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3 毫秒
1.
1.“精致农业”涵义及其发展的社会经济背景 台湾农业走过50、60年代的发展黄金时期之后,逐渐出现了停滞、萎缩的问题。为了推动农业进一步发展,80年代,台湾开始调适农业发展方向,从注重产量转为重视品质和效益问题,提出以“精致农业”为农业升级发展的目标。所谓“精致农业”,台湾经济学界从经济和管理科学的层次解释为“精致性的农业生产资源调配,增加农业经济效益,均衡农产品生产,提高农民所得的农业发展”;台湾农业科技界的解释是“发展高品质、高附加值、有市场潜力并有利生态维护的农业生产”。总之,“精致农业”是台湾为扭转以往片面追求增加农业产量,采取促进农业生产能进一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潮流  相似文献   

2.
“农协”是“农业协同组合”的简称,是日本农村中主要从事流通领域经济活动的合作社,它在稳定农民收入,促进农业发展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下面就“农协”的概况及其作用作一简要介绍和探讨。  相似文献   

3.
长期以来,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严重不足,成为制约我国农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农业发展的滞缓,已给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后果。本文主要分析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缺位”的原因及其后果,旨在引起对优化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进一步重视,为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创造必要的条件。  相似文献   

4.
呼吁“和谐世界”的文化底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发挥宗教在促进社会和谐方面的积极作用”,是对宗教做出的又一内涵丰富的全新阐述。我国是一个尊重宗教的国家,受历史和现实、国际和国内等因素影响,宗教自身能否和谐,能否与社会其他方面和谐,不仅关系到宗教能否健康发展,而且关系到整个社会能否健康运行。国家宗教事务局局长、中华宗教文化交流协会会长叶小文的文章《呼吁“和谐世界”的文化底蕴》对于我们了解宗教文化及其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具有一定的帮助作用。  相似文献   

5.
从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生态矛盾突出的实际出发,建立“以煤补农”的政策机制,鼓励煤炭企业支持和参与所在地区的新农村建设成为必然趋势。本文将新农村建设中的“以煤补农”机制和“环境经济”紧密结合,分析了山西省煤炭煤业发展和农业发展的不协调性,提出实施“以煤补农”机制的基本思路。对山西省寻求一种社会的公平发展;增强农业基本资源和生产条件的可持续性;遵循环境一经济系统发展规律具有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胡民  胡平 《乡镇经济》2008,24(2):89-92
随着我国农村和农业宏观环境的变化,近年来,我国农业合作组织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这种农业合作组织区别于我国历史.上带政府组织性质的农民合作社,可以被称为“新农合”组织。文章从农业经营的经济学特点出发,以制度经济学为理论依据,分析了“新农合”组织发展的必然性,并对当前“新农合”组织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对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传统的“天人关系”论中,“三才”理论比之“天人合一”更接近现在所说的人与自然的关系,更能体现中国传统有机统一自然的特点。这种理论在农业生产实践的基础上产生,又反过来成为农业生产和其他经济活动的指导思想,并被推广到社会生活的基他,渗透到各种学派的学说中,以至在某种意义上成为中国传统文化斑烂的色谱中的一种“原色”。从“天人关系”的角度讨论中国经济史上人与自然的关系,有利于把该问题的研究推向深入。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管”字本义及其相关引申义的搜集整理,结合“管”字兼属动词、介词、连词、名词、量词的特点,对其在现代汉语中的意义和用法进行简单分析。并在一定程度上探索其引申义的引申途径和引申线索。  相似文献   

9.
县域农业是我国农业发展的基础。借鉴杜能的“圈层理论”,从五大社会经济因素剖析,目前我国县域农业呈现出“核心发展圈层”、“溢出发展圈层”和“低度发展圈层”三大圈层结构,而且各层次的农业生产方式也有所不同,并引发了不同的问题。文章依据农业生产方式转型的特点,提出尊重规律,科学谋划;分类施策,培植优势;产业融合,互补发展三大关键举措,以破解繁荣与凋敝并存的县域农业现状,构筑经济繁荣、农业兴旺、生态友好三位一体的县域农业新格局。  相似文献   

10.
黄云生  路征 《乡镇经济》2009,25(3):122-126
“增值农业”(Value—added Agriculture)是农业发展模式创新的结果,对农村经济发展尤其是对提高农民收入与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有重要作用。文章介绍了当前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十分重视的“增值农业”概念与发展研究状况,并分析了其对农村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1.
李孝坤  苏维词  李晴  杨华 《特区经济》2007,216(1):133-135
三峡库区农村面积广、农业人口多、经济发展落后的实际,决定了该区域农业的发展、农村的繁荣进步在实现全面小康进程中的重要地位,而发展特色农业是三峡库区实现全面小康的必然路径。分析了三峡库区发展特色农业的必要性,剖析了三峡库区发展特色农业的现实基础,最后提出了特色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策略及模式。  相似文献   

12.
曾海艳 《特区经济》2007,216(1):130-132
事实与理论证明,农村小企业集群发展是缓解“三农”问题的一条有效路径。但是由于我国地区之间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方面差异显著,因此,在培育和发展农村小企业集群方面必须因地制宜,从各地的实际情况出发,坚持走多样化和特色化的发展道路。在此过程中,根据西部地区现实情况,以企业集群视角,对农村产业发展进行产业选择与定位就显得越发重要。  相似文献   

13.
刘会想  孙国兴 《乡镇经济》2008,24(10):56-59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提高,农业的多功能性日益受到重视,农业多功能开发成为当前的热点问题之一。天津沿海型都市农业处于农业多功能开发的前沿,文章从农业多功能性的视角出发,在分析天津沿海都市型农业多功能开发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发展背景和基础条件,提出天津沿海都市型农业功能定位,为农业多功能开发提供范例。  相似文献   

14.
北京休闲农业已经发展到一定阶段,初具规模,空间格局基本形成,前景广阔。通过分析北京休闲农业发展现状,厘清北京休闲农业发展态势,梳理出北京休闲农业高质量新业态,包括农业特色主题公园、农业文化品牌节庆、农业嘉年华、创意农业工艺品体验、森林公园综合体5种发展模式,提出聚焦数字赋能休闲农业新业态、培养素质较高的休闲农业旅游人才、打造文化IP促进休闲农业发展精品化、优化休闲农业营销宣传策划等建议。  相似文献   

15.
贾彧  邢方 《特区经济》2006,211(8):144-146
培养具有先进文化和掌握现代科学文化知识的农业劳动力大军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的关键。从我国目前农村发展的实际看,农村劳动力的知识技能已不能满足改造传统农业,发展现代农业的需要,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和谐社会的目标不相适应。本文论述了人力资本投资与现代农业、农村社会和谐的内在联系,并针对我国目前农村人力资本投资的实际,提出了提高人力资本质量重在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16.
我国西部地区发展特色农业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新华  吴文 《特区经济》2011,(7):208-209
虽然西部特色农业具有比较优势,但由于历史原因,我国西部地区的农业发展相对落后,面临诸多制约因素。本文从西部特色农业的发展现状和特征出发,对制约西部特色农业发展的因素进行了分析法,提出了西部地区特色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东北东部边境地区是特色农业发展潜力极大的地区,特别是近年来依托该区的自然、社会、资源赋存,特色农业取得了巨大进步,但从该地区特色农业整体发展情况上看,仍存在许多问题。如何跨越这些发展中的障碍,进一步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推动东北东部边境地区农业的快速发展,已经成为重要任务。本文在分析东北东部边境地区特色农业发展优势、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基础上,提出了具体的发展对策、建议及宏观构想。  相似文献   

18.
国外农业合作社的发展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合作社是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一种经济组织形式,在推动农业和社会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对欧盟各国、亚洲国家和北美地区农业合作社发展的规律进行了分析总结,从而为我国农业合作社的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韩莹 《新疆财经》2006,(4):36-40
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问题日益凸现,能否解决好能源短缺问题决定着各国经济能否持续发展。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一直是我国的基础性产业,因此,解决好农业能源问题显得至关重要。本文认为,我国农业的发展应该走节约型农业道路,即发展能源农业,其不仅能够缓解农业能源短缺,而且还能促进农民收入增长,有效改善环境。  相似文献   

20.
发展安徽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是我国的立国之本,发展安徽省的农业产业化经营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首先是全面繁荣农村经济,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的需要;其次是实现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提高农产品竞争力的需要;第三是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增加农民收入的需要;第四是提高安徽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有效手段。推进本省农业产业化的基本途径有:培育、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特色产品,全面实施农业名牌战略;大力实施农产品流通工程;尽快完善利益协调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