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驰名商标的定义与特征 驰名商标制度,是保护商标权的一项特殊的法律制度。我国《商标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对驰名商标提供了一些法律保护,但由于其特殊性,所以也存在着在立法上不够完善,在实践中保护不利等问题。本文试从驰名商标的法律特征入手,探讨对驰名商标应予特殊法律保护的依据和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2.
驰名商标法律保护制度是保护商标权的一项特殊法律制度,首创于《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我国2001年10月修订的《商标法》对驰名商标正式以法律的形式予以规定,体现了对企业知识产权的保护,适应了加强驰名商标保护的国际潮流。  相似文献   

3.
一、我国对驰名商标的认定和保护 驰名商标作为一个正式的法律术语,最早出现于1925年修订的《巴黎公约》.该公约提出了对驰名商标进行特殊保护的原则,但未对驰名商标进行界定.《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对驰名商标的特殊保护问题做了更加明确的规定,但要求驰名商标必须是注册商标.  相似文献   

4.
一、驰名商标保护与认定的释源 驰名商标是一个国际通用的法律术语,其英文为"Well-Known TradeMakes"或"Well-Known Marks".驰名商标的这一表述虽然被国际公约及各国法律广泛采用,但直到现在国际上也没有对驰名商标下一个确切的、公认的定义.《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以下称巴黎公约)最先涉及驰名商标问题,但1883年签订的该公约最初文本并没有提及驰名商标问题,直到1925年该公约第三次修订后的海牙文本中才首次出现了有关驰名商标保护的规定,即该公约第6条之二.  相似文献   

5.
吴菊梅 《民营科技》2008,(6):135-136
驰名商标是指在市场上有较高声誉并为相关公众所熟知的商标。目前国际公约或各国法律都对驰名商标做出了保护的规定,我国的《驰名商标认定和管理暂行规定》以及《商标法》都对驰名商标有了具体的保护规定,但在立法上仍有不够完善的地方,就此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与对比不同国家地区对驰名商标保护制度的差异,本文通过收集资料研究案例的方法,阐述了我国香港地区与美国法国英国对于驰名商标的认证与保护制度,并从驰名商标的认定、保护范围、保护程序与理念等几个方面对比了我国对国外驰名商标保护的现状,得出了不同法律制度下对驰名商标保护的现实状况。  相似文献   

7.
经营管理     
名牌与驰名商标有何区别? 国家工商局负责人日前发表谈话指出,名牌与驰名商标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这位负责人说,名牌是人们对有一定信誉的商标的约定俗成的称谓,它不是一个严格的法律概念,在目前还难以得到像驰名商标那样的法律保护。而驰名商标是客观存在的,无可非议的名牌,而名牌却不一定是驰名商标。因为只有驰名商标才能依法受到扩大范围的保护,所以创立驰名商标是名牌寻求扩大范围的法律保护的最佳途径。 这位负责人指出,名牌具有一定的信誉,拥有名  相似文献   

8.
驰名商标是市场经济不断成熟的产物,也是生产,经营者持续培养的结果,为了鼓励生产者、经营者重视对品牌的创建,并使生产、经营者对商标的投入得到相应的回报,法律各个部门都从不同层面对驰名商标进行了不同层面的保护,本文仅从民法方面探讨驰名商标的认定、保护范围、法律保护制度等方面探讨驰名商标的民法保护及其完善。  相似文献   

9.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互联网的出现改变了社会生活,也对人类现有的法律制度提出挑战.时代的发展使我们不得不变换角度对知识产权施以更全面的保护,其中与网络有关的知识产权立法、司法工作更加需要完善.目前,许多涉及网络环境下驰名商标保护的案件悄然堆积到法官的案头,但中国相关立法缺陷及传统驰名商标保护理论的局限却使定纷止争的裁判者陷入窘境.面对网络环境对立法界、司法界提出的新课题,研究网络环境下驰名商标的法律保护问题,以期构架网络中驰名商标反淡化保护的框架,遂成为必然.  相似文献   

10.
驰名商标淡化作为侵害驰名商标的重要形式,已越来越多地引起了人们的重视.本文试图通过对驰名商标淡化的实践考察,从立法的角度为完善我国驰名商标反淡化保护法律制度提出构想.  相似文献   

11.
目前我国对未注册驰名商标的认识存在一大误区,认为未注册商标不受法律保护,因而使其先使用者——往往也是真正的品牌创造者,其合法权益没有得到充分保护,法律救济手段的操作性不强,无形中给了一些人钻法律空子的机会。本文拟对未注册商标保护的理论依据和法律保护问题进行粗浅探讨。  相似文献   

12.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高速发展与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越来越突显出驰名商标保护的重要性。我国已经在实践中形成了以单一的行政认定与事前认定为特征的传统意义上的驰名商标认定机制。而现在为适应入世对驰名商标保护提出的新要求,我国重新构建了以行政机关和法院的双轨制认定、事后认定、个案认定、被动保护为特征的公平、开放、规范、动态性的驰名商标新认定机制。从而真正体现出对驰名商标法律保护的意义,契合着市场经济发展的规律性要求,同国际知识产权保护中不断加强驰名商标保护力度的趋势更是相一致的。  相似文献   

13.
驰名商标能为企业甚至国家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关于驰名商标的保护最早出现在1883年签订的<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以下简称<巴黎公约>)中,对于驰名商标的保护已成为国际上的一项普遍性制度,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非常重视驰名商标,并对其本国的驰名商标实施特殊保护.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也于近年多次召开了有关驰名商标保的专家会议,并于1999年9月通过了<保护驰名商标联合建议>,确立了保护驰名商标国际协调的共同准.我国于1984年加入<巴黎公约>,成为其第95个成员国.和其他加入<巴黎公约>的成员国一样,依据该公约的规定对驰名商标给予殊的法律保护,已经成为我国商标法制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4.
商标分为注册商标和未注册商标。法律应当对注册的驰名商标予以保护,这是毫无异议的。可是关于我国法律是否对未注册驰名商标予以保护,人们的看法却不尽相同。最近,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和商标评审委员会,以及有关的人民法院在审理案件中,将“中化”、“惠而康”、“小肥羊”等未注册商标认定为驰名商标,并依法进行保护。对  相似文献   

15.
驰名商标法律保护制度作为一项重要的知识产权制度已经经历了一个从发展、成熟、到日趋完善的阶段.近年来,驰名商标的保护一直是我国商标工作中引起广泛讨论的热点话题,其中不乏真知灼见,也有错误理解.因此,对我国驰名商标做好保护工作与否,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驰名商标与名牌不同,它是个法律概念。驰名商标是由国家的商标主管机构认定,并由法律给予特殊保护的商标。在我国,除了国家工商局商标局的认定外,其他部门、团体都无权认定。由于我国对驰名商标采取被动认定方式——在商标发生纠纷的情况下,商标主管机关才认定有关商标是否为驰名商标,因此,影响大的商标未必都能成为驰名商标。今天这篇文章,澄清了人们对驰名商标认定的一些误会。  相似文献   

17.
翁帅 《企业导报》2011,(2):162-163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未注册商标的案件映入公众眼帘,对未注册商标保护的讨论也日趋激烈。其中未注册商标通过行政或司法途径的认定是对未注册驰名商标进行一定保护的重要途径。必须对未注册驰名商标的认定机关、认定标准、认定依据等作出界定。要明确对未注册驰名商标的认定法律意义,一方面要对未注册商标起到保护的作用;另一方面要认识到未注册驰名商标与注册商标保护程度的区别,避免滥用保护。  相似文献   

18.
毕红雨 《企业导报》2011,(18):166-167
我国的司法运行中驰名商标的保护不尽如人意,还存在许多有待完善的问题。本文在对驰名商标概念进行界定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驰名商标在立法和认定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提出了完善驰名商标保护立法的推进思路。  相似文献   

19.
企业不正当广告资源的追逐和地方政府泡沫化政绩工程的追求,是当今驰名商标司法认定和行政认定颇多扭曲并且愈演愈烈的主要诱因和病根。按照驰名商标保护的国际惯例和我国现行驰名商标法律规定,驰名商标认定仅仅是解决商标纠纷案件的手段及其程序,认定驰名商标所认定的“只是依法给予特别保护的前提事实,属于案件事实认定范畴。如果脱离认定案件事实的立法本意而追求荣誉称号、广告效用等商业价值,就会使驰名商标认定制度异化,会产生一系列不良后果和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20.
驰名商标是商标中的望族,它不仅具有很高的广告效应,所受到的法律保护也明显超过普通商标。由于驰名商标具有较高信誉和广为公众知晓的特性,它可以催化企业无形资产的形成和发展,给企业带来巨大的利益。在我国,传统上对于驰名商标的认定,主要是通过商标局来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