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控制权转移的背景与控制权转移公司的特征研究 总被引:56,自引:2,他引:56
本文分析了我国控制权转移的制度背景 ,并以 1 999— 2 0 0 1年我国A股市场发生控制权有偿转移的上市公司作样本 ,考察我国控制权转移公司的特征。研究发现 ,我国目标公司的特征主要表现在 :管理层的效率低下 ;财务资源有限 ;资产规模相对较小 ;股权较分散 ;股权流动性较高 ;市净率较高。Logit回归模型的拟合预测得到 71 8%的正确率 ,能够较好地拟合预测目标公司 ,但并不表明投资者能因此而得到超额收益。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对国内外内幕交易者收益研究的文献进行系统梳理的基础上,借鉴Bris[1]以间接方法测算了我国控制权转移事件(2001—2009年)中的内幕交易者收益率,同时利用回归模型研究了控制权转移中内幕交易者收益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控制权转移中的内幕交易者收益有正有负;公告前30天内幕交易者的收益占公告前60天收益的42.3%;公司的规模、盈利状况、公司治理水平和控制权转移的支付方式等都对内幕交易者的收益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3.
鲁桂萍 《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10,(21):65-65
上市公司控制权转移是并购重组的重要组成部分,控制权转移与公司经营绩效关系的研究一直是经济学界的重点关注领域之一。在我国上市公司控制权发生转移的过程中。具有一些发达国家市场中所没有的特征,比如特殊的控制权转移方式。因此对控制权转移方式的研究对于我国控制权转移理论的完善具有积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4.
从股东特质角度研究控制权转移的盈余管理问题,笔者根据控制权的不同把上市公司区分为国有控股和民营控股。研究结果表明,当第一大股东由国有股权转化为民营股权时,第一大股东有盈余管理动机,即国有股权私有化过程中存在国有资产流失嫌疑。当第一大股东由民营转变为民营时,第一大股东变更前后盈余管理存在显著差异。即第一大股东变更发生在民营企业间时,由于民营企业是一种“理性经济人”,因而显著地存在对业绩的盈余管理问题。当第一大股东变更发生在国有企业之间时,无论是无偿转让还是有偿转让,盈余管理的动机都不明显。而民营转为国有的例子在我国当前几乎不存在,但未来有可能出现。 相似文献
5.
管理层收购(MBO)指的是目标公司的管理者或经理层利用借贷资本或股权交换及其他产权交易手段购买本公司的股份,从而改变本公司所有权结构、控制权结构和资产结构,进而达到重组本公司的目的并获得预期收益的一种收购行为。早期的管理层收购实际上是杠杆收购(LBO)的一种,管理层通过向专业的杠杆收购机构融资购买原有公司的全部或部分股权,使上市公司私有化。它通常伴随着大量的债务,股权集中于管理者和金融机构(Thompson et al.,1992)。大量研究表明,管理层收购对于股东财富、债权人财富以及公司财富(即公司业绩)各方面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7.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收购公告的财富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事件研究法,对2001-2003年我国沪市上市公司股权收购公告的财富效应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到了独特于国内外相关研究的结果:短期内收购公司股东财富在公告日前后呈先盈后亏的阶段性表现.进一步的横截面回归分析指出:对股东财富而言,相对规模、上市公司国有股比例和年份在公告日前以及混合支付在公告日后均具有正影响,上市公司净资产收益率在公告日后具有负效应. 相似文献
8.
绩差公司为了避免被停牌上市的风险,有的通过自身努力改变经营业绩,有的则直接将公司的控制权转移,新的控股股东则对原公司注入优质的资产,以快速改变公司的经营绩效.在2005年、2006年度撤销特别处理的上市公司,有的控制权发生了转移,有的控制权未发生转移,按照这些公司摘帽过程中是否发生控制权转移分成两组.比较两组公司的经营绩效发现:同样是戴帽公司,控制权发生改变的样本公司在控制权发生改变前经营绩效较差,控制权发生改变后公司的绩效变化程度大.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GHM理论的视角出发,通过分析中国企业控制权转移的本土特征,包括制约着中国企业控制权的历史因素、公司资本构成等因素,从而给出企业控制权优化配置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11.
基于对公司治理本质的认识将公司治理应解决的问题划分为社会层、组织层和个体层三大层次,本文探讨了公司伦理在解决各层次的公司治理问题中的效用,分析了公司伦理在公司治理中从约束性效用到工具性效用再到价值性效用的演化攀升过程,建议通过建设公司治理的伦理机制提升公司道德水平,改善公司治理。 相似文献
12.
股东和高管之间存在利益冲突,多任务委托代理模型分析表明,高管薪酬决定机制存在激励过度的内在冲动,高管薪酬管制不仅存在合理性,实践中也非常必要,政府可以通过强化高管薪酬股东决策权、细化高管薪酬信患披露制度及建立奖金回追制度等措施来管制. 相似文献
13.
从重商主义财富论、国富论到劳动价值论、市场价值论、能量价值论,它们理论中关于衡量世界财富的标准都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缺陷,笔者认为太阳能值财富理论在真正意义上找到了衡量世界财富的尺度。由于美国能值货币比率明显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故美国在与大部分国家的进出口贸易中处于有利地位,每年获得的超额利润达3904亿美元。美国是通过资源出口国的贡献来支撑其生产率的增长与其高消费格局的。2006年全年我国大陆能值财富流失超过5.35×1024sej,能值-货币价值为8425.2亿美元。为了减少我国外贸能值财富的流失和外汇储备的缩水,笔者提出了四点对策。 相似文献
14.
内部控制是预防和降低企业风险的利器.在我国,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建立健全公司组织结构、规范企业业务程序、重视企业内部控制方法、强化企业内部监督是加强和改善企业内部控制、提高内部控制质量的重要内容,也是贯彻和落实《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重要措施和手段. 相似文献
15.
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关系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本文分析了公司股权结构对公司绩效的作用机制,在此基础上考察中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的现状,并运用统计和回归分析方法验证了股权结构对公司绩效的作用效果,结果表明中国"扭曲"的公司股权结构对公司绩效的作用不显著,但具有较强的行业效应. 相似文献
16.
公司治理研究中的认识论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司治理的理论基础及分析方法之争,说到底是一个认识论问题,认识论的不同必然影响到公司治理理论上的建构及方法上的选择.本文从认识论的角度反观公司治理的理论及分析方法研究本身,试图为公司治理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视角,以裨益于我国目前公司治理实践. 相似文献
17.
公司治理结构的法律规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司治理结构是现代公司制的核心,公司治理结构在公司内部是通过公司组织机构分权制衡的职权设计来实现的,主要受《公司法》的规范,我国公司立法在公司治理结构的法律规制上存在制度缺陷,因此,完善既有的立法例,创设以董事会为中心的公司治理结构,扩充监事会的权力,建立股东代表诉讼制度,强化董事义务,将有助于推动我国国有大中型企业实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造。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介绍了我国公司治理结构的发展与现状,并针对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改进意见。通过此文,可以使读者对公司治理结构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从而有助于国内企业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与发展。 相似文献
19.
Corporate Ownership Structure in Austria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Klaus Gugler 《Empirica》1998,25(3):285-307
This paper aims to add to the knowledge about ownership structure in Austria. It assesses ownership concentration and the relative importance of the investor categories banks, the state, families, and domestic and foreign firms on the basis of a sample of 600 of the largest non-financial corporations. Balance sheet data, internal rates of return calculations and regression estimates show that not only ownership concentration, but also the identity of the large controlling shareholder is relevant to efficient governance of corporations. While foreign control increases profitability, particularly state control is detrimental to shareholder wealth maximization. Likewise, profit margin equation estimates cannot reject the entrenchment hypothesis and/or expropriation of minority shareholders. 相似文献
20.
中国上市公司董事会治理评价实证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董事会治理是公司治理的核心,董事会治理评价是公司治理评价系统的关键内容.本文在对国内外有关研究文献进行评述的基础上,构筑了董事会治理评价指标体系,并从不同的角度对我国上市公司董事会治理状况及其与公司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结果显示:第一,控股股东性质、行业因素会对董事会治理水平产生一定的影响,民营企业具有显著的治理优势;第二,公司治理绩效与董事会治理水平之间呈现一种倒U曲线关系.实证结果验证了Rediker与Seth关于董事会治理机制间替代效应的观点.该结论的政策含义是,在当前董事会治理缺乏外部治理机制、大股东治理弱化、内部董事间的相互监督和经理人持股的激励效应都不强的情况下,董事会治理改革的关键在于,通过引入战略投资者特别是民间战略投资者,完善董事会专业委员会的制度建设,强化内部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