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是新兴市场国家,存在严重的债权型货币错配,并且越来越严重.货币错配是新兴市场经济国家普遍存在而难以在短期内解决的问题,它可能会导致货币危机,提高化解金融危机的成本,会干扰汇率制度的正常运行,还会对回避政策的价格效应有一定影响.本文章以我国1987~2006年的数据为依据,实证分析了我国货币错配对我国货币政策价格效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货币错配是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本文对我国货币错配的程度和风险进行了分析.首先选取了1998年至2005年间相关数据,然后采用净外币资产、负债率、外债/外汇储备、外汇收入四个指标对我国货币错配程度进行了衡量,认为我国货币错配表现为高额的净外币资产,外汇储备、外汇收入都有助于降低货币错配风险,最后提出了相关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本文首先提出了一个假说,即自20世纪90年代初期以来,随着我国经济内部的失衡日益严重,我国陷入了"货币错配"、"高储蓄两难"和"经济内外失衡"的动态"恶性三角循环"困境。结合我国的经济现实情况,文章对这种假说进行了实证检验,指出必须综合治理才能突破这种困境,并提出了以调整内部经济结构为主、以降低货币错配为辅的政策策略。  相似文献   

4.
将数字经济、技术创新、市场竞争和政府治理同时纳入资源错配分析框架,特别是将政府治理作为重要的调节变量探究政府治理在数字经济矫正资源错配中的重要调节作用。基于2010—2020年我国259个地级城市面板数据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对资源错配的影响及作用机制,以期实现对文章理论分析的验证和量化数字经济影响资源错配的定量关系。研究得出数字经济显著矫正了当前的资源错配水平,且一系列稳健性检验该结论依然成立。理论机制检验结果表明,数字经济通过提升技术创新水平和广泛促进市场竞争更加有助于矫正资源错配;政府有效治理和数字经济的协同发展显著调节当前资源错配水平使得资源配置效率更加高效。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对资源错配的影响具有典型的非均衡异质性特征事实。  相似文献   

5.
货币错配是开放型经济普遍存在的一个客观现象,是最近二十多年发展中国家货币金融危机高频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同时使得解决危机的成本变得更为高昂。发展中国家应该理解货币错配形成的机理,高度重视货币错配带来的负面影响,采取有效措施缓解和控制货币错配风险,维护自身金融安全。  相似文献   

6.
由于商业银行业务的特殊性,其资产与负债之间往往会出现久期错配,从而在利率发生波动时形成利率风险,国外研究表明久期错配对利率衍生品使用存在正向拉动作用。通过对中国16家上市商业银行2006-2012年的半年度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后却发现,久期错配对利率衍生品的影响为负。进一步的研究显示,这种负效应的规模及显著性水平均与错配的期限结构存在正相关性。基于实证结果并结合中国金融体系的现状,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不同期限的负债资金,构成了企业的债权融资期限结构。企业对债权融资期限结构进行选择,目的是为了降低债权融资成本,提高债权融资的收益,最终促进企业价值最大化的实现。本文利用34家电力行业上市公司1997—2004年的财务数据,通过建立变截距固定效应面板模型,证明企业价值与债权融资期限结构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这一结果支持了本文的理论分析;实证结果还表明企业规模、流通股比例、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对企业价值具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股票价格与货币需求关系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本从实证角度出度,分析研究了股票价格的变化对货币需求的影响,并运用协整方法和误差修正模型,估计出我国货币需求与股票价格指数的长期关系及其误差修正模型。我们得出的实证结论是:进入90年代以来股票价格指数与货币需求具有长期稳定的相关关系,股票价格对长期实际货币需求有显的、正的财富效果。这说明,90年代以来我国货币需求关系已有了明显的变化,货币化进程不再是影响货币需求的重要原因,新的货币需求关系符合现代货币需求理论。  相似文献   

9.
我国股票市场对货币需求影响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我国股票市场发展,股票市场对货币需求的影响日渐加剧。本文以 狭义货币需求M1为研究对象,通过实证研究表明:当期股票市场收益率与当期证券交易保证金呈正相关关系,对当期M1具有反向影响;本期股票交易量以及本期流通市值与下期M1呈正相关关系,对下期M1具有正向影响,并分析了其中的相互关系。最后从实证研究的结果得出货币需求函数稳定性的政策意义下降的结论,并分析了原因。  相似文献   

10.
中国货币供给内生性的实证检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正在向从紧的货币政策转变,以舒缓严峻的流动性过剩压力,但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货币供给的内生性程度。货币供给有基本货币投放和货币乘数放大两个阶段,本文从基础货币的角度对我国的货币供给的内生性进行探讨,利用1997年9月到2007年8月的广义货币M2、外汇储备、央行对存款货币银行债权月末余额数据,使用单位根检验、Johansen协整、G ranger因果检验、脉冲响应函数方法进行实证分析。结论说明:就基础货币投放而言,我国货币政策有很强的外生性,与事实相符,并从侧面支持了中央的紧缩性政策越来越向控制信贷、投资等货币乘数因素倾斜的做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