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中国目前碳交易体系尚不完善的情况下,自愿减排交易已经成为国内碳排放市场的最佳切入点100万元,16800吨碳排放量。这是中国第一笔基于"熊猫标准"的碳排放交易,2011年3月30日,北京,方兴地产通过北京环境  相似文献   

2.
碳排放量控制已成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战略,而京津冀区域是我国特大城市群与新兴的经济区域,以区域碳市场与控排企业数据进行分析:北京市场交易量与金额整体上升,天津市场活跃性下降,河北省没有实际参与碳交易。已发布的会计处理指导中,北京市场更注重监管核算。各碳市场的信息披露形成一定规范,且披露与市场活跃程度直接相关。在全国2502家控排企业中,北京市场纳入大量服务业企业,天津市场则均为重工业企业。大部分控排企业的会计处理倾向简化,上市公司的碳信息披露程度较低,不利于信息使用者决策,且京津冀市场发展不一的重要原因即是会计准则缺失。对代表性企业进行案例描述,并针对现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碳交易和碳金融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发达国家在碳排放权交易的法律法规体系和制度安排、纳入碳交易市场的行业范围和参与主体及产品、碳排放交易的监管体系、政府出台的推动碳市场建设政策、多元化碳基金等方面的经验,对我国碳交易和碳金融建设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碳排放权交易已成为国际社会推动全球节能减排的重要手段,我国也在积极探索建设国内的碳排放市场.这些都为地方政府建设“低碳城市”提供了有益的借鉴。要通过创建区域内的碳交易试验平台、构建完善的碳交易信息平台、建立碳交易的法律保障机制等措施,利用经济手段解决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以市场手段来推动“低碳城市”的建设。  相似文献   

5.
夏凡  王之扬  王欢 《海南金融》2022,(7):24-30+37
建立良好的碳排放权交易体系以对碳排放权进行合理定价,已成为全球各经济体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的关键举措。根据世界银行统计,全球已建立24个碳排放权交易体系,遍及美洲、欧洲、亚洲和大洋洲。本文着重比较国际上运行时间较长且相对成熟的五大碳排放权交易体系:欧盟碳交易市场(EU ETS)、韩国碳交易市场(K ETS)、新西兰碳交易市场(NZ ETS)、加州总量控制与交易计划(CCTP)、美国区域温室气体减排行动(RGGI),分析各碳排放权交易体系的制度框架和实践进展,为我国碳市场运行、实现“双碳”目标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6.
发展碳排放交易制度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应对全球碳排放量过高所导致的气候变暖问题的主要手段之一,本文主要对发展碳交易制度进行了SWOT分析并提出了发展此制度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7.
发展碳排放交易制度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应对全球碳排放量过高所导致的气候变暖问题的主要手段之一,本文主要对发展碳交易制度进行了SWOT分析并提出了发展此制度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8.
碳税和碳排放权交易是实现碳减排的重要手段,两者功能上各有侧重、互补性较强。相对而言,碳税对经济社会的影响较大,在经济基础好、能源禀赋好的国家推行较为顺利;碳排放权交易因免费配额的存在,市场接受度较高。目前,欧盟已实现了两项制度的结合,在碳税征收主体中排除碳交易机制覆盖主体,将碳税作为碳交易市场化调控定价的重要补充手段,较好解决了减排政策的覆盖面和碳定价机制的问题。建议我国积极研究碳税方案,待碳交易市场成熟、经济相对平稳时试点征收碳税,并在覆盖主体和定价机制方面注重两项制度的协调。  相似文献   

9.
6月13日是全国低碳日。近年来,建设美丽中国、共享碧水蓝天的理念已越发深入人心,而建立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是我国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也是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政策工具。碳排放权交易是给企业排放设定上限,通过配额交易降低减排成本的重要制度。其实早在2011年,我国就已经确定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自2013年6月以来,深圳、北京、上海、天津、广东、湖北、重庆等7个碳交易市场相继鸣锣开市,拉开了我国碳交易从无到有的序幕。  相似文献   

10.
李卓 《投资北京》2016,(4):39-41
2015年12月联合国气候大会召开前,中国明确提出计划于2017年启动全国碳排放交易体系,届时将覆盖1万家企业,覆盖31个省市区的6个工业部门(电力、钢铁、水泥、化工、有色、石化),并将覆盖每年约40-45亿吨的碳排放,占全国碳排放量的近50%,中国的碳市场将成为全世界最大的碳交易市场。2011年10月底,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准了7个省市(北京、天津、上海、重庆、湖北、广东及深圳)开展碳排放  相似文献   

11.
碳排放权交易政策是促进制造业企业绿色创新的重要内容。选取2010—2021年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地区A股上市公司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模型考察碳排放权交易政策对先进制造业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碳排放权交易政策对先进制造业企业的绿色技术创新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但是当企业债务融资成本更高时,碳交易政策对先进制造业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有所降低;企业无形资产越多,碳交易政策对其绿色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越明显。相较于小型企业、低竞争度市场中企业,碳交易政策对大型企业、高竞争度市场中企业的绿色技术创新具有更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碧空如洗,云光粼粼——九月以来,北京的天空仿佛水洗,美得真实。这是北京长期以来治理大气的成果显现,包含了全社会的努力,其中也有北京环境交易所(以下简称"北京环交所")的一份力量。业务布局最全面、业务范围最广泛、资本实力最强、碳交易最活跃……10年的时间,北京环交所已发展成为国内目前最具影响力的环境权益交易机构。"这10年来,本着为环境权益定价、为低碳发展赋能的宗旨,环交所为服务国家战略和北京绿色发展做出了贡献,也为全国碳市场建设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13.
碳排放权交易作为绿色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借助市场经济推动了行业层面的绿色低碳转型,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通过总结梳理碳排放权交易试点省市在碳立法、碳分配、碳核查以及碳处罚等方面的做法与经验,分析其现存问题与可取之处,并基于甘肃视角,从碳法律、碳价值、碳体系、碳金融、碳市场和碳人才等六个角度,提出对甘肃省未来完善自有碳交易体系、接轨全国碳交易市场和实现“双碳”目标的建议与措施。  相似文献   

14.
正一、引言低碳经济目前已经成为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碳交易市场迅速发展,碳排放权成为跨国交易的特殊商品,这必然要求会计核算体系做出适时调整。碳交易缺乏统一的会计核算程序与方法,将大大降低会计信息的可比性与相关性,限制碳交易市场的有序发展。因此,明确碳交易的会计核算,实现碳交易的顶层设计,统一核算标准,推动碳交  相似文献   

15.
张小芳 《青海金融》2022,(12):47-51
为有效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亚太地区各主要经济体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与气候相关的宏观经济政策,其中,碳排放交易机制作为一种激励性减排政策工具得到广泛运用。本文总结亚太地区四个主要国家碳排放权交易机制的建设现状及有益经验,分析中国未来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发展面临的挑战,尝试从顶层设计、碳交易产品设计和国际合作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碳中和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纷纷推出碳排放权抵质押融资的相关产品,积极开展各种与绿色低碳相关的金融业务,帮助企业盘活碳资产、调整产业结构升级,最终实现节能减排。但我国碳交易体系和市场尚处在发展初期,商业银行的碳排放权抵质押融资业务普遍面临碳资产的产权和碳交易立法尚未健全,碳交易制度不完善、计量方法不完备,碳交易价格发现和资源配置功能都有待发展的困难。对此,本文通过聚焦商业银行转变传统信贷业务发展理念、对碳资产作为抵质押物的价值评估方法研究、完善碳排放权抵质押的风险管理、基于碳价格的变化灵活设置贷款额度和期限,以及加快碳资产管理应用人才培养五方面提出建议,为商业银行参与碳交易融资提供部分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前,我国碳排放权交易(以下简称碳交易)市场正处于迅速发展时期,但存在交易制度不统一、各类交易所水平参差不齐、金融参与度不足等诸多问题。我国亟需构建统一的碳交易市场,在实现资源配置效率最大化的同时,有效解决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本文在分析我国碳交易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探讨了在推动建设统一碳交易市场方面,各类碳交易相关主体应采取的具体发展模式以及相关配套措施。  相似文献   

18.
卢鹏宇 《青海金融》2022,(11):26-31
碳金融作为碳市场的重要工具,在促进碳交易、推动碳减排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尤其对降低交易成本、提供明确价格信号和防范化解市场风险尤为重要。加快碳金融市场的建设与发展,有助于我国经济低碳转型及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9.
张璐 《财会学习》2018,(5):61-62,65
随着世界进入低碳经济时代,碳排放权交易作为利用市场调控力量的高效能减排措施已经广泛开展.在此背景下,碳交易的参与企业应当如何进行碳排放权交易的相关会计确认与计量,是会计界亟待解决的难题.本文试图在归纳国内外学者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论证了各种碳排放交易会计确认与计量方式的合理性与可行性,进而提出切合实际且有一定前瞻性的构想.  相似文献   

20.
本文基于中国2013-2020年碳排放交易试点地区数据,以高碳和低碳企业为异质性研究视角,采用PSM-DID检验了碳排放交易对企业股票收益率的影响。研究发现:碳排放权交易显著提高了低碳企业的股票收益率,该作用可由现金流效应解释,且在高新技术类、高行业集中度的企业中效果更加显著;对高碳企业的股票收益率则无明显影响。在调节机制方面,碳市场活跃度能够促进碳交易机制对股票收益的正向影响,而碳价对两类企业均未能发挥激励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