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突破口和近期对策上海率先建立个人信用制度,形成适应市场经济运行的信用秩序,并以拓展信用市场发展,规范信用行为为抓手;以建立上海信用登记制度、完善个人住房信用制度,推行经营者信用激励、约束制度为突破口,建立上海信用体系的雏形。 1、以个人住房信用为先导,建立个人消费信用制度。  相似文献   

2.
高登芳 《发展》2014,(4):93-93
正在现代市场经济中,信用是进行正常商业活动和金融活动的前提和基础。为了把信用以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各国纷纷建立了社会信用制度。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培育正常的社会市场秩序,也必须逐步建立和完善信用制度,建立企业信用档案。  相似文献   

3.
要全面提升广西社会经济运行质量和竞争力就必须解决信用严重缺失问题,因为现实社会经济生活中普遍存在的信用严重缺失问题,它正困扰着人们的生活,冲击着经济秩序,影响着社会稳定和外来投资,已成为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障碍。而要解决它,空喊是无用的,必须推进信用制度建设。发达国家正是通过建立信用制度,有效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值得借鉴。然而不能照搬,必须结合我们的实际进行制度创新。因此在广西要推进信用制度建设必须坚持“政府启动,市场运作,法律规范,循序渐进”的基本思路,和建立起政府、企业、个人这三大信用体系,贯彻“维护主体产权”、“失信受损”及“社会公正”等三条信用制度的立法原则,以及坚持发展中介组织、建立信息平台和保证执法质量等使之贯彻落实的基本措施。  相似文献   

4.
宁湧 《辽宁经济》2007,(1):42-43
马克思在研究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时科学地阐明了资本主义信用经济运动的规律,系统地提出了信用、信用制度、信用货币、信用资本以及与信用密切相关的银行和利息、借贷资本和虚拟资本等一系列科学范畴,奠定了科学社会主义信用理论的基础。当前在整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信用制度建设中出现了许多不规范的行为,从而给市场经济的发展造成了巨大伤害,深人研究马克思的信用理论并用来指导我国目前信用经济的发展和信用制度的建设乃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5.
信用缺失与信用制度建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转型时期 ,信用缺失严重地影响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信用制度不健全是信用缺失的主要原因。构建社会主义信用制度的主要对策包括 :加强信用方面的立法与执法、完善政府的信用监督与管理以及建立覆盖全社会的信用记录和监督体系  相似文献   

6.
中美信用制度建设的比较和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信用产品是维系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特效商品。我国要建立的正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对维系正常市场经济秩序有基础作用的现代信用体系。因此,美国的信用制度对我国加快建立现代信用体系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目前的企业的运行中,信用的价值被严重地忽视。不但影响企业的整体信用,成为困扰和制约企业发展的重大障碍,而且,打乱了市场经济的秩序。因而,在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中,应该逐步建立信用制度。  相似文献   

8.
纳税领域信用制度主要包括纳税信用制度、征税信用制度和用税信用制度。文章在分析我国纳税领域信用缺失及信用制度滞后的基础上,提出以政府手段推进纳税领域三种信用制度建设的思路和想法,采取有形约束(政府)与无形约束(市场)相结合,对失信行为在制度层面形成强大的监督和制约,使其失去可以“运作”和生存的制度空间,以此优化纳税领域信用环境,推进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  相似文献   

9.
信用制度的缺失——中小企业的融资障碍之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伍凤兰 《特区经济》2005,(3):124-125
信用制度是指关于信用及信用关系的“制度安排”,是对信用行为及关系的规范和保证,即约束人们信用活动和关系的行为准则。这种制度安排既包括正式的,又包括非正式的。前者如有关信用的法律(如契约法)、信用管理制度等,后者如信用观念、信用习惯等。信用制度的一个主要功能就是减少经济活动和联系中的不确定性,从而降低交易费用,帮助人们形成稳定、可靠的预期。信用制度作为经济主体间交往行为的规则和制度.  相似文献   

10.
建立信用信息网是推进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一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海洋 《辽宁经济》2004,(10):21-21
辽宁省信誉协会成立以来,在做好基础工作的同时,正在紧急地筹建辽宁信用信息网,准备通过网站大力宣传普及信用知识,设立信用评审,对诚实守信的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张榜公布,对失信行为予以曝光。应该说建立信用信息网是推进社会信用制度建设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辽宁信用信息网的建立将为广大投资者提供所需的有关企事业单位、个人的信用信息,提高人们的信用意识,对企业防范经营风险、降低市场经济的运营成本、净化社会信用环境、实现信用信息共享起到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1.
在信用经济的条件下,不论是生产型企业还是商业企业,其信用交易的顺利进行主要是依靠金融机构的信贷支持。因此,信用制度的建设必须要有中央银行的参加,而且还应是主要角色之一。文章从我国中央银行的信用建设现状出发,分析了我国和其他国家中央银行的功能作用,为我国中央银行如何加强信用体系建设和管理提供了加强市场准入控制、加强信用法制化和发展信用工具等十一项建议。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信用理论与我国信用制度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出,信用事业是一种崭新的力量,信用是市场经济活动的基础。我国信用制度的缺损,大大削弱和制约了市场经济的发展。本文说明了我国信用制度缺失的根本原因,提出重建社会信用不仅是建立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迫切需要,而且是当前保证国家经济持续协调健康发展的当务之急。我国信用制度的构建关键在于树立市场主体的信用观念和信用意识,重点在于构建企业信用,主导是政府,应加强信用方面的立法和执法,完善政府的信用监督和管理体系,必不可少的是大力发展各种中介组织,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保护弱势群体与社会信用机制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委托代理理论构建了不对称信用博弈模型,分析信用危机产生的原因后指出,强势部门可以利用其所拥有的市场力在信用博弈中获取不公正的利益。强势部门的失信行为不仅直接影响经济效率,也对社会诚信道德产生负面作用。因此,在构建进行社会信用制度时,必须考虑社会公正问题,要强调对社会弱势群体的利益保护,限制强势部门的失信行为。道德约束与制度规范在社会信用构建中的作用是相辅相成的,加强制度建设、强化道德教育是加快构建我国信用制度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4.
现代市场经济本质上是一种信用经济.自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后,我国开始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实质性转型.在这一转型过程中,由利益关系而引发了一系列的信用关系,出现了一系列由于信用体制的缺失而导致的信用危机.因此,党的十六大提出,要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健全现代市场经济的社会信用体系,要形成以道德为支撑,以产权为基础,以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可见,摆脱信用危机的困扰,重新建构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规范化的信用制度,是急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我国社会信用制度建设的几点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商华  邹曙光 《山东经济》2006,22(1):24-26
中国市场经济中最缺乏的就是信用。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起步晚,信用基础薄弱,社会信用制度很不健全,各地各行业失信问题非常严重。信用缺失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政府、企业、个人本身,而是缺乏一种外在的压力,包括法制方面、管理方面、环境和道德方面,这就需要我们加大社会信用制度建设,完善社会信用体系,保证整个社会经济和谐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没有信用,就没有秩序,市场经济就不能正常运行。完善信用制度的必要性在于: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现实生活的要求;社会长期发展的要求;国际竞争的要求。完善信用途径可通过:培养信息意识,构建良好的人文基础;建设信用制度工程,依法规范信用行为;强化法律惩戒,提高失信机会成本;整合社会资源,构筑信用信息平台。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建立以道德为支撑,以产权为基础,以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建设社会信用体系包括政府信用、市场主体信用和个人信用三部分,其中市场主体信用是整个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8.
建设“信用浙江”,在全国乃至国际上打响“信用浙江”的品牌,有利于提升浙江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形象,有利于浙江产品和资金的“走出去”和“引进来”。要加快“信用浙江”建设,完善企业信用发布查询系统,积极探索建立个人信用征信系统,逐步开放信用服务市场,加强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制度建设,努力建立以道德为支撑、产权为基础、法律为保证的社会信用制度。  相似文献   

19.
加强信用分析,促进消费信贷的健康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 ,由于我国信用制度不健全 ,信用分析不科学 ,制约了消费信贷的发展。我们应尽快建立个人信用制度 ,加强信用分析 ,促进消费信贷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市场经济是一种法制经济,更是一种信用经济。由于我国确立市场经济的同时,信用制度并没有随之确立起来,利益最大化便成了市场主体的普遍行为准则,失信现象比比皆是。信用的缺失已经严重影响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建立完善的信用制度已经刻不容缓,其中建立个人信用评估体系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