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成渝经济区设立后,以成都、重庆两个特大城市为经济增长双核已促进区内多领域的深度合作。成渝经济区旅游资源类型丰富,产业优势明显,将旅游业作为成渝经济区开展区域合作又一领域,对全面实现成渝经济区深度合作、推动成渝经济区持续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协同学为理论基础,对区域旅游协同发展的涵义及其表现形式进行界定和阐述,从旅游资源、区位优势、产业优势等角度分析了成渝经济区旅游协同发展的条件,指出了成渝经济区协同发展需要克服的障碍,提出了成渝经济区协同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大城市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中心地位与辐射带动功能日益突出,以大城市为中心的城市群成为我国增长速度最快、经济实力最强的区域。重庆成都都是西部地区为数不多的区域性中心城市,成渝经济区也是长江上游城镇与产业最为密集的区域。受长三角、珠三角以及京津冀地区经济飞速发展的启示,作为长江上游核心区域的成渝经济区其经济发展的未来趋势与空间格局的演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本文试图从成渝经济区的区域划分出发,分析了成渝经济区的优势,总结了其发展的问题,最后提出了发展的机制和思路。  相似文献   

3.
龚洁 《现代商贸工业》2010,22(15):93-94
从成渝经济区发展的历史条件来说明其形成和发展的必然性和可能性。分析成渝经济发展的契机,发展过程,取得的成绩以及存在的不足。并对成渝经济区的发展和建设提出自己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成渝经济区的交通运输综合体已经严重制约了区域经济的发展,因此加强对成渝经济区交通运输综合体的发展规划研究与分析,探讨科学、可行、经济的发展规划方案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基于此,文章对成渝经济区交通运输综合体的发展现状进行阐述,并且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描述,提出发展成渝经济区的交通运输发展规划路线。  相似文献   

5.
邓伟 《商》2014,(11):225-225
近年来,成渝经济区的城镇化水平虽然有所提升,但是在城镇化进程中出现总体水平不高、地区间差异较大、城镇体系结构不合理等问题,成渝经济区发展需要一条提升质量、统筹城乡、两化互动、多元发展、注重环境保护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相似文献   

6.
成渝经济区在中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对成渝经济区提高产业竞争力,发挥其经济增长极作用进而提升成渝经济区在全国的整体实力具有极大影响。本文从成渝经济区发展现状出发,分析了成渝经济区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增强成渝经济区自主创新能力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财经界(学术)》2014,(25):90-93
历时3年时间,《成渝经济区成都城市群发展规划(2014—2020年)》、《成渝经济区南部城市群发展规划(2014—2020年)》两大规划终于出台。  相似文献   

8.
本文阐述了系统哲学的发展概况,指出了系统哲学的基本思想,并论述了系统哲学的基本思想对成渝经济区的产业协作和经济一体化、区域经济合作以及对外开放战略等方面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经济发展水平是衡量城市综合实力与发展潜力的首要指标与基本单元,文章运用因子分析与聚类分析的基本方法,选取衡量经济发展水平的10个主要指标,在构建城市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对成渝经济区内16个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进行分类与排序,从而进一步揭示出成渝经济区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并据此提出相应的提升策略。  相似文献   

10.
11.
本文基于成渝经济区各城市2008年的经济发展数据,以市为研究单元,采用主成份分析方法,对经济区城市综合竞争力进行分析最后根据分析结果,给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遂宁作为成渝经济区中具有特殊区位交通优势的地区,在实现融入成渝经济的过程中,必须认真审视遂宁在成渝经济区的定位,注重融入成渝的路径选择,建立融入成渝的战略机制。  相似文献   

13.
成渝经济区空间经济结构变迁趋势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依据齐普夫定律,本文分别基于规模和密度数据对成渝经济区1988-2008年间空间经济结构变迁状况进行估计.结果显示,1990 年前后经济活动向大城市集聚,1993-2000年间空间经济比较分散,而2000 年后又一次向大城市集聚,尤其是2005 年之后,空间集聚水平进一步提高.文章指出,这一变化趋势是产业升级在空间经济分布特征层面的反映.  相似文献   

14.
邱亚明 《中国市场》2022,(34):17-19
川东北经济区是四川省五大经济区之一,人口众多、区位独特。文章通过文献分析和实地调研法,按照文献梳理、现状描述、问题及原因分析、对策建议这一逻辑思路,全面分析川东北经济区在全省的地位作用,剖析其现实发展困境,提出川东北经济区在基础设施、产业配套、科技创新、对外开放、公共服务等方面加快与成渝的合作,积极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促进川东北经济区振兴发展。  相似文献   

15.
《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指出成渝经济区"十二五"经济发展目标:到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国的比重达到7%,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9000元。本文建立成渝经济区1997-2010的人均GDP序列,根据序列的变动趋势,建立一元三次曲线模型,对成渝经济区"十二五"期间的人均GDP预测。实证结果表明:按现在的发展速度,到"十二五"末年,难以实现成渝经济区人均GDP39000元的经济发展目标。提出政策建议:优化重庆、成都核心城市功能;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区域现代综合交通体系的建设。  相似文献   

16.
当前北部湾经济区房地产行业税收政策中存在着开发环节税负分布不合理、税种交叉重叠、税费结构不合理及税收征管手段落后等问题,为此,政府必须对现有税收政策进行调整。调整思路是:优化设计房地产开发、保有和转让环节的税收负担比例;降低土地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稳步推进物业税或财产税的征收,努力改进税收的征管方法等,以此来推动北部湾经济区房地产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段会娟  吴俊 《江苏商论》2011,(11):142-145
分析空间经济结构有助于把握区域空间经济发展的总体特征。以成渝经济区的区县为统计单元,运用产出密度和劳动生产率等集聚指标,发现成渝经济区的确是"双核"结构;产出密度数据没有显示出对齐普夫定律很强的支持性;产出密度和一些外生因素如地貌特征、行政层级等对劳动生产率的空间分布有显著影响;集聚状况随着与"双核心"距离的增加明显衰减。  相似文献   

18.
国际经济形势以及国内经济的发展基础为成渝经济区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东部的产业转移以及汶川地震的投资都成为了成渝经济区发展的推动力量。成渝经济区面临的挑战在于区域内合作机制的完善;产业竞争力的提升;交通、水利、能源等重大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及土地等资源的集约利用等。  相似文献   

19.
关于推进成渝经济区产业融合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经济的发展就是区域内产业融合的进程。产业融合具有创新性优化效应、竞争性结构效应、组织性结构效应、竞争性能力效应、消费性能力效应和区域效应,产业融合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因此,为了更好的推进成渝经济区的发展,就得加快制定相关措施促进成渝经济区的产业融合。  相似文献   

20.
遵义作为贵州省的第二大城市,是成渝经济区的东南向通道,具有重要的区位交通优势和产业优势。在区域协调发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背景下,遵义如何抓住机遇,借力发展、借地发展,使遵义经济社会发展迈上一个新的台阶,在贵州省率先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率先实现现代化的战略目标,就必须加速融入成渝经济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