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市场经济的运行是在发挥价格机制、供求机制、竞争机制的基础上,通过价格、供求、竞争的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调节社会经济的运行,最终实现社会资源的配置。市场经济的实践常常不能单靠市场完全实现资源的最佳配置。市场会出现失灵的缺陷,这就要依靠政府的经济参与来弥补市场的缺陷。  相似文献   

2.
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调控经济具有宏观必然性,这是由市场机制的内在特征决定的。市场经济是资源配置的一种基本形式,其实质是运用价值规律来调节经济运行,具有刺激生产、调节供求、提高效率等积极作用。但市场机制也不是万能的,存在内在缺陷。单纯的市场调节只能解决市场微观平衡问题,而不能解决宏观经济的平衡问题。市场机制的缺陷及其失灵,决定了单纯的市场调节难以确保资源配置的合理化,也难以促使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因而政府的介入、干预经济就成为必要。政府的经济职能的内容不仅包括政府干预经济的方式和力度。笔就我国政府经济职能谈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3.
日本实行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政府的宏观调控和市场机制相结合,构成现代市场经济体制,促成日本经济高效快速、持续强劲地超常发展。日本的做法比较成功,对我们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一、日本政府宏观调控战略举措日本在经济快速增长时期,不仅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同时也比较强调国家的宏观调控对市场机制"失效和缺陷"部分的弥补作用,使市场机制与宏观调控相互补充,共同构成一股推动经济增长的合力并使合力最大化。日本政府对经济活动的主要调控措施有:  相似文献   

4.
市场缺陷与政府缺陷及其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市场缺陷与政府缺陷及其选择臧乃康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资源优化配置问题已成为企业实现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中不可忽视的问题。但是在现代社会,单纯靠市场或政府难以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因为市场和政府都存在缺陷。市场缺陷是引发政府干预经济活动的直接动因,而政府也...  相似文献   

5.
现代市场经济不是要不要政府管的问题,而是如何管的问题。针对目前我国政府经济管理职能的范围过于宽泛、权力行使存在趋利化与任意性等缺陷,应积极从制度创新、完善政府宏观、微观以及对外经济管理职能等方面着手改革。创立以服务为中心的政府经济管理体制机制;合理分权,明确政府经济管理职能的边界;优化内部管理结构,加强对外管理职能;规范政府经济管理行为,依法行政。  相似文献   

6.
黄安庆 《时代经贸》2014,(6):245-245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以及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提高,在自由经济的基础上产生了现代市场经济。在现代市场经济的推动下,我国的经济贸易也获得了快速发展的机遇。在现代市场经济的背景下,政府责任已不再局限于维持经济秩序和纪律,而是应该深入生产、分配、和流通等各个环节,采取科学合理的宏观调控措施,成为推动经济贸易快速发展的中坚力量。现阶段,我国现代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的还不够完善,还存在很多亟需政府配合解决的问题,所以,深入研究现代市场经济下经济贸易与政府责任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7.
政府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本质是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资源配置过程中,市场处于主导地位,政府发挥辅助作用,两者若能相互协调、互补缺陷,则会有效促进经济增长.但在欠发达地区,市场经济发育不完善,经济要实现大幅增长,必须依靠政府力量.本文以甘肃省定西市为例,通过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剖析当地经济增长过程中的政府行为及其所引发的问题,指出在欠发达地区经济增长过程中政府行为的重要性及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8.
池晶  赵玲 《经济纵横》1993,(11):56-58
<正> 一、加快科技成果商品化是发展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经济和科学技术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两大杠杆。两者又是在相互依存和相互转化中支撑着整个社会的进步。经济对科学技术的需求是科技进步的根本动力,科技进步又成为经济腾飞的强大支柱。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科技进步的动力主要来自政府,政府的政策和投入对科技事业的发展及宏观领域的技术进步起着决定性  相似文献   

9.
一、当前经济转型的政府主导性近年来,随着经济转型升级成为中央政府和各级地方政府制定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目标后,主导经济转型又成了各级地方政府主导经济增长行为的惯性延续。因此,本文所谓的政府主导性就是指地方政府主导经济转型的行为表现。(一)所谓政府主导性西方经济学理论告诉我们,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失灵和市场缺陷是政府干预经济的主要依据。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同志视察南方谈话以后,尤其是党的十四大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迅速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与此同时社会经济生活中的无序化状态加重,严重干扰着市场经济进一步健康发育。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已经成为国家立法、司法机构和政府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本文就这个问题发表以下见解。  相似文献   

11.
产业集群的蓬勃发展使得集群政策开始成为各地区地方政府推动本地区经济发展和产业成长的重要政策工具。来自国内外发达地区产业集群发展实践中的大量证据表明,政府政策正在成为各地产业集群培育或发展的重要措施。本文将总结美国、意大利等国家推动产业集群发展的成功政策经验,提炼国外先进地区政府运用产业集群的政策启示,为我国地方政府推动本地区产业集群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政府与市场的划分,取决于人类生活所同时面临的两种不同性质的风险。损失风险属于公共风险,归政府治理;机会风险属于私人风险,归市场治理。市场经济就是风险经济。市场机制就是在一定的制度环境下,市场主体自主地将自己的产权与他人进行交换的风险机制。我国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任务,就是向市场注入风险机制,解决制度环境、市场主体、产权制度、行政垄断等问题。  相似文献   

13.
公共政策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吴鸣 《经济问题》2004,(5):12-14
任何一项公共政策的制定和实施都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关键在于这种代价能不能承受,值不值得承受。经济学与公共政策有着密切的联系,即使是一些看起来与经济问题无关的公共政策,如果细心分析总是可以发现其中的经济学逻辑。这一逻辑告诉我们,公共政策是通过比较其成本和收益而产生的,公共政策存在的理由在于它的社会成本小于以市场和企业自行解决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4.
当老年产业受制于市场的不成熟、不完善而无法顺利形成良性互动式发展趋势时,由政府介入解开市场与企业间的“死结”就成为一种必然的要求。政府应针对不同性质的领域采取不同的对策。对老年产业竞争性领域的政府对策和非竞争性领域的政府对策问题作了分类研究,并着重对老年产业竞争性领域提出了发展思路和可以采取的具体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5.
于2011年1月正式开通的昆明一丽江铁路(以下简称昆一丽铁路),一方面大大改善了丽江旅游业的可进入性,另一方面则大大减少了前往丽江旅游者的费用开支,从而促进了丽江旅游业进一步的繁荣发展。从旅游者的视角,就昆一丽铁路的开通对旅游者前往丽江旅游盼决策以及在丽江旅游经历产生的影响做出评价,旨在评价这一可进入性的增加对前往丽江旅游者的旅游决策及旅游经历的影响。另外,还验证了火车旅行对旅游者选择丽江作为其旅游目的地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6.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土地产权可进入市场流通,实行土地资产经营,对此人们已没有疑问。但土地是否有价值(劳动价值),如何确定土地价值与价格,在认识上大相径庭,由此产生种种不同的土地价值观。深入研究土地价值问题,不仅对研究地租地价理论十分必要,而且对研究土地产权流转、土地市场的管理、土地金融等等土地经济问题都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一、三种不同的土地价值观 对于土地价值这样一个基础理论问题,理论界有所谓无价值论、全价值论和土地价值二元论三种分  相似文献   

17.
论公私法划分与市场体制的演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而法治社会的建立和法制的完善则是一个在政府积极推进,社会与国家博弈以及社会交易等各种因素合力推进中逐步发展的制度演进过程。本文从比较西方公私法的划分以及在实践中的作用的角度,从法理学层面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制建设的基础和制度安排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8.
会计工作与会计资料的真实、完整是企业搞好经济管理工作的立足点。论述了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以及单位负责人在本环节的重要作用,并提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蒋年云 《开放时代》2002,25(6):85-90
确立国有企业的利益主体地位不能单纯地注重在所有制的性质上,而应立足于财产的占有方式。由国有企业产权运动历史发展的四个特征规定,在再生产的过程中,其本身必然地会发生财产主体的背离。国有企业利益主体二重化是国有产权的异化,同时二重化的利益主体又是统一的,并对代表全民的国家利益主体进一步地规定。国有企业利益主体二重性跟马克思提出的“在协作和对土地及靠劳动本身生产的生产资料的共同占有的基础上,重建个人所有制”的预测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20.
为了深入探究全球性金融危机的根本原因并对转型的中国经济以有益的启示,在自由与制度辨证关系的基础上提出金融自由化的本质是自由与制度结合的理论观点。在这个观点的基础上提出金融危机是“错误金融自由化”的假说,并以理论和实际数据验证这个假说。验证的结论是,此次源于美国的全球性金融危机是错误金融自由化的结果,而非金融自由化制度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