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3 毫秒
1.
提到东北人就必须说酒。东北人爱喝酒,能喝酒全国闻名。但从历史上看,东北却没有因酒而成名的名人。酿酒的祖师杜康据说是陕西人,魏晋时的酒圣阮籍是湖北人,唐朝被誉为酒仙的李白是四川人,宋代自号“醉翁”的欧阳修是江西人,《水浒》中以酒壮行色做出许多惊世之举的“梁山好汉”们也  相似文献   

2.
这些天,湖北省汉川市政府办公室下发红头文件下达喝酒任务一事闹得沸沸扬扬,算是给有着“喝糊涂酒,办明白事”广告词的小糊涂仙酒厂免费做了个全国人民都知道的广告,也让不知名的汉川市一举成名,可惜这名声都是“糊涂”的坏名声。幸运的是,汉川市政府官员还没有被糊涂酒灌醉,于近日宣布废止“喝酒文件”。  相似文献   

3.
知识天地     
20岁前不宜喝酒一、易上瘾:喝酒的年龄开始愈早,愈容易染上酒瘾。二、酒精麻痹大脑:青少年在学习、记忆力的训练养成时期,让酒精麻醉脑部,是不智之举。三、机能易引起疾病:太早开始喝酒,  相似文献   

4.
紫色的浪漫     
王晓慧 《新财经》2006,(8):48-48
吕建明喜欢酒,酒能带给他书本、高尔夫之外的第三种愉悦。吕建明经常喝酒,他喜欢的并非白酒或是啤酒,而是晶莹剔透有着优雅色调的红酒。他会像品茶那样去品味唯有红酒才能散发出来的那份醇香。“我喜欢红酒,品酒时的环境和仪式感吸引了我。就是这种氛围,让我喜欢上了红酒,也因此结交了很多法国波尔多庄园的朋友。”  相似文献   

5.
黔酒当道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道德经酒,对于中国人来说,有着诸多特殊的意义。喝酒不仅是饮食行为,更是一种社交方式,可以说是最具中国特色的处世之道。高兴的时候,比如逢年过节,要喝酒;不高兴的时候,比如失恋、失意,也要喝酒。文人雅士爱喝酒——"李白斗酒诗百篇";帝王将相也爱喝  相似文献   

6.
阿琴 《东北之窗》2011,(Z4):104-105
在关于女人喝酒的格言里,那些端起酒杯如同吃饭、睡觉、上厕所一样正常,一样必不可少的男人们纷纷说话。有的说:做一辈子的女人,为什么不喝酒潇洒一次;有的说:女人根本不必喝酒,因为女人本身就是酒;还有的说:没喝过酒的女人,又怎么知道生命中另一种美丽。云云。  相似文献   

7.
阿琴 《东北之窗》2011,(6):104-105
在关于女人喝酒的格言里,那些端起酒杯如同吃饭、睡觉、上厕所一样正常,一样必不可少的男人们纷纷说话。有的说:做一辈子的女人,为什么不喝酒潇洒一次;有的说:女人根本不必喝酒,因为女人本身就是酒;还有的说:没喝过酒的女人,又怎么知道生命中另一种美丽。云云。我想,他们不会知道许多女人喝酒只是要醉了那份心情。  相似文献   

8.
卢津源 《沪港经济》2004,(11):61-63
打我记事起,仿佛就有一种感觉:大凡男人都喝酒!长大成人后,我对酒颇有了些心得:不喝酒的男人,算不上真正意义上的男人。虽然这样说有些极端,然而古人云:"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只要静静地想一想,就会发现,酒与我们每个家庭或多或少都有着某种割舍不断的关系:以酒祭祀,以酒祝寿,以酒宴婚,以酒会友,以酒言志,以酒壮行,以酒为乐,以酒解愁,  相似文献   

9.
吴思 《走向世界》2012,(9):104-105
曾有识饮之人这样形容心中爱酒:"每个人一生中,都会有一种属于自己的酒,就看你能否耐心等待,与它相遇."找到属于自己的酒之后,有人喝酒偏爱通过酒精度数追求刺激,甚至以海量为英雄之标准,我觉得这形同在狂欢中当众与情人亲昵,不适合我.我宁愿浅斟慢饮,像对待一位殊难寻觅的红粉知己,让心旌荡漾的时刻尽量延长,方显珍重与爱惜.  相似文献   

10.
《老区建设》2012,(19):63-63
A好酒青工小王想调动工作,便请厂长去喝酒。酒过三巡之后,小王拿出申请报告和笔递给厂长。喝得醉醺醺的厂长接过笔,在申请报告上重重地签上了两个字——好酒。  相似文献   

11.
天寒时,人们常常喝上几杯酒,来暖和身子,认为饮酒可以御寒。一般来说,喝酒可使呼吸加快、血管扩张、血液循环的速度随之加快、热量消耗增加,让人感到身上热乎乎的;同时,酒里含有酒精,饮酒后导致神经出现短时的兴奋,口腔和咽喉粘膜也出现轻轻颤动。这样,全身就有一种温暖和舒适的感觉。实际上,这是调节体温的中枢发生紊乱的前兆。特别是酒喝多时,可引起体温调节功能失调、热量丧失增多,这时胃受酒精的麻醉,功能也明显下降,人体产热功能减弱。  相似文献   

12.
自古以来,对酒的评价就是毁誉参半。诚然,酒可助兴,以酒为媒介,可以融通情感,拉近距离,同时,喝少量的酒,于人体健康也是有益的。但因酒误事、出事、喝酒伤身的事情也时有发生。于是,越来越理性、越来越注重健康的人们开始把目光投向既能助兴,又能养身的酒——葡萄酒。  相似文献   

13.
正2011年5月1日起,我国开始实施"醉驾入刑"新规,交警部门也加大了查处酒驾行为的力度。"醉驾入刑"的巨大代价威慑了那些喜欢饮酒的驾驶人,也让"马路杀手"大为减少,大大提高了道路交通安全。"开车不喝酒,喝酒不开车"的警示语已深入人心,很多人不再因贪杯而危险驾驶。但是"无酒不成席"是节假、婚庆聚会的一种民俗。有时聚会饮酒,就需要找人代驾。每到节假日,尤其是国庆节与春节长假、中秋节与劳动节等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有一句经典的成语叫"入乡随俗"。这是我在重庆大学读研究生上中文课时学到的第一句成语,我想教科书把这个成语放在第一页一定是有它的原因。外国人到了中国,文化的差异如同雨点一样,让他们很不适应,但他们又不得不接受。举个例子,在中国,吃饭喝酒应喝尽酒  相似文献   

15.
轻松职场     
《中国经济快讯》2012,(29):78-78
误导 病人到医院去看病,医生告诉病人要他以后少抽点烟,少喝点酒。病人照做了,可是复查的时候病却更重了。医生说那你以后别抽烟,也别喝酒了,病人说:“我以前就不抽烟,也不喝酒呀!”  相似文献   

16.
正我们如何描述政企关系?有人将其比作夫妻——"离不开,靠不住";有人将其比附茶碟与茶杯——团结协作,但分工不同。万通集团董事长冯仑则拿喝酒来比喻,发表了关于政府、企业以及市场关系的看法,他说:企业家就是爱喝酒的人,市场就如酒店,里面有各种各样的酒,政府则像酒店经理,要提供什么样的酒,能喝到什么程度,政府在这当中起一个比较重要的作用。从去年以来,新一届政府出台了一系列  相似文献   

17.
对于爱喝酒的中国人来说。2005有了标志性意义——俗称的“地粮食酒”终于有了公认的标识.在商场、超市的货架上.人们可以明确、方便地选择自己喜欢的纯粮酿造酒或是食用酒精勾兑酒。  相似文献   

18.
喝酒与酒品     
赖广昌 《宁波通讯》2013,(19):81-81
谈起洒,总有一种恨之甚深、爱之更切的感觉。所谓“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一个人一辈子可以喝很多酒,说很多话。但对于我而言,令我感觉值得和他喝第二次酒、进而深交的人却是不多的。尤其是当你需要有个人陪你喝酒时,那个和你举杯、听你倾诉的人更是少之又少,因此古人才有“人生得一知己足矣”的感叹。  相似文献   

19.
饮酒的学问 现代人有个很大的问题,就是应酬太多,人际关系问题也很复杂.无论是朋友之间,还是生意伙伴之间,用餐时总免不了喝酒.这也是中国人好客、讲义气的文化传统的表现.但是,现在聚会时饮酒的方式跟古代有了很大区别,中国的传统方法是喝温酒,用锡壶盛酒,在下面用蜡一点点把它加热.这样在酒加热的过程,酒精就挥发掉一部分.另外喝酒前要先吃菜,这样就可以保护胄粘膜,也使代谢变慢.  相似文献   

20.
在正式的宴会上,应有礼貌地劝酒、喝酒。对于商务谈判宴请来说,商务人员更应保持大脑的清醒和思维的敏捷,以利于工作的开展,切不可贪杯误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