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城市规模等级结构研究的基础上,通过主成分分析法以及聚类分析法,对长三角城市群的规模等级结构进行了研究,并着重从不同的空间层次,比较结果的差异。文章选取代表性的人均经济指标,并对长三角城市群的协调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李响  严广乐   《华东经济管理》2012,26(1):42-46
长三角城市群作为中国经济活动最活跃的地区之一,城市群网络化发展的将是长三角城市区域今后发展的主要特征.文章借鉴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和城市引力模型,以长三角城市群16个中心城市间的经济联系为例,对长三角城市群网络的基本形式、结构属性和网络微观特征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长三角城市群经济关联具备了网络化规模,但内部各城市间联系不均衡性特征明显,多中心网络协同发展格局已初步形成;通过网络分析进一步提出为实现长三角城市群网络化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文章首先介绍了城市群的基本概念和功能,然后指出城市群空间层级对城市存在重大影响;接着引入了一种新的研究方法,从城市地理空间、城市规模、城市功能及城市开放度四个方面来综合考察城市群的空间层级结构,并应用该方法对长三角城市群的空间层级进行了研究分析,在此基础上对  相似文献   

4.
长三角城市群物流网络在我国物流网络体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基于此,文章旨在深入探究长三角城市群物流网络的运行效率问题。首先,通过文献分析法和实证分析法,全面概述了长三角城市群物流网络的背景及特点;其次,通过构建DEA—BCC模型,并针对能够影响物流网络运行效率的网络技术水平、资源配置、管理水平等多个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最后,通过多因素分析,对长三角城市群物流网络运行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完善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发展信息技术应用以及完善政策和环境支持等相关建议,以期为进一步提高长三角城市群物流网络的运行效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长三角城市群空间演化与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娜   《华东经济管理》2010,24(2):33-36
长三角城市群被誉为世界第六大城市群,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其空间结构不断演化。基于长三角城市群85个市辖区和县级市地域单元,文章以1990年、1995年、2000年和2006年为时间序列,采用总量指标和效益指标,从时空角度探析长三角城市群空间演化规律。发现,长三角城市群空间结构呈现由行政等级结构布局转向扁平式布局,由极化发展向泛化发展,由外延扩展向内涵扩展转变等特征。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中国三大城市群的城市规模分布情况进行了比较研究.为反映较大城市整体人口占比情况.研究依据城市指数和位序一规模法则设计了2-11城市指数和4—11城市指数.同时借助齐普夫定律对城市群的整体集中情况进行了分析。比较研究发现.长三角城市群的城市规模分布最为合理.而京津冀和珠三角城市群均偏离住序一规模法则的理想状态。  相似文献   

7.
当今中国经济的显著特征之一是以城市群的快速发展为核心,以经济规模占全国比重日益提高为导向,推动中国经济迅速发展。长三角城市群作为中国最大的城市群之一,其一体化协同发展对我国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文章从城市群概念入手,总结了长三角城市群一体化协同发展对我国的影响与作用,并对其发展前景从一体化空间体系建设、区域生态环境协同保护以及区域基础设施协同建设等三个方面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8.
进一步提升我国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三大城市群的整体竞争力是目前及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之一。该文以长三角二级城市群为研究对象,构建反映城市间与竞争力影响因素间互动作用的二级城市群综合竞争力理论模型。采用“多维乘数法则”对二级城市群综合竞争力进行评价,对长三角二级城市群竞争力的演化特征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促进二级城市群竞争力协同增强,进而提升长三角城市群整体竞争力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9.
人们对城市群的认识正处于由平面到立体、静态到动态的转变过程。城市和城市群本身就是充满生命活力的有机体,在经济社会大发展时期,除了城市规模、城市形态等有形的变化之外,更大的变化还在于城市功能尤其是集聚功能和辐射功能的无形变化。长三角城市群具有行政区界分割明显和城市密集度高两大基本特点。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交通通讯条件的改善、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推进,城际关系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并由此而放大成区域整体集聚辐射的强大的场效应,与新型工业化相对应的新型城市化框架正在长三角城市群显现。以“环太湖城市圈”为标志性特征的“网络城市”将成为长三角城市群未来的主要城市形态,国家有关部门和上级政府应高屋建瓴及早规划,各城市政府应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着力予以推进。  相似文献   

10.
杜启洪 《走向世界》2010,(10):26-28
近年来,山东半岛城市群渐露雏形,城市体系不断完善,城市规模等级分布趋于合理,空间布局结构也渐趋协调,山东半岛城市群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  相似文献   

11.
随着上海世博会的热烈举办,由此引发的“世博效应”对正在积极进行区域城市群同城化建设的长三角地区的影响越来越突显。区域要实现同城化,就需要满足区域城际间时空距离短、人口流动频繁、产业能级互补、中心城市地位突出、城市群达到集聚规模和民众区域认同感强等必要条件。显然,长三角地区同城化发展尚未达到如此要求,存在明显的不足。  相似文献   

12.
基于城市流强度的分析方法,对长江三角洲城市群16个中心城市的城市流相关指标进行了测算、分析与比较。结果表明:长三角城市群城市集聚与扩散能力差异较大,按城市流强度数值的大小可将其划分为高、中、低3个等级;2006—2008三年间,上海、南京等部分中心城市的城市流强度呈现出持续上升的态势,而城市流倾向度指标变化不大,基本保持平稳;长三角城市群空间结构已明显表现出多个都市圈绵延发展的态势,长三角都市连绵区初见端倪。  相似文献   

13.
打破“以邻为壑”,探究协同治理模式成为长三角城市群战略性选择。文章从区域协调发展、创新产业共建、基础设施服务、生态环境共保和高水平协同开放五个方面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综合测度长三角一体化水平,分析2012—2020年长三角各城市一体化水平差异与动态演进特征,并构建三方演化博弈模型,揭露长三角城市协同治理内在机理。研究发现:长三角东部城市一体化水平显著高于西部城市;长三角一体化水平较高城市主要集中在早期加入长三角城市群的城市;长三角一体化水平总体差异主要源于省域间差异;长三角城市协同治理模式趋向于常态化参与一体化发展,政府奖励并不是越高越好。  相似文献   

14.
骆玲  史敦友 《南方经济》2015,(3):120-128
本文依据产业分工对城市经济影响的相关研究成果,梳理了单中心城市群产业分工的演化规律,并以我国长三角城市群和珠三角城市群为例进行实证研究,借助亨德森城市群模型比较分析了两大城市群产业专业化和多样性与其城市经济增长的关系,从中心城市产业定位与城市群产业分工角度提出了长三角城市群和珠三角城市群的城市产业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5.
本文基于2009年—2019年面板数据,采用碳排放系数法测算四大国家级城市群的碳排放总量及化石能源、二次能源和建筑材料碳排放量。结果显示:四大国家级城市群碳排放总量空间差异显著,长三角城市群峰值是2011年的9.67亿吨,关中平原城市群则是2019年的0.88亿吨。基于能源碳排放量的测算结果,进一步采用LMDI模型将其影响因素分解为碳排放系数、能源强度、能源结构、建筑业经济水平及人口规模等五大效应并分别进行测算。研究发现碳排放系数对能源碳排放量的影响作用最小,建筑业经济水平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而能源结构则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今后可从推广新型建筑材料使用、优化建筑业能源结构及推广建筑业低碳节能技术等方面推进建筑业减碳。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沿海地区除了长三角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京津唐城市群以外,还正在形成沈大城市群,山东半岛城市群,福建沿海城市群等等大大小小城市群,随着沿海铁路和沿海高速公路到2010年全线通车,几大城市群之间联系将更加密切,中国沿海地区正在形成跨度最长的城市密集地带。因此,当人们十分关注长三角城市群对宁波作用的时候,我们还应注意到沿海城市密集带形成和发展对宁波城市发展所带来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7.
李锐 《特区经济》2014,(1):180-181
城市群是城市区域化和区域城市化过程出现的一种独特地域空间组织,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点。关中城市群是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西部地区加快发展的主要空间载体。本文试图结合位序—等级规模、分布分形等分形理论,深入分析当前关中城市群的空间形态,并提出关中城市群空间结构优化的建议,从增强西安核心带动作用、完善城市规模等级、推动小城镇体系建设、构建城市群网络等四方面,进一步增强关中城市群的整体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18.
贾利军 《中国城市经济》2010,(5):104-104,108
本文衡量了长三角城市群各主要城市与中G城市上海的梯度系数,实证分析了经济梯度整合模式对长三角城市群的适应性。得出结论认为梯度转移的整合模式存在一定程度的缺陷,不适合长三角城市群的整合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中国经济信息》2007,(8):34-36
目前世界公认的大型城市群有五个,它们是:美国波士顿-纽约-华盛顿城市群,北美五大湖城市群、日本东海道城市群、法国巴黎城市群、英国伦敦城市群。有学者认为,长三角将成为世界第六大城市群并预测:再过若干年,全世界十大城市群,有五个可能在中国。  相似文献   

20.
环杭州湾区域发展和这一区域“接轨上海”问题,应放在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圈)的背景中来考虑。目前,以上海为中心包括长三角15个城市的城市群(圈)已经初步形成。这一城市群拥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其经济总量2000年占到全国GDP的17%,其中上海为5%强。可见上海建设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必然是以这一城市群为依托的。上海市委陈良宇书记2002年11月4日在第14次上海市长国际企业咨询会议上提出建设世界第六大都市圈,可以提供参照的是美国的第一大城市群,即东北部的从波士顿到华盛顿的城市群,这一城市群长700公里,宽100公里,人口规模小于长三角,经济总量远大于长三角,但长三角的发展潜力非常巨大。止海建设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将带动长三角城市群(圈)的国际化进程不断加快。这方面特别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