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关系到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问题。针对我国目前经济和发展所面临的诸如人口、资源、生态、环境等问题,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建立健康消费方式、环境保护、生态平衡、控制人口等方面提出了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长江流域的水资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必要基础,然而随着长江流域经济的飞速发展,流域内的生态环境遭受了严重的破坏。长江作为我国最大的流域拥有自身独特的自然生态系统和举足轻重的社会经济地位,为长江流域单独立法势在必行。但目前长江流域立法面临着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之间存在权利冲突、管理秩序紊乱等多方面的问题。为实现长江流域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坚持生态优先,推动绿色发展,通过转变流域立法模式,革新管理体制,提升环境决策民主化等方式,不断完善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法治建设,为长江流域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法制保障,实现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理想目标。  相似文献   

3.
本文探讨了广东省的资源、环境、经济和社会等领域对人口的承载能力,并在建立数学模型的基础上,作出广东即将成为全国第四人口大省的预测.作者认为,在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增长时,必须改变“唯经济指标”的传统做法,积极探索“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即不仅要有总量意识,还要有人均意识和整体意识.  相似文献   

4.
长江流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先瑞  黄建武 《经济地理》2003,23(4):516-519,523
把可持续发展建立在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良好的基础上,已成为世人的共识。文章概述了长江流域的资源环境状况,揭示了长江流域面临的严重资源环境问题:人地矛盾日益尖锐;水土流失严重;湿地萎缩加剧;自然灾害频繁;水污染加重。提出了促进可持续发展的资源环境对策,包括:贯彻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减缓人口对环境的压力;植树造林,构筑“绿色屏障”;调整产业结构和布局,建立资源节约型国民经济体系;发展资源产业,增强产业的基础地位;建立综合协调的资源环境管理体系;提高公众环境意识,树立生态道德观。  相似文献   

5.
人口增长与生态环境问题是当今社会十分关注的重大问题.人口增长迅速,资源浪费严重,环境日趋恶化,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我们面临着发展经济、摆脱贫困和保护环境、创造可持续发展基础的双重任务.只能从我国的国情出发,探索出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6.
一、长江流域生态危机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汇集600多条支流,全长6300公里,仅次于密西西比河、尼罗河,为世界第三大河。长江流经我国腹地,流域占十六省(区)市的621个县和104个县的一部分,面积占国土面积的18.8%;流域人口3.5亿,每平方公里近200人。长江流域由于自然条件优越,自然资源丰富,更由于交通发达,开发较早,资源开发、利用、产值都在全国经济建设中居举足轻重地位。长江流域由于开发早,速度快,范围广,资源利用出现不平衡,某些资源已超过承受能力,如不及时保护、调整,将越演越烈,引起  相似文献   

7.
中国西部地区人口、环境、资源与经济可持续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协调中国西部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缓解资源总供给与总需求的矛盾,以促进西部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西部建立和谐社会的关键。文章根据西部人口与生态环境现实状况以及人口、环境、资源与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性,提出了西部地区人口、生态、资源与经济协调发展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8.
中国流域环境管理体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是人类生存之本,也是保障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性资源。但是由于我国目前的流域管理体制存在各方面的不足,从而导致流域环境恶化、水资源短缺等危及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因此,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流域综合管理体制是保护流域环境质量的关键所在。文章通过对比我国与发达国家在流域管理体制方面存在的差距,从机构设置、执法、监督等方面分析了我国流域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对黄河、长江流域管理典型案例的剖析,提出了改善流域管理体制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论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自然资源与环境观——以宁波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口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以及经济社会发展问题是当今世界人们日益关注的四大问题。如何寻求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的持续协调发展正成为各个国家和地区所关注的核心问题。本文侧重从区域可持续发展角度来分析自然资源和环境问题 ,并结合宁波市的区域可持续发展战略 ,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0.
中国是世界上洪水危害严重的国家之一,长沙作为中国第一大河,其流域经济的发展在全国点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随着生存环境的破坏,长江流域洪涝灾害更加频繁。洪涝灾害对经济的持续增长带来较大的影响,针对这一情况,提出了灾后社会发展与环境资源系统之间良性循环的可持续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1.
矿-农复合区是指以地上农业生物资源利用、地下矿产资源的开采及地面加工为主要产业形式的经济区域(即矿-农利用区、矿-农叠加区、矿-农集聚区).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对矿-农复合区的经济发展作用巨大,但也不可避免的带来资源利用负外部性及环境的污染.如何通过技术进步和机制创新,使资源型区域成为产业加工集聚区,变“输血型”经济为“造血型”经济,是矿-农复合区经济社会发展亟须面对且解决的问题.本文从区域经济发展的角度探讨了建立塔里木盆地矿-农复合区矿产资源利用补偿调控机制的相关对策,以使塔里木盆地矿-农复合区在地下资源的开发、利用、加工过程中建立起地面的良性循环产业,使区域内立体资源得到合理、有效、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2.
长三角地区未来发展的竞争力来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骏 《经济问题》2008,(6):113-116
长三角地区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区域.长三角地区经济的发展不仅关系到该地区的发展前景,也影响到全国的经济发展.长三角地区被誉为中国乃至世界经济增长的"发动机".而长三角地区未来要实现持续发展还面临着诸多挑战,其集中体现在产业结构不合理、能源问题以及现代服务业发展相对落后等.基于此,长三角地区必须尽快建立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快构建现代服务业集聚区,这是长三角地区未来发展的竞争力来源.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资源环境约束已上升为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首要因素,依托自然资源发展起来的县域经济更易受其影响。文章以武安市为例,通过实证研究,探讨资源约束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4.
区域持续发展的因素分析与主要对策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持续发展是解决当今全球性PRED问题的基本原则和社会经济发展的最终目标.已得到各国政府、社会工作者的普遍关注。区域持续发展是区域发展的最理想境界,其主要目标是区域的社会、经济和生态可持续发展。它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如资源短缺、环境压力、区域不平等、增长的质量、人口压力、科技水平和管理、决策水平等。针对我国国情.提出区域持续发展的主要对策: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建立资源节约型国民经济体系;加快科技进步: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加强区域协调.实行对外开放;加强环境保护和整治:加强法制及组织管理。  相似文献   

15.
长江流域的生态安全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张明举  周海军 《经济地理》2004,24(5):585-587,591
长江流域生态安全对中国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由于长江上游地区是水土流失的重灾区和主要的污染源,三峡工程的建设也使得长江流域上游地区生态环境的综合治理更显紧迫,因此维护长江流域生态安全的重点在于上游地区的综合治理,其关键是加大长江流域生态建设的投入。文章提出了要切实加强长江流域的统一管理,加强立法体系的建设,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尽快建立绿色GDP核算体系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生态创新产业的现状、发展及意义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指出通过生态技术创新、绿色制度创新,能改善 人类生存的生态环境,实现我国生态社会、经济社会、和谐社会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东北地区作为我国资源比较丰富的地区之一,在过去资源依赖型经济增长模式指导下,生态环境日趋恶化,部分资源面临枯竭.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逐渐深入人心,人们认识到以前的发展模式必须改变.本文从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角度出发,探讨了绿色经济的产生、兴起与内涵,并就东北地区发展绿色经济提出了几点对策.  相似文献   

18.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已成为国家战略,这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来说意义非凡,为黄河流域各省份高质量发展带来了机会。河南是中部大省,位于黄河的中下游,以河南省为例,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对河南省绿色水资源利用率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作出综合评价,并构建耦合协调模型,分析研究2013—2018年黄河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与绿色水资源利用率耦合协调程度。结果表明,2013—2018年河南省绿色水资源利用率不断提高,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呈逐步上升趋势,但是两者之间并非一直同步发展;绿色水资源利用率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程度逐步提高,经历了从严重失调—勉强协调—初级协调—中级协调—优质协调五个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9.
城乡差距与统筹城乡发展途径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城乡发展失衡、差距日趋扩大,已经成为当前我国经济生活中存在的突出矛盾之一.统筹城乡发展是我国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对解决“三农“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文章分析了城乡差距日趋扩大的现象及原因,分析了统筹城乡发展提出的背景,阐述了统筹城乡发展的内涵和意义,并提出加强体制和制度创新、发展和壮大县域经济、加快城镇化进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实现统筹城乡发展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