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村人口的城市化问题研究——基于户籍制度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城市化发展成为一个世界性现象的今天,农村人口的城市化也成为我国目前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学界普遍认为,我国的户籍管理制度极大地约束了农村人口的城市化进程,因此改革或取消户籍管理制度,将会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农村人口的城市化。然而,基于农民理性人的假设和对城乡相对收入差异模型的分析,得出改革或取消户籍制度并不会引发预期中的大规模的农村人口进城落户的结论,并进一步指出只有实施一系列旨在提高农村人口对城市生活满足程度的改革才是促进我国农村人口城市化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2.
目前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是农业经济中传统农业仍占主导地位,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现存“家庭承包、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虽然克服了旧体制下的许多弊病,但农户家庭经济仍保留了传统小农经济的基本特征。传统农业特征的延续绝非偶然,它涉及的主要问题均可归结到农村人口经济问题这一点上。本文从农村人口特征的分析入手,系统考察我国农村人口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并对农村人口再生产、农村人口流动和人口素质等人口经济的核心问题进行探讨,据此提出我国农村人口与经济协调发展措施。  相似文献   

3.
人口问题是关系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关系中国现代化建设兴衰成败,关系到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能否相互协调和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人口问题尤其是农村人口问题已经影响到中国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必须加以社会控制。农村人口问题的社会控制方法很多,其中...  相似文献   

4.
跨地区农村人口城市化与区域协调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当前我国区域协调发展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是人口分布与区域经济发展不一致,这也是国家实施主体功能区划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难题.跨尺度、跨区域的农村人口城市化则是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并最终形成国家主体功能区格局的一个重要方式.文章从当前的“城市农民工”现象分析了农村人口迁移对农民自身生活提高,迁入区工业化城市化发展,迁出区生态环境改善等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作用,并从“区域”视角分析了“地方权利边界”对农村人口转移的“机制性”限制,从城市政府提供公共服务能力、城市资源约束及城市发展空间约束等分析了城市化地域对农村转移人口的“客观限制”.文章提出,在国家实施主体功能区区划框架下,应通过加大中西部农村教育支持,提高农村人口人力资本水平,从长远考虑实施教育移民战略,改革区域性农村土地生产关系,在中国东中部地域扩大重点开发区范围,积极引导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等化解城市地域对农村转移人口的限制,从而在实践中国农村人口城市化过程中实现区域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5.
大城市郊区的农业人口转移与城市人口控制是密切相关的。对上海这样一个中心城人口高度密集,郊区农业人口密度也很高的特大城市来说,尤其是如此。妥善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对于搞好人口合理分布,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郊区农业人口以“离土不离乡”为主要方式,就地向非农业部门转移,对于避免农村人口盲目流向城市,控制大城市特别是大城市中心城区的人口规模是有利的。但是,  相似文献   

6.
社会保障是社会再生产的“安全阀”与“减震器”。我国农业大国的现实国情决定了农村社会保障问题的重要性。因此,要进行新一轮的农村改革和发展,首先就要保障农村社会的稳定和农民的基本生存发展保障。然而由于我国人口对资源巨大压力的长期性以及经济支撑能力的有限性,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相对不完善以及覆盖范围过于狭窄,土地长期承担着社会保障的功能。  相似文献   

7.
农村人口流动不可否认是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盐由之路,是我国农村大量富余劳动力转移的重要途径,对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特别是对农村的发展与稳定至关重要。与此同时,农村人口流动也产生了一些不利于农村社会稳定的因素。应保持农村人口的适度流动,并采取必要的改革与相关措施,消除消极影响,最终使农村人口流动能够真正地转移出农村剩余劳动力,促进我国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发展,最终促进和维护农村社会的稳定。  相似文献   

8.
农村人口流动与农业及农村的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吉元  胡必亮 《经济纵横》1995,(12):23-25,36
农村人口流动与农业及农村的可持续发展陈吉元,胡必亮(续上期)二、农村人口流动对农业及农村可持续发展可能带来的影响农村人口流动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巨大的系统工程。它从多方面影响着农业及农村的可持续发展。首先,它直接是一个劳动力使用问题。由于中国农村目前...  相似文献   

9.
农村人口城镇化与扩大内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存在城乡分割的二元经济结构,农村自给性生产生活方式、农民低收入和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大多数妨碍了内需的扩大。农村人口城镇化是改变这一状况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前,安徽农村人口流动大致经历了两个时期:一是1949—1962年期间,农村人口流动活跃;二是1962—1978年期间,农村人口流动处于低潮。农村人口流动是农村社会变动的重要表象之一,安徽省农村人口流动与其间农村社会变动情况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