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城市的技术创新能力是指在城市创新过程中 ,不断地将知识、技术、信息等要素纳入社会生产过程的能力。对一个城市而言 ,技术创新能力是对城市知识、技术发展状况的综合反映。技术创新能力的高低 ,直接影响到城市的技术层次。对 1 5个副省级城市技术创新能力利用因子分析、聚类分析等现代统计方法进行科学的量化测算 ,最终评价结果 ,我省的两个副省级城市济南、青岛分别名列第 1 2位和第 1 0位。  相似文献   

2.
基于创新价值链的视角通过考虑非期望产出的非径向Super-SBM模型,利用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数据、中国科技统计年鉴数据、中国能源统计年鉴数据、中国统计年鉴数据以及京津冀地方统计年鉴数据,测算2009-2018年京津冀高技术产业三阶段的技术创新效率,并在此基础上利用PLS回归分析法分析各阶段技术创新效率的驱动要素.对于打开京津冀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的"黑箱"和提升京津冀地区的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3.
本文构建科技投入与经济增长的指标体系,以灰色关联度分析为基础,依据《中国科技统计年鉴》广西2000-2007年有关数据,在分析不同的科技投入指标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基础上,对进一步提高广西科技投入水平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研究有关技术创新能力指标体系,依托辽宁统计年鉴数据从创新投入能力、创新研发能力和创新转化产出能力三个方面入手,构建辽宁省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指标体系。基于因子分析法对2008~2015年的样本数据降维处理,最终得出各年份技术创新因子得分情况,根据研究结果给出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山东省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山东省是中国东部沿海的重要省份,改革开放以来,全省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省内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显著。基于《2007山东统计年鉴》和《2007山东农村统计年鉴》的相关数据,通过构建区域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均方差权值法,分析山东17地市的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情况及产生差异的原因,最终结合山东省情况提出了协调区域经济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以《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2003-2012年的相关数据为基础,采用因子分析法对河南省高技术产业集群水平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河南省的高技术产业集群水平呈现出逐年递增的发展趋势,其中,2003年到2008年是缓慢增长阶段,增幅较小;2008年到2012年是迅速增长阶段,说明今后几年河南省高技术产业集群水平将处于一个不断递增的阶段。其次,高技术产业集群的发展规模对集群水平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7.
安徽省经济发展仍主要依赖于工业发展。文章基于历年《安徽省统计年鉴》和2012年的相关经济统计数据,运用DEA模型,从工业产值效率与技术创新效率的两个角度,即工业技术实力与工业技术创新发展潜力两方面出发,诠释工业技术竞争力,评价安徽省工业技术竞争力现状,提出安徽省提升工业竞争力的相关规划。  相似文献   

8.
王巧玲 《北方经济》2012,(16):73-74
文章利用2002~2011年《河南省统计年鉴》数据,用库茨涅茨指数、收入不良指数、阿鲁瓦雅指数、基尼系数等指标对河南省城镇居民十年来的收入分配进行测度。结果发现2001~2002年河南省城镇居民收入差距呈扩大趋势,而2003~2010年间这种趋势变动并不明显,整个十年的城镇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相对合理,这与实际收入分配差距不太符合。文章结合实际情况和数据的可取得性对此做出了解释。  相似文献   

9.
利用1995—2010年《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和《中国统计年鉴》中高技术产业及其5个子行业的数据,实证分析不同地区(东部地区、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高技术产业的5个子行业对相应地区高技术产业的贡献度。研究表明,高技术产业的5个子行业对不同地区的贡献度不同,不同地区高技术产业有不同的优势行业。最后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李兰芳 《科技和产业》2012,12(8):102-104
以上海市为例,以《中国统计年鉴》和《上海统计年鉴》2002-2010年度宏观经济数据为样本,实证分析高技术服务业对上海市的经济贡献。结果表明,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的发展带动了上海市和三个产业的经济增长,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的发展却起到了阻碍作用。最后提出几点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刘会平 《特区经济》2008,(11):145-146
增强民营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对化解民营经济发展瓶颈非常重要。民营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有其特有的优劣势,在高科技迅速发展的新形势下,民营企业要克服对技术创新"神秘化"、"专家化"的错觉,善于根据自身特点进行有效技术创新。  相似文献   

12.
温如春 《特区经济》2009,240(1):199-200
科技创新是民营科技企业发展的源泉,又是民营科技企业发展的薄弱环节。本文首先阐述了湖北省民营科技企业发展的状况,然后论述了其民营科技企业科技创新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建立企业科技创新平台的建议和对策,以解决湖北民营科技企业科技创新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盛顺喜 《特区经济》2008,(2):115-117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较快增长,民营企业的发展也非常迅速,但民营企业的发展已经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民营企业要突破发展的瓶颈,进行技术创新,提升自身的竞争能力是民营企业的一个现实选择。本文就我国民营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优劣势和途径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4.
农业科技企业创新合作网络关系对企业技术创新绩效提高至关重要。同时农业科技企业可以依靠创新合作网络关系获取多样性创新知识推动企业技术创新绩效提升。构建“创新合作网络关系-知识多样性-技术创新绩效”理论模型,采用相关性分析与结构方程模型对问卷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实证结果表明:农科企业创新合作网络关系与知识多样性对企业创新绩效均产生正向影响;创新合作网络对知识多样性产生正向影响;知识多样性在创新合作网络关系对技术创新绩效影响中具有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15.
易元红 《改革与战略》2011,27(12):177-179,186
问卷调查的结果表明,武汉城市圈集群式民营企业在技术创新能力、竞争能力、政府服务需求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文章建议,通过构建制度化的区域合作机制、创新金融体制、提升创新能力、建立服务体系、培育区域产业集群品牌等途径来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企业研发支出可以反映其研发行为的过程和结果.分析技术创新的市场价值与政府资源支持对科技民企研发支出总规模和各阶段规模的影响,有助于明晰市场和制度因素影响技术创新的机制和效果.对中小板297家高科技民企的检验表明:技术创新价值对企业资本性和费用性研发支出均有显著正向影响;财政补贴显著正向调节技术创新价值分别与资本性和费用性研发支出的正向关系,且对前者的调节效应大于对后者的调节效应;税收激励对技术创新价值与资本性和费用性研发支出关系的调节效应均不显著;财政补贴对高科技民企的研发支出规模有更好的驱动效果.  相似文献   

17.
新型工业化与传统工业化具有截然不同的发展思维,新型工业化与传统工业化形成的剧烈反差将激发民营企业的创新动力。民营经济的科技创新凝结了以科技为核心的生产要素,开拓了一条向技术、人才、管理争效益的路径。顺应新型工业化与民营经济科技创新的互动机理,需要分析互动的环境因素、夯实互动基础以激活互动效应。  相似文献   

18.
以沈阳市高新技术企业为调查对象,收集2460家高新技术企业数据,通过构建企业的社会责任指数、知识吸收指数、技术创新指数,分析考察社会责任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实证研究发现,社会责任对企业技术创新具有正向影响作用,知识吸收在社会责任与企业技术创新之间起中介作用。进一步研究表明,潜在吸收能力和实际吸收能力在知识吸收与企业技术创新之间具有调节作用。研究结果对当前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的“卡脖子”问题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大对科技的创新投入实现技术突破。而资金支持对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创新投入显得非常重要,既要推进社会资本投资,也要政府做好政策与资金的引导工作。基于以上背景,本文选取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企业2015—2019年的数据来分析政府补贴、融资结构与企业创新投入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当前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股权融资和债权融资对企业创新投入都具有抑制作用,并且债权融资的抑制程度强于股权融资;民营企业股权融资对创新投入具有抑制作用,而国有企业股权融资对创新投入并不会产生影响;政府补贴对民营企业创新投入的正向促进作用强于国有企业;政府补贴只会显著增强民营企业股权融资和债权融资对创新投入的抑制作用,而对国有企业不会产生调节作用。因此提出,政府在继续加强对战略性新兴产业补贴力度的同时,要建立客观高效的补贴对象筛选标准,极力避免筛选过程中的"产权歧视"问题;我国应当继续完善股权融资制度,强调长期价值投资理念,营造有利于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创新的环境;银行应提供可灵活调整信贷周期的金融产品,并改进抵押贷款模式,降低对战略性新兴企业的贷款门槛;债券市场应多发行战略...  相似文献   

20.
基于数字化转型视角,以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运用三阶段DEA模型对企业创新效率进行测算和分解,并采用Tobit回归模型对企业创新效率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发现:(1)传统DEA模型结果显示,2007-2020年企业创新效率呈现出“U”型发展趋势,且整体上处于较低水平,具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在数字经济和数字化转型的环境中,国有企业相对于民营企业的规模效率仍保持较大优势,但民营企业相对于国有企业的纯技术效率优势正逐步被替代。(2)似SFA模型结果显示,数字经济、政府支持、行业竞争、教育环境和开放环境等是影响企业创新效率的重要外部环境因素。(3)调整后DEA模型结果显示,整体上剔除环境因素后企业创新效率有所提升,但仍处于较低水平。创新环境的改善主要通过提升企业的管理效率、技术适应能力等来提升创新效率。(4)Tobit回归模型的结果显示,企业规模、企业年龄、资产收益率、负债结构、独立董事比例、股权集中度和机构持股比例等因素是影响调整后创新效率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