速,很多人已经把遗产地,尤其是世界遗产地与旅游目的地画上了等号.这显然是一种误解,但同时也反映出人们对世界遗产地旅游的热衷.这种热衷折射出人们的一种怀旧情绪,也折射出遗产旅游在现代人生活中的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7.
关于旅游景区公司上市争论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3,自引:4,他引:23
本文论述了在旅游上市公司的几个被混淆的基本概念,澄清了旅游上市公司的“公司上市”,而非国家风景“资源上市”,阐述了旅游开发与资源保护的相互关系,探讨和比较了旅游景区公司的几种经营模式,从而得出了旅游景点公司上市是一项兼顾各方利益利大于弊的制度安排这一结论。 相似文献
8.
虚拟集群式旅游供应链模型构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基于旅游供应链理论研究动态与现代信息技术发展态势,提出以信息拉动式为特征的在线旅游供应链(e-tourism supply chain)的理念。从集群式供应链视角,分析了虚拟集群式旅游供应链建立的动因,构建了虚拟集群式旅游供应链理论模型。文章通过创新旅游供应链研究视角,借鉴产业集群与供应链管理耦合研究理论,试图在赛博空间(Cyberspace)里,构建起虚拟集群式旅游供应链的理论框架,可分成4个部分:(1)旅游者信息链,是围绕着每个旅游者需求信息的一条\"信息拉动式供应链\",在此基础上形成旅游企业旅游服务大规模定制链;(2)旅游服务定制链,旅游企业在以\"旅游者\"为中心的信息链上提供即时响应、即时采购、即时生产、即时销售的敏捷制造服务,同业性旅游企业合作服务于旅游者;(3)信息共享平台,包括旅游者需求汇集、统计、分流平台,旅游企业沟通平台和旅游评价平台;(4)专业化辅助企业,具有弹性专精的优势,缓解大规模标准通用化服务提供和市场的定制化随机要求(stochastic demand)之间的矛盾,满足了旅游者对定制化旅游服务需求。 相似文献
9.
对于发展我国旅游保险业的思考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旅游保险是保险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首先介绍了我国旅游保险的发展情况,并分析了制约我国旅游保险发展的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推进我国旅游保险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关于旅游景区公司上市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一、关于景区旅游企业上市问题的若干建议1-对景区公司上市的建议 按照已经上市的4家景区公司的实际情况来看,景区公司上市对于促进旅游景区的保护与发展都具有积极作用,因此还是应该努力支持,对于现有的几家准备上市的公司应区别情况尽快加以审批。从另一个方面看,上市本身是一个对企业规范化的改制过程,又是一个比较严格的评审过程,在操作方面也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因此在这个问题上我们不必担心刮风,也刮不起风。即使有更多的景区公司想上市也不可能成批上市。但是通过这种方式可能规范景区经营,开创景区管理的新局面。从… 相似文献
11.
Owners or managers of 373 businesses on Cape Cod, Massachusetts, were interviewed in summer 1981 to determine whether they were affected by the 1979 gasoline shortage.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half the respondents were affected, the majority of whom were adversely affected. More tourism businesses reported being affected than non-tourism businesses. The effects manifested themselves in staff layoffs and unfilled vacancies. Nevertheless, tourism businesses on the Cape did not alter any of their marketing strategies, excluding the lowering of prices. 相似文献
12.
旅游业供应链新模式初探 总被引:27,自引:5,他引:27
基于供应链管理思想的考虑,目前旅游业所形成的以旅行社为核心的供应链模式给旅游业的发展造成了许多问题,且有落伍于旅游业发展新形势的趋势.基于对问题的解决与新形势的关注,本文探讨并构建一种以旅游景区/点为核心的新的旅游业供应链模式. 相似文献
13.
在WEF《旅游竞争力报告》的分析中,中国的“旅游亲和力”表现出惊人的滞后,这不能不让我们警醒.文章意在探寻旅游服务构成元素中“旅游亲争力”的所在及其产生和培育的机理,并从而在中国各地不平衡的发展中寻找出更多的积极因素.为此,文章选取杭州作为有益的实例进行了分析,从城市、旅游供给、市场促销、公共服务等层面给以了一定的追踪,以期能够供旅游城市在建设和经营管理中参照思考. 相似文献
14.
我国旅行社业垂直分工体系缘何难以实现?——对我国旅行社业发展垂直分工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鉴于我国旅行社业行业秩序混乱的状况以及欧美国家旅行社行业的有序发展,旅游业界有关人士主张在我国旅行社业内发展和建立垂直分工体系,然而垂直分工体系却始终不能如人们所预想的那样得以实现,这引发了笔者对这一问题的思考.本文在分析欧美旅行社业分工体系形成背景的基础上,从市场营销学的角度对当前我国旅行社业分工体系的现实问题进行了探讨,指出在我国当前条件下,旅行社业零售代理商的生存条件尚不具备,垂直分工体系的构想仍难以实现. 相似文献
15.
为了分散旅行社责任风险,维护旅游者利益,国家旅游局于2001年实行强制的旅行社投保责任保险制度,该制度实施5年来,其效果与旅游局的初衷、旅行社的期望相去甚远,有关旅游事故纠纷的报道仍然不绝于耳.本文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对我国现行旅行社责任保险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同时提出发展我国旅行社责任保险的思路和对策,以期促进我国旅行社责任保险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互联网对旅游目的地分销渠道影响——黄山案例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互联网的发展与应用对旅游目的地分销渠道产生了显著影响,传统旅行社的分销渠道功能发生变化,一些新的分销渠道如黄山的自助游服务酒店开始出现。关于互联网是否导致旅游分销渠道的"去中介化"和"再中介化"的争论成为学术界讨论的热点。文章以黄山为案例,以历时态的视角动态分析了互联网对黄山旅游目的地分销渠道的影响。研究发现,互联网使旅游目的地分销渠道更加多元化、网络化,目的地旅游分销关系、功能与结构等方面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旅游者的主导地位增强,旅游中介的垄断地位相对减弱,但目的地的分销渠道"去中介化"与"再中介化"并未清晰地形成。 相似文献
17.
18.
19.
《Journal of Quality Assurance in Hospitality & Tourism》2013,14(3-4):167-176
SUMMARY Consumer satisfaction related to service quality during the vacation experience is of paramount importance to the travel and tourism industry. This study tests empirically the effects the number of nights spent on a vacation have on the levels of satisfaction recent travelers report for three service aspects of the travel destination: perceived satisfaction with tourism service providers; perceived “freedom from defects” of tourism services; and perceived reasonableness of the cost of tourism services. Differentiation in satisfaction scores between “short-term visitors” (i.e., those who stayed from one to six nights) and “long-term visitors” (i.e., those who stayed seven or more nights) were examin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visitors were present for (1) perceived satisfaction with industry professionals delivering the service experience at the travel destination, (2) perceived satisfaction with “freedom from defects” of the actual services at the destination, and (3) perceived reasonableness of the cost of services at the travel destination. Suggestions for how tourism industry professionals can make use of this information are presented.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