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本文提出了负商誉产生的三组必要条件,即价格条件、交易费用条件和目标企业自创负商誉条件;进而证明了负商誉是源于外部协同效应的财务收益,或是源于交易费用节约的财务收益,或是由财务收益和剩余负商誉两部分组成;在此基础上指出了负商誉的会计处理。  相似文献   

2.
对当前商誉会计理论的反思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主要对当前商誉会计理论进行了反思.认为“不可辨认的无形资产”这一提法不科学;“超额收益论”歪曲了商誉的本质;“自创商誉”没有存在的空间;“负商誉”现象的出现彻底否定了现行的商誉会计理论框架。笔者认为商誉并非是一项无形资产,其本质应是一项由于模拟估价系统与市场现行实际定价系统的偏离而导致的差额。  相似文献   

3.
随着企业购并而出现的购并商誉确认和计量的实务处理是会计学家们研究和争论的焦点,本文提出随着新企业会计准则对公允价值的肯定,购并商誉的确认应改变以往合并价差的方式,将其单独确认为一项资产,并在其预计的有效年限内以摊销列作费用。对购并商誉的计量可以通过超额收益与平均收益的差价,采用多种方式进行计量。同时指出,负商誉不存在,更不能将负商誉单纯地计入“负商誉”帐户。  相似文献   

4.
基于新企业会计准则下负商誉的会计政策,运用剩余收益估值模型和回报模型,本文系统探讨了负商誉对股票价值和超额回报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1)扣除负商誉后的剩余收益对股价有显著正的解释力,而负商誉与股价负相关;(2)扣除负商誉后的未预期盈余对超额回报有显著正的解释力,负商誉与超额回报负相关。实证结论说明,市场不仅能够辨别盈余结构,而且市场投资者能够辨别负商誉的价值含义。  相似文献   

5.
拨开云雾见月明——揭开负商誉的真面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企业会计准则首次对负商誉的会计处理进行了规范,成为一大亮点。商誉问题一度成为会计理论界争论的焦点。笔者认为相应的也应该有负商誉的客观存在,负商誉的“真面目”值得进行探讨。本文基于负商誉客观存在的基础上,讨论了其经济实质及会计处理等问题,并提出了笔者的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6.
负商誉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凯 《广西会计》1999,(10):29-31
负商誉问题是会计理论研究中的一个难点,迄今研究者们在负商誉的性质、会计处理等问题上仍未达成共识。而目前随着企业改制、购并、资产重组和股份制的发展,负商誉已成为无法回避的一个重要问题。笔者试就负商誉的若干问题,谈谈个人的一些观点。一、负商誉性质的探讨1.有关负商誉性质主要观点的评析对于负商誉的性质目前主要有如下四种观点:①否定观。即否认负商誉的存在。著名会计学家亨德里克森认为负商誉在逻辑上不可能存在。其理由是:如果被收购企业净资产的公允价值高于其售价,那么企业的业主就会将资产逐项售出,而不会将企业…  相似文献   

7.
一、负商誉的性质 会计学界普遍把负商誉定义为,企业并购时所取得的净资产的公允价值超过其并购成本(收购价格)的差额。这一定义所涉及的仅仅是负商誉的计量方面,而未明确负商誉的本质属性。关于负商誉的性质大家看法不一,主要存在三种观点:①负商誉是一种“递延收益”。  相似文献   

8.
形成负商誉的原因包括许多方面 ,因而不能单纯从某个方面来理解负商誉。本文认为应当将负商誉视作一个混合性的帐户 ,即将负商誉分为调整性的负商誉、暂时性的负商誉和长期性的负商誉三个方面 ,并相应采用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9.
负商誉问题在会计领域一直有争议,目前在负商誉是否客观存在、负商誉的本质及其会计处理等问题上仍未达成共识。鉴于负商誉形成的多方面原因,本文认为负商誉是一个混合性的账户,应根据负商誉形成的具体原因,在会计处理时分别采用不同方法。  相似文献   

10.
张雅芳 《物流科技》2001,24(1):29-31
从商誉的定义、国内外对商誉的界定出发,重点阐述了商誉负商誉两方面的会计处理。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负商誉存在的客观性原因进行了分析,通过对商誉和负商誉的比较,就现行的负商誉理论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笔者认为企业并购过程中并购主体的购买成本低于被并购主体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差额,不是“商誉”的对应概念,并提出应根据负商誉的本质及存在的不同原因进行相应账务处理的观点。  相似文献   

12.
解读“负商誉悖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负商誉到底存在与否?负商誉是什么?负商誉的性质是什么?对于这些问题会计界一直没有一致的结论,本文主要对于负商誉的存在性发表一点个人看法。  相似文献   

13.
负商誉有其存在的客观原因且较为复杂。对于负商誉的性质,学术界也存在不同的看法。所有这些都导致了对于负商誉会计处理方法的不同。借鉴国际上对负商誉会计处理方法,我国应结合实际情况发展并完善有关负商誉的会计处理方法及理论,以更好地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4.
刘海双  杨扬 《企业经济》2005,(7):144-145
本文通过对负商誉的存在原因和性质进行分析,指出形成负商誉的原因包括许多方面,不能单纯从某个方面来理解负商誉,并指出应当将负商誉视作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即将负商誉分为影响企业未来获利能力的负商誉和不影响企业未来获利能力的负商誉两个方面,并相应采用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5.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对于负商誉并未单独进行规定,本文介绍了理论界对负商誉持有的各种观点,并提出应该合理地确认负商誉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从商誉的定义、国内外对商誉的界定出发,重点阐述了商誉负商誉两方面的会计处理.  相似文献   

17.
负商誉问题在会计领域一直有争议,目前在负商誉是否客观存在、负商誉的本质及其会计处理等问题上仍未达成共识。鉴于负商誉形成的多方面原因,本文认为负商誉是一个混合性的账户,应根据负商誉形成的具体原因,在会计处理时分别采用不同方法。  相似文献   

18.
薄异伟 《财会月刊》2005,(11):56-57
在很多人的头脑中,存在着各种对商誉的错误认识,这些错误认识主要有以下几点:①企业存在超额盈利就一定存在正商誉,反之就一定存在负商誉.②并购实践中,买价与被购企业净资产的评估价的差额就是外购商誉的价值(正负商誉).③品牌资产其实就是商誉资产.④正商誉就是消费者偏好企业产品所带来的利益,负商誉就是消费者对企业产品不够偏好所带来的损失.⑤商誉(正负商誉)的价值是随着时间的递延而减少的.⑥外购商誉其实就是企业的自购商誉.⑦优越的地理位置是形成商誉的原因之一.⑧正商誉的形成一定是有资金投入的.本文将对这些观点进行分析,并指出其不合理的地方.  相似文献   

19.
商誉已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 ,而商誉特别是负商誉的确认与计量则成为会计核算中的一大难题。本文试对负商誉的账务处理作以下阐述。一、负商誉的性质会计理论界对负商誉是否应予确认一直存在争论。亨德里克森在《会计理论》一书中就明确表示 :负商誉在逻辑上是不可能存在的。因为 ,如果企业的整体交易价格低于企业各单项可辨认资产的公允价值之和 ,业主将选择变卖单项资产的方法 ,而不会将企业作为整体出售 ,而在实际操作中 ,被收购企业的业主在企业被收购、兼并时除了希望获得尽可能高的收购价格以外 ,还需考虑到许多其他的因素 ,如企业的债…  相似文献   

20.
本文首先剖析了商誉的本质,指出商誉来源于人力资本和财务资本的协同作用,表现为企业的超额盈利能力,其实质是一种自创的剩余价值,在账面之外凝结下来,直至企业被并购时才得以实现。并且澄清了商誉会计理论在外购商誉确认和计量方面的误区,最后给出商誉的科学定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