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龚细鹰 《华商》2014,(8):1-1
一天,与一位朋友吃饭,恰好父亲来看我,我便把父亲接来一起吃。父亲是个寡言之人,吃饭期间,他一直静静地听我们聊天,很少插话。回家的路上,父亲说:“你这个朋友,不可深交。”我愕然,问道:“爸,怎么了?”这个朋友,是因生意认识的,我与他合作过几次,对他印象不错。  相似文献   

2.
刘畅 《中国商人》2023,(6):140-141
<正>我们公司是以“希望”命名的,这个名字特别适合农牧行业。我父亲有兄弟四人。在我小时候,父亲发型蓬乱,甚至根本就没有发型可言,也不怎么刮胡子,是一种“狂人”的状态,父亲四兄弟都是如此。他们几个创业时都没有专业背景,只有我三伯是农业专业,大伯学计算机,二伯学机械,都是比较典型的理工科,  相似文献   

3.
海潮 《华商》2014,(10):48-49
从没温柔地待过他 第一次听到“女儿是父亲上辈子的情人”这句话,我读高一。一天晚自习的时候,从前排一个娇滴滴的女生口中蹦出来,带着一点儿矫情,小炫耀。就在几分钟前,该女生胖乎乎的老爸“不远万里”跑到学校,只为送一块她爱吃的豌豆糕。就在豌豆糕的父爱气息里,我蹦出一个念头:如果女儿是父亲上辈子的情人,那么,儿子一定是父亲上辈子的情敌了,永不可能和平相处。就像我和老爸,“剑拔弩张”便是我们最常见的相处方式。当然,他的“拔尖”是公然的,我的“张弩”只能在背后。  相似文献   

4.
Q:你印象中与父亲度过的最难忘的父亲节是怎样的?:我从来没有在这个节日对父亲有过表达,对于一个50后的父亲和70后的儿子来说,我们基本不会把“父子之情”拿出来说,父子之情都藏在日常生活的细微之中。:是否收到过儿子送的父亲节礼物?:我当父亲5年多了,没有在父亲节收过礼物,儿子还小,我也从来没有要求他在父亲节对我有什么表达。我觉得自从当父亲的那一刻开始就接过了“父亲”的称号,而且这个“职位”永远拿不掉了。父亲节可能提醒没有成为父亲的人关注自己的父亲,很多人不关注日常家庭生活中的父子关系,  相似文献   

5.
范佳丽 《商界》2004,(1):48-49
“父亲对工作投入了120%的精力,我只投入了80%,我们平均投入了100%。”——曹克波  相似文献   

6.
《经贸世界》2005,(2):72-73
一个人有两个儿子,小儿子对父亲说:“父亲,请你把我应得的家业分给我!”父亲就把产业分给他了。  相似文献   

7.
父母也有梦     
前几天,我给父亲订了他“处女航”的飞机票,之后的发展让我情感涌动,也让我意识到,关于我们父母的很多事情,我们都是太过想当然。周四,我的父母回老家,我去机场为他们送行。我的父亲一直在印度政府部门工作,他从来没有坐过飞机,所以,  相似文献   

8.
往事     
往事小时候,我们三兄弟都喜欢跟父亲一起上班。在工商所里,看到缴回来的一篮篮果子,真想尝一个,爸爸就是不依。我家里的奖状就数爸爸最多,爸爸穿着制服真威武,我真有点羡慕。不过,一些朋友问我:“你将来想到工商所工作吗?”我马上说我才不想呢!原因就在我爸爸身...  相似文献   

9.
我上技校那年,学校不知从哪里买来几台旧电脑供我们实习维修。每天的拆装,我总是为手中的这台“老爷电脑”苦恼,也不知用了几年,辐射加灰尘,电脑外壳像穿上了一件厚衣服,油腻腻,难洗难擦,加之许多原件怕酸碱腐蚀,只能“带料”作业,回到家中从手到脸洗了又洗才从花猫变回“格格”秀容。一天晚上,看到父亲正用一种白色的盒装固体清洁剂擦拭他心爱的手机,擦后手机洁净如新。我眼前一亮,趁父亲不注意,我将这白色的家伙“偷”到了学校,对自己那台电脑进行了“洗浴”,嗨,这家伙马上就换了新颜,键盘也变得灵活敏感多了。同学们看…  相似文献   

10.
一代人的脱贫 “三爷,不要看我们现在什么都没有.我敢保证.将来我跟培华肯定是楼上楼下.电灯电话!”——时隔30多年.我的父亲还很坚定地说.当时他和他岳父说的这句话,绝对不是吹牛。  相似文献   

11.
王跃文 《华商》2014,(15):75-75
作为一位瑶族诗人,黄爱平的诗歌里有一种强烈的对瑶族文化血统的追忆,对瑶族文化虚根的抗拒。他的血脉里流淌的是瑶族的血液,瑶族人民苦难深重的历史,注定了他诗歌灵魂的沉重和苍凉。他不断地用诗歌追问、寻觅,试图印证他的文化身份和文化血统,执著而又迷惘。他在《父亲回家》‘诗中这样发问:“谁是他的父亲/谁给他讲述已经逝去的秋天/讲述鸟巢与河流/劳动与汗水/谁会告诉他/生活是一件严肃的事?”诗人在急切的追问之下,又说:“父亲……我不认识他/事实上/我也不认识我自己”。诗人对父亲的渴求和追念是那么焦灼迫切,而父亲在他眼里却又那么的模糊。父亲只能在诗人的遥想中出现,作为诗人的自己,却“不知道他的脏脸和烟卷/更不了解/他的酒量和哭泣……”诗中的父亲是一种隐喻,是诗人对瑶族文化身份和文化血统日渐失传的伤痛,是对日渐模糊的瑶族特征的沉重喟叹。父亲是根,根的缺失使得诗人对自我文化身份的认知变得惶惑而茫然,所以他在诗中说,“事实上/我也不认识我自己。”  相似文献   

12.
中学时,我们家在县城开了一家饭馆。虽然处于闹市,可是因为是新近开张,光顾的人很少。父亲很着急,找喜欢文学的我商量对策。我想出一招,就在饭馆门口贴一副“请到这家餐馆用餐”的广告语招徕顾客。结果,越来越多的路人驻足观看,继而露出会心的微笑踏进餐馆。这让我第一次领略到广告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南在南方 《华商》2014,(10):46-47
“时间像个推子,一不小心就把头发畔儿向后推了半尺!”他刚大学毕业那年,回到老家,父亲摸着自己光秃秃的脑袋这样对他说。他脸上虽然笑着,心头却忽地一软:那一刻,他坚定了要把父母接到城里的打算,谈不上让他们享福,但至少在身边有个照应。60岁的父亲却再次坚定地说“不”,说以他的身体,再劳动个10年根本不成问题。父亲说:“与其去城里拿个木剑练太极,不如拿个锄头在乡下种地。”他想再劝,父亲来一句:“人挪活树挪死,我就是一棵树!”言下之意,去城里等于要命。  相似文献   

14.
卖纸     
笑容 《光彩》1997,(10)
1986年秋天,我高中毕业后,想把家里那头大肥猪宰了,卖些钱,再向亲朋借一些,到镇上开一间小百货店,可父亲说什么也不同意,说卖猪的钱得用来为我哥娶媳妇,万一我开百货店没赚到钱,我哥的媳妇岂不是娶不成了……万般无奈之下,我只得按父亲的“旨意”跟我哥到江西一家纸厂做学徒工。依稀记得,这家纸厂叫青山纸厂。哥哥‘撤纸”,我“扛尾”,工作很是辛苦。用老百姓的话说,真正是“两头点灯”:早上,天没亮就得起床点灯干活,而晚上则要点灯干到10点左右才放工。每天除吃饭、睡觉、上厕所外,都得干活。那时我时常在厕所里多蹲一会…  相似文献   

15.
我在布鲁克林读书,后来上了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之后就读哈佛法学院,在那儿我让父母大吃一惊。因为只读了两个月我就退学了。我的父亲。是《纽约先驱论坛报》专门负责犯罪新闻的记.他问我:“你准备做什么来谋生呢?”我说:“别问我。”我真的不知道。他又说:“为什么不做些公关呢?”  相似文献   

16.
2006年是我的第3个本命年,也将成为我人生中不寻常的一年。年初从号称“魔鬼训练”的财政部首期高会班集中培训中走出来,回到繁重忙碌的工作岗位,没有想到接下来父亲得了重病。我请假回到家乡照顾父亲,在病房中又得知被提拔到广西电信有限公司任总会计师的消息。坏消息好消息接踵而来,让我的心情在悲伤、欣喜、激动的撞击中回归平静。  相似文献   

17.
二十美金     
《连锁与特许》2008,(11):95-95
一位父亲下班回家很晚了,又累又烦,他发现5岁的儿子站在门口等他。“我可以问你一个问题吗?”“什么问题?”“爸,你一小时能赚多少钱?”  相似文献   

18.
明华 《光彩》1994,(12)
你认识啤酒的泡沫吗明华我的一个朋友和他的父亲在我家附近临街开了一间只有八九张桌子的小餐馆。他刚退休的父亲是某大机关食堂的“名厨”,现在餐馆里掌勺;他则以“和气生财”的“祖传家训”管理餐馆。有了这份天时地利人和,生意还真如芝麻开花节节高了。今年的暑期特...  相似文献   

19.
笑一笑     
《光彩》2001,(3)
诚实的证人   法官:“证人,在你作证之前,我应该告诉你,在法律面前,你只能讲你亲眼看到的事情,不能讲从别人那里听到的事情,明白吗 ?”   证人:“明白。”   法官:“请你先告诉我,你是何时何地出生的 ?”   证人:“我无法回答你的问题,因为这是我母亲告诉我的。” 同家里一样   妻子到监狱探望丈夫。   “你在这里感觉如何 ?”   “同在家里一样,不让出门,伙食也很差。” 何谓“醉”   父子俩在酒吧喝完酒出来,走在街上。儿子问道:“爸爸,醉是什么意思 ?”   父亲说:“你看,那里站着两个警察,如果我…  相似文献   

20.
肖昕 《市场周刊》2009,(12):57-57
我父亲因智力障碍,缺乏判断和自我保护能力。为使其生活更有保障,2009年1月,我将71岁的他送至一家老年公寓托养。合同约定的服务范围为饮食起居等日常生活。三个月前,我父亲在前往食堂就餐时,因路面较滑不慎摔伤,经检查诊断为“右下肢腓骨骨折”,已用去医疗费用17000余元。经多方交涉,老年公寓却以摔倒是我父亲自身行为所造成,不存在任何外力为由,一再坚持拒绝赔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