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针对城际铁路列车运行组织,从列车开行的节时效果、线路通过能力利用和不同等级列车旅速变化等方面研究列车开行模式的影响。针对城际铁路有速差列车运行模式对线路通过能力的影响,分析最匹配列车能力占用情况,确定大站快车不是最匹配列车时的附加时间,以及列车组合的能力占用情况和规格化列车组合方案下大站快车对通过能力的影响等,给出各种模式对线路能力和服务效果的适应性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2.
普速旅客列车与动车组列车共线运输的站间距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客运专线的站间距离与通过能力、运输组织方式,以及普速旅客列车的旅行速度密切相关。以宝鸡一兰州客运专线为例,根据车站分布情况,采用"直接计算法"计算通过能力,分析站间距离与通过能力的关系,采用不加站、加3站、加5站方案分别铺画列车运行图,比较各方案运输指标,说明通过能力在110~150对/d时,客运专线的站间距离在50~50 km间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3.
针对郑西客运专线建设,系统分析影响客运专线旅客列车开行方案的各种因素,选择郑州、洛阳、三门峡、华山和西安5个站、4个区段,以2018年为研究年度,根据预测客流密度进行列车开行方案的研究。结合区段直通客流量计算行车量,确定列车对数、开行等级,并绘制列车开行方案示意图。最后,针对列车开行方案,结合经济、社会两个方面进行效益评价研究。  相似文献   

4.
在分析胶济客运专线的客流特点、能力适应性及扩能改造的基础上,根据胶济客运专线动车组列车和普速旅客列车混行的运输组织模式,结合其在高速铁路网络中的地位和作用,通过趋势客流、诱增客流和转移客流进行运量预测,得出2014、2015年胶济客运专线动车组列车客运量预测结果,并提出列车开行方案建议,为列车开行方案的编制和线路经济效益评价提供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5.
关于客运专线及城际铁路有折返作业中间站的平面布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有折返作业的中间站,是客运专线和城际铁路常见的中间站。在普速铁路中,由于全线开行的客车密度小,机车牵引的列车折返时需机车调头,作业复杂,折返作业时间的长短对能力也影响不大,所以,在车站布置上不需要作特殊对待,最多设一条机待线。而以动车组运行的客运专线和城际铁路就大不相同,高峰时段列车开行密度大,动车组折返不仅影响到车站和线路能力,而且也影响到动车组运用效率,就折返问题,对中间站的布置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6.
根据城际铁路运营组织特点和城际列车的技术作业要求,在分析城际铁路中间站到发线数量影响因素的基础上,计算得出城际铁路中间站不设置到发线的条件,以及不同车站分布和列车间隔条件下,开行大站直达列车和站站停列车的合理匹配关系。在一定车站分布条件下,根据线路系统设计能力或需要能力,计算得到中间站的合理到发线数量。  相似文献   

7.
基于客运专线列车开行方案的客流预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旅客列车开行方案对客流量的影响因素,建立列车开行方案和客流分担率的关系模型,通过采用满意度值作为中间变量,反映列车开行方案对客流量的影响,计算社会各消费人群对已有列车开行方案的满意度,预测客流可能出现的变化。建立客流量对于列车开行方案的函数模型,并以合肥—蚌埠客运专线为例,分析列车开行方案改进后对旅客满意度及客流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针对客运专线多速列车共线运行的特点,在有关研究的基础上,修改了交通流元胞自动机模型的运行规则,提出一种用于求解双线准移动闭塞区间多速运行系统的元胞自动机模型.应用该模型对客运专线多速列车运行图进行模拟仿真,分析不同速度列车构成比例和越行站间距对铁路区间通过能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综合考虑在具有客运专线条件下旅客列车的开行起迄点、运行径路、列车等级、开行对数及停站方案,提出基于停站方案的旅客列车开行方案优化方法,并根据相关前提建立优化模型,确定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通过Matlab编程进行实例分析,计算得到干线通道较为满意的旅客列车开行方案,并说明该模型如与已有列车开行方案研究成果相结合,可降低其复杂性,计算速度更快,结果更加直观.  相似文献   

10.
客运专线周期运行图列车开行方案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个性化停站方案与平均化停站方案的比较,提出客运专线客流密集区段周期运行图列车开行方案的设计原则,并通过对京沪客运专线沪宁段列车开行方案的设计及方案比较,验证以上理论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以达成线成都—遂宁单线半自动闭塞区段为例,通过计算机编图软件模拟分析,研究了在繁忙时段连续开行高等级旅客列车对全段通过能力和旅行速度的影响。总的研究结果表明高等级列车的连续开行对全线通过能力没有显著影响,同时对高等级列车连续开行采用不同时间间隔时,在列车速度、扣除系数等指标的影响方面也给出了一些具体结论。  相似文献   

12.
龙岩—漳平—厦门铁路曲线多、半径小,制约了旅客列车的运行速度,削弱了铁路客运的竞争能力。为此提出对该区段运行摆式列车的可行性进行探讨。分析表明,在该区段利用既有线路和设备开行摆式列车能充分发挥摆式列车的技术优势,有效提高铁路客运是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13.
客运专线通过能力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客运专线通过能力计算与既有铁路的不同之处,探讨了客运专线客流区段长度与通过能力之间的关系;重新选定了扣除标准列车,分析计算了中速列车和高速停站列车相对于高速直达列车平均扣除系数的变化趋势,以及不同高速停站列车比例变化时,客流区段高速列车通过能力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4.
从铁路春运组织是一项系统工程的观点出发,提出从市场调查、临客开行、售票组织、运能安排等方面,加强系统分析,统筹安排,提高组织效率,推动管理创新,从而不断提高铁路春运的驾驭水平。  相似文献   

15.
提速双线的大区间对通过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客货列车速差和站间距增大的情况下,双线自动闭塞区段客货列车运行时分差大于追踪列车间隔时间的大区间将会较多地出现。大区间引起旅客列车扣除系数增加,其增加的幅度与大区间的数量和分布有关。为此提出繁忙干线宜采用旅客列车成组连发的行车组织方法以充分利用通过能力。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高速铁路网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有必要对铁路客运网络与旅客出行行为的关系进行深入研究,为路网规划提供参考依据。基于路网规划阶段确定的包含高速铁路与普速铁路的网络布局结构特征,对铁路旅客出行路径的选择倾向进行研究,建立了用于反映铁路旅客出行路径选择倾向的多项Logit模型,提出了相应的铁路旅客出行路径搜索算法,通过算例分析,验证了模型与算法的有效性,并对铁路路网规划工作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铁路短途城际客运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开行城际列车已成为铁路运输企业新的经济增长点。新财务清算政策实施后,开行城际列车的效益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针对存在的问题,就如何提高其效益水平进行了讨论。提出了完善开行结构、增加营业收入、减少客运付费、降低成本支出等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18.
修建京津冀地区铁路客运中心站的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京津冀地区铁路客运专线网布局和运输组织方式的基础上,论述了铁路客运中心站的作用,提出地区铁路专线客运站的布局模式,以及客运站的分工建议和集疏运系统的建立与完善。  相似文献   

19.
旅客旅行舒适度的需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影响旅客舒适度的主要因素有人均占用面积、旅行时间、站车环境、运行平稳度和客运服务水平。不同职业和出行目的的旅客,对旅行舒适度的需求有所不同。铁路客运专线建设为旅客出行提供了更人性化的设计和高标准的软硬件环境,舒适度的改善将使旅客出行更加舒适愉快,也将进一步增强铁路客运的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20.
高速铁路客运服务应以旅客需求为导向,借助客运服务质量评价体系,完善高速铁路客运服务,满足旅客多样化出行需求。以马斯洛需求理论为基础,针对高速铁路旅客需求和感知建立三级评价指标体系,并提出运用灰色关联度-模糊综合评价法对高速铁路客运服务质量进行评价。对成都东站、重庆西站,以及G2885和G2890次列车高速铁路旅客进行现场调研,基于调研数据,运用灰色关联度-模糊综合评价法评价高速铁路客运服务质量。结果表明,高速铁路列车服务质量总体高于车站服务质量;相比于高速铁路客运服务的基本需求和物质需求,提升服务等级和注重精神尊重是提升高速铁路客运服务质量的努力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