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组建专业合作社服务茶农增效益长期以来,岱山县茶叶生产处于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状态,规模小、信息闭塞,茶农很难抵御市场风险,常常市场一波动就蒙受损失。茶叶生产面积大幅度下降,由1980年初的2383亩下降到1992年的800多亩。为稳定发展茶叶生产,县农林局负责建立了茶叶专业合作社。合作社建立后积极引导茶农进入市场,拓宽销售门路,为茶农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解决资金及贷款困难,调整产业结构,走集约化经营道路,茶叶产量和产值在1997年、1998年连续2年超历史最高水平,生产茶叶1821担,产值达128万元,茶农收入比未建社前普…  相似文献   

2.
深宝山核桃专业合作社成立于去年4月,是临安市第一家按照“基地 农户 公司”运作模式组建的合作社,目前,合作社拥有3个山核桃精加工生产基地,一条精包装流水线,联结订单农户1600余户,有山核桃无公害生产基地8000亩。产品遍布杭、嘉、湖、苏等地,还远销日本、新加坡、法国、澳大利亚等国。其精选的航  相似文献   

3.
武义县宣平板栗专业合作社地处武义县南部山区的柳城畲族镇,这里是一个革命老区和经济欠发达的古老重镇,四面环山,山峦叠翠。目前,合作社现有社员209户,股金50.77万元,经营板栗基地面积8475亩。就是这样一家小小合作社,却带动了1500多户社员,开发了2万多亩山林,产品收购范围覆盖全县,辐射丽水、松阳、遂昌等相邻市(县),每年为山区农民增加经济收入500多万元。经过10年的艰苦努力,如今合作社已发展成为“外与市场对接、内与农户相连”的利益共同体,  相似文献   

4.
河北省辛集市垒头村永丰合作社是由17户农民自愿入股从事果菜生产的专业合作社,1984年社长赵和平带领该社38名社员借款5万元在76亩薄地上创业,十几年来,合作社不断发展,经济效益不断提高,现拥有冷库6栋2000平方米,分体联栋钢筋骨架的暖气调温大棚15亩,固定资产总计500多万元,种植大棚桃15亩,极晚熟中华寿桃56亩,同时从事蔬菜保鲜经营。1999年合作社纯收入90万元,其中:15亩大棚甜油桃产量1.5万公斤,纯收入40万元,保鲜蒜台50万公斤,纯收入50万元,社人均创纯收入2.36万元,人均纯收入1.12万元。永丰合作社的主要做法1合作方…  相似文献   

5.
<正>北京福兴顺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是北京市唯一一家从事农业生产全程托管服务的服务组织。2016年,合作社有社员352名,全程托管服务面积4750亩,涉及平谷区6个乡镇(街道)15个村近4000农户,全程提供小麦和玉米的耕、种、防、收、销等服务。除全程托管服务外,合作社的单项服务延伸到北京市顺义区、河北、内蒙古等地,服务面积17万余亩。  相似文献   

6.
正上海缘菊粮食果蔬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15年7月,是一家绿叶菜生产为主,具有一定规模的产、加、销一体化农民专业合作社。合作社现拥有生产基地总面积550亩,常年主要种植青菜、鸡毛菜、生菜等绿叶菜以及其他小作物品种。缘菊粮食果蔬专业合作社在2017年被上海市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农民科技培训中心遴选成为上海首批农民田间学校之一。  相似文献   

7.
从2008年7月溧城镇大林村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创办以来,溧阳市已成立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19家,入股农户数达2904户,入股面积为12582亩.按经营行业划分,种植业13家1327户7303亩,畜牧业1家161户308亩,水产养殖业2家334户3225亩,林茶果3家1082户1746亩.按经营规模划分,100亩以下的有5家343亩,100至500亩的有6家1997亩,500亩至1000亩的有4家2830亩,1000亩以上的有4家7412亩.  相似文献   

8.
宝应县惠农机插秧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04年9月,现有成员671人,拥有步行式插秧机194台.今年,合作社机插秧面积达5.36万亩,占全镇水稻面积的85.1%.近年来,合作社规范运作,服务农民,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为稳定粮食生产,增加农民收入作出了积极的贡献.2008年被评为扬州市"十强"农民专业合作社.  相似文献   

9.
2009年12月10日,浙江省绍兴县安昌镇首家土地股份合作社在该镇长乐村成立。全村219家农户将自家名下的434亩土地全部委托给合作社经营,不用种田还有分红,这种省心又多利的“零风险”土地流转模式深受欢迎。  相似文献   

10.
河南省息县彭店乡张庄村农民柳学友有一个梦,把撂荒的土地租来,变成一望无际的麦田。十年磨一剑,如今,守望在黄土地上的柳学友把梦想变成了现实。柳学友通过合作社的形式扩大规模,从自己种植几亩地发展到现在的15000多亩,从一名普通的农民转变成专业种田的“职业农民”。  相似文献   

11.
<正>作为耕地面积达2800余万亩的农业大市,绥化曾经面临农业生产效益低、务农劳动力素质下降、农民种地积极性不高等难题困扰。近年来,绥化市总结探索了"农业企业+合作社+农户""农业企业+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农户""村集体+合作社+农户"等经营模式,同时,加速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  相似文献   

12.
黑龙江省北安市海星镇成立了土地流转中心,土地流转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与农民签订“土地流转合同”。土地流转中心的工作人员经常深入到村民家中宣传实行土地流转的好处,通过委托经营、租赁经营和股份制经营的方式,让农民真正从土地中解放出来,从事二、三产业或进城就业,从而实现富裕农民的目的。该镇治安村已经有104户农民将土地托管给专业合作社,总面积达3048亩。  相似文献   

13.
<正>初冬时节,笔者来到位于黑龙江松嫩平原腹地的河南乡仁发村,走进仁发现代农业农机合作社新建的马铃薯储备库,但见这个半地穴式的大库高大宽敞,大货车开进开出,四五十位农民正在忙着装运土豆。村党支部书记兼仁发合作社理事长李凤玉高兴地告诉笔者:"2013年合作社共种植了43400亩马铃薯、3700亩玉米和3000亩大豆,除去已订单出售的粮食,剩余的按眼下市价折算,合作社少说也能赚上5000万元!""5000万元?乖乖!是真的吗?"听到笔者疑惑地发问,58岁  相似文献   

14.
叶榭镇兴达村现有土地3118亩,农业户数725户,农业人口2335人。2005年7月,农民以土地人股组建成立“上海叶达蔬菜合作社”。全村农户全部人社,3118亩土地也全部入股,主要从事蔬菜生产及销售。通过一年来实践,成果显著。据统计,2005年农业总产值2571.91万元,比上年增长22.3%,农民人均收入7022元,比上年增长8.4%,全村农民收入比入社前净增133.43万元,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15.
张金凤是江苏省泰兴市姚王镇桑木村的一个普通农民,原先她和村里自勺其他农户一样,日出而作、日落而归。去年她将自己家4亩地入股桑木土地股份合作社。合作社以土地为资本与无锡一位花木老板共同投资建成了园林苗木公司。现在她已是园林苗木公司的一名职工,每月有500元左右的收入,再加上她家地相所得,还不算土地入股分红,每年有近万元的收入。  相似文献   

16.
正浙江省长兴县显圣稻米专业合作社现有成员146人,稻米基地面积5320亩,其中有机大米400亩,绿色大米3000亩,无公害稻米1920亩。自2003年3月成立以来,合作社坚持以绿色办社、质量兴社为宗旨,组织社员规范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合作社先后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和绿色食品、有机产品等认证,"显圣"品牌竞争力进一步增强,2020年生产大米870吨,销售额达520万元。合作社先后被评为浙江省农产品质量生产管理先进单位、省级示范合作社。  相似文献   

17.
四川省广安市邻水县大河坝果蔬专业合作社便像往常一样忙碌起来,十几名农民忙着采收成熟的西瓜,前来收购西瓜的货车进进出出,一派喜人的繁忙景象.合作社社长秦宜凯满脸趣喜悦地说:我们合作社201 2年上半年发展蔬菜获得好的收成后,立即栽种了露地无公害西瓜400多亩,亩产达2500公斤,社员人均可收入2500~3000元."  相似文献   

18.
2009年以来,安徽将新型农民培训列入全省33项民生工程之一实施。2012年,皖北农业大县蒙城县,累计培训新型农民7990人,一批农民参加培训后,很快走上了增收致富的康庄大道。"如今,宋子彬所在的小辛集乡城西村已形成1900亩的蔬菜生产基地,其中恒鑫合作社流转土地种植700亩蔬菜,带动本村及周边280户农民种植蔬菜1200亩,年产黄瓜、西芹等各类蔬菜5000多吨,全村人  相似文献   

19.
高青县棉花专业合作社成立于1996年3月,现有整体入社村34个,入社社员5131户占全县农户总数的7.5%,专业合作社社员植棉面积2.6万亩,占全县植棉总面积的1/5,是目前全县最大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几年来,高青县棉花专业合作社坚持以为农服务为已任,突出联合互助这个主题,在办成农民的合作经济组织,服务棉花生产,增加棉农收入,促进棉花产业  相似文献   

20.
平棋葡萄专业合作社位于浦东新区周浦镇棋杆村,自2005年组建以来,坚持做强主导产业,促进农民增收.经过几年的努力,目前已基本形成一定的经营规模,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葡萄生产规模大、品种多、上市周期长,成为棋杆村的主导产业.棋杆村2004年开始引进种植葡萄,从100多亩发展到目前的700多亩,其中规模化种植519亩,散户种植200多亩,现已成为浦东新区最大的葡萄生产基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