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霍炬  康丽琴 《山东经济》2004,20(2):64-65
随着人力资本理论的发展及其在实践中的运用,人力资本,尤其是企业家人力资本与企业所有权关系鉴定问题被提到日程上来。从所有权安排理论和实践中企业家人力资本为企业所做出的贡献角度,企业家人力资本所有者首先应该分享企业所有权,尤其是企业剩余索取权。  相似文献   

2.
人力资本控制权与剩余索取权:归属与配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力资本,特别是专业化的人力资本分享企业剩余和企业控制权,既有其必然合理性,又有其现实可能性。只不过,人力资本参与分享的“企业剩余”,能且只能是企业的价值创造部分。谈判能力较强的人力资本群体拥有相对较强的剩余索取权与剩余控制权。给予企业家企业所有权,使企业家的剩余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达到有机的统一,有利于调动其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企业价值趋向最大化。  相似文献   

3.
产权制度安排对创业资本的运作效率产生重要影响。创业资本产权的合理配置应该是赋予创业资本组织相对独立而充分的产权,构建激励与约束相容的创业资本组织形式,并在创业投资家和创业资本出资者之间分享剩余索取权。同时将控制权在创业投资企业管理人与创业企业家之间设计成随“状态”而变化的一种流动性权利。美、日之间在这些方面有很大的区别。日本创业资本运行的相对低效率与创业资本产权配置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4.
作为融资契约的股权融资契约和债权融资契约具有不同的企业所有权配置特征.股东作为企业的所有者拥有企业的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当企业资不抵债、无法偿还债务时.债务人可以通过对企业进行资产重组、破产的方式介入企业.取得企业的剩余索取权.并将企业的控制权和经营权转移到自己手中。  相似文献   

5.
尹国俊   《华东经济管理》2009,23(5):52-58
产权制度安排对创业资本的运作效率几乎产生决定性的影响。在高度的信息不对称和双层委托代理关系条件下,创业资本产权制度安排是建立在对创业投资家和创业企业家人力资本高度依赖基础之上的。创业资本产权的合理配置应该是赋予创业资本组织相对独立而充分的产权、构建激励与约束相容的创业资本组织形式,并在创业投资家和创业资本出资者之间分享剩余索取权,同时将控制权在创业投资家与创业企业家之间设计成随“状态”而变化的一种“状态依存权”。  相似文献   

6.
按照中国经贸新词词典,剩余索取权是对剩余劳动的要求权和对企业利润的要求权,即对企业收入在扣除所有固定的合同支付后的余额(“利润”)的要求权。同时,剩余索取权是企业的收入中需要承担风险的部分,经营者作为上市公司中极其重要的一员,是否应该获得企业的剩余索取权?笔者认为,经营者作为上市公司控制权的分享者、管理服务的提供者、剩余的主要贡献者以及企业成员中行为的最难监督者,理应获得上市公司的剩余索取权。其理论依据如下:经营者剩余索取权符合剩余索取权与控制权相对应的逻辑现代企业理论中讲的企业所有权,就是剩余索取权和控制…  相似文献   

7.
王慧泉  王秀娟 《中国经贸》2011,(14):240-240
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政策的现状,指出决定分配的根本原因在于产权所有者对产权的要求,包括入力资本所有者和物力资本所有者对剩余收益权和剩余索取权的要求。因此要彻底贯彻该分配制度需要在会计上确认劳动者权益。  相似文献   

8.
一、资本逻辑及其模型 1.抵押模型 阿尔奇安和德姆塞茨首先断定,拥有剩余索取权的企业所有者应该是可以收回的或可再出售的企业设备的投资者.理由在于,当企业亏损时,机器、设备、厂房、土地及其他生产资料可以作为抵押品还债,而劳动力却不能用于还债.企业的风险更多地体现在债务危机上,资本家就理所当然地成为风险承受者,并获取相应的剩余索取权.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制度经济学角度分析了会计信息在企业所有权分享与安排的作用。会计信息不仅仅提供了信息使用者所需的与决策有关的财务信息,其中的收益表还反映了企业所有权的分享安排:未来的不确定性又决定了这种所有权安排是一种状态依存所有权.即什么状态下谁拥有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  相似文献   

10.
李勇 《山东经济》1999,(2):32-35
如果企业的所有权与经营权重合,那么企业经理的报酬制度就不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因为经营者本人对于企业收益具有完全的剩余索取权,于是企业的剩余索取权与剩余控制权是统一的。根据现代企业理论,只要企业中存在委托———代理关系,经理的报酬制度在企业的治理结构中就...  相似文献   

11.
一、转轨经济与公司治理问题公司冶理 (Corporate Govlernance)是关于公司剩余索取权(Residual Claims)和剩余控制权(Residual Rights of Dontrol)分配的一整套法律、文化和制度性安排的有机整合,这种整合决定对公司的管理者应施加哪些约束和要求,公司的管理者必须为谁的利益服务,公司的所有者(Shareholders)和利益相关者(Stakeholders)对公司可施加哪些影响、拥有怎样的追索权、  相似文献   

12.
传统“剩余”概念不能完全囊括剩余索取权的“剩余”,为此,本文在分析“剩余”的真实内涵基础上,提出用组织租金来代替传统的“剩余”概念。分享组织租金是企业参与者(尤其是人力资本投入者)资本权利的重要体现,也是对企业参与者的一种强有效的根本激励手段。本文在分析影响研发团队谈判力的人力资本属性和谈判环境基础上,构建了高技术企业中研发团队分享组织租金的谈判模型。  相似文献   

13.
叶敏  张微 《特区经济》2005,(11):172-173
一、问题的提出1.“股东”治理的逻辑委托代理理论认为股东天然地拥有企业的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管理者仅仅拥有合约控制权和合约索取权,而所谓公司治理就是一套关于股东如何激励与约束经营者的制度规则,这就是所谓“股东”治理的逻辑。2.商业银行“股东”治理逻辑之批判商  相似文献   

14.
本文结合我国市场经济的实际 ,分析了劳动价值论与国有企业之间的关系 ,认为按劳动价值论要求 ,把产品所有权及剩余索取权交给企业是国企改革的前提。并认为要深化国企改革 ,还必须拓展劳动价值论的研究空间 ,承认价值是由全要素生产力共同创造的 ,实行劳动、资本与技术入股、经理股份期权制等改革是劳动价值论本身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G-H-M理论扩展与国有企业产权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扩展G—H—M理论,将剩余控制权区分为名义剩余控制权与实际剩余控制权.强调实际剩余控制权与剩余索取权存在高度互补性,据此分析国有企业内在机制的缺陷,一方面国有产权的实际剩余控制权与剩余索取权分离,另一方面名义剩余控制权缺乏完全性,因而国有企业的改革方向是以消除制度设计内在矛盾为目标的产权改革。  相似文献   

16.
“企业家控制”的企业剩余权细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主流企业理论“股东主权”的先验性逻辑与经济现实明显不符,致使其落入以果为因的论证陷阱。从历史与逻辑的起源来看,企业家是本原,资本家是派生的,而企业家承担不确定性决策的特征及其专有性人力资源的稀缺性决定了企业家控制的企业更具适应性。“企业家主权”模式下的企业合约对企业剩余的配置与“股东主权”模式的差别在于企业剩余权利的进一步细分:资本家获取剩余优先索取权和监督控制权,企业家掌握剩余最终索取权和经营决策控制权。  相似文献   

17.
企业产权理论 1.企业产权的内涵 现代企业产权理论表明,企业产权包括剩余控制权与剩余索取权两个方面.詹森和麦克林认为,企业在本质上是一种法律虚构,是一系列契约的结合.  相似文献   

18.
本文按照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逻辑 ,肯定了在现代的企业过程中仍然是活劳动创造新价值的理论观点 ;重新解释了资本的回报和剥削问题 ;以整体产品概念说明产品凝结的人类劳动包括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 ,或重复性劳动与创新性劳动在内的组合劳动 ;智力资本所有者提供的创新性劳动是当代典型的复杂劳动 ;企业的净剩余应该是经营者所得的剩余。  相似文献   

19.
新准则下伊利股权激励会计处理的多重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卢燕   《华东经济管理》2009,23(3):124-127
股票期权的价值在于管理层对企业剩余索取权,进而对企业剩余的分享。伊利股权激励事件在资本市场的反应使我们有必要重新考量我国新股份支付准则的恰当性,并对会计政策选择的经济后果引起重视。同时企业完善的公司治理机制和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是股权激励实施的基础和有效发挥作用的前提。  相似文献   

20.
一、债权融资契约 企业是资本、劳动、管理和技术等不同要素所有者通过契约联结而成的有机整体。企业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要素所有者相互合作能够创造出合作剩余,因此,合作剩余的创造与分配是企业的核心问题。公司治理的目标就是促进要素所有者之间由非合作博弈转变为合作博弈以提高企业合作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